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莊小威等Nature發文!2018技術展望TOP6

厲害了!賽默飛2017財年營收破200億美元

作為世界科學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備受業內關注。 1月31日公司收盤後, 公佈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Q4)財務報告。 至此, 2017財年營收成績全部“出爐”——總額為209.2億美元, 增長了14%。

3個CAR-T入選!第26批擬納入優先審評藥品公示

1月29日, CFDA藥品審評中心對第26批擬納入優先審評程式的藥品註冊申請進行了公示, 共39個藥品入選, 包括3個CAR-T療法!

衛計委答覆:免疫細胞治療將參考幹細胞管理模式

國家衛計委在《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543號(醫療體育類056號)提案答覆的函》中稱, 正在研究制定相關體細胞治療技術臨床研究管理辦法, 參考幹細胞管理模式。

這個“生物醫學”重點專項2018年申報項目預評審專家名單出爐

根據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於2018年1月17日至22日組織完成了“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申報項目預評審。 此次評審採用網路評審方式, 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 共21人。

CFDA發佈《醫療器械標準規劃(2018—2020年)》

1月29日晚, CFDA官網發佈《醫療器械標準規劃(2018—2020年)》, 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基本適應醫療器械監管需要的醫療器械標準體系, 完成300項標準的制修訂, 進一步提高醫療器械標準水準, 助推醫療器械創新發展。

9個!CDE公佈首批專利權到期、終止、無效且尚無仿製申請的藥品清單

1月29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公佈了首批專利權到期、終止、無效且尚無仿製申請的藥品清單, 依魯司他等9個國內化合物在列。

專訪 | 智核生物須濤:關於腫瘤免疫療法, 我們“獨闢蹊徑”

作為一名“85後”,蘇州智核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須濤是醫藥行業敢沖敢拼的一名新秀。他帶領公司在抗腫瘤產業“另闢蹊徑”,選擇了一個較為冷門的細分領域——利用重組蛋白放射性藥物,為腫瘤診療提供高效精准的解決方案。2017年年底,蘇州智核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核生物”)完成pre-A輪融資,數千萬資金由沃生靜嘉股權投資領投,蘇州隆門、錦泉投資、蘇州翼樸跟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君的小編專訪了須濤。

CRISPR/Cas9專利歐洲戰場:張鋒團隊一項核心專利遭撤回

2018年1月17號,歐洲專利局(EPO)撤回了Broad研究院一項CRISPR/Cas9核心專利——EP2771468,原因是創新性以及優先權日確定問題。

中科院周琪等15位學者當選2018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日前,發展中國科學院官網公佈了2018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名單,共有55位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新當選,其中中國學者共有15名,包括內地學者11位元,香港地區1位元和臺灣地區3位元。

三問宮頸癌疫苗:二價四價夠用嗎? | 《人民日報》

宮頸癌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價越高,預防比例越高。國內可以預約接種的二價、四價疫苗,已經退出了美國市場,不是因為安全性或疫苗效力問題,而是價格問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對這3種疫苗的推薦沒有偏好。

研究動態

Science:父母的基因有多“牛”?不遺傳都會影響孩子!

父母的基因會對後代產生影響,這點已毫無疑問,但影響有多大?最新發表的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影響或許比我們所認為的更大!有些基因即便沒遺傳給子女,也會通過其他形式影響到孩子們。

90%準確率!Nature突破成果:血液檢測就能“認出”癡呆蛋白

在過去的15年裡,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簡單的癡呆症血液檢測方法。最近,Nature雜誌發表了一項突破性成果:來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小組開發了一種血液測試,可檢測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毒性蛋白,且測試的準確率高達90%!

TOP25! 2017年,那些“改寫教科書”及“顛覆性”的研究……

“不是葡萄糖,癌細胞主要以乳酸為食;高脂飲食延長壽命;DNA複製與我們想像的並不同;全新D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肺具有新功能——造血……”2017年,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顛覆了我們先前的認知,甚至改寫了教科書。本文中,探索君為大家完整總結了2017年這些刷新認知的科學成果。

Science最新揭秘:除了CRISPR,細菌體內還存在超10種免疫防禦系統

“魔剪”CRISPR最初發現於細菌體內,是細菌用來抵抗入侵病毒及外源DNA的一種天然免疫系統。現在,科學家們又在細菌體內發現了另外10種未知的免疫防禦系統。他們相信,這些新系統的挖掘將有望成為下一個基因編輯工具,或者是潛能更大的分子工具。

想不到吧?PLOS Biology:人體細胞內部溫度可達50°C

眾所周知,正常人體溫大概在37°C左右,即使是發燒病人的體溫也很難超過42°C。然而,近日最新發表在《PLOS Biology》雜誌上的研究提出了驚人的證據:我們細胞內的線粒體可以在超過體溫10度°C運行,也就是說,人體細胞內部溫度可達50°C。

果蠅體內一關鍵蛋白,或可延長20%的壽命 | PNAS

在最新一期的《PNAS》期刊上,來自于布朗大學的科學家們最新發現,果蠅體內Sirt4蛋白的表達受到抑制時,會導致其壽命縮短。相反,一旦上調Sirt4蛋白,則可以延長果蠅的壽命。

莊小威等大牛Nature發文:2018年技術展望TOP6

在題為“Technology to watch in 2018”的文章中,學界大牛們展望了2018年可能改變生命科學研究的幾個技術和領域。

最新Cell!上科大團隊揭示GPCR多重藥理學分子機制

北京時間2月2日,來自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聯合美國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5-HT2C Receptor Structures Reveal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GPCR Polypharmacology”的研究論文,解析了與肥胖、精神類疾病密切相關靶點——五羥色胺2C受體的三維精細結構,並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成員”——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多重藥理學的分子機制。

警惕!睡眠紊亂或是“老年癡呆”早早期症狀

記憶衰退、認知力下降、情緒失常……這些都是阿爾茲海默症(AD)患者表現出的典型症狀。而在此之前,往往會發生生物鐘紊亂的跡象。最新一項研究揭示,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AD的早早期,且會加劇病情發展。

“餓死”癌細胞為何總失敗?Science子刊已破解謎題

新年伊始,“餓死癌細胞”領域成果頻出!不久前,一篇Nature Medicine論文首次證實,一種新型化合物能夠切斷腫瘤氨基酸代謝通路,從而抑制腫瘤生長。而本月發表在Science子刊上的一項研究則首次揭示了為什麼癌細胞不容易被“餓死”,並提出了一種新型療法。

作為一名“85後”,蘇州智核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須濤是醫藥行業敢沖敢拼的一名新秀。他帶領公司在抗腫瘤產業“另闢蹊徑”,選擇了一個較為冷門的細分領域——利用重組蛋白放射性藥物,為腫瘤診療提供高效精准的解決方案。2017年年底,蘇州智核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核生物”)完成pre-A輪融資,數千萬資金由沃生靜嘉股權投資領投,蘇州隆門、錦泉投資、蘇州翼樸跟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君的小編專訪了須濤。

CRISPR/Cas9專利歐洲戰場:張鋒團隊一項核心專利遭撤回

2018年1月17號,歐洲專利局(EPO)撤回了Broad研究院一項CRISPR/Cas9核心專利——EP2771468,原因是創新性以及優先權日確定問題。

中科院周琪等15位學者當選2018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日前,發展中國科學院官網公佈了2018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名單,共有55位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新當選,其中中國學者共有15名,包括內地學者11位元,香港地區1位元和臺灣地區3位元。

三問宮頸癌疫苗:二價四價夠用嗎? | 《人民日報》

宮頸癌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價越高,預防比例越高。國內可以預約接種的二價、四價疫苗,已經退出了美國市場,不是因為安全性或疫苗效力問題,而是價格問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對這3種疫苗的推薦沒有偏好。

研究動態

Science:父母的基因有多“牛”?不遺傳都會影響孩子!

父母的基因會對後代產生影響,這點已毫無疑問,但影響有多大?最新發表的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影響或許比我們所認為的更大!有些基因即便沒遺傳給子女,也會通過其他形式影響到孩子們。

90%準確率!Nature突破成果:血液檢測就能“認出”癡呆蛋白

在過去的15年裡,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簡單的癡呆症血液檢測方法。最近,Nature雜誌發表了一項突破性成果:來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小組開發了一種血液測試,可檢測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毒性蛋白,且測試的準確率高達90%!

TOP25! 2017年,那些“改寫教科書”及“顛覆性”的研究……

“不是葡萄糖,癌細胞主要以乳酸為食;高脂飲食延長壽命;DNA複製與我們想像的並不同;全新D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肺具有新功能——造血……”2017年,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顛覆了我們先前的認知,甚至改寫了教科書。本文中,探索君為大家完整總結了2017年這些刷新認知的科學成果。

Science最新揭秘:除了CRISPR,細菌體內還存在超10種免疫防禦系統

“魔剪”CRISPR最初發現於細菌體內,是細菌用來抵抗入侵病毒及外源DNA的一種天然免疫系統。現在,科學家們又在細菌體內發現了另外10種未知的免疫防禦系統。他們相信,這些新系統的挖掘將有望成為下一個基因編輯工具,或者是潛能更大的分子工具。

想不到吧?PLOS Biology:人體細胞內部溫度可達50°C

眾所周知,正常人體溫大概在37°C左右,即使是發燒病人的體溫也很難超過42°C。然而,近日最新發表在《PLOS Biology》雜誌上的研究提出了驚人的證據:我們細胞內的線粒體可以在超過體溫10度°C運行,也就是說,人體細胞內部溫度可達50°C。

果蠅體內一關鍵蛋白,或可延長20%的壽命 | PNAS

在最新一期的《PNAS》期刊上,來自于布朗大學的科學家們最新發現,果蠅體內Sirt4蛋白的表達受到抑制時,會導致其壽命縮短。相反,一旦上調Sirt4蛋白,則可以延長果蠅的壽命。

莊小威等大牛Nature發文:2018年技術展望TOP6

在題為“Technology to watch in 2018”的文章中,學界大牛們展望了2018年可能改變生命科學研究的幾個技術和領域。

最新Cell!上科大團隊揭示GPCR多重藥理學分子機制

北京時間2月2日,來自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聯合美國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5-HT2C Receptor Structures Reveal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GPCR Polypharmacology”的研究論文,解析了與肥胖、精神類疾病密切相關靶點——五羥色胺2C受體的三維精細結構,並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成員”——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多重藥理學的分子機制。

警惕!睡眠紊亂或是“老年癡呆”早早期症狀

記憶衰退、認知力下降、情緒失常……這些都是阿爾茲海默症(AD)患者表現出的典型症狀。而在此之前,往往會發生生物鐘紊亂的跡象。最新一項研究揭示,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AD的早早期,且會加劇病情發展。

“餓死”癌細胞為何總失敗?Science子刊已破解謎題

新年伊始,“餓死癌細胞”領域成果頻出!不久前,一篇Nature Medicine論文首次證實,一種新型化合物能夠切斷腫瘤氨基酸代謝通路,從而抑制腫瘤生長。而本月發表在Science子刊上的一項研究則首次揭示了為什麼癌細胞不容易被“餓死”,並提出了一種新型療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