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科學”流言折射的不止科學問題

象啦

撕不斷、嚼不碎、有腥臭味的紫菜是黑色塑膠袋做的?只要一滴血就可以測出癌症, 且已被批准臨床使用?打疫苗會破壞孩子的免疫系統, 自然感染比疫苗免疫好?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再登月了, 因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在中國科協日前舉行的“2017十大‘科學’流言”中, 上述幾條與“肉鬆是棉花做的”“微波爐加熱食物致癌”“多吃主食會縮短壽命”“食用大豆會致癌”“螃蟹、柿子一起吃會中毒”“捐獻骨髓會對捐獻者產生傷害”等一同入選, 成為最受線民關注的年度十大“科學”流言。

不過, 僅僅反思到這一層還不是問題的全部。 一個突出的現象是, 在上述十大“科學”流言中, 除了“月球的背面有外星人”外, 其他9條都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 並且有6條都與人們的日常飲食相關。 這些流言之所以能廣泛傳播, 固然利用了人們對生存、生命的終極關注, 但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現實的社會土壤。 比如, 部分人之所以會輕信“自然感染比疫苗免疫好”的說法, 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一些報導案例的影響, 或是將個別地方出現的疫苗因運輸保管不當引發的問題, 等同於疫苗本身的問題, 或是將疫苗不良反應的概率,

誇大成為對人體的直接影響。 至於對棉花能做成肉鬆、黑色塑膠袋能做成紫菜的恐懼想像, 怎麼看都像當年的“紙包子”翻版。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在科普教育中, 涉及健康特別是食品安全方面是不能回避的“重災區”, 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強化公眾的分辨力;二是在監管工作中, 要不斷增強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 只有公眾對食品安全有信心, 才會摒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慣性思維, 主動抵禦流言。

最後, 還應該強化責任。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相關資訊, “微波爐加熱食物致癌”這種流言,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某媒體刊發的一篇題為《莫忽視微波爐的危害》的簡訊, 此後歷經另一家媒體發表同類編譯文章, 社交平臺變化標題傳播, 雖經科普學者、中央電視臺等數次闢謠, 都未能從根本上阻止網路文章對其反復炒作傳播。 針對這種情況, 國家食藥監總局等10部門於去年7月發佈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 不僅要求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主動公開政務資訊、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組織闢謠,

還專門提到了媒體抵制流言的主體責任, 以及嚴懲流言製造者的法律責任。 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自身職責, 把工作做到實處, 構築起多層次的打擊“科學”流言屏障。

本文原載於《南方日報》

徵稿啟示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 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 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 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 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cfi@crisp.org.cn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崇尚科學 反偽破迷

您的關注和轉發, 是對科學事業最大的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