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孔院教師2017年春節寫給母親的一封信,讀完淚奔

春節就要到了!

每年這個時候,

都有許多海外遊子因各種原因無法和家人團聚!

今天, 小編無意中看到2017年春節

一位孔院老師寫給母親的家書,

不由淚奔~~

母親:

今年春節又不能和您團圓了。 “孔子學院的老師都是和外國人過春節”, 這話每年年前我都要和您說一遍。 “不用管我, 三天兩頭打個電話, 讓我知道你們好好的就行”, 這話每年年前您也都要和我說一遍。

去年(2016年)您看了電視新聞, 電話裡跟我說法國不太安全。 其實您不必擔心, 發生恐怖襲擊的幾率很小, 我們這兒是個小城, 治安很好。 有的國家的孔院同仁,

吃水用電都成問題。 在非洲一些地方, 黑板上的漆都掉得差不多了, 學生坐在摞起來的磚頭上聽課。 看到這些, 我心想, 與這些老師們相比, 不能回家過年真不算啥。

本文作者魏文科為法國學生講解中國園林。

說說兒子得的獎牌吧, 讓您高興高興!電話裡說過,

估計您沒聽明白。 9月27日是“孔子學院日”, 全世界的孔院都會舉辦音樂會、展覽、講座、電影、書法等活動。 去年(2016年)是第三個“孔子學院日”, 我們這裡舉辦了音樂會。 法方院長金絲燕教授在簡短的開場致辭中頻頻提到我的名字, 我正納悶, 她忽然邀請阿爾多瓦大學校長上臺, 為我頒發一枚50克的金質獎章——50克就是一兩啊, 還有藝術家恒父先生的一幅作品, 表彰我6年來的貢獻。

2016, 阿爾多瓦孔子學院應聖愛羅職業學校之邀在該校進行太極和書法表演。 圖為魏文科為學生講授中國書法

當時掌聲雷動, 我驚呆了。 怪不得之前中方院長吳朝陽老師請我以“藝術”的眼光幫他挑幅畫, 原來是為我挑的!我又驚喜又惶恐, 今後唯有努力工作, 才對得起這份榮譽。 金絲燕就是我常常向您提到的金老師, 她經常邀請各方專家學者來作講座, 比如法國漢學家汪德邁, 漢語教育專家白樂桑, 中國詩人北島、芒克、於堅等等, 老師們得以汲取各個領域的新知識。

2016年, 阿爾多瓦孔子學院舉辦第九屆歐洲孔院漢語教師培訓暨首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 在案例分析環節,

與外國人過年是孔院的常設項目。 這幾天在準備孔院“春晚”, 忙極了, 信是坐公交時斷斷續續續寫的。 外國人喜歡吃餃子、喝青島啤酒、穿唐裝、看春晚。 能輕鬆買張機票到中國旅遊、學習的畢竟是少數,

春節等文化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外國人足不出戶就瞭解中國、認可中國、嚮往中國。 讓中國走向世界, 讓世界瞭解中國, 孔子學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017年, 阿爾多瓦孔子學院參加杜埃藝術學院舉辦的“中國製造”主題展及閉幕式, 魏文科為大家展示書法

6年來,我時時覺察到周圍的變化。街上向我們說“你好”的當地人多了,我剛來時,他們張口就是日語“kon ni qi wa”;我們搞書法活動,每位元參觀者都會排隊等候給寫個中文名字;會用筷子愛吃辣的當地人多了,開始嫌棄中餐館的改良中餐不夠味兒;去過中國夏令營的法國學生,都要求再去;開設中文課的各類學校多了,每年都有當地中文教師陪著校長找我們談合作。最讓人驚喜的是,在國內大學校園,常常忽然有留學生大叫“魏老師”,原來他們中學時來過孔院,中文名字還是我起的呢。有的學生通過學習中文,找到了自信和目標。我指導過的漢學系學生周帝博和陳爭峰,先後參加“漢語橋”比賽,均榮獲法國賽區冠軍,現在都在南京大學深造。憑藉流利的中文和突出的才藝,他們的未來會很精彩。

在第15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法國預選賽,由魏文科指導的選手陳爭峰(右一)奪冠。

孔院也讓我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我熱愛國畫,習柳歐(書法);喜歡美聲、民族歌曲,參加過法國音樂劇、音樂會;閑來寫寫隨筆。本來以為這些是業餘“雜藝”,沒想到都成了職業技能。我的法國學生隨我,方博漢參加孔院“春晚”最積極,扮演過唐僧、家長,當過主持人;馬麗清已經是書法三年級學生,“捺”寫得愈發規範;博文廷朗誦完“夜半鐘聲到客船”,還要模擬鐘聲“咚——”;周帝博最愛表演評書《三英戰呂布》,“話說東漢末年,董卓趁機專權弄政……”;陳爭峰太老實,不過昨天發來喝紅高粱的照片,配語音微信“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龍嘉偉現在也在南大,經常發語音微信秀口語,不再抱怨“老師眼裡只有周帝博和陳爭峰”了。

和您說了這麼多才發現,寫信確實比打電話內容豐富得多。想想每次打電話只是報平安,真是慚愧,今後,兒子會經常寫信。當然,最大的願望是明年回家過年,和您說話、包餃子……

恭祝安康!

兒子兒媳

臘月二十

結語:

信中的老師叫魏文科,曾是法國阿爾多瓦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他已連續7個春節沒能和母親一起過年。這封他寫給母親的信,沒有太多的家常理短,字裡行間說的都是對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的堅持與熱愛,對每一位外國學生的關切和自豪。

魏文科為大家展示書法

6年來,我時時覺察到周圍的變化。街上向我們說“你好”的當地人多了,我剛來時,他們張口就是日語“kon ni qi wa”;我們搞書法活動,每位元參觀者都會排隊等候給寫個中文名字;會用筷子愛吃辣的當地人多了,開始嫌棄中餐館的改良中餐不夠味兒;去過中國夏令營的法國學生,都要求再去;開設中文課的各類學校多了,每年都有當地中文教師陪著校長找我們談合作。最讓人驚喜的是,在國內大學校園,常常忽然有留學生大叫“魏老師”,原來他們中學時來過孔院,中文名字還是我起的呢。有的學生通過學習中文,找到了自信和目標。我指導過的漢學系學生周帝博和陳爭峰,先後參加“漢語橋”比賽,均榮獲法國賽區冠軍,現在都在南京大學深造。憑藉流利的中文和突出的才藝,他們的未來會很精彩。

在第15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法國預選賽,由魏文科指導的選手陳爭峰(右一)奪冠。

孔院也讓我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我熱愛國畫,習柳歐(書法);喜歡美聲、民族歌曲,參加過法國音樂劇、音樂會;閑來寫寫隨筆。本來以為這些是業餘“雜藝”,沒想到都成了職業技能。我的法國學生隨我,方博漢參加孔院“春晚”最積極,扮演過唐僧、家長,當過主持人;馬麗清已經是書法三年級學生,“捺”寫得愈發規範;博文廷朗誦完“夜半鐘聲到客船”,還要模擬鐘聲“咚——”;周帝博最愛表演評書《三英戰呂布》,“話說東漢末年,董卓趁機專權弄政……”;陳爭峰太老實,不過昨天發來喝紅高粱的照片,配語音微信“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龍嘉偉現在也在南大,經常發語音微信秀口語,不再抱怨“老師眼裡只有周帝博和陳爭峰”了。

和您說了這麼多才發現,寫信確實比打電話內容豐富得多。想想每次打電話只是報平安,真是慚愧,今後,兒子會經常寫信。當然,最大的願望是明年回家過年,和您說話、包餃子……

恭祝安康!

兒子兒媳

臘月二十

結語:

信中的老師叫魏文科,曾是法國阿爾多瓦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他已連續7個春節沒能和母親一起過年。這封他寫給母親的信,沒有太多的家常理短,字裡行間說的都是對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的堅持與熱愛,對每一位外國學生的關切和自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