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針灸治療便秘

便秘既是一個常見的臨床症狀, 也是一種疾病, 西醫將便秘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種類型。 便秘是指大便幹結、不通的症狀。 便秘即指大便秘結不通, 排便時間延長, 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症。 便秘可由腸道器質性疾病引起, 但大多數屬單純性便秘。 食物殘渣不足、腸道應急減退、排便動力缺乏、腸腔閉塞, 或神經精神病變等均可導致便秘。

【病因病理】

便秘的病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志失和。

氣機鬱滯, 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 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 而引起便秘。

病理變化為體素陽盛,

腸胃積熱, 以致津液耗傷, 腸道失潤, 於是大便幹結, 難於排出;憂思過度, 情志不舒, 或久坐少動, 每致氣機鬱滯, 不能宣達, 於是通降失常, 傳導失職, 糟粕內停, 不得下行;勞倦內傷或病後、產後、年老體虛之人, 氣血兩虧, 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 血虛則津枯不能滋潤大腸, 甚至損及下焦精血, 以致本元受虧, 真陰一虧, 腸道失潤而更行幹槁;真陽一虧, 則不能蒸化津液, 溫潤腸道, 均使大便排出困難, 秘結不通。 此外, 陽虛體弱, 陰寒內生, 留於腸胃, 於是陽氣不通, 津液不行, 故腸道艱於傳送, 從而引起便秘。

【診斷要點】

1.排便不暢, 糞質乾燥堅硬。

2.排便次數減少, 每2~3天或更長時間1次, 無規律性。

3.可伴腹脹、腹痛等症。

4.體檢一般無明顯異常。

【辯證分型】

l. 熱秘症狀: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面紅身熱, 或兼有腹脹腹痛, 口幹口臭。 舌紅苔黃或黃燥, 脈滑數。

徵候分析:胃為水穀之海, 腸為傳導之官, 若腸為積熱, 耗傷津液, 則大便幹結;熱伏於內, 脾胃之熱薰蒸於上, 故見口幹口臭, 面赤身熱:熱積腸胃, 腑氣不通, 故腹脹腹痛;熱移膀胱, 則小便短赤;苔黃燥為熱已傷津化燥;脈滑數為裡實之征。

2.氣秘症狀:大便秘結, 欲便不得, 曖氣頻作, 胸脅痞滿, 甚則腹中脹痛, 納食減少。 苔薄膩, 脈弦。

證候分析:情志失和, 肝脾之氣鬱結, 導致傳導失常, 故大便秘結, 欲便不得;腑氣不通, 則氣不下行而上逆, 故曖氣頻作, 胸脅痞滿, 糟粕內停, 氣機鬱滯, 則腹中脹氣;腸胃氣阻測脾氣不運, 故納食減少;苔薄膩,

脈弦為肝脾不和、內有濕滯之象。

以上二型為便秘實證。

3.氣虛症狀:雖有便意, 臨廁努掙乏力, 掙則汗出短氣, 便後疲乏, 大便並不幹硬, 面色晄白, 神疲氣怯。

舌淡嫩, 苔薄, 脈虛。

證候分析:氣虛為肺脾功能受損, 肺與大腸相表裡, 肺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 雖有便意, 臨廁須竭力努掙, 而大便並不堅硬;肺衛不固, 腠理疏鬆, 故掙則汗出短氣;脾虛則健運無權, 化源不足, 故面色晄白, 神疲氣怯;舌淡苔薄, 脈虛, 便後疲乏, 均屬氣虛之象。

4.血虛症狀:大便秘結, 面色無華, 頭暈目眩, 心悸, 唇甲色淡。 舌淡, 脈細澀。

證候分析:血虛津少, 不能下潤大腸, 故大便秘結;血虛不能上榮, 故面色無華, 唇甲色淡;心失所養則心悸;血虛不能滋榮於腦, 故頭暈目眩;舌淡, 脈細澀為陰血不足之象。

5.冷秘症狀:大便艱澀, 排出困難, 小便清長, 面色蒼白, 四肢不溫, 喜熱怕冷, 腹中冷痛, 或腰背酸冷。 舌淡, 苔白, 脈沉遲。

證候分析:陽氣虛衰, 寒自內生, 腸道傳送無力, 故大便艱澀, 排出困難;陰寒內盛, 氣機阻滯, 故腹中冷痛, 喜熱怕冷;陽虛溫煦無權, 故四肢不溫, 腰膝酸冷, 小便清長;面眈, 舌淡, 苔白, 脈沉遲, 均為陽虛內寒之象。

以上三型為便秘虛證。

辯證

針灸治療:

基本取穴:

天樞、大腸俞、上巨虛、支溝、照海穴。

配穴:

冷秘配神闕(灸法)、關元(宜加灸);

熱秘配合谷、曲池;

氣滯加中脘、太沖;

氣血兩虧加脾俞、胃俞、足三裡;

氣虛配足三裡、氣海;

血虛配足三裡、脾俞;

病情嚴重者加配便秘穴點(在天樞穴外開1寸處)、腹結。

操作:

天樞直刺,儘量深刺,最好達到腹膜壁層;餘穴常規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一般每10分鐘行針1次。

針灸治療:

基本取穴:

天樞、大腸俞、上巨虛、支溝、照海穴。

配穴:

冷秘配神闕(灸法)、關元(宜加灸);

熱秘配合谷、曲池;

氣滯加中脘、太沖;

氣血兩虧加脾俞、胃俞、足三裡;

氣虛配足三裡、氣海;

血虛配足三裡、脾俞;

病情嚴重者加配便秘穴點(在天樞穴外開1寸處)、腹結。

操作:

天樞直刺,儘量深刺,最好達到腹膜壁層;餘穴常規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一般每10分鐘行針1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