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陝西日報|“小蘋果” 老區人民的“致富果”

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著新氣象新作為。 1月15日, 中宣部組織開展“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延安。 連日來,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求是雜誌、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陝西日報、延安日報等中、省、市媒體深入基層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場面和創新舉措, 在講故事、挖細節上花心思, 在“時、度、效”上下功夫, 推動新思想深入人心, 傾情呈現新時代的萬千氣象。

如今,在延安精神的感召和傳承下,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今日開始《黃陵宣傳》開設《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欄目為大家轉發此次採訪記者、編輯們記錄下的延安變遷。

1月17日上午, 雪後初晴。 記者在黃陵縣隆坊鎮上官村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看到, 十幾個技術員正踏著雪為果樹修剪。 這個園區是全省僅有的4個高標準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

隆坊鎮是黃陵縣最大的優質蘋果主產區, 現有果園5.7萬畝, 掛果4.3萬畝。 2016年, 果農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以上, 蘋果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以上。 2017年9月, 黃陵縣建起了隆坊鎮蘋果交易中心, 通過蘋果交易中心規範運作, 為蘋果產業搭建起綜合性的服務平臺。

1月16日至17日, 記者隨中宣部“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主題採訪團走進延安市寶塔區、黃陵縣、洛川縣,

切身感受到延安蘋果產業的蓬勃發展之勢。

延安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之一。 “小蘋果”已經成為延安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被革命老區人民稱為“致富果”“幸福果”。

1月16日下午, 記者在寶塔區臨鎮鎮廟原村見到正在果園忙碌的村民李延軍。 “我種了20畝蘋果樹, 由於管理科學規範, 蘋果個大、色好、質優。 10畝產量3萬多公斤, 能收入十五六萬元。 這幾年, 家裡蓋了新房, 買了小汽車, 還裝上了暖氣。 ”李延軍高興地說, 在2017年蘋果產量減少的情況下, 他比上年還多賺了3萬多元。

李延軍是寶塔區農民依靠蘋果產業致富的一個縮影。 2017年, 寶塔區果品總產量33.5萬噸, 產值13.5億元, 果農人均收入過萬元,

果業收入占到寶塔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 其中, 臨鎮鎮24個行政村中蘋果專業村有18個, 蘋果種植面積4.7萬畝, 蘋果產量4.8萬噸, 產值達2.8億元, 蘋果產業收入占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8%以上。

1月17日上午, 雪後初晴。 記者在黃陵縣隆坊鎮上官村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看到,

十幾個技術員正踏著雪為果樹修剪。 這個園區是全省僅有的4個高標準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

隆坊鎮是黃陵縣最大的優質蘋果主產區, 現有果園5.7萬畝, 掛果4.3萬畝。 2016年, 果農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以上, 蘋果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以上。

2017年9月, 黃陵縣建起了隆坊鎮蘋果交易中心, 通過蘋果交易中心規範運作, 為蘋果產業搭建起綜合性的服務平臺。

在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智慧選果線操作間, 記者看到智慧選果線的操作間裡有3台電腦, 能給蘋果照X光, 蘋果的顏色、大小、糖度、瑕疵等多項指標一目了然地顯示在螢幕上。

據瞭解, 洛川縣蘋果面積50多萬畝, 農民人均3.1畝, 蘋果種植基地全部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蘋果)原材料生產基地認證。 2017年, 全縣蘋果總產量89.5萬噸, 95%的農民從事蘋果產業, 大部分果農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人均純收入連續6年達到萬元以上。

如今, 蘋果產業已成為延安覆蓋面最廣、從業人數最多、持續效益最好、產業扶貧貢獻最大的產業。 截至2017年底,延安蘋果總面積達到367萬畝,產量332.9萬噸,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九分之一,實現產值110億元。全市100多萬人從事蘋果產業,覆蓋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70.5%,蘋果產值占農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截至2017年底,延安蘋果總面積達到367萬畝,產量332.9萬噸,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九分之一,實現產值110億元。全市100多萬人從事蘋果產業,覆蓋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70.5%,蘋果產值占農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