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校內校外增增減減,教育部何以討伐校外培訓機構?

記錄熱點新聞, 分享留學動態, 美嘉留學仲介美嘉教育小編為大家事實報導。

平時熬夜寫作業、放假猛上補習班;陪孩子寫作業、給孩子檢查作業。 如今, “負擔重”這個話題, 離不開學生和家長。 是普遍家長的心聲。

還有就是, 孩子上不上課外班, 上什麼樣的課外班, 如果不上成績會不會被別人落下?相信, 這也是很多家長都苦惱的問題。 同時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的亂象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很多網友也在各地街邊採訪一下學生和家長。

他們紛紛說出真實內心的想法。

在前幾日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 要大力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 禁止校內教師“有償補課”!要大力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 嚴格辦學資質審查, 規範培訓行為和內容。 “這件事遲早要做, 遲做不如早做, 小修不如大修。 ”

目前,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存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等問題。 各類無序的教育培訓班, 不僅加重了中小學生學習負擔, 甚至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大力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 這件事遲早要做, 遲做不如早做, 小修不如大修。 ”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 2018年要出臺促進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範有序發展的意見,

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聯合監管機制, “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者, 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擾者”。

我們是該管管校外的培訓機構啦, 家長有的時候也拿著對孩子的未來, 說這個的學那個也得學, 除了上培訓班還要上一些興趣班。

所以, 不但家長們也被陪伴督促、輔導作業、檢查批改作業、作業簽字、做手工作品等等課餘瑣事搞到疲憊不堪。

有個四川的網友在街頭做的調查表明:學生壓力大作業太多, 補習班上的多, 學生熬到晚上10點是常事。 家長壓力大, 讓家長“做作業”, 家長壓力也挺大的!

從基本的老師和家長、學生的交談中可以看一下:

中國:你家孩子最近成績下滑啊。 還有這毛病, 那毛病...

美國:我是教她的XX課的老師, 她特別乖, 是個特別好的孩子, 感謝你們把她教的這麼優秀。

中國:文理分科了!你讀文讀理?

美國:我看你數學成績很好,要上個數學特長班嗎?你也喜歡畫畫啊,也可以上個藝術特長班的。當然可以兩個特長班一起上啦!

中國:你家孩子這次模擬考的成績啊,一本難上,保二爭一吧。

美國:你對未來有什麼計畫嗎?想繼續讀大學啊!很好嘛。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要跟老師講,我一定會説明你達成目標的。

中國:明白了嗎?你怎麼沒明白?我都講了多少遍你也不明白!你怎麼這麼笨!

美國:有問題嗎?這個問題很好,世界上沒有愚蠢的問題。來,我再講一遍。

在課堂上中外差別:

在中國,如果你上課問題回答得好,或考試成績優秀,老師一般會說,“好”,“不錯”。在美國誇一個學生,老師一般不會吝惜讚美之詞, “excellent”,"fantastic", "bravo","she is one of a kind", "you are the best student I have ever seen",其實也不見得被誇獎的人真的有多優秀,或做的工作有多麼出色。有文化差異的因素,也因為他們的教育理念,更傾向於通過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來激勵學生;中國的老師往往批評多於表揚。 如果一個美國老師說"good", "not bad", 言下之意就是你這個做得就馬馬虎虎吧。即便你真的做得很爛,老師還有包括父母都會儘量避免很直接的批評,對學生的心理感受比較敏感。

最後,就是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很多人喜歡說中國學生是最“勤奮”的,他們不泡酒吧不去健身房,生活仿佛除了上課回家就是去圖書館自習,他們大多成績不差,尤其是理工科,往往名列前茅;殊不知,中國學生其實很“懶”,他們看書但是不思考,上課但是不思考,刷題但是不思考,憋論文也不思考,他們上課不回答問題不是害羞,很多時候去出於——真的沒有想法;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從小教育環境不同,老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

中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整齊劃一,“聽話”是第一生產力,找導師談論文,導師會直接告訴你一二三四五,照著做幫他做出結果就是萬事大吉;而外國老師更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哪怕有時候觀點真的很蠢,外國的導師除了喜歡追問大家想法產生的原因,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很好啊,然後呢?”

以至於,在國外,常聽見中國學生吐槽外國學生腦殘,外國同學也嘲笑中國學生無趣;中國學生覺得外國導師一點用都沒有,外國導師卻覺得,這麼簡單的問題你不問自己為什麼會來問我?

所以啊,中西方的教育,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的,是漫長的是養成的一種習慣,是教育體制所影響的。反而,不想接受新的事物,去做出改變。

現在的很多家長就早早讓孩子上國際學校,國際班,或者出國留學,都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在行”App預約央視阿丘專訪留學專家,BTV留學生節目金牌留學規劃師陳華老師諮詢,為你解答留學疑惑!

美國:我看你數學成績很好,要上個數學特長班嗎?你也喜歡畫畫啊,也可以上個藝術特長班的。當然可以兩個特長班一起上啦!

中國:你家孩子這次模擬考的成績啊,一本難上,保二爭一吧。

美國:你對未來有什麼計畫嗎?想繼續讀大學啊!很好嘛。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要跟老師講,我一定會説明你達成目標的。

中國:明白了嗎?你怎麼沒明白?我都講了多少遍你也不明白!你怎麼這麼笨!

美國:有問題嗎?這個問題很好,世界上沒有愚蠢的問題。來,我再講一遍。

在課堂上中外差別:

在中國,如果你上課問題回答得好,或考試成績優秀,老師一般會說,“好”,“不錯”。在美國誇一個學生,老師一般不會吝惜讚美之詞, “excellent”,"fantastic", "bravo","she is one of a kind", "you are the best student I have ever seen",其實也不見得被誇獎的人真的有多優秀,或做的工作有多麼出色。有文化差異的因素,也因為他們的教育理念,更傾向於通過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來激勵學生;中國的老師往往批評多於表揚。 如果一個美國老師說"good", "not bad", 言下之意就是你這個做得就馬馬虎虎吧。即便你真的做得很爛,老師還有包括父母都會儘量避免很直接的批評,對學生的心理感受比較敏感。

最後,就是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很多人喜歡說中國學生是最“勤奮”的,他們不泡酒吧不去健身房,生活仿佛除了上課回家就是去圖書館自習,他們大多成績不差,尤其是理工科,往往名列前茅;殊不知,中國學生其實很“懶”,他們看書但是不思考,上課但是不思考,刷題但是不思考,憋論文也不思考,他們上課不回答問題不是害羞,很多時候去出於——真的沒有想法;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從小教育環境不同,老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

中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整齊劃一,“聽話”是第一生產力,找導師談論文,導師會直接告訴你一二三四五,照著做幫他做出結果就是萬事大吉;而外國老師更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哪怕有時候觀點真的很蠢,外國的導師除了喜歡追問大家想法產生的原因,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很好啊,然後呢?”

以至於,在國外,常聽見中國學生吐槽外國學生腦殘,外國同學也嘲笑中國學生無趣;中國學生覺得外國導師一點用都沒有,外國導師卻覺得,這麼簡單的問題你不問自己為什麼會來問我?

所以啊,中西方的教育,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的,是漫長的是養成的一種習慣,是教育體制所影響的。反而,不想接受新的事物,去做出改變。

現在的很多家長就早早讓孩子上國際學校,國際班,或者出國留學,都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在行”App預約央視阿丘專訪留學專家,BTV留學生節目金牌留學規劃師陳華老師諮詢,為你解答留學疑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