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桑吉”輪爆炸沉沒後,對沿海水產品有無污染?官方如此回應……

----- 廣告, 也是一種資訊 -----

2018年2月1日下午, 交通運輸部聯合環保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聯合召開“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處置工作新聞發佈會,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春耕主持,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霍傳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應急室副主任康曉風出席發佈會, 就事故後續防汙處置、環境監測、事故調查進展以及沉船打撈計畫與難度、油污污染和水質變化狀況、對大氣品質的影響、對漁業資源和水產品質量的影響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鳳凰衛視記者:下一步對於沉船打撈有什麼樣的計畫?存在哪些困難?我國具備這樣的大深度、大噸位沉船打撈能力嗎?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關於沉船打撈,

剛才我也介紹了, 這條船是1月14號下午4點45分沉沒在了北緯28度22分, 東經是125度55分這個位置。 經過我們前期掃測和機器人水下觀察, 我們看到這條船是呈正坐的姿態沉沒在水底, 艏向是12度。 周圍的水深大約是115米。 沉船裡仍存有一些殘油, 也就是凝析油和船舶燃料油, 我們將會依據《2007年奈洛比國際殘骸清除公約》對這條沉船進行處置。 關於難點的問題, 在上次新聞發佈會上我做了初步的介紹, 由於這個海域處於一種開闊的海域, 風浪影響非常大, 而且海洋水文情況也比較複雜, 水深115米, 已經遠遠超過了常規潛水的要求, 一般常規潛水能夠潛到60米, 超過60米之後我們要採取飽和潛水方式, 才能夠把潛水夫派到水下開展工作。

另外, 船上存在的這些凝析油, 應該說對我們下一步開展打撈或者抽油作業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會不會產生爆炸、燃燒或者其它次生災害, 這些都是我們在做打撈方案時要給予充分考慮的。

第三, 這條船的體積非常龐大。 我們從船的資料來看, 這條船的重量達到2.5萬多噸, 而且剛才講到這條船的2艙到3艙之間有一個將近35米的破洞, 另外經過8天多的燃燒, 應該說對船體總的強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些因素都會對我們的打撈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救撈系統現在具備了飽和潛水的能力, 我們國家又已經成功實現了300米的飽和潛水。 我們救撈系統在近幾年也有過打撈超大沉船的經驗, 比如大家比較清楚"世越號"的沉船打撈,

比如"奮威"號, 以及在珠江口的"夏長"大噸位船舶打撈, 應該說我們救撈系統有這個技術、有這個能力、也有這方面的經驗, 基本具備這種打撈的能力。

中央電視臺記者:請問從沉船至今, 沉船附近海域油污污染和水質變化狀況如何?

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霍傳林:首先感謝記者朋友對事故海域污染情況的關注, 剛才智廣路主任介紹了, “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專門有8個部委處置, 我就不重複。

國家海洋局會同相關單位利用船舶、飛機、衛星等監視監測的手段, 組織開展了事故海域天-空-海的監測監視, 國家海洋局的網站每天公佈監視監測的結果。 油污監測方面, 從船舶沉沒至今, 沉船附近的海面多次發現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油污帶,

這些油污帶呈現了銀白色、黑褐色、彩虹色不同顏色。 比如1月14日, “桑吉”輪沉沒當日, 我們通過衛星解譯在沉船點附近發現約58平方公里的油污帶, 這之後油污帶有逐漸擴大趨勢。 到28日的時候, 仍然還有一些零散分佈, 大約有30平方公里的。 同時, 船舶巡視多次發現油污帶, 也同樣開展了一些現場的監測。

另外從17號開始, 現場巡視還發現沉船點附近間歇的存在冒油的現象, 這個在網站上也有公佈。

而且也曾在現場有黑褐色的油塊, 伴有明顯刺激性的氣味。 通過對採集的26個油污樣品的檢測分析, 結果顯示部分為船用燃料油, 初步判斷為燃料油的洩漏。

我們在沉船點周邊海域以及漂移路徑共採集了360個水樣, 監測結果顯示溢油已對事故海域造成一定生態環境影響,累計有11個站位的水樣石油類物質濃度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時達到1261ug/L。這些具體的資訊也請參考我們國家海洋局的網站。沉船點周邊海域大氣污染物沉降樣品正在進行沉降通量和特徵污染物檢測分析。

與此同時,國家海洋局組織人員對浙江、上海近海海域進行監視監測,採集樣品158個,監測結果顯示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未發現油污帶、油膜。國家海洋局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關注污染情況,持續開展監視監測工作。我們這次也有幸請到我們前方指揮部金左文處長介紹一下前方的情況和這次監視監測的難點和問題。

前方指揮部金左文處長:我簡要地給各位媒體朋友介紹一下。我們這次在海上監視監測的情況歸納了一下有四個特點:

一個是時效性特別強。從事故發生到爆燃、漂移、沉沒短短幾天發生,然後再加上沉船發生的溢油擴散變化非常快,這個對海上整個環境監視監測實際上提出了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從海上一線調查來看,國家海洋局第一時間就派出三條船趕赴現場進行現場的監測,另一方面,我們也調集了各種力量,包括我們剛才介紹的現場船舶、衛星遙感、飛機、無人艇等等手段,快速獲得現場情況。

第二,難度比較大。事故現場離岸邊比較遠,這段時間風浪比較大,在風浪作用下,我們海上作業難度非常高。我們調查船經常在7、8級風的情況下堅持作業,有時候浪打過甲板,打到駕駛室,這種情況下堅持現場採樣,包括船舶行駛,現場還要在船上進行現場分析,這就造成很大的難度。到現在我們20多天的連續高強度現場監測工作,包括內業樣品分析,目前獲得了近萬個分析資料。

第三,監測的範圍比較廣。船舶從事故發生到沉沒漂移已經300多公里,隨著沉船溢油範圍不斷擴散漂移,我們不斷調整我們的監測方案,一直在擴大我們的監測範圍,目前監測範圍已經覆蓋到3.5萬平方公里。我們也採取了很多手段,包括剛才介紹已經有12條船舶和11個架次飛機在海上監測,7級風,風浪有3米,我們始終保持兩條萬噸級的船在海上作業,堅持不停。

第四,持續時間比較長。對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做出一個科學客觀的評價,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持續性的海上的跟蹤監測跟進一步的監測評估,才能得出科學客觀的結論。我就分享這麼多,謝謝!

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記者:自從“桑吉”輪沉沒之後,你們有沒有登上沉船,如果進去過發現了什麼?如果沒有進去過,你們有什麼方案?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安排水下機器人對沉船進行勘察,我們還沒有安排潛水夫下去,因為這個地方的水深達到了115米,用常規的潛水不可能達到這個深度,必須採用飽和潛水的方式。前一段時間大家通過天氣預報看到,這個地方風浪一直比較大,大多時候不滿足水下勘探的條件。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在適當的時機安排潛水夫下去,因為在前方,我們的“深潛號”就是飽和潛水的工作母船,它有這個條件,同時我們在上海再調集一些必要的物資器材到前方,條件具備之後,我們會安排潛水夫採用飽和潛水方式下去,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對漁業資源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如何?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事故發生後,農業部高度重視,組織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從1月12日起赴現場開展調查監測。截至目前,已完成兩個航次的現場調查監測,共出動船舶6艘,航程7000多海裡,開展了40個站位、近500個樣品的監測評價。從現場調查監測的初步情況來看,事故對有關海域漁業資源密度產生一定影響。目前,由於有關調查監測還在進行當中,最終海洋漁業資源受影響程度,還有待於污染調查及漁業資源連續跟蹤調查結果來進行綜合評估。

為了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我部組織協調上海、江蘇、浙江、福建三省一市漁業部門,加強事發海域漁船管控,將 “桑吉”輪沉沒點半徑30海裡的範圍劃為漁船臨時管控區,實行動態監控,要求漁船不得進入上述海域作業。對臨時管控區海洋生物品質檢測結果顯示,第一航次33個樣品中有2個石油烴含量超過《海洋生物品質》的第一類標準值(15 mg/kg),但不超過第二類標準值(50mg/kg),超標樣品採樣位置距離沉沒點4-5海裡;第二航次所採獲的110個海洋生物樣品石油烴含量檢測則未出現異常情況。同時,日前我部還部署進一步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將海上監測範圍擴大到沉沒點半徑90海裡的海域,組織東海水產研究所和三省一市漁業部門,對漁船和漁港碼頭上岸水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應當說,通過加強海上管控及品質安全監測,目前東海水產品品質安全是穩定可控的。

下一步,我部將與國家海洋局一起,繼續組織開展好漁業資源現場調查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監測,同時根據溢油污染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臨時管控範圍,強化動態監控和品質安全監測,切實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一旦發現有受污染的水產品,將根據有關程式妥善處置,必要時會同質檢、衛計委和食藥監等部門密切配合,聯合開展行動,相關重大情況也會及時通報給大家。

中新社記者:"桑吉"輪搜救引發各方關注,在此次搜救中是否還有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國在海上溢油應急處置、船舶消防滅火、應急救助和打撈等方面的水準和能力如何?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從上次發佈會我們一直在介紹,“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發生以後,我們始終把人命救助作為首要任務,我們協調了有關國家和國內的有關部門,在海上開展了大範圍的人員搜尋工作。我們的工作應該說也得到了一些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的肯定。比如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在這個組織網站上發佈聲明,伊朗勞工部的部長給我國駐伊朗大使發去感謝信,對我們在搜救過程中採取的行動和提供的救援表示了肯定和感謝。我在上一次發佈會上也介紹了,這一次“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載了大量凝析油,對我們來講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說我們在應急處置過程當中,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和一些困難,有關的評估工作正在進行,我們也希望能夠和國際上的同行來交流有關的工作情況,來共同探討今後怎麼樣應對這樣的情況,採取什麼樣更有效的措施。

從我們國家海上搜救能力來看,應該說我們國家海上搜救工作起步比較早。從1973年開始,我們國家就成立了海上安全指揮部,1989年,把這個機構更名為中國海上搜救中心。2005年和2012年,國務院又分別批復成立了國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部際聯席會議,通過這麼多年的實踐,聯席會議制度發揮了組織優勢和機制優勢,在組織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海上搜救方面體現出了較大優勢。到目前為止,交通運輸部擁有專業救助船舶已經有74艘,打撈船舶118艘,救助航空器達到了20架,海事執法船有一千多艘,我們部際聯席會議其它成員單位還有相當數量的執法船和其它一些公務船。應該說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專業救助力量和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力量為骨幹,社會的其它力量以及商船、漁船以及我們技術支撐團隊為輔助手段的一種搜救體系。

2017年,我們共組織協調了海上搜救行動是2063次,我們協調了飛機是360架次,船舶是9390艘次參與了全年搜救行動。在我們的搜救區內,我們成功地救助了1462艘中外的遇險船舶,救助了14930名遇險人員,搜救成功率達到96.3%,應該說這個數字和我們歷年的搜救成功率基本上持平。海上溢油應急處置方面,2016年我們也制定了國家重大溢油應急能力建設規劃,這是2015到2020五年規劃,我們希望通過這五年的時間,通過投資建設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建成重點覆蓋、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和我們面對的風險相適應的重大的海上溢油事故的處置能力。

中國日報記者:為什麼每天公佈的油污面積變化比較大?有時候很大一片面積的油膜第二天就找不到了?油去哪裡了?

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霍傳林:非常感謝記者的關注,說明對我們網站比較關注。剛才也提到了這次不同以往溢油的事件,油污變化快是這次事故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我們每天依據衛星、飛機、遙感的監視包括我們船舶的監視監測,主要是提供客觀的結果來公佈油污分佈的面積。您剛才談的這個問題,油污面積變化比較大的原因,我想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姚子偉研究員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情況。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姚子偉:謝謝各位媒體。油污變化、油污面積確定主要依靠衛星遙感以及船舶和飛機的現場驗證最後來確定油污面積。油污面積變化快,我們覺得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次事故發生以來,我們海上監視監測力量和清汙力量有密切配合,發現大片油污,海事部門就採取各種有效手段進行針對性的清汙作業,有效控制了整個油污的面積和油污規模的擴散,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由於現在大家都知道凝析油是容易揮發,而且它隨著風、海流隨時在漂移,我們飛機和船舶現場核查時相對困難。

第三,因為我們使用衛星是多顆衛星的綜合性的評判,每天我們過境的衛星,由於衛星荷載包括它覆蓋的範圍有一定的局限,導致我們每天監測的面積會有一定的差異。

另外,現場海況也會對衛星圖像產生影響,現場的風速2到10米,對應的海況,兩級海況到六級海況衛星圖像溢油特徵比較明顯,可以在衛星圖像的解譯方面明顯檢測出,如果海況不好或者海況特別平的情況下會有一定的疏漏,這個會導致咱們油污每天的面積有一定的變化。比如說今天看到有些,又有一些看不到了。

美聯社記者:四方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將對油輪碰撞事件展開調查,請問調查將如何展開?調查人員將採取什麼步驟和依據什麼規則進行調查?什麼時候會有調查結果?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有關調查工作,剛才我已經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中國、伊朗、巴拿馬和中國香港特區海事主管部門經過充分協商已經成立了聯合調查組,而且簽訂了開展事故調查的協議。他們依據國際海事組織船舶事故和事件調查規則和國際海事規則海上事務和事件安全調查規則等,通過充分協商成立了調查組並簽訂了開展聯合調查的協定,這個聯合調查組已經成立並開展工作,首先到中國的舟山對“長峰水晶”船舶進行調查,同時獲得了黑匣子包括“桑吉”輪、“長峰水晶”的黑匣子並提取相關資料。現在這個調查組正在對資料進行分析、研判。

有關事故調查進展情況,我想事故調查組會根據他們的工作進展,根據簽訂的協定要求,在適當的時候會對外公佈有關的調查結果。謝謝。

新華網記者:"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發生後,上海、浙江等地大氣品質是否受到了影響?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應急室副主任康曉風:針對“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對環境影響,環境保護部第一時間回應了應急機制,成立了專項工作組,統籌做好事故後續應急處置相關的環保工作,最主要有三個關鍵字。

第一個是巡查。環保部指導地方有序開展近岸的巡查,上海市環保局、江蘇省環保廳、浙江省環保廳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後續處置環保工作通知》,通知要求各個地方加強近海岸線的巡查、開展近岸海域水質和大氣特徵污染物的監測,及時報告有關的資訊。

第二個關鍵字就是監測。組織了技術部門開展監測工作,包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衛星環境運用中心、上海、江蘇、浙江等環境監測單位和部門開展了沿岸敏感點、環境空氣、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衛星遙感等應急監測,監測的範圍北邊到鹽城,南面到福州,整個監控距離大約是一千公里。

第三,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及時掌握污染遷移擴散等情況,通過衛星遙感監測溢油區的面積,結合氣象、洋流等等資訊,利用資料模型,污染的遷移、擴散方向為我們專項工作組提供決策依據。

至於你非常關心的空氣的問題,根據分析,凝析油揮發到空氣裡頭形成它有一種叫揮發性有機物,凝析油如果是燃燒,它同時產生二氧化硫,這兩種污染物是“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兩種主要的特徵污染物。根據我們的監測,截止到1月31日,通過空氣品質預報模型分析,以及上海浦東、江蘇南通、杭州灣濕地、寧波我們有四個超級的空氣自動監測站,進行了揮發性有機物和二氧化硫的監測分析。同時,我們結合鹽城、南通、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福州七個城市從1月6號事故發生以來,二氧化硫濃度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總體上我國沿海城市空氣品質沒有受到“桑吉”輪事故的影響。

轉載聲明

本文轉自【交通部】,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監測結果顯示溢油已對事故海域造成一定生態環境影響,累計有11個站位的水樣石油類物質濃度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時達到1261ug/L。這些具體的資訊也請參考我們國家海洋局的網站。沉船點周邊海域大氣污染物沉降樣品正在進行沉降通量和特徵污染物檢測分析。

與此同時,國家海洋局組織人員對浙江、上海近海海域進行監視監測,採集樣品158個,監測結果顯示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未發現油污帶、油膜。國家海洋局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關注污染情況,持續開展監視監測工作。我們這次也有幸請到我們前方指揮部金左文處長介紹一下前方的情況和這次監視監測的難點和問題。

前方指揮部金左文處長:我簡要地給各位媒體朋友介紹一下。我們這次在海上監視監測的情況歸納了一下有四個特點:

一個是時效性特別強。從事故發生到爆燃、漂移、沉沒短短幾天發生,然後再加上沉船發生的溢油擴散變化非常快,這個對海上整個環境監視監測實際上提出了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從海上一線調查來看,國家海洋局第一時間就派出三條船趕赴現場進行現場的監測,另一方面,我們也調集了各種力量,包括我們剛才介紹的現場船舶、衛星遙感、飛機、無人艇等等手段,快速獲得現場情況。

第二,難度比較大。事故現場離岸邊比較遠,這段時間風浪比較大,在風浪作用下,我們海上作業難度非常高。我們調查船經常在7、8級風的情況下堅持作業,有時候浪打過甲板,打到駕駛室,這種情況下堅持現場採樣,包括船舶行駛,現場還要在船上進行現場分析,這就造成很大的難度。到現在我們20多天的連續高強度現場監測工作,包括內業樣品分析,目前獲得了近萬個分析資料。

第三,監測的範圍比較廣。船舶從事故發生到沉沒漂移已經300多公里,隨著沉船溢油範圍不斷擴散漂移,我們不斷調整我們的監測方案,一直在擴大我們的監測範圍,目前監測範圍已經覆蓋到3.5萬平方公里。我們也採取了很多手段,包括剛才介紹已經有12條船舶和11個架次飛機在海上監測,7級風,風浪有3米,我們始終保持兩條萬噸級的船在海上作業,堅持不停。

第四,持續時間比較長。對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做出一個科學客觀的評價,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持續性的海上的跟蹤監測跟進一步的監測評估,才能得出科學客觀的結論。我就分享這麼多,謝謝!

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記者:自從“桑吉”輪沉沒之後,你們有沒有登上沉船,如果進去過發現了什麼?如果沒有進去過,你們有什麼方案?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安排水下機器人對沉船進行勘察,我們還沒有安排潛水夫下去,因為這個地方的水深達到了115米,用常規的潛水不可能達到這個深度,必須採用飽和潛水的方式。前一段時間大家通過天氣預報看到,這個地方風浪一直比較大,大多時候不滿足水下勘探的條件。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在適當的時機安排潛水夫下去,因為在前方,我們的“深潛號”就是飽和潛水的工作母船,它有這個條件,同時我們在上海再調集一些必要的物資器材到前方,條件具備之後,我們會安排潛水夫採用飽和潛水方式下去,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對漁業資源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如何?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事故發生後,農業部高度重視,組織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從1月12日起赴現場開展調查監測。截至目前,已完成兩個航次的現場調查監測,共出動船舶6艘,航程7000多海裡,開展了40個站位、近500個樣品的監測評價。從現場調查監測的初步情況來看,事故對有關海域漁業資源密度產生一定影響。目前,由於有關調查監測還在進行當中,最終海洋漁業資源受影響程度,還有待於污染調查及漁業資源連續跟蹤調查結果來進行綜合評估。

為了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我部組織協調上海、江蘇、浙江、福建三省一市漁業部門,加強事發海域漁船管控,將 “桑吉”輪沉沒點半徑30海裡的範圍劃為漁船臨時管控區,實行動態監控,要求漁船不得進入上述海域作業。對臨時管控區海洋生物品質檢測結果顯示,第一航次33個樣品中有2個石油烴含量超過《海洋生物品質》的第一類標準值(15 mg/kg),但不超過第二類標準值(50mg/kg),超標樣品採樣位置距離沉沒點4-5海裡;第二航次所採獲的110個海洋生物樣品石油烴含量檢測則未出現異常情況。同時,日前我部還部署進一步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將海上監測範圍擴大到沉沒點半徑90海裡的海域,組織東海水產研究所和三省一市漁業部門,對漁船和漁港碼頭上岸水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應當說,通過加強海上管控及品質安全監測,目前東海水產品品質安全是穩定可控的。

下一步,我部將與國家海洋局一起,繼續組織開展好漁業資源現場調查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監測,同時根據溢油污染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臨時管控範圍,強化動態監控和品質安全監測,切實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一旦發現有受污染的水產品,將根據有關程式妥善處置,必要時會同質檢、衛計委和食藥監等部門密切配合,聯合開展行動,相關重大情況也會及時通報給大家。

中新社記者:"桑吉"輪搜救引發各方關注,在此次搜救中是否還有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國在海上溢油應急處置、船舶消防滅火、應急救助和打撈等方面的水準和能力如何?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從上次發佈會我們一直在介紹,“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發生以後,我們始終把人命救助作為首要任務,我們協調了有關國家和國內的有關部門,在海上開展了大範圍的人員搜尋工作。我們的工作應該說也得到了一些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的肯定。比如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在這個組織網站上發佈聲明,伊朗勞工部的部長給我國駐伊朗大使發去感謝信,對我們在搜救過程中採取的行動和提供的救援表示了肯定和感謝。我在上一次發佈會上也介紹了,這一次“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載了大量凝析油,對我們來講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說我們在應急處置過程當中,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和一些困難,有關的評估工作正在進行,我們也希望能夠和國際上的同行來交流有關的工作情況,來共同探討今後怎麼樣應對這樣的情況,採取什麼樣更有效的措施。

從我們國家海上搜救能力來看,應該說我們國家海上搜救工作起步比較早。從1973年開始,我們國家就成立了海上安全指揮部,1989年,把這個機構更名為中國海上搜救中心。2005年和2012年,國務院又分別批復成立了國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部際聯席會議,通過這麼多年的實踐,聯席會議制度發揮了組織優勢和機制優勢,在組織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海上搜救方面體現出了較大優勢。到目前為止,交通運輸部擁有專業救助船舶已經有74艘,打撈船舶118艘,救助航空器達到了20架,海事執法船有一千多艘,我們部際聯席會議其它成員單位還有相當數量的執法船和其它一些公務船。應該說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專業救助力量和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力量為骨幹,社會的其它力量以及商船、漁船以及我們技術支撐團隊為輔助手段的一種搜救體系。

2017年,我們共組織協調了海上搜救行動是2063次,我們協調了飛機是360架次,船舶是9390艘次參與了全年搜救行動。在我們的搜救區內,我們成功地救助了1462艘中外的遇險船舶,救助了14930名遇險人員,搜救成功率達到96.3%,應該說這個數字和我們歷年的搜救成功率基本上持平。海上溢油應急處置方面,2016年我們也制定了國家重大溢油應急能力建設規劃,這是2015到2020五年規劃,我們希望通過這五年的時間,通過投資建設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建成重點覆蓋、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和我們面對的風險相適應的重大的海上溢油事故的處置能力。

中國日報記者:為什麼每天公佈的油污面積變化比較大?有時候很大一片面積的油膜第二天就找不到了?油去哪裡了?

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霍傳林:非常感謝記者的關注,說明對我們網站比較關注。剛才也提到了這次不同以往溢油的事件,油污變化快是這次事故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我們每天依據衛星、飛機、遙感的監視包括我們船舶的監視監測,主要是提供客觀的結果來公佈油污分佈的面積。您剛才談的這個問題,油污面積變化比較大的原因,我想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姚子偉研究員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情況。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姚子偉:謝謝各位媒體。油污變化、油污面積確定主要依靠衛星遙感以及船舶和飛機的現場驗證最後來確定油污面積。油污面積變化快,我們覺得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次事故發生以來,我們海上監視監測力量和清汙力量有密切配合,發現大片油污,海事部門就採取各種有效手段進行針對性的清汙作業,有效控制了整個油污的面積和油污規模的擴散,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由於現在大家都知道凝析油是容易揮發,而且它隨著風、海流隨時在漂移,我們飛機和船舶現場核查時相對困難。

第三,因為我們使用衛星是多顆衛星的綜合性的評判,每天我們過境的衛星,由於衛星荷載包括它覆蓋的範圍有一定的局限,導致我們每天監測的面積會有一定的差異。

另外,現場海況也會對衛星圖像產生影響,現場的風速2到10米,對應的海況,兩級海況到六級海況衛星圖像溢油特徵比較明顯,可以在衛星圖像的解譯方面明顯檢測出,如果海況不好或者海況特別平的情況下會有一定的疏漏,這個會導致咱們油污每天的面積有一定的變化。比如說今天看到有些,又有一些看不到了。

美聯社記者:四方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將對油輪碰撞事件展開調查,請問調查將如何展開?調查人員將採取什麼步驟和依據什麼規則進行調查?什麼時候會有調查結果?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應急辦主任智廣路:有關調查工作,剛才我已經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中國、伊朗、巴拿馬和中國香港特區海事主管部門經過充分協商已經成立了聯合調查組,而且簽訂了開展事故調查的協議。他們依據國際海事組織船舶事故和事件調查規則和國際海事規則海上事務和事件安全調查規則等,通過充分協商成立了調查組並簽訂了開展聯合調查的協定,這個聯合調查組已經成立並開展工作,首先到中國的舟山對“長峰水晶”船舶進行調查,同時獲得了黑匣子包括“桑吉”輪、“長峰水晶”的黑匣子並提取相關資料。現在這個調查組正在對資料進行分析、研判。

有關事故調查進展情況,我想事故調查組會根據他們的工作進展,根據簽訂的協定要求,在適當的時候會對外公佈有關的調查結果。謝謝。

新華網記者:"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發生後,上海、浙江等地大氣品質是否受到了影響?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應急室副主任康曉風:針對“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對環境影響,環境保護部第一時間回應了應急機制,成立了專項工作組,統籌做好事故後續應急處置相關的環保工作,最主要有三個關鍵字。

第一個是巡查。環保部指導地方有序開展近岸的巡查,上海市環保局、江蘇省環保廳、浙江省環保廳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後續處置環保工作通知》,通知要求各個地方加強近海岸線的巡查、開展近岸海域水質和大氣特徵污染物的監測,及時報告有關的資訊。

第二個關鍵字就是監測。組織了技術部門開展監測工作,包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衛星環境運用中心、上海、江蘇、浙江等環境監測單位和部門開展了沿岸敏感點、環境空氣、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衛星遙感等應急監測,監測的範圍北邊到鹽城,南面到福州,整個監控距離大約是一千公里。

第三,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及時掌握污染遷移擴散等情況,通過衛星遙感監測溢油區的面積,結合氣象、洋流等等資訊,利用資料模型,污染的遷移、擴散方向為我們專項工作組提供決策依據。

至於你非常關心的空氣的問題,根據分析,凝析油揮發到空氣裡頭形成它有一種叫揮發性有機物,凝析油如果是燃燒,它同時產生二氧化硫,這兩種污染物是“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兩種主要的特徵污染物。根據我們的監測,截止到1月31日,通過空氣品質預報模型分析,以及上海浦東、江蘇南通、杭州灣濕地、寧波我們有四個超級的空氣自動監測站,進行了揮發性有機物和二氧化硫的監測分析。同時,我們結合鹽城、南通、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福州七個城市從1月6號事故發生以來,二氧化硫濃度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總體上我國沿海城市空氣品質沒有受到“桑吉”輪事故的影響。

轉載聲明

本文轉自【交通部】,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