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立軍:為兒童建一塊純淨的螢幕

央廣網北京2月2日消息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 無論是誰, 都有一個“拍電影”的夢想, 20年前剛畢業的孫立軍也不例外。

20年間, 孫立軍參與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動畫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 創作了《小兵張嘎》、《兔俠傳奇》、《終極大冒險》等多部攬獲各項大獎的優秀動畫電影……而如今, 他成為了一名執著的公益“狂人”, 立志為留守兒童搭建一塊純淨的螢幕。

堅持創作 6年熬出第一部國產數字電影

90年代的中國動畫市場受到很大的衝擊和挑戰, 日、美動畫用近乎傾銷的方式推廣到中國, 特別是日本動畫有時低廉到每分鐘1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

而國產動畫成本平均每分鐘卻達到5000元, 這讓中國動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在孫立軍的印象裡, 當時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有關兒童電影的獎項全部空缺, 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兒童片。 “有一次,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蘭上臺頒獎時很沮喪地感歎, 這個獎什麼時候不空缺?”

這句話激起了孫立軍心中的責任感和鬥志。 “無論多苦多難都要拍一部動畫電影, 也為圓我上學時的夢想。 ”

歪戴破草帽, 手拿木槍, 身穿白褂, 光著腳丫。 “說起能夠影響三代人的經典, 非《小兵張嘎》莫屬”, 題材敲定後, 孫立軍自費掏出10萬元, 踏上了動畫電影創作的尋夢之旅。

談起《小兵張嘎》的製作過程, 孫立軍形容有些“悲壯”。

他帶著戰友們關在小屋裡挑燈夜戰。 “非典”時期, 12個人聚在一個舊廠棚裡, 每日與幾箱速食麵為伴, 沒有一天停工。

組裡有人問, 我們沒錢又趕上“非典”, 是不是就這樣散了?但孫立軍心裡知道, 這樣的團隊一旦散了便不會有再組的可能。

帶著一份執著, 孫立軍和戰友們硬撐了下來。 由於缺乏資金、創作難度及社會因素等原因, 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耗費了整整6年。 6年中, 孫立軍動用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連、長春、青島, 以及朝鮮的創作人才, 最多時創作隊伍達到600餘人;劇本改編、美術設計、確立造型、語言動畫、音樂選擇、後期合成, 每一個環節換一個城市, 每一個環節都勒緊褲腰帶完成……

“那種記憶非常深刻, 像是大病一場, 甚至死過一回。

2005年, 孫立軍憑藉這部《小兵張嘎》榮獲國內許多動畫電影獎項, 並拓展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類型。 “我們總說自家的米飯和饅頭其實並不比國外的蛋糕難吃, 關鍵是要讓孩子們先能吃上, 才知道是什麼味兒。 ”孫立軍說。

熱衷公益 文化是一種力量

在2017年中國公益人物的榜單上, 孫立軍成為了年度中國公益行業代言人。 很多人不知道, 孫立軍的第一次公益活動源于一次與女兒的爭吵。

“我曾經因為工作忙而一度忽略了與女兒的交流, 錯過了她的成長。 在女兒18歲即將上大學的時候, 希望送她一份成人禮表達自己的愧疚與愛。 ”想到女兒青春期叛逆時, 曾因偷買手機遭到自己訓斥, 孫立軍決定送女兒一部最新款蘋果手機。

然而孫立軍沒想到, 女兒聽說後, 只用淡漠的“謝謝”回應。 “難道手機太普通了?於是我又提議了一個更大的禮物:買一輛汽車。 女兒還是頭都沒抬。 難道還不夠大嗎?我就跟老婆商量, 把房產證過戶給女兒。 女兒這時終於說了一句話:‘過不過戶, 以後不都是我的嗎?’”

女兒的話讓孫立軍心裡五味雜陳, 他才意識到, 並不是女兒“不對勁”, 而是自己出了問題, “為什麼送給孩子的禮物要以物質來衡量?”

孫立軍決定在女兒18歲生日之際, 用18天時間從北京天安門出發, 騎行至上海, 希望通過這樣一次特殊旅行, 讓女兒明白成長的意義在於不斷地挑戰和超越自己。 沿路經過很多農村地區, 孫立軍便為這些平日鮮少有機會接觸動畫片的孩子們放映優秀國產動畫片。

18天的騎行旅途難免遇到艱難險阻。 “騎行中常受到突如其來的疾病困擾, 我的手指和鼻子也受了傷, 地表溫度達到50度時還發生過炸胎, 危險不斷。 ”

在蘇州城邊的一個廢品收購站放映《小兵張嘎》時, 孫立軍和女兒一起把一面廢棄的牆刷白了當銀幕, 並拿出投影儀, 拉上電線, 準備給孩子們放映《小兵張嘎》。 一位以收破爛為生的爸爸, 趕忙對兒子說, “進屋裡, 讓你媽媽給你洗澡, 穿乾淨的衣服出來。 ”這一幕讓孫立軍難以自控, 留下了眼淚。

“我沒想到看電影對於這些家庭的孩子來說, 值得用換新衣的儀式感隆重對待。 ”這趟騎行讓孫立軍意識到, 中國大地上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孩子, 需要吃到有溫度、有營養的精神食糧。

為藏區孩子捐贈羽絨服,為孩子們募集書包與文具,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師生們更有尊嚴地工作,給五所小學捐建了廁所……2014年起,孫立軍一直為兒童公益奔走,帶著速效救心丸跑完400公里,趟過無人區磨破腳,也樂此不疲。

“我享受做公益中經歷的苦難,如果說這是一種‘作秀’,那我會一直‘秀’下去,也希望更多人像我一樣多做點‘秀’,關注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的精神生活。”

精神扶貧 給留守兒童一塊純淨的螢幕

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然而,只有10%左右的院線延伸至縣城及一般農村,超過90%的農村兒童沒有在電影院裡看過電影,貧困地區院線數量接近於零。

在調查中,孫立軍發現,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雖然父母在外打工賺錢使得物質條件得到改善,但兒童教育的精神食糧卻依然匱乏,思想道德教育無法跟進。“大部分貧困山區的孩子沒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電影,很多留守兒童的文化生活只能用黑網吧、地下錄影廳等灰色空間填充課餘時間,這些影視大多充斥著大量的暴力和黃色內容,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價值觀。”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精神不再貧瘠,電影是非常好的載體。”在孫立軍看來,電影教育不但可以使青少年兒童得到不同領域的知識擴充,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擁有人文關懷的精神,對於社會精神風貌的重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素質的發展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給留守兒童一塊純淨的螢幕,孫立軍發起了關愛留守兒童“益星一屏”公益活動,計畫三年內為全國貧困縣的1萬所學校建立1萬個電影院,並每年為學校輸送50部經過權威部門篩選,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為孩子們搭建一個沒有“風雨”的小天地,讓他們和城裡孩子一樣擁有一個彩色快樂童年。

回歸初心 為兒童做動畫電影

“在如今商業院線‘賺錢是硬道理’的環境下,不賺錢的兒童電影一直扮演著‘醜小鴨’的角色。”孫立軍說,一年365天中只有“六一”一天屬於兒童,而在這一天,不僅大量同質化兒童片競爭,一些成人商業片仍企圖從中分走一杯羹。

據統計,我國約有1萬家電影院,擁有銀幕數量約4.8萬塊,“但這麼多的銀幕沒有一塊專屬於兒童和少年。”

生活中,父母領著孩子一起看電影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呈現給孩子的都是商業片,不僅暴力、性與犯罪等元素充斥其中,其提倡的行為、理念和價值觀也經常不宜傳遞給兒童。甚至一些被觀眾評為垃圾動畫的外國產品,也堂而皇之地走入了部分院線和網路、電視等媒體。

究其原因,孫立軍認為,一方面是兒童電影的票價太貴;另一方面,沒有好的政策鼓勵優秀從業者投身動畫行業,兒童電影佳作少、品質差,又反過來導致兒童電影票房上的失敗,商業院線愈發不敢引進兒童電影。

“動畫的主要受眾是兒童。動畫工作者要不忘初心,努力創作為兒童服務的好作品。”孫立軍說,給兒童的精神食糧應是健康的、有溫度的、不缺鈣的,這不僅需要動畫工作者努力,更需要社會共同關注,注重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給予原創動漫創作更多的時間與包容。

“面對問題時不能光看結果,對國產動漫一竿子打死。好的動漫需要雨露滋養,要讓創作者真正能夠抬起頭、挺起胸膛,而不是佝僂著身子低著頭,矮人一等。”

文化創新 讓動漫時尚起來

“一部好的動漫作品,好故事、好題材、好技術、好團隊缺一不可。”孫立軍說,動漫創作一定要沉下來,練好內功。

在孫立軍看來,互聯網為動漫創作帶來很多機遇的同時,也讓行業風氣趨於浮躁。“如燉回鍋肉,口感鮮美的起碼要燉十分鐘以上,但有人用高壓鍋煮十分鐘,倒點醬油,刷點顏色,表面上分辨不出來,吃起來卻是變了味。”

“資訊交流的快速便捷,使得文化的輸出交流也隨之加快,接受新潮思想、時尚概念的人群逐步在向青少年和兒童領域擴展。如果動畫跟不上時代,就不容易被作為主流受眾的兒童和青少年所接受。”

在孫立軍看來,《旅行青蛙》手遊的火爆就在於抓住了青少年的“胃口”。“這個作品解壓、好玩又輕鬆,且可以互動,同時,它一改VR、AR、三維等繁複的新技術概念,畫面清新,一目了然。“這就像天天吃慣了大魚大肉,突然有一碗豆漿、一碟鹹菜,讓人嚼著特別有滋味。”

孫立軍告訴記者,《旅行青蛙》的成功還在於其與日本傳統文化融合。“動畫產業的創新既要結合體現民族文化,又要與時尚元素有所碰撞,讓青少年,尤其是12歲以下的受眾群體更容易理解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之魂。”

“中華文化時尚化迫在眉睫。”孫立軍認為,中國的文化若不能時尚起來,一定是小眾的、難以傳播的。“餃子館PK洋速食,在年輕人群中洋速食取勝。帶有中國標籤的餃子館真的比不上洋速食嗎?”孫立軍向記者舉例,餃子的喜愛者不在少數,但很多人就把它放在時尚行列之外,如果稍加改良,使得餃子館的陳設更適合商談,讓餃子湯水不易灑又便於攜帶,便能讓更多年輕人接受。

為藏區孩子捐贈羽絨服,為孩子們募集書包與文具,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師生們更有尊嚴地工作,給五所小學捐建了廁所……2014年起,孫立軍一直為兒童公益奔走,帶著速效救心丸跑完400公里,趟過無人區磨破腳,也樂此不疲。

“我享受做公益中經歷的苦難,如果說這是一種‘作秀’,那我會一直‘秀’下去,也希望更多人像我一樣多做點‘秀’,關注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的精神生活。”

精神扶貧 給留守兒童一塊純淨的螢幕

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然而,只有10%左右的院線延伸至縣城及一般農村,超過90%的農村兒童沒有在電影院裡看過電影,貧困地區院線數量接近於零。

在調查中,孫立軍發現,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雖然父母在外打工賺錢使得物質條件得到改善,但兒童教育的精神食糧卻依然匱乏,思想道德教育無法跟進。“大部分貧困山區的孩子沒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電影,很多留守兒童的文化生活只能用黑網吧、地下錄影廳等灰色空間填充課餘時間,這些影視大多充斥著大量的暴力和黃色內容,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價值觀。”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精神不再貧瘠,電影是非常好的載體。”在孫立軍看來,電影教育不但可以使青少年兒童得到不同領域的知識擴充,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擁有人文關懷的精神,對於社會精神風貌的重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素質的發展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給留守兒童一塊純淨的螢幕,孫立軍發起了關愛留守兒童“益星一屏”公益活動,計畫三年內為全國貧困縣的1萬所學校建立1萬個電影院,並每年為學校輸送50部經過權威部門篩選,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為孩子們搭建一個沒有“風雨”的小天地,讓他們和城裡孩子一樣擁有一個彩色快樂童年。

回歸初心 為兒童做動畫電影

“在如今商業院線‘賺錢是硬道理’的環境下,不賺錢的兒童電影一直扮演著‘醜小鴨’的角色。”孫立軍說,一年365天中只有“六一”一天屬於兒童,而在這一天,不僅大量同質化兒童片競爭,一些成人商業片仍企圖從中分走一杯羹。

據統計,我國約有1萬家電影院,擁有銀幕數量約4.8萬塊,“但這麼多的銀幕沒有一塊專屬於兒童和少年。”

生活中,父母領著孩子一起看電影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呈現給孩子的都是商業片,不僅暴力、性與犯罪等元素充斥其中,其提倡的行為、理念和價值觀也經常不宜傳遞給兒童。甚至一些被觀眾評為垃圾動畫的外國產品,也堂而皇之地走入了部分院線和網路、電視等媒體。

究其原因,孫立軍認為,一方面是兒童電影的票價太貴;另一方面,沒有好的政策鼓勵優秀從業者投身動畫行業,兒童電影佳作少、品質差,又反過來導致兒童電影票房上的失敗,商業院線愈發不敢引進兒童電影。

“動畫的主要受眾是兒童。動畫工作者要不忘初心,努力創作為兒童服務的好作品。”孫立軍說,給兒童的精神食糧應是健康的、有溫度的、不缺鈣的,這不僅需要動畫工作者努力,更需要社會共同關注,注重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給予原創動漫創作更多的時間與包容。

“面對問題時不能光看結果,對國產動漫一竿子打死。好的動漫需要雨露滋養,要讓創作者真正能夠抬起頭、挺起胸膛,而不是佝僂著身子低著頭,矮人一等。”

文化創新 讓動漫時尚起來

“一部好的動漫作品,好故事、好題材、好技術、好團隊缺一不可。”孫立軍說,動漫創作一定要沉下來,練好內功。

在孫立軍看來,互聯網為動漫創作帶來很多機遇的同時,也讓行業風氣趨於浮躁。“如燉回鍋肉,口感鮮美的起碼要燉十分鐘以上,但有人用高壓鍋煮十分鐘,倒點醬油,刷點顏色,表面上分辨不出來,吃起來卻是變了味。”

“資訊交流的快速便捷,使得文化的輸出交流也隨之加快,接受新潮思想、時尚概念的人群逐步在向青少年和兒童領域擴展。如果動畫跟不上時代,就不容易被作為主流受眾的兒童和青少年所接受。”

在孫立軍看來,《旅行青蛙》手遊的火爆就在於抓住了青少年的“胃口”。“這個作品解壓、好玩又輕鬆,且可以互動,同時,它一改VR、AR、三維等繁複的新技術概念,畫面清新,一目了然。“這就像天天吃慣了大魚大肉,突然有一碗豆漿、一碟鹹菜,讓人嚼著特別有滋味。”

孫立軍告訴記者,《旅行青蛙》的成功還在於其與日本傳統文化融合。“動畫產業的創新既要結合體現民族文化,又要與時尚元素有所碰撞,讓青少年,尤其是12歲以下的受眾群體更容易理解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之魂。”

“中華文化時尚化迫在眉睫。”孫立軍認為,中國的文化若不能時尚起來,一定是小眾的、難以傳播的。“餃子館PK洋速食,在年輕人群中洋速食取勝。帶有中國標籤的餃子館真的比不上洋速食嗎?”孫立軍向記者舉例,餃子的喜愛者不在少數,但很多人就把它放在時尚行列之外,如果稍加改良,使得餃子館的陳設更適合商談,讓餃子湯水不易灑又便於攜帶,便能讓更多年輕人接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