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蘇打響“藍天保衛戰” 大力推進電能替代 轉變能源生產方式

國網常熟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檢查光伏發電並網設備。 謝 鵬攝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017年江蘇全社會用電量為5807.9億千瓦時, 較2013年增加了17%, 但空氣優良天數與實施“大氣十條”的2013年基準數相比增加了33天。

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李瑤虹說,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 著眼江蘇能源消費大省的實際, 大力實施“兩個替代”, 推動能源生產消費向綠色低碳發展, 以電的名義打響了一場“藍天保衛戰”。

萬噸級貨輪停泊接駁岸電

電能替代是江蘇電力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 著眼江蘇能源消費大省實際,

江蘇電力以能源供給側改革為契機, 大力實施電能替代。

1月13日下午1時許, 一艘5萬噸級貨輪在南京市六合區西壩碼頭接駁岸電成功, 之前還在轟鳴的船用柴油發電機霎時歸於寂靜, 標誌著南京“岸電入江”項目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西壩碼頭也成為南京首個全電動、零排放的高度自動化碼頭。

南京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船舶停靠碼頭時, 為維持正常運轉和船員基本生活, 輔助柴油發電機組必須持續工作, 這既浪費能源, 也帶來污染。 在碼頭裝一個“插座”, 船舶停靠時, 將船上的電纜插入碼頭上的“插座”, 關閉船上的主輔柴油發電機, 用上清潔的電能, 就是岸基供電。 據測算, 岸電系統每年可為西壩碼頭減排二氧化碳2430噸、二氧化硫62噸、氮氧化物70噸。

從2015年開始, 南京供電公司以西壩碼頭、龍潭港岸電專案為示範, 進一步在新生圩港、揚子石化碼頭等全市沿江18個主要港口碼頭全面推廣“岸電入江”, 並在內河碼頭推廣一批船用供電設施, 在全國率先實現沿江、沿河岸電系統全覆蓋, 充分發揮港口岸電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電能替代也使得綠色交通、低碳出行更為便捷。 京杭大運河是江蘇省內最重要的內河水運大通道。 江蘇電力以運河水道為依託, 積極打造“綠色水運”, 在省內17個內河航道水上服務區建成岸電系統互聯互通工程, 年可實現替代電量448萬千瓦時;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 全省累計建成充電站608座、充電樁7332台,

2017年電動汽車充電量同比增長超260%。

2017年, 江蘇電力電能替代勢頭強勁, 實現替代電量130.25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23.8%, 相當於減少散煤消耗727萬噸。 按照每節火車車廂載重60噸計算, 可載滿約12萬節車廂。 這些車廂連起來超過2863公里, 相當於從江蘇到甘肅一個來回的距離。

搭建綜合能源服務平臺

江蘇益客食品有限公司宿遷二廠起了大變化:原有的製冷設備旁邊新建了餘熱回收機房, 製冷釋放出的熱量不再飄散到大氣中, 而是通過熱泵轉化成熱能, 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建的熱水池中儲存, 用於家禽屠宰等生產環節。

由江蘇電力實施的該廠電能替代管網蒸汽加熱生產工藝用熱水項目正式投運。 專案創新採用“電螺杆熱泵+餘熱回收”技術,

解決了該行業冷凍儲藏和制熱加工環節之間的能源浪費。 在減少散煤和蒸汽消耗的同時, 預計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263噸, 減排二氧化硫38噸、氮氧化合物19噸, 並為企業節省約74萬元的用能成本, 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提升”。

清潔能源來了, 要多用, 還要會用。 江蘇電力充分發揮技術優勢, 以提供多元綜合能源服務為著力點, 提升清潔能源的使用效率, 實現降本增效。 為此, 江蘇電力搭建了綜合能源服務平臺, 廣泛採集使用者水、電、氣、冷、熱等多種能來源資料, 通過分析使用者用能結構、生產特性、配電結構等資訊, 主動為客戶制定綜合能源服務方案, 提供運維管理、能效分析診斷等線上服務, 提供節能和電能替代改造、電力需求回應、光伏儲能、水電氣冷熱等綜合能源服務。

在搭建綜合能源服務平臺的基礎上, 去年3月份, 江蘇電力在常州金壇成立了全省首家綜合能源服務中心。

常州盤固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大型水泥生產企業, 年用電量近3億千瓦時。 前期, 金壇綜合能源服務中心瞭解到該企業照明、風機、空壓機、電除塵等用電設備有較大的節能潛力, 遂主動與該企業對接洽談節能改造事宜, 提出節能改造方案, 最終得到肯定。 據常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測算, 專案實施後每年將為企業降低用能成本280萬元。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 江蘇電力已初步建立起了以綜合節能服務、能源託管服務、用電全程服務、清潔替代、電能替代等5大類核心業務為主的綜合能源服務管控體系, 共計在金壇、宜興、江陰、揚中、南京等地建立了10家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截至2017年12月,江蘇電力已與600余家客戶簽署綜合能源服務協定,減少客戶能源支出1200余萬元。

打造綠色發展樣本

如今,來蘇州同裡小鎮的遊客常常會看到,道路兩旁的路燈上有一塊太陽能面板和一個快速轉動的球構成的裝置。原來,這些路燈被改造成了集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為一體的綠色能源載體。一系列綠色元素使得同裡成為濃縮能源變革和綠色發展精華的“樣板小鎮”。吳江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稱,至2020年,這個小鎮的清潔能源利用量將占全鎮能源消費總量近100%。

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漸滲透進江蘇居民的生產生活中。

在經濟強市蘇州,江蘇電力致力創建國際能源變革發展典範城市,打造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綠色蘇州”發展樣本。錦蘇特高壓線路每天向蘇州送來1.6億千瓦時清潔水電。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呈快速增長之勢,截至2017年12月底,新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68萬千瓦;蘇州在全市範圍內建成電動汽車3公里充電圈,全年替代電量28.1億千瓦時,穩居全省第一;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實現200萬千瓦毫秒級可中斷負荷的緊急控制;500千伏UPFC工程相當於給電網裝上了“智慧導航”,實現了清潔電能流向的精准、智慧控制;運用“大雲物移”技術,提供電、水、氣等智慧、多元的綜合能源服務,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80%使用者的能來源資料採集監測,優化能源利用效率系統,使園內照明能耗下降44%,空調能耗下降13%。

光伏產業重鎮揚中,依託新能源產業起步早、發展快、佈局優等優勢,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完整光伏全產業鏈的縣級市。2017年2月28日,鎮江供電公司與揚中市政府簽訂《共同建設揚中綠色能源島的戰略合作協定》,明確通過大力發展分散式光伏、清潔能源替代、綠色交通、微電網示範和正在建設中的低風速風電場等產業,將揚中打造成為綠色發展的“示範島”。

2017年初投運的智能電動汽車充電站——常州市鳳林路電動汽車充電站,光伏電站及儲能系統與充電系統間形成了良好的智慧互動。光伏電站白天發電上網,而儲能系統晚上吸收低價“穀電”儲存能量,在配網停電時,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為電動汽車補充所需電能。綠色迴圈的建設模式,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不停電”充電站。

共計在金壇、宜興、江陰、揚中、南京等地建立了10家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截至2017年12月,江蘇電力已與600余家客戶簽署綜合能源服務協定,減少客戶能源支出1200余萬元。

打造綠色發展樣本

如今,來蘇州同裡小鎮的遊客常常會看到,道路兩旁的路燈上有一塊太陽能面板和一個快速轉動的球構成的裝置。原來,這些路燈被改造成了集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為一體的綠色能源載體。一系列綠色元素使得同裡成為濃縮能源變革和綠色發展精華的“樣板小鎮”。吳江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稱,至2020年,這個小鎮的清潔能源利用量將占全鎮能源消費總量近100%。

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漸滲透進江蘇居民的生產生活中。

在經濟強市蘇州,江蘇電力致力創建國際能源變革發展典範城市,打造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綠色蘇州”發展樣本。錦蘇特高壓線路每天向蘇州送來1.6億千瓦時清潔水電。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呈快速增長之勢,截至2017年12月底,新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68萬千瓦;蘇州在全市範圍內建成電動汽車3公里充電圈,全年替代電量28.1億千瓦時,穩居全省第一;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實現200萬千瓦毫秒級可中斷負荷的緊急控制;500千伏UPFC工程相當於給電網裝上了“智慧導航”,實現了清潔電能流向的精准、智慧控制;運用“大雲物移”技術,提供電、水、氣等智慧、多元的綜合能源服務,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80%使用者的能來源資料採集監測,優化能源利用效率系統,使園內照明能耗下降44%,空調能耗下降13%。

光伏產業重鎮揚中,依託新能源產業起步早、發展快、佈局優等優勢,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完整光伏全產業鏈的縣級市。2017年2月28日,鎮江供電公司與揚中市政府簽訂《共同建設揚中綠色能源島的戰略合作協定》,明確通過大力發展分散式光伏、清潔能源替代、綠色交通、微電網示範和正在建設中的低風速風電場等產業,將揚中打造成為綠色發展的“示範島”。

2017年初投運的智能電動汽車充電站——常州市鳳林路電動汽車充電站,光伏電站及儲能系統與充電系統間形成了良好的智慧互動。光伏電站白天發電上網,而儲能系統晚上吸收低價“穀電”儲存能量,在配網停電時,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為電動汽車補充所需電能。綠色迴圈的建設模式,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不停電”充電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