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城圍聯開啟產業化之路 圍棋並不只是培訓

城圍聯

1997年, 是中國圍棋職業化改革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在這一年, 中國圍棋職業棋手等級分制度開始實行, 兩年後,

中國圍棋甲級聯賽誕生,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職業圍棋, 在上個世紀的最後幾年裡, 開始起步。

二十年過去, 流年逝水, 彈指一揮間, 當時看起來是“創舉”的事情, 如今已經成為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平常物事, 中國圍棋, 也正是在當年的這些創舉之中, 完成著一個臺階又一個臺階的飛躍, 最終如今日, 成就世界最強盛的圍棋王國。

回首舊事, 感慨於當時所落下的每一個腳印意義深遠, 也就對即將到來的未來期許萬千, 二十年的歲月裡, 電腦, 即時通訊, 網路, 高鐵, 已經將我們的生活變成了以往從不敢想像的樣子, 而圍棋世界, 與二十年之前相比, 也已經迥然相異, 人工智慧的出現, 更是讓發展速度已經加快的圍棋世界, 仿佛坐上了火箭,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向著未來的星辰大海前行。 未來總是在我們不經意的分分秒秒中到來, 我們可以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裡迴圈, 但時代不會。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 一個我們從未經歷的大時代, 都已經來了。

面臨新時代, 中國圍棋, 尤其是中國職業圍棋,

需要作出改革, 而在中國職業圍棋的改革之中, 職業圍棋聯賽的產業化之路, 應該是改革的第一步。 在當下的眾多圍棋賽事之中, 城市圍棋聯賽, 正是職業圍棋聯賽產業化的一個足夠好的範例, 或許, 當又一個20年過去, 我們回首此刻, 能夠更清晰的看到, 這個剛剛三歲的新生賽事, 所具有的意義。

城市圍棋聯賽, 娛樂與圍棋文化共同引導的產業化之路

作為中國第一個完全市場化運作的圍棋聯賽, 城圍聯提出的願景, 是“1—10—100—1000”, 四個數字, 代表的是四個巨集闊的目標:

1億人口—中國圍棋人口從現在的三千萬增長到1億

10億估值—打造國際一流的的賽事和文化品牌, 市場估值超過10億

100座城市—在全國100座城市建設圍棋文化/智力運動文化綜合體

1000億產業—形成1000億元的圍棋體育/文化產業

這幾個數字裡, 所體現的, 正是“產業化”, 這三個看起來離我們很遠, 卻實際上被圍棋界的每一個人如此期待的字眼。 而在實現產業化的道路上, 城圍聯所做的, 是在注重娛樂化、大眾化的同時, 將圍棋的文化屬性融入到聯賽的點滴細節之中。

在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裡, 圍棋, 始終是作為君子“四藝”之一而存在的, 小小的黑白子, 對於文人雅士而言, 不僅是一種遊戲方式, 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求道修身的一種途徑。 蘇軾說, “勝固欣然, 敗亦可喜”, 對於喜愛圍棋的人們而言, 相較於從每一盤棋局之中收穫的快樂, 勝負本身, 或許已經不那麼重要。 在現代社會之中, 當我們將圍棋單純的視為一種體育運動,

或許, 我們反而是將圍棋的生存空間變得狹小了。

圍棋並不僅僅應該生活在棋院裡, 生活在世界大賽裡, 生活在電視螢屏報刊雜誌裡, 街頭巷尾, 千家萬戶, 那裡是中華文化從未曾消隱的土壤, 那裡, 是圍棋應當努力去擴展的遼闊版圖。

所以, 大眾化和娛樂化, 正是城圍聯最值得稱道之處, 通過賽制上的創新, 通過比賽的延展, 城圍聯已經能夠給予人們更多的, 勝負之外的歡樂。 就在2017年的城圍聯上, 我們已經見證了“跨界全明星賽”, 兩位老戲骨, 馮恩鶴和張光北的對弈, 就讓人們大呼趣味十足, 而各位棋手的文藝表演, 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棋局之外的另一面。

圍棋本身並不冷門, 冷門的,是我們打造比賽的方式。

除了大眾化和娛樂化,城圍聯也在方方面面中體現著圍棋的文化屬性,如何在產業化的道路中,讓圍棋依舊是圍棋?將娛樂化的元素包容在圍棋裡,而不是讓圍棋被娛樂化所裹挾,是我們此刻所能給出的答案。越來越多的頂尖棋手參與,充分挖掘圍棋的文化內涵,當時越、連笑、陳耀燁、江維傑們和棋迷們坐在一起,當頂尖棋手和棋迷們共同成為總決賽“圍棋嘉年華”的一部分,我們正在看著城圍聯,向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堅定前進。

產業化不只是少兒培訓,圍棋舞臺理應更廣闊

在圍棋大時代到來的背景之下,同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另一個老生常談,卻也從未真正解決的話題,如何能夠將圍棋產業從單純的少兒培訓,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當下,圍棋產業,更多的依舊集中在對於少年的培訓,少兒兒童智力開發,沖段少年培養,成為了當下圍棋界主要的產業收入來源。城市圍棋聯賽為我們提供了圍棋產業化的另外一條路徑,即職業聯賽的產業化,但是,和職業聯賽產業化一起前行的,應當是圍棋周邊,成年圍棋培訓,圍棋文化教育的產業化,但遺憾的是,在這一領域,我們能見到的,依舊是一片空白。

人機大戰之後,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進入到了圍棋世界,但是,當這些新的棋迷希望能夠學會圍棋,以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偶像,更好的瞭解圍棋世界的時候,他們卻往往只能身入寶山,空手而回,面向成人的圍棋教育,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城市,卻的確難覓蹤跡。當我們前往各大比賽,或是各類活動現場與棋手們近距離接觸時,能夠給棋迷們提供的紀念品,除了扇子,還是扇子。圍棋的受眾在擴大, 圍棋商業化的時代在到來,但我們,的的確確,沒有做好迎接它的準備。

城圍聯曾經提出,要成為圍棋界的NBA,我們正在看著它向著這一目標作出的探索,但同樣,只有各個方面的圍棋產業化同步開展,圍棋才有真正向著熱門,向著走進千家萬戶的目標發展的可能。

產業化絕不僅僅是少兒培訓,城圍聯在職業聯賽產業化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探索,但在其他方面,我們還在等待探路者的到來。

道路艱難,但終究行之將至。二十年前,我們難以想像今日圍棋界的一切,此刻,我們也絕難明晰二十年後的種種。未來混沌,但我們願意相信,探路者和光明,總會到來。

(謝天舒)

冷門的,是我們打造比賽的方式。

除了大眾化和娛樂化,城圍聯也在方方面面中體現著圍棋的文化屬性,如何在產業化的道路中,讓圍棋依舊是圍棋?將娛樂化的元素包容在圍棋裡,而不是讓圍棋被娛樂化所裹挾,是我們此刻所能給出的答案。越來越多的頂尖棋手參與,充分挖掘圍棋的文化內涵,當時越、連笑、陳耀燁、江維傑們和棋迷們坐在一起,當頂尖棋手和棋迷們共同成為總決賽“圍棋嘉年華”的一部分,我們正在看著城圍聯,向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堅定前進。

產業化不只是少兒培訓,圍棋舞臺理應更廣闊

在圍棋大時代到來的背景之下,同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另一個老生常談,卻也從未真正解決的話題,如何能夠將圍棋產業從單純的少兒培訓,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當下,圍棋產業,更多的依舊集中在對於少年的培訓,少兒兒童智力開發,沖段少年培養,成為了當下圍棋界主要的產業收入來源。城市圍棋聯賽為我們提供了圍棋產業化的另外一條路徑,即職業聯賽的產業化,但是,和職業聯賽產業化一起前行的,應當是圍棋周邊,成年圍棋培訓,圍棋文化教育的產業化,但遺憾的是,在這一領域,我們能見到的,依舊是一片空白。

人機大戰之後,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進入到了圍棋世界,但是,當這些新的棋迷希望能夠學會圍棋,以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偶像,更好的瞭解圍棋世界的時候,他們卻往往只能身入寶山,空手而回,面向成人的圍棋教育,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在大多數城市,卻的確難覓蹤跡。當我們前往各大比賽,或是各類活動現場與棋手們近距離接觸時,能夠給棋迷們提供的紀念品,除了扇子,還是扇子。圍棋的受眾在擴大, 圍棋商業化的時代在到來,但我們,的的確確,沒有做好迎接它的準備。

城圍聯曾經提出,要成為圍棋界的NBA,我們正在看著它向著這一目標作出的探索,但同樣,只有各個方面的圍棋產業化同步開展,圍棋才有真正向著熱門,向著走進千家萬戶的目標發展的可能。

產業化絕不僅僅是少兒培訓,城圍聯在職業聯賽產業化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探索,但在其他方面,我們還在等待探路者的到來。

道路艱難,但終究行之將至。二十年前,我們難以想像今日圍棋界的一切,此刻,我們也絕難明晰二十年後的種種。未來混沌,但我們願意相信,探路者和光明,總會到來。

(謝天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