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緊急封路!疏散!香港鬧市5天2次發現戰時炸彈,真實“拆彈專家”

經歷約24小時拆彈處理, 香港警方昨日(1日)中午再次成功解除在灣仔地盤發現的二戰遺留千磅炸彈, 期間疏散約4000人。 這是香港同一地點5天內發現的第2枚相同類型炸彈, 該處現正進行地鐵修建工程。

第一枚

地鐵工地工人挖到炸彈

警方緊急疏散約1500人

上週六(1月27日), 香港灣仔地區發現一枚二戰遺留未爆炸彈, 重約1000磅。

發現遺留炸彈的現場為灣仔港灣道與杜老志道交界的地盤區, 此處緊鄰香港會展中心, 是正在進行的香港地鐵專案——沙中線工程的工地, 也是灣仔泳池舊址。

工人早上8時許工作時, 在地底約15米深位置, 發現一個體積約140釐米乘45釐米的疑似炸彈物體。 警方接報後封鎖現場, 並通知專家到場處理, 同時疏散地盤工人。

香港警方介入處理後, 疏散了約1500名市民並封鎖了道路。 疏散人群主要是面向地盤的可能受影響人士, 包括辦公室內人士、酒店住客等。

警方周日(28日)宣佈, 經過通宵工作, 下午1時左右已成功解除該枚炸彈, 事件中無人員及財物損失。

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周錫健表示, 拆彈過程共耗時12個小時, 連同疏散及前期工序, 整個行動用25小時左右完成。 他解釋稱, 因遺留炸彈在25米的地盤下, 環境較窄, 再加上炸彈位置傾斜, 情況比較複雜, 所以耗時比預期長。

周錫健表示, 發現的炸彈約1000磅, 屬於美式ANM65型號炮彈, 由於引爆管前面部分損毀, 假如移動會有危險, 警方拆彈專家不敢即場引爆, 決定採用現場抽取炸彈內的炸藥的方式來燒毀。

這是近年第二次在香港市中心發現類似的大型炸彈。 若炸彈爆炸, 碎片可飛達1000至2000米, 附近200至300米範圍都會受到威力、氣流及熱力影響, 玻璃會破碎,最鄰近的建築物甚至有倒塌的危險。

上周日下午起,灣仔已陸續解除封路,附近一度關閉的港灣道體育館也宣佈重新開放。

香港爆炸品處理課成功拆除二戰遺留彈

第二枚

疏散4000多人

道路被封 渡輪停運

前天(31日)——第一枚炸彈發現後的第五天——上午11時許,工人在沙中線地盤挖掘時,再次發現一枚疑似炸彈。

警方1月31日下午2時發出疏散預警,至當晚11時,約有4000多人自行疏散或由警方疏散離開附近區域,包括附近的住戶和商戶。特區政府開放活動中心,讓受影響的市民暫避。灣仔北多條道路將封路,逾百條巴士路線受影響,來往灣仔及尖沙咀的渡輪也停止服務。

灣仔道體育館亦在入口處張貼告示稱,體育館因突發事件暫時關閉

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炸彈處理主任馬偉德介紹,此次發現的炸彈在大小、型號及重量上,與上週六(27日)所發現的相似,位置也相近,相信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空投炸彈。炸彈情況並不穩定,引爆裝置更損壞嚴重,處於危險狀況,在處理時遇到比上周更大的挑戰。

灣仔分區指揮官郭美森表示,警方用了約24小時部署、準備、處理炸彈,雖然這次炸彈較預期難處理,但所用時間仍較上次短。

在部署安全措施、疏散市民後,香港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於2月1日早上8時開始燃燒炸彈內的炸藥,到了11時,彈內的炸藥已完全燃燒,彈殼被吊起運走,順利拆彈,現場全面解除封鎖。

馬偉德向傳媒表示,約有15人參加這次拆彈行動。炸彈的位置較難接觸,處理炸彈期間有下雨,所以工作環境較差。不過,因為工地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在警方抵達工地時,就提供了所需工具,因而節省了不少時間。

炸彈拆除後,工地地盤附近的道路已恢復通車。灣仔碼頭的渡輪也恢復泊岸,天星小輪來往灣仔至尖沙咀渡輪,由昨天(1日)11時15分起複航。

香港拆彈史

未爆彈炸藥及引爆信管仍然有效

二戰時,香港被日軍佔領3年8個月,期間一直是太平洋戰區的重要戰場之一。雖然事隔70多年,一些軍事裝備仍殘留散落在香港各地。

香港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周錫健表示,在香港發現的二戰時期美制ANM65巨型炸彈,皆為1941年至1945年期間由美軍投下,數量不詳,而當年的灣仔和北角區是美軍轟炸日軍設施的主要區域,因此後來在這兩個區域發現的未爆彈也較多。

警方表示目前無法估計地底內部是否還埋藏炸彈。

四年前,2014年2月6日下午,香港跑馬地一處工地發現炸彈。炸彈重約2000磅(約907千克),長約1.7米,達一個成年人高度。

香港警方表示,這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為反擊佔領香港的日軍,海軍飛機從廣州將當時使用的最大炸彈空投到灣仔轟炸日軍設施。

警方推測,炸彈當時飛落地面時,或因插入鬆軟的泥土致未有爆炸。雖然炸彈埋在泥土中69年,但至今炸藥及引爆信管仍然有效,威力極大,可令10米半徑範圍內建築物嚴重摧毀,也會造成附近建築物的倒塌。

軍火專家以切割方式經過17個小時的通宵奮戰,2014年2月7日上午終於成功拆彈。

2014年跑馬地拆彈

據時任香港灣仔警區署理副指揮官謝名揚所掌握的資料,1982年前後在香港荷李活道,香港警方曾經發現過一枚同型號二戰遺留炸彈,當時用了3天時間才得以拆除。2013年3月在大潭水塘郊野公園也發現過一枚同型號炸彈。

視頻感受下

↓↓

校對:張軍

玻璃會破碎,最鄰近的建築物甚至有倒塌的危險。

上周日下午起,灣仔已陸續解除封路,附近一度關閉的港灣道體育館也宣佈重新開放。

香港爆炸品處理課成功拆除二戰遺留彈

第二枚

疏散4000多人

道路被封 渡輪停運

前天(31日)——第一枚炸彈發現後的第五天——上午11時許,工人在沙中線地盤挖掘時,再次發現一枚疑似炸彈。

警方1月31日下午2時發出疏散預警,至當晚11時,約有4000多人自行疏散或由警方疏散離開附近區域,包括附近的住戶和商戶。特區政府開放活動中心,讓受影響的市民暫避。灣仔北多條道路將封路,逾百條巴士路線受影響,來往灣仔及尖沙咀的渡輪也停止服務。

灣仔道體育館亦在入口處張貼告示稱,體育館因突發事件暫時關閉

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炸彈處理主任馬偉德介紹,此次發現的炸彈在大小、型號及重量上,與上週六(27日)所發現的相似,位置也相近,相信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空投炸彈。炸彈情況並不穩定,引爆裝置更損壞嚴重,處於危險狀況,在處理時遇到比上周更大的挑戰。

灣仔分區指揮官郭美森表示,警方用了約24小時部署、準備、處理炸彈,雖然這次炸彈較預期難處理,但所用時間仍較上次短。

在部署安全措施、疏散市民後,香港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於2月1日早上8時開始燃燒炸彈內的炸藥,到了11時,彈內的炸藥已完全燃燒,彈殼被吊起運走,順利拆彈,現場全面解除封鎖。

馬偉德向傳媒表示,約有15人參加這次拆彈行動。炸彈的位置較難接觸,處理炸彈期間有下雨,所以工作環境較差。不過,因為工地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在警方抵達工地時,就提供了所需工具,因而節省了不少時間。

炸彈拆除後,工地地盤附近的道路已恢復通車。灣仔碼頭的渡輪也恢復泊岸,天星小輪來往灣仔至尖沙咀渡輪,由昨天(1日)11時15分起複航。

香港拆彈史

未爆彈炸藥及引爆信管仍然有效

二戰時,香港被日軍佔領3年8個月,期間一直是太平洋戰區的重要戰場之一。雖然事隔70多年,一些軍事裝備仍殘留散落在香港各地。

香港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周錫健表示,在香港發現的二戰時期美制ANM65巨型炸彈,皆為1941年至1945年期間由美軍投下,數量不詳,而當年的灣仔和北角區是美軍轟炸日軍設施的主要區域,因此後來在這兩個區域發現的未爆彈也較多。

警方表示目前無法估計地底內部是否還埋藏炸彈。

四年前,2014年2月6日下午,香港跑馬地一處工地發現炸彈。炸彈重約2000磅(約907千克),長約1.7米,達一個成年人高度。

香港警方表示,這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為反擊佔領香港的日軍,海軍飛機從廣州將當時使用的最大炸彈空投到灣仔轟炸日軍設施。

警方推測,炸彈當時飛落地面時,或因插入鬆軟的泥土致未有爆炸。雖然炸彈埋在泥土中69年,但至今炸藥及引爆信管仍然有效,威力極大,可令10米半徑範圍內建築物嚴重摧毀,也會造成附近建築物的倒塌。

軍火專家以切割方式經過17個小時的通宵奮戰,2014年2月7日上午終於成功拆彈。

2014年跑馬地拆彈

據時任香港灣仔警區署理副指揮官謝名揚所掌握的資料,1982年前後在香港荷李活道,香港警方曾經發現過一枚同型號二戰遺留炸彈,當時用了3天時間才得以拆除。2013年3月在大潭水塘郊野公園也發現過一枚同型號炸彈。

視頻感受下

↓↓

校對:張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