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藝術點亮城市創意未來

南昌的藝術氛圍日益濃厚

2017藝術江西國際博覽會現場

滕閣秋風展臺

吳少湘雕塑藝術30年探索展作品

瓷板畫作品

2017藝術江西國際博覽會開幕式

進入2018年的南昌, 全城聯動, 藝術成為主角。 一場場藝術展覽融入了市民日常生活;一件件凝聚藝術家心血的作品綻放千種風情;一個潛力無限的藝術市場正在崛起……這些精彩的藝術展覽不僅在南昌掀起一陣藝術風潮, 更以藝術的名義點亮了城市的創意未來。

看藝術展成市民的“日常”

1月初, “退商還文”後的省展覽中心變成了一間藝術的“博物館”, 作為一場為南昌市民量身定制的跨年藝術大展, 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出版集團、市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2017藝術江西國際博覽會(簡稱“藝術江西”)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人氣爆棚, 進場參觀人數呈井噴之勢。 觀眾從南昌各縣區, 甚至從外地趕來,

共赴這場藝術盛會。 本次展覽合計參觀人數近9萬人次, 現場成交額2000萬元, 達成合作意向超8000萬元。

本屆“藝術江西”展覽亮點十足, 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 “媒介烏托邦——藝術江西學術邀請展”展品藝術特色鮮明;各大院校展出近百位中青年藝術家創作的陶瓷、書法、油畫、漆畫等品類繁多的藝術精品數百件;“美美與共——朝鮮當代油畫展”展出各類朝鮮精品油畫, 感受神秘的朝鮮藝術之美;展會首次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 展現沿線國家特色文化的相互交融, “一帶一路”貨幣及敦煌文獻展相得益彰;“柒玖壹瓷上繪畫館藏精品展暨瓷上版畫作品展”首次展出, 格調高雅;本地藝術家作品百花齊放, 各領風騷;新增文創空間集中展示了文化創意發展的新業態, 展現多樣文化的豐富性。觀賞一年一度的“藝術江西”,已成為南昌市民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方式。

緊接著,由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18第三屆江西當代藝術展暨“景觀2018”國際藝術交流展1月9日在699文化創意園開展,此次展覽展出了來自德國、加拿大、韓國和中國的藝術家創作的120餘件當代藝術作品,馬志明、羅堅、歐陽雪芬、李心沫、樸雄矽(韓)、李昇夏(韓)等國內外眾多藝術家的精品佳作雲集南昌。這些作品色彩豐富、題材多樣,涵蓋油畫、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1月11日,由南昌市文聯主辦的南昌市第二屆美術作品展在江西省美術館開幕,展出美術作品175件,種類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漆畫、瓷板畫、水彩畫、水粉畫等,集中展現了當下南昌美術創作的新面貌。展廳裡,藝術作品林立,觀眾或靜靜欣賞作品,或低聲交談,藝術氣氛非常濃郁。

一個月內,三場藝術大展先後舉辦。回想起展廳湧動的人潮,省美術館知名策展人張學釗感慨萬千:“觀眾還是想看好的展覽的。”在他看來,接連不斷的藝術活動,讓看展覽已然成為南昌市民的“日常”。

打造全新城市文化名片

如今的南昌,從絡繹不絕的藝術展觀眾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各大藝術空間,從熱鬧的“藝術江西”到備受關注的當代藝術展,從日益增多的藝術盛事到各種各樣的公益美學教育……藝術正在與這座城市發生越來越密切的關係。曾籌辦了吳少湘雕塑藝術30年探索展、吳翹璿雕塑作品展等當代藝術展的張學釗告訴記者,“藝術江西”或藝術展的舉辦,其實都是在嘗試尋找一條以藝術帶動城市發展的新路徑。當下,藝術被賦予越來越多的責任和功能,與公眾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張學釗說:“在南昌這座城市中,藝術展覽越來越豐富,城市空間的藝術氛圍越來越濃厚,藝術也借助展覽的模式,與更廣泛的人群發生接觸,延展了自身空間,從而形成了一種或顯性或隱性的文化影響。”

藝術是如何改變一座城市的? 或許“藝術江西”總策展人何如珍的答案最有說服力。連續舉辦三年的“藝術江西”已經成為南昌市民一年一度的藝術盛宴。尤其是剛剛落幕的2017“藝術江西”,與前兩屆相比,市民手中的藝術功能表上,可供選擇的內容變得更多更精細。何如珍說:“藝術可以通過緩慢、沉靜、溫婉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引領時代潮流,展示人文新風尚。三年裡,逐漸遞增的參展商數量、不斷擴大的藝術‘朋友圈’和越來越豐富的藝術活動,讓‘藝術江西’呈現出本土藝術的豐富面貌和發展潛力。 ”

從裝置到影像、從國畫到油畫,多元的藝術,多元的藝術展,無疑帶給市民多元的選擇。觀眾既可以欣賞到大師級作品,也可以領略年輕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市民王曉麗說:“觀看藝術展,無論是對業內人士,還是對普通的藝術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黃盧生從這些藝術展中收穫滿滿,令他最感動的是很多家長帶著孩子看展覽,他說:“都說藝術要從娃娃抓起,從孩子身上可以感受到南昌越來越濃厚的藝術氣氛,看到越來越深入的藝術教育。”

展覽的火爆也說明市民對展覽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何如珍說:“觀眾是在用行動告訴藝術機構——希望獲得更有厚度、深度和廣度的藝術,這就無形中對美術館這類文化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滿足人們越來越突出、強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媒介烏托邦——藝術江西學術邀請展” 策展人孫曉晨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藝博會、藝術展在南昌舉行,說明南昌市民對於藝術的需求不斷增強。“南昌文化底蘊深厚,我希望能帶著更多高品質的展覽在南昌落地,南昌也將在藝術的推動下越來越好。”

讓本土藝術家走進大眾視野

近幾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迅速推進,南昌文化產業發展也蒸蒸日上,尤其反映在藝術領域。形式多樣的“藝術江西”和藝術展在南昌舉辦,更廣泛地推廣了藝術消費,培育了大眾收藏市場,營造了南昌和國際一流文化城市接軌的藝術氛圍,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從而迸發彙聚藝術和吸引人氣的巨大能量。

這些在南昌舉辦的藝術展都非常重視推介本地藝術家。以南昌市第二屆美術作品展為例,投稿作者既有職業畫家、高校美術專業師生,也有各個年齡階層的美術愛好者,“80後”“90後”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呈現專業化、年輕化趨勢。何如珍表示,“藝術江西”對本地藝術市場十分關注,每年都安排了很大的空間展示本地藝術家的作品,“藝術江西”也期待成為面向海內外的南昌藝術“新視窗”。

時代在變,藝術舞臺也在變,年輕藝術家遇見了藝術的最好時代。身處藝術圈,很多南昌本地藝術家都感受到了南昌藝術生態發生的巨大改變。南昌八零油畫學社社長韋宇朋發現,過去在南昌,說起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本土藝術家,很多人覺得陌生,但現在南昌藝術展覽不斷增多,藝術性、國際性、專業性逐漸增強,市民對於當代藝術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這也使得這座城市的創作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給了本土藝術家很大的發揮空間。

2月13日,2018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將在法國巴黎正式開幕。南昌八零油畫學社的韋宇朋和李仁琚有4幅油畫作品入展,這4幅蘊含東方美學與東方精神的作品,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之美,也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推介南昌當代藝術。韋宇朋說:“這是南昌八零油畫學社的作品第一次走出國門參展,對我們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據瞭解,此次展覽的選拔過程非常嚴格,需要先在國內進行初評,然後法國方面再進行終評,確定是否入展。韋宇朋說:“我們要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會,以藝術的形式向世界推介南昌,推介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化!”

展現多樣文化的豐富性。觀賞一年一度的“藝術江西”,已成為南昌市民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方式。

緊接著,由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18第三屆江西當代藝術展暨“景觀2018”國際藝術交流展1月9日在699文化創意園開展,此次展覽展出了來自德國、加拿大、韓國和中國的藝術家創作的120餘件當代藝術作品,馬志明、羅堅、歐陽雪芬、李心沫、樸雄矽(韓)、李昇夏(韓)等國內外眾多藝術家的精品佳作雲集南昌。這些作品色彩豐富、題材多樣,涵蓋油畫、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1月11日,由南昌市文聯主辦的南昌市第二屆美術作品展在江西省美術館開幕,展出美術作品175件,種類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漆畫、瓷板畫、水彩畫、水粉畫等,集中展現了當下南昌美術創作的新面貌。展廳裡,藝術作品林立,觀眾或靜靜欣賞作品,或低聲交談,藝術氣氛非常濃郁。

一個月內,三場藝術大展先後舉辦。回想起展廳湧動的人潮,省美術館知名策展人張學釗感慨萬千:“觀眾還是想看好的展覽的。”在他看來,接連不斷的藝術活動,讓看展覽已然成為南昌市民的“日常”。

打造全新城市文化名片

如今的南昌,從絡繹不絕的藝術展觀眾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各大藝術空間,從熱鬧的“藝術江西”到備受關注的當代藝術展,從日益增多的藝術盛事到各種各樣的公益美學教育……藝術正在與這座城市發生越來越密切的關係。曾籌辦了吳少湘雕塑藝術30年探索展、吳翹璿雕塑作品展等當代藝術展的張學釗告訴記者,“藝術江西”或藝術展的舉辦,其實都是在嘗試尋找一條以藝術帶動城市發展的新路徑。當下,藝術被賦予越來越多的責任和功能,與公眾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張學釗說:“在南昌這座城市中,藝術展覽越來越豐富,城市空間的藝術氛圍越來越濃厚,藝術也借助展覽的模式,與更廣泛的人群發生接觸,延展了自身空間,從而形成了一種或顯性或隱性的文化影響。”

藝術是如何改變一座城市的? 或許“藝術江西”總策展人何如珍的答案最有說服力。連續舉辦三年的“藝術江西”已經成為南昌市民一年一度的藝術盛宴。尤其是剛剛落幕的2017“藝術江西”,與前兩屆相比,市民手中的藝術功能表上,可供選擇的內容變得更多更精細。何如珍說:“藝術可以通過緩慢、沉靜、溫婉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引領時代潮流,展示人文新風尚。三年裡,逐漸遞增的參展商數量、不斷擴大的藝術‘朋友圈’和越來越豐富的藝術活動,讓‘藝術江西’呈現出本土藝術的豐富面貌和發展潛力。 ”

從裝置到影像、從國畫到油畫,多元的藝術,多元的藝術展,無疑帶給市民多元的選擇。觀眾既可以欣賞到大師級作品,也可以領略年輕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市民王曉麗說:“觀看藝術展,無論是對業內人士,還是對普通的藝術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黃盧生從這些藝術展中收穫滿滿,令他最感動的是很多家長帶著孩子看展覽,他說:“都說藝術要從娃娃抓起,從孩子身上可以感受到南昌越來越濃厚的藝術氣氛,看到越來越深入的藝術教育。”

展覽的火爆也說明市民對展覽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何如珍說:“觀眾是在用行動告訴藝術機構——希望獲得更有厚度、深度和廣度的藝術,這就無形中對美術館這類文化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滿足人們越來越突出、強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媒介烏托邦——藝術江西學術邀請展” 策展人孫曉晨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藝博會、藝術展在南昌舉行,說明南昌市民對於藝術的需求不斷增強。“南昌文化底蘊深厚,我希望能帶著更多高品質的展覽在南昌落地,南昌也將在藝術的推動下越來越好。”

讓本土藝術家走進大眾視野

近幾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迅速推進,南昌文化產業發展也蒸蒸日上,尤其反映在藝術領域。形式多樣的“藝術江西”和藝術展在南昌舉辦,更廣泛地推廣了藝術消費,培育了大眾收藏市場,營造了南昌和國際一流文化城市接軌的藝術氛圍,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從而迸發彙聚藝術和吸引人氣的巨大能量。

這些在南昌舉辦的藝術展都非常重視推介本地藝術家。以南昌市第二屆美術作品展為例,投稿作者既有職業畫家、高校美術專業師生,也有各個年齡階層的美術愛好者,“80後”“90後”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呈現專業化、年輕化趨勢。何如珍表示,“藝術江西”對本地藝術市場十分關注,每年都安排了很大的空間展示本地藝術家的作品,“藝術江西”也期待成為面向海內外的南昌藝術“新視窗”。

時代在變,藝術舞臺也在變,年輕藝術家遇見了藝術的最好時代。身處藝術圈,很多南昌本地藝術家都感受到了南昌藝術生態發生的巨大改變。南昌八零油畫學社社長韋宇朋發現,過去在南昌,說起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本土藝術家,很多人覺得陌生,但現在南昌藝術展覽不斷增多,藝術性、國際性、專業性逐漸增強,市民對於當代藝術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這也使得這座城市的創作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給了本土藝術家很大的發揮空間。

2月13日,2018巴黎大皇宮藝術沙龍展將在法國巴黎正式開幕。南昌八零油畫學社的韋宇朋和李仁琚有4幅油畫作品入展,這4幅蘊含東方美學與東方精神的作品,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之美,也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推介南昌當代藝術。韋宇朋說:“這是南昌八零油畫學社的作品第一次走出國門參展,對我們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據瞭解,此次展覽的選拔過程非常嚴格,需要先在國內進行初評,然後法國方面再進行終評,確定是否入展。韋宇朋說:“我們要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會,以藝術的形式向世界推介南昌,推介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