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小司發佈|邢臺市橋東區司法局:“四輪驅動”任馳騁 “爭創一流”譜新篇

在全省新媒體普法現場會上介紹經驗。

邢臺市橋東區司法局, 那在當地乃至全省司法行政系統都是叫得響的“名牌”, 其創新的工作亮點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在社會上反響極大, 獲得的榮譽更是讓同行刮目相看。

邢臺市橋東區地處邢臺市老城區, 是邢臺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所在地。 全區總面積110平方公里, 總人口34萬, 下轄六個辦事處、一個鄉和兩個鎮, 共計132個村居。 轄區人口密集, 流動人口多, 矛盾隱患多, 司法行政工作複雜, 橋東區司法局卻能克服種種困難, 將各項工作幹得風生水起。

橋東區特邀調解員聘任儀式。

在邢臺市社區矯正工作現場會上介紹“科技助矯”經驗做法。

局長焦新婷自豪地說:“這些榮譽不是我們爭來的,

是局裡上下團結一心幹出來的。 ”

1 創新形式 塑造品牌 多措普法作用凸顯

在開展普法工作中, 局長焦新婷深知, 普法工作要做好, 陣地載體不可少, 沒有實實在在的陣地載體, 就不會有實實在在的普法成效。 在原有傳統普法形式的基礎上, 橋東區司法局打造網路普法陣地, 拍攝普法微電影, 舉辦法治文藝晚會, 打造社區法治遊園, 創建邢臺市首家“婦女兒童庇護所”, 以多種途徑擴大普法效果。

截至目前, “兩微一端” 普法微矩陣共計發佈各類法治資訊9.1萬餘篇, 總點擊量達9800萬人次, 收藏量7.8萬餘條, 評論量4.5萬條, 解答線民線上諮詢近千件。 “清風普法”推出“小司發佈、法制資訊、以案釋法、新法速遞、小司回復”等五大板塊,

已經成為本地網路普法的新品牌, 擔當著法治宣傳員、解說員、服務員的重要角色。

此後, 編輯歷時三個月, 通過官微多次向該線民介紹關於交通事故處理流程、事故認定書的責任劃分、民事賠償如何追討、訴前財產保全等內容, 並代為書寫了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依法完成了對肇事方的民事索賠。 5月11日, 一筆18萬元的交通事故賠償款完成撥付。 這名線民說, 少走彎路少花錢卻辦了大事, “清風普法”就是好。

某學校“教師毆打學生”事件被家長上網炒作, “清風普法”官微在第一時間提出依法解決糾紛的途徑, 並積極聯合宣傳部門、教育部門統一發佈官方回應, 糾紛很快得以解決。

某計程車宰客, 某物業公司恐嚇業主,

某社區私設地鎖, 某校學生突發死亡……許多本地案件, “清風普法”都及時瞭解事態, 給予當事人積極回應, 提出依法解決糾紛的司法建議。

焦新婷說:“網路法治建設不僅提高了廣大線民的法律素養, 而且有效推進了依法治區進程。 從最初的通過‘官方企鵝號’受理諮詢, 到現在的通過‘兩微一端’即時解答, 變化的背後是網路普法‘兩端’的有效銜接, 更是普法理念的提升和服務方式的改進。 ”

為全面保護婦女、兒童等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2017年9月, 邢臺市橋東區司法局聯合區婦聯、人民法院等單位, 成立了全市首個婦女兒童庇護所。 該庇護所除可以為轄區婦女、兒童等提供臨時庇護場所外, 還配備有社區幹部、婦女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和法律援助律師, 並搭建了便利的法律服務網路,通過網路銜接區法律援助中心、訴調對接平臺、法律服務平臺等法律維權相關部門,為深陷困境的婦女兒童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服務。

2 完善方式 科技助力 提升社矯工作品質

2016年邢臺“7·19”洪災,社區矯正人員張某捐款5000多元,並義務為災區清淤三天兩夜;社區矯正人員靳某,在柴家莊突發大火時不計個人安危,第一個沖進火場滅火救人……局長焦新婷說:“社區矯正人員懂得‘反哺’社會,是工作人員的感化教育和熱心幫助,讓他們樹立了重新做人、回報社會的信心。”

據焦新婷介紹,截至目前,橋東區已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805人,依法解除矯正592人,現有在矯人員213人。這些在矯人員構成複雜,犯罪類型多樣,無形中提高了矯正人員管理難度,司法局工作人員卻知難而上,完善矯正方式,使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建立一個平臺,用科技提升管控技能。橋東區司法局秉承“科技理念先行”的宗旨,高標準建成了集教育、矯治、監管於一體的社區矯正指揮中心,內設登記室、宣告室、集中培訓室、心理諮詢室、檔案室等,架設了社區矯正專用光纖網路,實現“局所互聯、人機互動”,形成集動態監控、資訊採集、證據固定、遠端教育、應急處置於一體的“立體矯正網”,通過社區矯正實戰管理平臺,有力提升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動態化、實戰化、科學化水準。

社區矯正人員王某說:“三個關口卡住了人情關,誰遵守規定,誰受處分,科技說了算。我們當然也心服口服。”

同時,橋東區司法局對社區矯正人員實施“五化”管理,用科技築牢管教防線。

學習教育多元化。創新學習形式,借助微信、橋東區學法用法平臺和“即時通”學習,讓“每月學習教育不少於8小時”的目標得以實現。為讓社區矯正人員學有所樂、學有所獲,該局還在做優做強原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創新組建“傳統文化干預輔助社區矯正”課題組,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對社矯人員人格重新塑造影響力,將“仁、孝、德、和”等理念引入日常教育學習,使傳統文化的現實影響力初步顯現。

公益勞動常態化。固化勞動時間,確保社區矯正人員每月不少於8小時的勞動公益時間;定期組織開展“獻愛心,送溫暖”公益活動。

網路技術資訊化。發揮社區矯正網路平臺作用,提高網路拍照回傳、人機分離抽查、歷史軌跡重播等功能作用頻率,健全完善網路資訊化監管,發揮同步監控、人臉識別、資訊互傳等高科技電子互聯設備的整合作用,達到報到人數即時掌握、學習情況即時監控、公益勞動有據可查、全時段監管“四大功效”,實現了從“人防”向“機防”的轉變。自2016年5月完成資訊化建設以來,橋東區司法局依法給予警告處分80人次,依法提請撤銷緩刑4人,人民法院將這些建議全部採納,並依法作出撤銷緩刑裁定。

檔案管理規範化。實行“一人一檔、雙向並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實現紙質檔案規範化,將社區矯正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社區矯正宣告書、矯正管理方案等執法文書彙編成冊,製作了《社區服刑人員管理檔案》,矯正人員人手一冊。另一方面做到紙質檔案電子化,以社區矯正管理平臺為依託,利用檔案資訊管理樹狀結構加強電子檔案精細化。“兩條腿走路提升了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提高了管理的實戰化效果。”焦新婷說。

心理矯治專業化,特邀邢臺市心理學會專家,與局機關具有心理諮詢師資格的五名幹警組成心理疏導隊伍,針對社區矯正人員制定詳細的心理矯治方案,做到專人幫扶、精准矯正。

2017年1月,工作人員根據定位平臺監測,發現社區矯正人員王某突然無故關機,關機時長超過10小時。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迅速安排司法所工作人員和幫教小組成員找到王某,經過五次交談,才打開王某心扉。王某稱,他的工作丟了,妻子嫌棄他沒本事,遂喝農藥自殺,被搶救過來。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及時邀請他到局裡進行心理量表測試,發現其有抑鬱傾向。

掌握這一情況後,司法局工作人員出面幫助王某找工作,同時做起了王某妻子的思想工作。最終,王某獲得了妻子的認可和理解。幫助王某解決這個難題後,其所在司法所要求王某必須每月報告家庭和工作動態,6月份再次對其進行心理測試時,發現其抑鬱傾向已經消失。王某感激地說:“是司法局的工作人員挽救了我,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3 創新機制 訴調對接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年過花甲的李某鐵了心要和丈夫王某離婚,遂到橋東區法院起訴離婚。立案庭瞭解案由後,將該案轉到了訴調對接中心。人民調解員史書秀對案情進行了深入瞭解:原、被告于1995年登記結婚,二人均系再婚。被告平時對原告關愛有加,但其脾氣暴躁,且經常酗酒,有時甚至辱駡毆打原告。原告感覺與被告無法繼續共同生活,堅決要求離婚。

考慮到雙方年事已高,解除婚姻不利於兩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史書秀將雙方約到了調解室,採用了“背對背”調解法。被告在調解員的勸導下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決定改掉酗酒習慣,當場向妻子賠禮道歉並寫下保證書,承諾決不再犯。原告被被告的真誠所打動,最終夫妻二人重歸於好。

訴調對接是橋東區法院和區司法局攜手謀劃實施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2017年初以來,橋東區司法局除不斷推進調委會規範化建設外,還聯合籌建了橋東區訴調對接中心,致力破解基層矛盾多發、專業調解人員少的難題,促進矛盾糾紛的法治化解決。為此,橋東區司法局組建了訴調對接特邀調解員隊伍,在全區近630名人民調解員中選任179名特邀調解員,進駐法院承接訴調對接工作,充分發揮調解職能,有效化解了訴至法院的可調民事糾紛。

同時,橋東區司法局創新訴調對接“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按調解優先原則,構建全覆蓋的人民調解網路,積極推進人民矛盾人民解。

據介紹,“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的“一”即建立一個集訴訟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立案登記、涉訴信訪等功能於一身的訴調對接服務平臺,通過“簡案快調、繁案速裁”實現案件訴調合理分流,設立老黨員調解室、老支書調解室、律師調解室等功能科室,實現調解職能的有效介入和深度融合,讓調解工作實起來。“二”即推出訴調對接線上、線下兩個管道,實現線上、線下的銜接配合,借助“騰訊通”和“民調通”軟體搭建“線上平臺”,實現調解組織“9+7”模式對接人民法院;立足訴訟服務平臺,搭建現實版的訴調對接“線下平臺”,將調解分類延伸至家事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保險調解等重點領域,讓調解觸角多起來。“三”即充分調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類資源,從全區抽調179名特邀調解員對接法院,開展委派調解。將人社、民政、市場等行業性調解納入訴調對接。深化訴前、訴中、訴後三大階段司法調解職能,讓調解主體動起來。“四”即運行訴調對接、多方調解、財政保障、監督考核四項機制,確保調解工作有人抓、多方參與有事幹、人財彙聚有保障、考核獎懲出實效,真正讓調解功能強起來。“五”即實現訴調對接服務平臺與群眾工作中心、區綜治辦,與各鄉鎮辦和村(居)調委會,與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法學會、律師等社團組織對接,極大提升糾紛解決效率,降低群眾訴訟成本,減輕法院訴訟壓力,有效解決基層糾紛,為法治橋東建設築起一道“人民防線”,讓調解效果顯出來。

焦新婷介紹,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橋東區法院對案件中適宜調解的糾紛,引導當事人可進行委派調解、委託調解或特邀調解。法院對基層村(居)的調解案件,採取“分包到村、責任到人”的原則,通過線上解答、電話連線的方式,為案件調解過程和調解協議的起草提供法律支援,並對達成調解的案件督促當即履行。對不能當即履行的,引導其進行司法確認或由速裁合議庭出具民事調解書,賦予協議的法律效力,確保矛盾糾紛一次性解決。

訴調對接中心實現了法院、司法局、各行業調委會、調解組織的無縫銜接。據介紹,橋東區司法局打造了“訴調對接”試點村居,建立了線上、線下的全面對接,達到法官、律師、調解員職能作用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加大了法院、司法局、各調委會、綜治、信訪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實現了案件轉移接續工作的有序銜接,提高了訴調對接工作成效。據統計,自2017年8月至今,訴調對接中心已受理委託50起案件,成功調處16件,參與化解了30多起矛盾糾紛,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4 應援盡援 深化服務 法援維權惠及民生

2017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這天,橋東區司法局組織了規模宏大的法治宣傳活動。法援中心律師張宇豐正在大街上發放宣傳材料,忽然一位女士拉住了他,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張宇豐一看,是自己代理過的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的當事人段女士。段女士常年遭受丈夫家暴,為了孩子,她一直隱忍。其丈夫卻變本加厲,甚至在她罹患直腸癌時,還跑到病房大鬧,並要求段女士賣房還賭資,後來對正在進行化療的段女士又打又罵。這還不解氣,他乾脆將段女士趕出家門,不讓其回家。段女士在社區幹部幫助下,找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中心指派張宇豐律師提供幫助。張律師通過固定證據,幫助段女士打贏了官司,其提出的“受害方可以適當多分共同財產”的代理意見也被法院採納,幫段女士維護了權益,結束了其長達25年的痛苦婚姻。這天又見到張律師,她怎能不感激呢。

據焦新婷介紹,僅2017年,法律援助中心就辦理各類案件181件,代寫法律文書60余件,總受援人數約700餘人,挽回經濟損失80余萬元。2017年,該中心被省婦女聯合會評為“河北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被邢臺市團委評為“維護青少年權益先進集體”。

法援工作與市、區司法局重視是分不開的。中心為此配備了六名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法律援助專職律師。這些律師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在幫助困難群眾時得心應手。

推動法律援助服務網路、服務物件、服務專案的“三個全覆蓋”,打造“零距離”法律援助服務。健全完善區、鄉、村三個層級和工會、婦聯、殘聯、信訪等重點部門的法律援助組織體系,積極引導服務觸角向民生權益縱深領域推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路。

為推行法律援助便民措施精細化,橋東區司法局創新工作舉措,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務資源,優化法律服務體系,將綜合法律服務中心設在本單位,內設普法宣傳、人民調解、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四個科室。降低援助門檻。把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土地承包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權益保護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範圍,使更多的困難群眾從中受益。簡化受理審查程式。對農民工、下崗職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符合走“綠色通道”的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不再進行案由審查,對於農民工因追討工資、工傷事故賠償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直接給予法律援助。建立法援律師庫。中心配備了六名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法律援助公益律師,還與兩家律師事務所建立了法律援助業務承辦關係,建立了法律援助律師庫,以便當事人能選出自己最滿意的律師,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

除認真做好日常法律援助工作外,法律援助中心主動介入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處理,對涉及群眾眾多的非法集資案、拆遷補償案、土地爭議、房產糾紛等影響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件,都積極指派律師到達現場,為群眾解答相關法律問題,積極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表達利益訴求,將大量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導入法律程式。

2017年,法律援助中心參與化解重大矛盾糾紛隱患18起,通過宣傳法律引導信訪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表達利益訴求。

橋東區司法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為此也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局長焦新婷說,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司法為民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他們將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再創司法行政新輝煌,再譜司法行政新篇章。

文章連結:http://news.hbfzb.com/2018/sifa_0131/74003.html

並搭建了便利的法律服務網路,通過網路銜接區法律援助中心、訴調對接平臺、法律服務平臺等法律維權相關部門,為深陷困境的婦女兒童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服務。

2 完善方式 科技助力 提升社矯工作品質

2016年邢臺“7·19”洪災,社區矯正人員張某捐款5000多元,並義務為災區清淤三天兩夜;社區矯正人員靳某,在柴家莊突發大火時不計個人安危,第一個沖進火場滅火救人……局長焦新婷說:“社區矯正人員懂得‘反哺’社會,是工作人員的感化教育和熱心幫助,讓他們樹立了重新做人、回報社會的信心。”

據焦新婷介紹,截至目前,橋東區已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805人,依法解除矯正592人,現有在矯人員213人。這些在矯人員構成複雜,犯罪類型多樣,無形中提高了矯正人員管理難度,司法局工作人員卻知難而上,完善矯正方式,使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建立一個平臺,用科技提升管控技能。橋東區司法局秉承“科技理念先行”的宗旨,高標準建成了集教育、矯治、監管於一體的社區矯正指揮中心,內設登記室、宣告室、集中培訓室、心理諮詢室、檔案室等,架設了社區矯正專用光纖網路,實現“局所互聯、人機互動”,形成集動態監控、資訊採集、證據固定、遠端教育、應急處置於一體的“立體矯正網”,通過社區矯正實戰管理平臺,有力提升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動態化、實戰化、科學化水準。

社區矯正人員王某說:“三個關口卡住了人情關,誰遵守規定,誰受處分,科技說了算。我們當然也心服口服。”

同時,橋東區司法局對社區矯正人員實施“五化”管理,用科技築牢管教防線。

學習教育多元化。創新學習形式,借助微信、橋東區學法用法平臺和“即時通”學習,讓“每月學習教育不少於8小時”的目標得以實現。為讓社區矯正人員學有所樂、學有所獲,該局還在做優做強原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創新組建“傳統文化干預輔助社區矯正”課題組,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對社矯人員人格重新塑造影響力,將“仁、孝、德、和”等理念引入日常教育學習,使傳統文化的現實影響力初步顯現。

公益勞動常態化。固化勞動時間,確保社區矯正人員每月不少於8小時的勞動公益時間;定期組織開展“獻愛心,送溫暖”公益活動。

網路技術資訊化。發揮社區矯正網路平臺作用,提高網路拍照回傳、人機分離抽查、歷史軌跡重播等功能作用頻率,健全完善網路資訊化監管,發揮同步監控、人臉識別、資訊互傳等高科技電子互聯設備的整合作用,達到報到人數即時掌握、學習情況即時監控、公益勞動有據可查、全時段監管“四大功效”,實現了從“人防”向“機防”的轉變。自2016年5月完成資訊化建設以來,橋東區司法局依法給予警告處分80人次,依法提請撤銷緩刑4人,人民法院將這些建議全部採納,並依法作出撤銷緩刑裁定。

檔案管理規範化。實行“一人一檔、雙向並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實現紙質檔案規範化,將社區矯正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社區矯正宣告書、矯正管理方案等執法文書彙編成冊,製作了《社區服刑人員管理檔案》,矯正人員人手一冊。另一方面做到紙質檔案電子化,以社區矯正管理平臺為依託,利用檔案資訊管理樹狀結構加強電子檔案精細化。“兩條腿走路提升了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提高了管理的實戰化效果。”焦新婷說。

心理矯治專業化,特邀邢臺市心理學會專家,與局機關具有心理諮詢師資格的五名幹警組成心理疏導隊伍,針對社區矯正人員制定詳細的心理矯治方案,做到專人幫扶、精准矯正。

2017年1月,工作人員根據定位平臺監測,發現社區矯正人員王某突然無故關機,關機時長超過10小時。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迅速安排司法所工作人員和幫教小組成員找到王某,經過五次交談,才打開王某心扉。王某稱,他的工作丟了,妻子嫌棄他沒本事,遂喝農藥自殺,被搶救過來。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及時邀請他到局裡進行心理量表測試,發現其有抑鬱傾向。

掌握這一情況後,司法局工作人員出面幫助王某找工作,同時做起了王某妻子的思想工作。最終,王某獲得了妻子的認可和理解。幫助王某解決這個難題後,其所在司法所要求王某必須每月報告家庭和工作動態,6月份再次對其進行心理測試時,發現其抑鬱傾向已經消失。王某感激地說:“是司法局的工作人員挽救了我,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3 創新機制 訴調對接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年過花甲的李某鐵了心要和丈夫王某離婚,遂到橋東區法院起訴離婚。立案庭瞭解案由後,將該案轉到了訴調對接中心。人民調解員史書秀對案情進行了深入瞭解:原、被告于1995年登記結婚,二人均系再婚。被告平時對原告關愛有加,但其脾氣暴躁,且經常酗酒,有時甚至辱駡毆打原告。原告感覺與被告無法繼續共同生活,堅決要求離婚。

考慮到雙方年事已高,解除婚姻不利於兩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史書秀將雙方約到了調解室,採用了“背對背”調解法。被告在調解員的勸導下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決定改掉酗酒習慣,當場向妻子賠禮道歉並寫下保證書,承諾決不再犯。原告被被告的真誠所打動,最終夫妻二人重歸於好。

訴調對接是橋東區法院和區司法局攜手謀劃實施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2017年初以來,橋東區司法局除不斷推進調委會規範化建設外,還聯合籌建了橋東區訴調對接中心,致力破解基層矛盾多發、專業調解人員少的難題,促進矛盾糾紛的法治化解決。為此,橋東區司法局組建了訴調對接特邀調解員隊伍,在全區近630名人民調解員中選任179名特邀調解員,進駐法院承接訴調對接工作,充分發揮調解職能,有效化解了訴至法院的可調民事糾紛。

同時,橋東區司法局創新訴調對接“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按調解優先原則,構建全覆蓋的人民調解網路,積極推進人民矛盾人民解。

據介紹,“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的“一”即建立一個集訴訟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立案登記、涉訴信訪等功能於一身的訴調對接服務平臺,通過“簡案快調、繁案速裁”實現案件訴調合理分流,設立老黨員調解室、老支書調解室、律師調解室等功能科室,實現調解職能的有效介入和深度融合,讓調解工作實起來。“二”即推出訴調對接線上、線下兩個管道,實現線上、線下的銜接配合,借助“騰訊通”和“民調通”軟體搭建“線上平臺”,實現調解組織“9+7”模式對接人民法院;立足訴訟服務平臺,搭建現實版的訴調對接“線下平臺”,將調解分類延伸至家事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保險調解等重點領域,讓調解觸角多起來。“三”即充分調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類資源,從全區抽調179名特邀調解員對接法院,開展委派調解。將人社、民政、市場等行業性調解納入訴調對接。深化訴前、訴中、訴後三大階段司法調解職能,讓調解主體動起來。“四”即運行訴調對接、多方調解、財政保障、監督考核四項機制,確保調解工作有人抓、多方參與有事幹、人財彙聚有保障、考核獎懲出實效,真正讓調解功能強起來。“五”即實現訴調對接服務平臺與群眾工作中心、區綜治辦,與各鄉鎮辦和村(居)調委會,與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法學會、律師等社團組織對接,極大提升糾紛解決效率,降低群眾訴訟成本,減輕法院訴訟壓力,有效解決基層糾紛,為法治橋東建設築起一道“人民防線”,讓調解效果顯出來。

焦新婷介紹,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機制,橋東區法院對案件中適宜調解的糾紛,引導當事人可進行委派調解、委託調解或特邀調解。法院對基層村(居)的調解案件,採取“分包到村、責任到人”的原則,通過線上解答、電話連線的方式,為案件調解過程和調解協議的起草提供法律支援,並對達成調解的案件督促當即履行。對不能當即履行的,引導其進行司法確認或由速裁合議庭出具民事調解書,賦予協議的法律效力,確保矛盾糾紛一次性解決。

訴調對接中心實現了法院、司法局、各行業調委會、調解組織的無縫銜接。據介紹,橋東區司法局打造了“訴調對接”試點村居,建立了線上、線下的全面對接,達到法官、律師、調解員職能作用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加大了法院、司法局、各調委會、綜治、信訪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實現了案件轉移接續工作的有序銜接,提高了訴調對接工作成效。據統計,自2017年8月至今,訴調對接中心已受理委託50起案件,成功調處16件,參與化解了30多起矛盾糾紛,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4 應援盡援 深化服務 法援維權惠及民生

2017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這天,橋東區司法局組織了規模宏大的法治宣傳活動。法援中心律師張宇豐正在大街上發放宣傳材料,忽然一位女士拉住了他,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張宇豐一看,是自己代理過的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的當事人段女士。段女士常年遭受丈夫家暴,為了孩子,她一直隱忍。其丈夫卻變本加厲,甚至在她罹患直腸癌時,還跑到病房大鬧,並要求段女士賣房還賭資,後來對正在進行化療的段女士又打又罵。這還不解氣,他乾脆將段女士趕出家門,不讓其回家。段女士在社區幹部幫助下,找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中心指派張宇豐律師提供幫助。張律師通過固定證據,幫助段女士打贏了官司,其提出的“受害方可以適當多分共同財產”的代理意見也被法院採納,幫段女士維護了權益,結束了其長達25年的痛苦婚姻。這天又見到張律師,她怎能不感激呢。

據焦新婷介紹,僅2017年,法律援助中心就辦理各類案件181件,代寫法律文書60余件,總受援人數約700餘人,挽回經濟損失80余萬元。2017年,該中心被省婦女聯合會評為“河北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被邢臺市團委評為“維護青少年權益先進集體”。

法援工作與市、區司法局重視是分不開的。中心為此配備了六名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法律援助專職律師。這些律師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在幫助困難群眾時得心應手。

推動法律援助服務網路、服務物件、服務專案的“三個全覆蓋”,打造“零距離”法律援助服務。健全完善區、鄉、村三個層級和工會、婦聯、殘聯、信訪等重點部門的法律援助組織體系,積極引導服務觸角向民生權益縱深領域推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路。

為推行法律援助便民措施精細化,橋東區司法局創新工作舉措,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務資源,優化法律服務體系,將綜合法律服務中心設在本單位,內設普法宣傳、人民調解、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四個科室。降低援助門檻。把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土地承包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權益保護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範圍,使更多的困難群眾從中受益。簡化受理審查程式。對農民工、下崗職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符合走“綠色通道”的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不再進行案由審查,對於農民工因追討工資、工傷事故賠償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直接給予法律援助。建立法援律師庫。中心配備了六名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法律援助公益律師,還與兩家律師事務所建立了法律援助業務承辦關係,建立了法律援助律師庫,以便當事人能選出自己最滿意的律師,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

除認真做好日常法律援助工作外,法律援助中心主動介入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處理,對涉及群眾眾多的非法集資案、拆遷補償案、土地爭議、房產糾紛等影響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件,都積極指派律師到達現場,為群眾解答相關法律問題,積極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表達利益訴求,將大量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導入法律程式。

2017年,法律援助中心參與化解重大矛盾糾紛隱患18起,通過宣傳法律引導信訪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表達利益訴求。

橋東區司法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為此也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局長焦新婷說,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司法為民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他們將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再創司法行政新輝煌,再譜司法行政新篇章。

文章連結:http://news.hbfzb.com/2018/sifa_0131/74003.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