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精准脫貧的漢中路徑

秦巴山地, 百步九折縈岩巒。 脫貧攻堅, 堪比蜀道難!地處陝西南部的漢中市, 北依秦嶺, 南屏巴山, 9縣兩區全部被列入秦巴片區扶貧攻堅規劃扶持範圍,

其中有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10個革命老區縣, 兩個深度貧困縣。

“久困于窮, 冀以小康”。 如今, 決戰貧困最後千日衝刺的新起點已經來到。 為了不讓一個貧困村、貧困戶在小康路上掉隊, 陝西省漢中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按照“四率一度定標線、五個方面捋一遍、識別研判是基礎、精准嚴實最關鍵”的脫貧攻堅總體要求和方法路徑, 形成了齊心合力抓脫貧的良好態勢, 2017年初步確定16761戶57398人脫貧、105個貧困村退出。 同時, 經綜合研判, 佛坪縣基本達到脫貧摘帽條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勝階段, 必須聚焦重點難點、精准嚴實推進。 ”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 “漢中市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大戰略思想,

深入貫徹中省脫貧攻堅一系列決策部署, 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 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總基調, 聚焦脫貧任務、脫貧品質、群眾滿意3個重點, 全面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 持續掀起脫貧攻堅大會戰熱潮, 扎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

2017年, 經過分類施策、精准幫扶、秋冬攻勢、決戰全年“四個階段”的衝刺發力, 漢中市脫貧攻堅工作在陝西省第三季度考評中位居第一。 2017年12月15日, 全國健康扶貧暖心服務活動啟動會在漢中市召開;同時, 漢中健康扶貧模式也在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交流推廣。

摸清“家底賬”, 建立脫貧總機制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 如何排兵佈陣、攻城拔寨, 打贏脫貧攻堅戰, 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

走進漢中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漢中市脫貧攻堅任務分佈示意圖”。 示意圖清晰地標注了11個戰區以及作戰任務, 另一側則是“漢中市脫貧攻堅作戰框架圖”,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了總部署。

斬將奪旗將為先。 漢中市建立了“四級書記主抓、四套班子共管、四支隊伍攻堅”的作戰體系和“市縣常委管塊、市長縣長管條、人大政協抓點”的推進機制, 形成了上下貫通、責任到底、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

在扶貧前線,

漢中市嚴格落實“9531”幫扶機制(市縣主要領導包9戶, 其他市級領導包5戶, 縣級幹部包3戶, 一般幹部包1戶), 共組織1648個中省市縣部門、1361名“第一書記”和9290名幹部組建10個扶貧工作團、1375個駐村扶貧工作隊。 另外, 鼓勵各類社會專業人才和工作服務機構參與脫貧攻堅, 先後組建技術專家服務團102個, 構建了合力攻堅的大扶貧格局。

全面攻堅, 需要“摸清家底”。 漢中市按照陝西省統一部署, 組織開展新一輪貧困物件資訊核實和資料清洗工作, 通過全面走訪農戶、對標甄別, 核定全市建檔立卡扶貧對象14.14萬戶39.32萬人, 建檔立卡貧困村967個, 逐戶查清致貧原因, 有針對性地制訂幫扶方案, 落實幫扶措施。 實行“兩卡一簿”基礎資料管理模式, 提高了脫貧攻堅動態管理的規範化、精細化水準。

為嚴防層層加碼、數字脫貧,漢中市科學調整修訂市、縣、鎮、村脫貧攻堅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精心編制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18-2020年脫貧退出滾動計畫》《漢中市支持深度貧困縣村脫貧攻堅推進方案》。同時,圍繞深度貧困縣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安全住房等10場“突圍戰”,形成“1+10”政策支援體系,推動專案到村、資金到戶、措施到人。

打好“組合拳”,鋪設增收快車道

脫貧攻堅,貴在精准,難在增收。漢中市委副書記、市長方紅衛說:“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注重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精准嚴實推進脫貧攻堅。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積極整合資金,加快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產業扶貧,積極推進‘三變’改革,著力構建脫貧的長效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和政府給了我們這麼大的幫助和扶持,今年脫貧沒啥問題。”漢中市洋縣龍亭鎮柳山村村民劉士成充滿信心地說。劉士成算了一筆賬:今年以來,從村裡的扶貧互助合作社領到分紅1744元,種植銀杏、花生分別領到產業補助資金800元,領到香菇託管費用3000元,再加上自己和家人的打工收入,家庭總收入已達兩萬多元。

圍繞產業扶貧,漢中市實施“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制定出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支援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等實施意見,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園區)+基地+貧困戶”“支部+基地+黨員(幹部)+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擇優支援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全市新培育的6107個新型經營主體共計帶動7.3萬戶貧困戶,覆蓋率達80%左右。

在村級層面,漢中市強力推進“三變”改革,大力推廣留壩扶貧互助合作社、勉縣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典型經驗,探索集體經濟“四個一”發展路子,即:每村發展一個互助合作組織及資金協會、一個專業合作社、一個電商銷售網店、推動經營主體與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構建起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市已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170個,其中建立留壩模式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832個,入社貧困戶社員32350戶;勉縣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新型經營主體74個,入社貧困戶社員3239戶。

為解決脫貧產業資金難題,漢中市組建市級脫貧攻堅投融資平臺,設立30億元扶貧基金和10億元農業發展基金;積極對接國開行、農發行專案貸款,獲得國開行45.6億元授信貸款,目前已到位10.97億元;大力發展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加大貧困戶配股、增股比例,累計建立互助資金協會1142個、資金總規模4.52億元,貧困戶入會5.17萬戶、累計借款3.95億元。

為推動脫貧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漢中市政府大力推進“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工作,先後出臺相關實施意見,並全面推動實施。通過電商平臺、店商直銷、節會推介等形式,積極拓寬農特產品市場,打造“漢中品牌”。截至目前,全市茶園總面積119.5萬畝,烤煙4.9萬畝,魔芋32.7萬畝,中藥材160萬畝,食用菌1.55億袋,生豬出欄410萬頭,基本做到了產業項目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覆蓋。洋縣成功創建全國朱鹮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漢中仙毫躋身中國優秀產業區域公用品牌。

漢中市略陽縣接官亭鎮何家岩創辦了“社區脫貧工廠”,工廠負責人彭迎春介紹說,工廠已投放縫紉機60台,一期培訓招錄貧困留守婦女70名,崗前培訓與試生產期間,除了計件提成,每個工人每月還將獲得保底工資1200元。下一步,工廠將再投放100台縫紉機、兩台繡衣機和其他設備,讓更多貧困留守婦女實現就近務工。

就業小崗位,撬動大扶貧。漢中市把開發就業崗位作為扶貧的強有力手段,積極探索開發公益崗位扶貧、“扶貧車間”扶貧、社區脫貧工廠等扶貧模式,積極吸納貧困戶就業。2017年,漢中市僅開發公益崗位一項達到9872個,安置貧困勞動力9283人,涉及貧困戶7218戶,4600多個家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按照陝西省“3+X”幫扶體系,國有企業合力團各成員單位初步達成在漢中市投資專案42個,項目總投資82億元,建成後預計為貧困人口提供崗位25177人,實現稅收3.6億元。其中,已開工項目31個,累計完成投資3.6億元。

與此同時,漢中市強力推進蘇陝扶貧協作,借助外力推進脫貧攻堅。漢中市與江蘇南通市已簽署扶貧協作框架協定,編制完成《“十三五”扶貧協作規劃》,計畫實施蘇陝扶貧協作項目405個、涉及資金3.92億元,其中2016-2017年度實施項目118個,完成投資1.23億元,輻射帶動3.5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同時,圍繞人才交流與培訓、產業協作與提升、勞務協作與就業、生態保護與開發四大工程,開展招商引資、經貿合作與專案推介洽談活動,簽約41個合作專案總投資261億元,招商引資近50億元,成功向南通市轉移貧困勞動力1000餘人;各縣區堅持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圍繞“增收”二字做文章,積極用好蘇陝協作新資源,探索建立了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增收“反芻”“農務輸出+扶貧工廠”等多種幫扶模式,確保貧困戶主動脫貧不返貧,持續增收奔小康。

下足“繡花功”,斬除貧困攔路虎

健康、教育、住房,是壓在貧困戶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擋在貧困戶脫貧路上的攔路虎。為解除貧困群眾的後顧之憂,保障基本生活,漢中市建立健康、教育、住房等扶貧保障體系,有效降低貧困群眾家庭支出。

“大病拖、小病扛,大病小病愁斷腸”,這曾是秦巴山區患病貧困群眾的真實寫照。漢中市把健康扶貧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率先在全省開展因病致貧、返貧核實分類工作。

今年30歲的漢中市南鄭區紅廟鎮新建村村民吳超,屬於低保貧困戶、大病救治患者。2012年10月不幸被確診為“終末期腎病”。反復檢查、透析,動輒花費數萬元,讓這個收入微薄的農家一度陷入絕望。

漢中市大力推行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政府專項救助+其他方式”為主的“4+X”多重保障體系,讓吳超看到了希望:醫院給他特設“家庭病床”,不用交押金先住院,“一站式”即時報銷,簡化入院出院手續,可以隨時住院,治療間隙可回家療養。

從貧困戶吳超的帳單上看見,2017年他先後住院3次,其中在市鐵路中心醫院住院1次,住院長達90天。3次住院總費用合計75835.91元,經新農合、民政救助、大病保險等管道報銷後,吳超個人承擔5508.62元,近期正申報大病補充保險報銷,最終報銷比例可達97%左右。

漢中市還成立全省首家市級健康聯合體。同時,按照5萬人口以上的縣不低於500萬元、5萬人口以下的縣不低於200萬元標準設立政府專項救助資金。實施“1+1+1+N”家庭簽約服務,為每村落實1名公益性崗位補貼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報酬,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據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健康扶貧對象住院診療4.1萬人次,住院總費用2.43億元,實際報銷比例達92.3%。

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我們堅持精准識別、精准救治、精准施策,將健康扶貧之路鋪設得更牢固、更便捷、更寬廣,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

為緩解貧困家庭教育壓力,漢中市深入實施教育扶貧,落實各階段學生資助政策,加大貧困大學生資助力度。全市共有63443名建檔立卡學生享受80960人次11049.5萬元教育脫貧政策支持。推廣“一抓兩促”教育扶貧經驗,實施移民搬遷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子女免費大專學歷教育,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為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問題,漢中市加快推進兩房建設。統一推出農村危房改造標準設計規劃,保障住房面積合理、功能齊全、居住適宜,2017年12866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開工建設,去年12月底前已全部竣工。易地搬遷2016年9046戶全部建成入住,2017年19737戶已全部開工。

唱好“主旋律”,引領致富新風尚

貧困問題,表面看是物質性貧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精神和改變貧困現狀的知識、能力和手段。只有“扶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志氣,樹起淳樸健康的鄉風民風,才能激發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

今年以來,針對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不足,嚴重影響精准脫貧的品質和效益的實際,漢中市委及時作出了在貧困人口中開展“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的決策。這一決策不僅切中精准扶貧中重物質資助輕志氣幫扶的要害,也是將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落地生根的力舉重招。

“真是貧困戶,大家來幫助;想當貧困戶,很難有出路;爭當貧困戶,永遠不會富。”“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感謝好政策。”……一幅幅“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的宣傳標語,一場場主題宣講活動和文藝演出,激勵了眾多貧困群眾,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城固縣三合鎮黃牛嘴村二組貧困戶代小明,全家4口人,母親年老多病,女兒上小學四年級,家住3間年久失修的土坯房,由於缺乏技術、家庭條件太差,他一度精神低落,少言寡語。在“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多輪感召下,兩個多月時間,他在包扶幹部的幫扶下,修起了三間一層半樓房,徹底改善了居住條件。現在的他愛說愛笑、勤勞肯幹,不僅種植元胡等中藥材,還加入了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還被村裡聘為保潔員。他說:“黨的政策好,我要好好幹,甩掉窮帽子。”

“黨和政府給我吃了高鈣片,我不能再得軟骨病。”在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拉家常、謝黨恩”院壩說事會上,村民王建禮講述著自己通過加入扶貧互助合作社,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務工,短短4個月打工掙了6000餘元,靠發展產業年收入過萬元,自己把貧困戶帽子摘了的故事。老王不僅在自家村裡講,還講到了縣上,講進了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講團。每到一處,他的“高鈣片”總能引發當地群眾的陣陣掌聲。掌聲嘹亮,既有脫貧致富的羡慕憧憬,又有力拔窮根的鬥志決心。

從道德講堂到善行義舉榜、“百姓故事會”,從道德評議會到“紅黑榜”“內生動力排行榜”,從完善村規民約到開辦“村民夜校”、設立扶智學堂,“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讓群眾真正參與進來,成為主體主導,幹在其中、樂在其中,用競爭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引導群眾自立自強,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全面小康,一個都不掉隊的效果。

“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自去年9月啟動以來,聲勢強大的千場宣講,主題鮮明的千場討論,豐富多彩的千場演出,激發動能的千張榜單,強智壯志的千所學堂,似春風浩蕩,如細雨潤物,深深吸引貧困群眾積極參與互動,從“脫貧攻堅+主題教育”到“主題教育+新農民+新生活+新民風”;從扶貧先扶志,破題脫貧攻堅到實現文化引領,提振精神士氣,激發內生動力;從激揚個戶鬥志到引發貧困戶全體同頻共振,主題教育活動採取“好消化、易吸收”的教育方式,說群眾話、講群眾事,一劑良藥,祛除了精神頑疾、剔除了慵懶沉屙,激起了貧困群眾治窮病、拔窮根、甩窮帽的昂揚鬥志,湧現了一大批奮勇發展、立志脫貧的典型。

審核:付海旗

為嚴防層層加碼、數字脫貧,漢中市科學調整修訂市、縣、鎮、村脫貧攻堅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精心編制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18-2020年脫貧退出滾動計畫》《漢中市支持深度貧困縣村脫貧攻堅推進方案》。同時,圍繞深度貧困縣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安全住房等10場“突圍戰”,形成“1+10”政策支援體系,推動專案到村、資金到戶、措施到人。

打好“組合拳”,鋪設增收快車道

脫貧攻堅,貴在精准,難在增收。漢中市委副書記、市長方紅衛說:“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注重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精准嚴實推進脫貧攻堅。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積極整合資金,加快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產業扶貧,積極推進‘三變’改革,著力構建脫貧的長效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和政府給了我們這麼大的幫助和扶持,今年脫貧沒啥問題。”漢中市洋縣龍亭鎮柳山村村民劉士成充滿信心地說。劉士成算了一筆賬:今年以來,從村裡的扶貧互助合作社領到分紅1744元,種植銀杏、花生分別領到產業補助資金800元,領到香菇託管費用3000元,再加上自己和家人的打工收入,家庭總收入已達兩萬多元。

圍繞產業扶貧,漢中市實施“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制定出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支援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等實施意見,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園區)+基地+貧困戶”“支部+基地+黨員(幹部)+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擇優支援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全市新培育的6107個新型經營主體共計帶動7.3萬戶貧困戶,覆蓋率達80%左右。

在村級層面,漢中市強力推進“三變”改革,大力推廣留壩扶貧互助合作社、勉縣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典型經驗,探索集體經濟“四個一”發展路子,即:每村發展一個互助合作組織及資金協會、一個專業合作社、一個電商銷售網店、推動經營主體與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構建起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市已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170個,其中建立留壩模式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832個,入社貧困戶社員32350戶;勉縣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新型經營主體74個,入社貧困戶社員3239戶。

為解決脫貧產業資金難題,漢中市組建市級脫貧攻堅投融資平臺,設立30億元扶貧基金和10億元農業發展基金;積極對接國開行、農發行專案貸款,獲得國開行45.6億元授信貸款,目前已到位10.97億元;大力發展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加大貧困戶配股、增股比例,累計建立互助資金協會1142個、資金總規模4.52億元,貧困戶入會5.17萬戶、累計借款3.95億元。

為推動脫貧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漢中市政府大力推進“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工作,先後出臺相關實施意見,並全面推動實施。通過電商平臺、店商直銷、節會推介等形式,積極拓寬農特產品市場,打造“漢中品牌”。截至目前,全市茶園總面積119.5萬畝,烤煙4.9萬畝,魔芋32.7萬畝,中藥材160萬畝,食用菌1.55億袋,生豬出欄410萬頭,基本做到了產業項目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覆蓋。洋縣成功創建全國朱鹮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漢中仙毫躋身中國優秀產業區域公用品牌。

漢中市略陽縣接官亭鎮何家岩創辦了“社區脫貧工廠”,工廠負責人彭迎春介紹說,工廠已投放縫紉機60台,一期培訓招錄貧困留守婦女70名,崗前培訓與試生產期間,除了計件提成,每個工人每月還將獲得保底工資1200元。下一步,工廠將再投放100台縫紉機、兩台繡衣機和其他設備,讓更多貧困留守婦女實現就近務工。

就業小崗位,撬動大扶貧。漢中市把開發就業崗位作為扶貧的強有力手段,積極探索開發公益崗位扶貧、“扶貧車間”扶貧、社區脫貧工廠等扶貧模式,積極吸納貧困戶就業。2017年,漢中市僅開發公益崗位一項達到9872個,安置貧困勞動力9283人,涉及貧困戶7218戶,4600多個家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按照陝西省“3+X”幫扶體系,國有企業合力團各成員單位初步達成在漢中市投資專案42個,項目總投資82億元,建成後預計為貧困人口提供崗位25177人,實現稅收3.6億元。其中,已開工項目31個,累計完成投資3.6億元。

與此同時,漢中市強力推進蘇陝扶貧協作,借助外力推進脫貧攻堅。漢中市與江蘇南通市已簽署扶貧協作框架協定,編制完成《“十三五”扶貧協作規劃》,計畫實施蘇陝扶貧協作項目405個、涉及資金3.92億元,其中2016-2017年度實施項目118個,完成投資1.23億元,輻射帶動3.5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同時,圍繞人才交流與培訓、產業協作與提升、勞務協作與就業、生態保護與開發四大工程,開展招商引資、經貿合作與專案推介洽談活動,簽約41個合作專案總投資261億元,招商引資近50億元,成功向南通市轉移貧困勞動力1000餘人;各縣區堅持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圍繞“增收”二字做文章,積極用好蘇陝協作新資源,探索建立了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增收“反芻”“農務輸出+扶貧工廠”等多種幫扶模式,確保貧困戶主動脫貧不返貧,持續增收奔小康。

下足“繡花功”,斬除貧困攔路虎

健康、教育、住房,是壓在貧困戶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擋在貧困戶脫貧路上的攔路虎。為解除貧困群眾的後顧之憂,保障基本生活,漢中市建立健康、教育、住房等扶貧保障體系,有效降低貧困群眾家庭支出。

“大病拖、小病扛,大病小病愁斷腸”,這曾是秦巴山區患病貧困群眾的真實寫照。漢中市把健康扶貧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率先在全省開展因病致貧、返貧核實分類工作。

今年30歲的漢中市南鄭區紅廟鎮新建村村民吳超,屬於低保貧困戶、大病救治患者。2012年10月不幸被確診為“終末期腎病”。反復檢查、透析,動輒花費數萬元,讓這個收入微薄的農家一度陷入絕望。

漢中市大力推行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政府專項救助+其他方式”為主的“4+X”多重保障體系,讓吳超看到了希望:醫院給他特設“家庭病床”,不用交押金先住院,“一站式”即時報銷,簡化入院出院手續,可以隨時住院,治療間隙可回家療養。

從貧困戶吳超的帳單上看見,2017年他先後住院3次,其中在市鐵路中心醫院住院1次,住院長達90天。3次住院總費用合計75835.91元,經新農合、民政救助、大病保險等管道報銷後,吳超個人承擔5508.62元,近期正申報大病補充保險報銷,最終報銷比例可達97%左右。

漢中市還成立全省首家市級健康聯合體。同時,按照5萬人口以上的縣不低於500萬元、5萬人口以下的縣不低於200萬元標準設立政府專項救助資金。實施“1+1+1+N”家庭簽約服務,為每村落實1名公益性崗位補貼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報酬,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據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健康扶貧對象住院診療4.1萬人次,住院總費用2.43億元,實際報銷比例達92.3%。

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我們堅持精准識別、精准救治、精准施策,將健康扶貧之路鋪設得更牢固、更便捷、更寬廣,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

為緩解貧困家庭教育壓力,漢中市深入實施教育扶貧,落實各階段學生資助政策,加大貧困大學生資助力度。全市共有63443名建檔立卡學生享受80960人次11049.5萬元教育脫貧政策支持。推廣“一抓兩促”教育扶貧經驗,實施移民搬遷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子女免費大專學歷教育,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為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問題,漢中市加快推進兩房建設。統一推出農村危房改造標準設計規劃,保障住房面積合理、功能齊全、居住適宜,2017年12866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開工建設,去年12月底前已全部竣工。易地搬遷2016年9046戶全部建成入住,2017年19737戶已全部開工。

唱好“主旋律”,引領致富新風尚

貧困問題,表面看是物質性貧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精神和改變貧困現狀的知識、能力和手段。只有“扶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志氣,樹起淳樸健康的鄉風民風,才能激發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

今年以來,針對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不足,嚴重影響精准脫貧的品質和效益的實際,漢中市委及時作出了在貧困人口中開展“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的決策。這一決策不僅切中精准扶貧中重物質資助輕志氣幫扶的要害,也是將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落地生根的力舉重招。

“真是貧困戶,大家來幫助;想當貧困戶,很難有出路;爭當貧困戶,永遠不會富。”“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感謝好政策。”……一幅幅“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的宣傳標語,一場場主題宣講活動和文藝演出,激勵了眾多貧困群眾,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城固縣三合鎮黃牛嘴村二組貧困戶代小明,全家4口人,母親年老多病,女兒上小學四年級,家住3間年久失修的土坯房,由於缺乏技術、家庭條件太差,他一度精神低落,少言寡語。在“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多輪感召下,兩個多月時間,他在包扶幹部的幫扶下,修起了三間一層半樓房,徹底改善了居住條件。現在的他愛說愛笑、勤勞肯幹,不僅種植元胡等中藥材,還加入了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還被村裡聘為保潔員。他說:“黨的政策好,我要好好幹,甩掉窮帽子。”

“黨和政府給我吃了高鈣片,我不能再得軟骨病。”在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拉家常、謝黨恩”院壩說事會上,村民王建禮講述著自己通過加入扶貧互助合作社,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務工,短短4個月打工掙了6000餘元,靠發展產業年收入過萬元,自己把貧困戶帽子摘了的故事。老王不僅在自家村裡講,還講到了縣上,講進了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講團。每到一處,他的“高鈣片”總能引發當地群眾的陣陣掌聲。掌聲嘹亮,既有脫貧致富的羡慕憧憬,又有力拔窮根的鬥志決心。

從道德講堂到善行義舉榜、“百姓故事會”,從道德評議會到“紅黑榜”“內生動力排行榜”,從完善村規民約到開辦“村民夜校”、設立扶智學堂,“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讓群眾真正參與進來,成為主體主導,幹在其中、樂在其中,用競爭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引導群眾自立自強,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全面小康,一個都不掉隊的效果。

“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自去年9月啟動以來,聲勢強大的千場宣講,主題鮮明的千場討論,豐富多彩的千場演出,激發動能的千張榜單,強智壯志的千所學堂,似春風浩蕩,如細雨潤物,深深吸引貧困群眾積極參與互動,從“脫貧攻堅+主題教育”到“主題教育+新農民+新生活+新民風”;從扶貧先扶志,破題脫貧攻堅到實現文化引領,提振精神士氣,激發內生動力;從激揚個戶鬥志到引發貧困戶全體同頻共振,主題教育活動採取“好消化、易吸收”的教育方式,說群眾話、講群眾事,一劑良藥,祛除了精神頑疾、剔除了慵懶沉屙,激起了貧困群眾治窮病、拔窮根、甩窮帽的昂揚鬥志,湧現了一大批奮勇發展、立志脫貧的典型。

審核:付海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