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承認吧,大家理解的“愛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1

日劇《四重奏》裡, 松隆子飾演的角色阿卷最終和丈夫離了婚, 因為他倆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完全不一樣。

這兩個人確實是因為愛情, 因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的。 但在阿卷看來, 婚後的愛情在本質上是一種親情, 她仍然認為丈夫是自己的愛人, 但她更願意視他為親人。

而對阿卷的丈夫而言, 愛情是不會因為婚姻而改變的。 即便結了婚, 他仍然嚮往像初戀一般甜蜜的愛情。

成為一家人之後, 阿卷放棄了自己拉小提琴的工作, 轉而安心做家庭主婦。 丈夫卻因為阿卷的這種選擇而失落, 面對放棄藝術而關注柴米油鹽的妻子,

他忽然覺得有點不認識她。

我舉這個例子, 當然不是說兩個對愛情持有不同見解的人, 一定不適合在一起, 而是想說:“愛情”這個詞, 雖然看上去人人都能理解, 但大家理解得可能真不大一樣。

這種語言帶來的分歧很常見, 我以前講過一件真事,

那件事發生在大學的哲學課上。

當時哲學課的老師問我們:“一夜情是不道德的”這句話, 你們能理解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全都點頭如搗蒜, 對此老師露出了詫異的表情, 又問了一遍:你們真的能理解嗎?

我們再次齊刷刷地點頭, 於是老師就隨便點了一個學生站起來, 問道:“那你跟我說說, 什麼是道德?”學生一臉懵逼。

“愛情”和“道德”這個詞一樣, 都是那種我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肯定知道它的意思, 但真被問到, 卻又一時不知該怎麼去言說的詞彙。

並且, 即便你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你也會發現, 別人理解的和你理解的往往不一樣。

2

有一些人, 就像阿卷的丈夫一樣, 認為愛情應該是轟轟烈烈的;而有一些人呢, 則恰恰相反, 認為愛情是細水長流的。

還有一些人可能正好介乎這其中, 認為愛情起初是轟轟烈烈的, 之後會演變成細水長流。

你覺得哪種看法, 才是對愛情最精准的理解?

對於這個問題, 你一定有自己的見解, 但你沒法證明你的見解就一定是對的, 因為“愛情”這個詞沒有標準答案。

當我們說“手機”時, 我們理解的是同一個東西, 但當我們說“愛情”時, 我們理解的往往不一樣。

《圓桌派》裡, 蔣方舟說自己的男朋友不懂文學, 於是她要聊文學的時候會和其他人去聊, 這個“其他人”裡當然包括了男性, 她男友對此就很不開心。

因為蔣方舟的男友很希望在這段感情中, 自己能滿足女友的一切情感需求, 這是他對愛情的一種看法, 只不過這種看法和蔣方舟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戀愛雙方對愛情的理解不一樣很正常, 因為讓兩個人走到一起的往往是互相吸引, 而不是兩個人在聊“愛情”這個話題時正好意見一致。

因此, 更常見的情況是:你和你的朋友對愛情持有同樣的見解, 但你和你的男(女)朋友卻在這個問題上意見相左。

“愛情”在本質上是一個引發想像的詞, 並且這種想像有可能會因為你在年齡或經歷上的變化, 而發生改變。

3

美國小說家雷蒙德·卡佛有本小說集,名字叫《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英文名是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這個同名小說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兩對夫妻在聚餐時聊天,聊著聊著就扯到了愛情。

這幾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太一樣,比如其中一個妻子在說了自己的一段愛情後,丈夫評論道,“不,你說的那個不是愛情。”

其中有個叫赫布的男人說他其實有點不太能理解什麼是愛情,因為他之前結過一次婚,他覺得自己在在那會兒非常愛他的前妻,愛到甚至可以為她付出生命。

可是現在呢,赫布說他明確地知道自己現在只是恨她,這種情感上的轉變令他困惑:“我曾經對她的那些愛到哪裡去了呢?那些愛就這樣從黑板上被擦掉了嗎?就好像從來沒有寫在上面,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嗎?”

赫布的困惑是真實的,因為假如你不只談過一次戀愛的話,你應該記得當你和前任在一起時,你們也是相愛的,你們可能也曾覺得對方是自己的歸宿。

那麼,當那段關係結束之後,你又怎麼看待它呢?那是不是你所理解的愛情?又或者說,你認為其中的哪個部分能算得上是你理解的愛情呢?

小說裡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如果我們中誰出了什麼事——請原諒我這麼說——但假如明天我們倆有誰出了事,我想另一個,另一個人會傷心一會兒,你們知道,但很快,活著的一方就會跑出去,再次戀愛,用不了多久就會另有新歡。所有這些,所有這些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一種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都不是。”

你可能完全不認同這段話,因為你對愛情有著自己的理解,而每個人也都如此。

有人視愛情為必需品,有人視愛情為調味品,也有人視愛情為奢侈品……而你要明白,愛情之所以有趣,正在於它沒有定論。

3

美國小說家雷蒙德·卡佛有本小說集,名字叫《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英文名是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這個同名小說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兩對夫妻在聚餐時聊天,聊著聊著就扯到了愛情。

這幾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太一樣,比如其中一個妻子在說了自己的一段愛情後,丈夫評論道,“不,你說的那個不是愛情。”

其中有個叫赫布的男人說他其實有點不太能理解什麼是愛情,因為他之前結過一次婚,他覺得自己在在那會兒非常愛他的前妻,愛到甚至可以為她付出生命。

可是現在呢,赫布說他明確地知道自己現在只是恨她,這種情感上的轉變令他困惑:“我曾經對她的那些愛到哪裡去了呢?那些愛就這樣從黑板上被擦掉了嗎?就好像從來沒有寫在上面,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嗎?”

赫布的困惑是真實的,因為假如你不只談過一次戀愛的話,你應該記得當你和前任在一起時,你們也是相愛的,你們可能也曾覺得對方是自己的歸宿。

那麼,當那段關係結束之後,你又怎麼看待它呢?那是不是你所理解的愛情?又或者說,你認為其中的哪個部分能算得上是你理解的愛情呢?

小說裡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如果我們中誰出了什麼事——請原諒我這麼說——但假如明天我們倆有誰出了事,我想另一個,另一個人會傷心一會兒,你們知道,但很快,活著的一方就會跑出去,再次戀愛,用不了多久就會另有新歡。所有這些,所有這些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一種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都不是。”

你可能完全不認同這段話,因為你對愛情有著自己的理解,而每個人也都如此。

有人視愛情為必需品,有人視愛情為調味品,也有人視愛情為奢侈品……而你要明白,愛情之所以有趣,正在於它沒有定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