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8廣東醫院最強科室之實力中青年醫生推薦”評選活動將啟動

看病得找大專家, 這是大多數老百姓的慣性思維。 但大醫院知名專科的權威專家就那麼幾個, 鳳毛麟角, 一號難求。 患者就醫也困惑, 對於一些疑難病、危重病, 掛不到“大咖”的號, 還能投奔哪些好醫生?醫生自我發展各有側重, 應該找哪位醫生適合?

基於患者這一就醫需求, 2018年,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計畫在“廣東醫院最強科室推薦”基礎上, 推出“廣東醫院最強科室之實力中青年醫生推薦”評選活動, 為群眾找出深藏醫院科室的“臨床高手”。

尋找醫院專科裡有實力的“生力軍”

2017年底,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健康有約”工作室聯合資訊時報,

推出“廣東最強科室推薦榜單”。 來自廣州地區的46家三甲醫院各自推薦“尖子生”, 最終有344個專科登上了42個專科推薦榜單。 這一評選, 在國內開創了主流媒體聯合協力廠商機構評選“醫院科室”為市民提供就醫指引的先河, 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

不少市民反映, 看病總希望能找到經驗豐富的名醫、“大咖”。 但名醫資源缺稀少, 市民想知道最強科室團隊裡, 還有哪些實力過硬的“未來名醫”。 而且這些分佈在不同醫院卻同一疾病領域的醫生, 他們各自的專長和專攻領域均有哪些?

主辦方表示, 在“最強科室推薦”的評選過程中, 醫院提供的科室專家團隊裡, 除了學科帶頭人, 還有眾多擁有過硬專業技術、豐富臨床經驗、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專家。 而這些中青年醫生承載著14億國民對健康的期盼, 擔負著醫學科學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他們是我國醫療領域的未來, 更是為患者服務的生力軍。

為了讓公眾增進對這些“未來名醫”的認識, 為市民就醫提供更多指引,

今年,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將在“廣東醫院最強科室推薦”的基礎上, 再次聯合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 推出“廣東醫院最強科室之中青年實力醫生推薦(廣州)”活動, 彰顯廣東醫療界的生力軍風采。

評選不看論文發表 看臨床能力

此次活動將如何評選, 依據什麼樣的評價體系?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教授介紹, 本次評選重點考量醫生的臨床能力, 而不看重科研能力、SCI論文發表數量。 “這一設計主要是從患者的角度考慮。 患者找到醫生就是為了看病, 而醫生寫了多少文章, 跟患者關係不大。 ”

評選物件主要為廣州地區的醫生, 將由“最強科室”上榜的每一個科室推薦候選人, 再進行專科及亞專科之間的大“PK”,

最終推選出每個專科的“實力中青年醫生”。

聲音

“主流媒體牽頭來推薦青年醫生, 是一件好事。 從職業發展角度考慮, 成長中的青年醫生需要被群眾認識, 得到病人的信任。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劉超教授表示, 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病人想方設法找名醫, 尤其是德高望重的學術帶頭人。 在病人的心中, “名醫”稱號是與醫術高明、醫德優良劃上等號的, 代表著優質、可信賴的醫療資源。 病人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實際上, 名醫是有限的, 並非人人都能搶到名醫的號, 且很多情況下, 病人的病情未必棘手到需要名醫出手的地步, 名醫帶出來的“徒弟”也可以“搞掂”。

劉超說, 考慮到病人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

也為了讓青年醫生有更多機會錘煉醫術, 加速成長為“未來的名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如今力推“名醫團隊門診”。

以著名乳腺癌專家蘇逢錫教授為例, 病人如果掛不到蘇逢錫教授的專家號, 可以掛“蘇逢錫團隊門診號”, 先由蘇教授團隊裡的年輕醫生接診。 如果病情嚴重, 病人將被轉介給蘇教授;如果病情不嚴重, 由蘇教授一手帶出來的醫生按照統一的診療規範進行治療, 病人也能安心。

劉超建議, 在評價中青年醫生時, 應該充分考慮團隊特色和專業特長。 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向精細化, 更為強調“術業有專攻”, 即使是同一科的醫生, 擅長的領域也未必相同。 例如同樣是肝膽外科醫生, 有些擅長做腹腔鏡手術, 有些擅長血管切除重建技術。

廣州醫師協會副會長古立誠:為重病疑難病患者 提供更多選擇

對於此次活動的評選,廣州醫師協會副會長古立誠認為,挖掘醫院科室的有實力的中青年醫生,為疑難病、危重病患者提供更多就醫選擇,是這項評選活動的意義。同時也對提高醫院醫生知名度有很大幫助。

“ 表揚一個人是很難,但順著醫改分級診療的方向,為群眾解決就醫困擾的評選工作是值得認可的。”

古立誠建議,評選醫生由醫院內部推送,再由專家論證評審,這樣的評選結果更容易獲得認可。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高聰:

公正公平的評選 對年青醫生有激勵作用

高聰主任認為,啟動“實力中青年醫生”的評選活動對年青醫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她表示,現在醫院立標杆可能會側重搞科研的醫生。她希望通過此次評選活動,讓側重臨床發展的醫生也能夠得到激勵。

高聰也指出,同一科室在不同醫院可能有差別,例如有的醫院科室會細分出很多亞專科,一些醫院則保留了大專科的建制。建議在“實力中青年醫生推薦”的評選過程中,考慮到這一現象,儘量避免“遺漏”好醫生。“像我們醫院神經內科就有190多張病床,人才肯定比一些只有幾十張病床的科室要多。如果每家醫院推送的候選人數相同,對我們這樣的大專科來說有欠公平。這樣的結果或許會打擊到一些醫生。”她建議,評選過程中,儘量把每個醫生的特色評出來,例如對神經內科細分神經免疫、帕金森、腦血管病介入治療等亞專科方向,這樣對指導患者就醫會更有幫助。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珊珊 資訊時報全媒體記者 張秀麗
編輯:吳婉虹

有些擅長血管切除重建技術。

廣州醫師協會副會長古立誠:為重病疑難病患者 提供更多選擇

對於此次活動的評選,廣州醫師協會副會長古立誠認為,挖掘醫院科室的有實力的中青年醫生,為疑難病、危重病患者提供更多就醫選擇,是這項評選活動的意義。同時也對提高醫院醫生知名度有很大幫助。

“ 表揚一個人是很難,但順著醫改分級診療的方向,為群眾解決就醫困擾的評選工作是值得認可的。”

古立誠建議,評選醫生由醫院內部推送,再由專家論證評審,這樣的評選結果更容易獲得認可。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高聰:

公正公平的評選 對年青醫生有激勵作用

高聰主任認為,啟動“實力中青年醫生”的評選活動對年青醫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她表示,現在醫院立標杆可能會側重搞科研的醫生。她希望通過此次評選活動,讓側重臨床發展的醫生也能夠得到激勵。

高聰也指出,同一科室在不同醫院可能有差別,例如有的醫院科室會細分出很多亞專科,一些醫院則保留了大專科的建制。建議在“實力中青年醫生推薦”的評選過程中,考慮到這一現象,儘量避免“遺漏”好醫生。“像我們醫院神經內科就有190多張病床,人才肯定比一些只有幾十張病床的科室要多。如果每家醫院推送的候選人數相同,對我們這樣的大專科來說有欠公平。這樣的結果或許會打擊到一些醫生。”她建議,評選過程中,儘量把每個醫生的特色評出來,例如對神經內科細分神經免疫、帕金森、腦血管病介入治療等亞專科方向,這樣對指導患者就醫會更有幫助。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珊珊 資訊時報全媒體記者 張秀麗
編輯:吳婉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