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世界濕地日丨保護地球之腎

黑龍江紮龍濕地 丹頂鶴之鄉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

濕地(Wetland)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 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 濕地生態系統(Wetland Ecosystem)是濕地植物、棲息於濕地的動物、微生物及其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

濕地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 調節徑流, 改善水質, 調節小氣候, 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 提供旅遊資源等多種功能, 且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 值得我們的關注與保護。

保護濕地的重要性

濕地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 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 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 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 減少溫室效應, 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 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

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 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藥用植物)和旅遊場所, 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權威研究資料表明, 一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 是熱帶雨林的7倍, 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

中國與《拉姆薩爾公約》

1971年2月2日,

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又名《拉姆薩爾公約》。

這是一個政府間公約, 是濕地保護及其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框架。 目前, 有158個締約方, 共有1754個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總面積約1.61億公頃。 其中, 我國於1992年加入《拉姆薩爾公約》。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我國自然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77%, 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且長期遭受人口急劇膨脹和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威脅。 但是, 我國96%的可利用淡水資源被保存在各類濕地中。

多年來, 經過不懈努力, 全國濕地保護面積大幅增加, 基本形成以41處國際重要濕地、55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400多處濕地公園為主體的全國濕地保護體系。

世界濕地日的由來

為紀念《拉姆薩爾公約》並督促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 1996年3月濕地國際聯盟組織(WIUN)與《公約》常務委員會決定, 從1997年起, 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從1997年開始, 世界各國在這一天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以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 從而更好地保護濕地。

世界濕地日曆年主題知多少?

“世界濕地日”每年都確定一個不同的主題, 讓我們一同來圍觀一下歷年的世界濕地日都有哪些主題吧?

1997年濕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濕地之水,水之濕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人與濕地,息息相關(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珍惜我們共同的國際重要濕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濕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濕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沒有濕地-就沒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2004年從高山到海洋,濕地在為人類服務(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濕地與減貧(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濕地與魚類(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 (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 (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2010年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Wetland,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年森林與水和濕地息息相關(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

2012年濕地與旅遊(Wetlands and Tourism)

2013年濕地和水資源管理

2014年濕地與農業(Wetlands and Agriculture)

2015年濕地:我們的未來

2016年濕地與未來:可持續的生計(Wetlands for our Futur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2017年濕地減少災害風險

2018年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作者:邸丹彤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1997年濕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濕地之水,水之濕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人與濕地,息息相關(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珍惜我們共同的國際重要濕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濕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濕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沒有濕地-就沒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2004年從高山到海洋,濕地在為人類服務(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濕地與減貧(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濕地與魚類(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 (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 (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2010年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Wetland,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年森林與水和濕地息息相關(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

2012年濕地與旅遊(Wetlands and Tourism)

2013年濕地和水資源管理

2014年濕地與農業(Wetlands and Agriculture)

2015年濕地:我們的未來

2016年濕地與未來:可持續的生計(Wetlands for our Futur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2017年濕地減少災害風險

2018年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作者:邸丹彤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