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致富故事——一個貧困山村的“電商突圍”

一個小小的二維碼, 一根看不見的網線, 短短5個小時內, 1000多斤小黃薑被搶購一空。 楊秀高沒有想到自己家的小黃薑會以這樣的方式走出深山。

一直以來, 光禿禿的石頭山阻斷了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篤山鎮坡老村與外界的聯繫。 今年54歲的楊秀高在坡老村種了一輩子的地。 這個村子在石頭縫裡尋找土地, 楊秀高靠種植生薑、玉米等農作物養大家中的4個孩子。

由於獨特的地形氣候, 這裡的生薑被當地百姓稱為“包治百病”的良藥, 品質極高。 和多數村民一樣, 生薑是楊秀高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

他家每年可以收穫1萬公斤生薑。 以前, 生薑的銷路一度讓這個古銅色皮膚的老農民犯愁。 沒有穩定的銷售市場, 坡老村的生薑價格時高時低。 在坡老村村委會主任劉天金看來, 坡老村的發展尷尬折射出大多數農村農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小生產不適應大市場, 常常增產不增收, 優質不優價。

如何讓優質農產品走出深山, 成為所有村民共同的願望。 改變從團貴州省委駐安龍縣篤山鎮同步小康工作隊員黃宗策進駐坡老村開始。

2016年5月, 從小在城裡長大的黃宗策頂著駐村第一書記的頭銜踏上了坡老村的土地。 剛開始, 黃宗策並沒有什麼清晰思路。 沒有任何農村生活經驗的他走村串戶, 瞭解農民的真實需求,

探尋坡老村的突圍之路。 一次吃到村民自家產的蜂蜜後, 感覺太好吃了, 第一次萌生出要讓村裡的農產品走出大山的想法。

通過不斷走訪調研, 黃宗策發現資訊閉塞是制約坡老村發展的關鍵所在。 雖然坡老村交通閉塞, 石漠化嚴重, 人的思想觀念落後, 但這裡的土雞蛋、土蜂蜜、小黃姜等都是城裡人眼中的“寶貝”。 利用電商平臺讓坡老村脫貧的想法, 很快在這個網路工程師出身的幹部腦海中產生。

在籌畫如何把小黃姜賣出去時, 黃宗策找到安龍縣郵政公司尋求合作。 借用郵政公司“黔郵鄉情”電商平臺, 讓郵政負責具體的銷售物流。

隨後, 黃宗策通過團貴州省委各個駐外團工委、春暉行動聯絡處, 充分發揮春暉使者、團員青年的資源優勢,

積極聯繫阿裡巴巴、京東、貴州電商雲“哪家網”等省內外電商企業, 製作H5頁面將小黃薑形象互聯網化。 黃宗策還為每袋小黃薑製作二維碼, 顧客掃描二維碼後進入“薑愛進行到底”H5頁面, 裡面詳細介紹了坡老村的小黃薑優勢, 並將坡老村的貧困村情做了介紹。

黃宗策以每斤1.3元的價格收購村民手中的小黃薑, 而在之前, 村民只能以每斤7角錢的價格賣給販子。 通過電商平臺, 小黃薑每斤賣到4.9元。 除去包裝、中間環節的成本後, 通過電商賺到的利潤又重新納入精准扶貧資金池, 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小黃姜銷售的成功讓黃宗策看到了希望, 他將二維碼輻射的範圍擴大到土蜂蜜、土雞蛋等農產品,

為每個農產品設計獨具特色的H5互動頁面。 一個小小的二維碼, 成了外界瞭解深度貧困村的視窗, 為訪客直觀展現篤山鎮美景和各種農產品製作全過程。

如今, 黃宗策和他的團隊利用篤山鎮春暉社、電商服務青年之家為全鎮農產品提供三品一標註冊、SGS檢測、產品包裝設計、品牌打造、整合行銷、融媒體宣傳等全體系閉環服務。 下一步, 篤山鎮春暉社還將通過引進春暉黔歸人才, 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 發展春暉脫貧示範產業, 開發更多的農產品。

黃宗策的微信朋友圈動態, 基本都與貧困村農產品電商宣傳有關, 記錄了他近兩年來電商扶貧的嘗試。 “不忘初心, 加油”是他最近一條朋友圈動態。

來 源丨中國青年報

總值班丨姚大英 統籌丨郭清保編輯丨從申

中國糧食行業第一媒體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新媒體業務電話:0371-68103765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