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帶一路一雲 中國科技公司即將躍上“雲端”

作者: 張筱雨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中國的雲技術服務公司也有自己的本土優勢, 因為在國內的監管政策下, 國外的巨頭們很難有自己的發展。

如果說未來屬於雲技術, 那麼首先出現在我們頭腦中的雲計算公司就是阿裡巴巴了, 聲勢浩大的雲技術研發讓國人成功的瞭解這這家國內企業的領頭羊正在做的事情。 2016年的資料表明, 阿裡巴巴的雲計算業務達到6.75億美元, 同比增長了126%。 而且這個增速還將繼續保持,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表示希望在2019年的時候這項業務能超越或者趕上行業巨頭亞馬遜網路服務(AWS)。 這個時候, 我們才發覺, 國外的巨頭的步伐還在我們的前面。

美國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發佈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報告顯示, 全球雲計算“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裡雲Alibaba Cloud)引領公共雲市場, 三者佔據市場份額前三位, 其中亞馬遜保持領先優勢, 中國雲計算阿裡雲超越Google,

緊追微軟Azure。 但是阿裡雲有其獨特的優勢, 它處於一個高度繁榮發展的環境中——中國雲計算產業的迅猛發展。

“我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Easy Stack CEO陳喜倫

國內的企業們雲服務的技術比起國外的大公司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尤其是很多外國科技公司已經在開源軟體上發佈可很多基礎的代碼, 這讓後來的中國公司們很容易就可以上手了。 Easy Stack的CEO陳喜倫表示:“我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 而EasyStack在過去的時間裡為中國銀聯, 中國電信, 國家電網等多家國內行業巨頭公司提供了了雲技術服務。

雖然技術並無太大的區別, 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 國內提供雲服務的企業與國外的科技公司還是有很顯著的不同。

對雲技術的使用方式,

這是最大的不同。 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是是國內外雲計算起源的不同。 在國外, 首先使用雲計算服務的都是創業公司, 後來才逐漸有大公司參與進來。 在中國, 雲技術的產生是為了消費者, 主要目標是改進阿裡巴巴下屬電商平臺淘寶網資料分析, 為使用者提供打車服務等方面。 有的研究公司對國內雲服務的現狀持懷疑態度, 認為許多雲服務還不能處理主流的企業複雜的應用。

起點的不同從另一方面或許是個好事。 隨著技術的成熟, 這些國內企業的雲技術向世界展現了巨大的潛力。 一直以來, 國外的公司都有自己內部的IT系統, 這些系統複雜而繁瑣, 從管理層面來講也不能一瞬間更換這些舊系統。 但是在國內,

大部分的公司沒有使用或者使用著不完善的IT系統。 就是說“它們可以直接躍上雲端。 中國公司 UCloud的創始人官季昕華是這麼說的。 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企業在過去的2017年獲得了9.6個億的D輪融資, 同時在全球擁有17個資料中心, 為企業提供了從公有雲、私有雲、到混合雲等多種模式的IT架構解決方案。

另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源於監管。 在國外, 因為政策原因政府機構和金融公司這樣的組織往往需要與其他客戶共用資料中心, 而國內卻可以存在互相獨立的 “產業雲”。 例如, 銀監會鼓勵各大銀行使用興業數金(興業銀行旗下公司)這樣的機構提供的服務, 簡單來說它可以為同業提供IaaS、PaaS、SaaS等多種不同的服務, 甚至還有容災服務、針對非銀機構的專屬的虛擬資料中心(VDC),

以及融合了區塊鏈、人工智慧技術的雲端服務等。 它是金融服務運用雲計算的樣板, 同時是一朵監管合規雲, 銀監會牽頭制定的《中國銀行業資訊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有這樣的表述:積極開展雲計算架構規劃, 制定雲計算標準, 聯合建立行業雲平臺, 主動實施架構轉型。 興業數金在金融行業雲建設的過程中就嚴格參照了銀監會的相關各項指引。 興業數金總裁陳翀解釋道“這使得監管變得更容易””

在國外市場上, 亞馬遜, 穀歌, 微軟已經是行業巨頭。 而中國市場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目前阿裡巴巴、中國電信和騰訊暫時領先, 但Gartner公司研究總監曾劭清認為形勢也可能很快發生變化。 國內ICT廠商華為在2018到2010的計畫中表現得雄心勃勃,而起步較晚的參與者也有可能迎頭趕上。據IDC調研預計,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到2018年將達到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企業業務、設備、服務資料化後,資料流程通交互起來,是雲計算行業爆發的關鍵點。

“我們已向亞馬遜發起全面挑戰。”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外的巨頭雲應該還在領跑,畢竟它們的規模大很多,並且在技術上也有優勢。例如在需要利用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的專業晶片上,使用者並不願意選用中國公司的技術。但是中國的雲技術服務公司也有自己的本土優勢,因為在國內的監管政策下,國外的巨頭們很難有自己的發展。政策規定,一家國外的雲計算公司並不能直接中國本地經營資料中心,它必須和一家中國公司合作,這增加了企業發展的複雜性。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企業位於其他國家的子公司也更偏向於選擇中國本土企業提供的雲計算服務。

總而言之,國內外的雲服務提供者都有一場大戰,只不過戰場並不是國內市場,而在歐洲和印度等地。微軟和其他國外巨頭們一直積極在海外擴建資料中心,這當然也包括了中國。但中國的運營商阿裡巴巴和騰訊們也在奮起直追。例如截至目前阿裡雲在全球共有13個地域節點,形成對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基礎設施覆蓋。最近還將在印度孟買附近再開一家。騰訊雲的出海速度似乎要更快些。現在它們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29個服務節點,並會在今年陸續新增4個海外資料中心。2015年之前,它們在海外的服務節點還不足10個。

還有一些地緣政治因素。阿裡巴巴將阿裡雲看得極為重要,因為它依舊把雲業務看做“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胡曉明說,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給了他超越亞馬遜的信心。或許有一天 ,“一帶一路一雲”真的會實現。

國內ICT廠商華為在2018到2010的計畫中表現得雄心勃勃,而起步較晚的參與者也有可能迎頭趕上。據IDC調研預計,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到2018年將達到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企業業務、設備、服務資料化後,資料流程通交互起來,是雲計算行業爆發的關鍵點。

“我們已向亞馬遜發起全面挑戰。”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外的巨頭雲應該還在領跑,畢竟它們的規模大很多,並且在技術上也有優勢。例如在需要利用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的專業晶片上,使用者並不願意選用中國公司的技術。但是中國的雲技術服務公司也有自己的本土優勢,因為在國內的監管政策下,國外的巨頭們很難有自己的發展。政策規定,一家國外的雲計算公司並不能直接中國本地經營資料中心,它必須和一家中國公司合作,這增加了企業發展的複雜性。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企業位於其他國家的子公司也更偏向於選擇中國本土企業提供的雲計算服務。

總而言之,國內外的雲服務提供者都有一場大戰,只不過戰場並不是國內市場,而在歐洲和印度等地。微軟和其他國外巨頭們一直積極在海外擴建資料中心,這當然也包括了中國。但中國的運營商阿裡巴巴和騰訊們也在奮起直追。例如截至目前阿裡雲在全球共有13個地域節點,形成對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基礎設施覆蓋。最近還將在印度孟買附近再開一家。騰訊雲的出海速度似乎要更快些。現在它們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29個服務節點,並會在今年陸續新增4個海外資料中心。2015年之前,它們在海外的服務節點還不足10個。

還有一些地緣政治因素。阿裡巴巴將阿裡雲看得極為重要,因為它依舊把雲業務看做“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胡曉明說,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給了他超越亞馬遜的信心。或許有一天 ,“一帶一路一雲”真的會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