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國有紅豆 廣州過年去

廖昌永

歡迎掃碼觀看廖昌永拜年視頻

廣州過年的一把理由·粵劇

廣州日報·天狗守吉祥百業興旺

廖昌永

“提到廣州, 大家首先會想它的經濟很發達, 但我從觀眾身上回饋到的切身感受是, 廣州的文化底蘊更為深厚。 ”

大咖月臺

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

唱出嶺南粵韻。

廖昌永是活躍於世界歌劇舞臺的極少數傑出的亞裔歌唱家之一。 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 他剛從國外演出回來, 嗓音有些沙啞。 然而, 這位廣州文化形象大使, 並不因此而吝於表達自己對廣州的好感, 甚至在電話裡, 他還即興唱起了“花城百花開,

花開朋友來……”

“我很喜歡廣州, 對廣州的印象很好。 在廣州參加過很多演出、采風和節目錄製, 也交了很多朋友。 ”廖昌永說, “這是一座活力四射又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城市。 ”

作為音樂家的廖昌永, 對廣州有著特殊的感情,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 很多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都來自廣州, 比如上海音樂學院的奠基人蕭友梅, 還有冼星海。 ”廖昌永說, “廣州的音樂傳統有很強的包容性。 ”

去年9月, 廖昌永在廣州大劇院舉辦了《風雅頌——范曾詩詞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 “演出票房如何, 一開始主辦方星文文化心裡沒底, 有些猶豫, 但最終被我們的堅持所感動。 結果, 這場演出的效果非常好。 星文文化後來告訴我們:知道會成功, 但沒想到會這麼成功。

同年12月, 《廖昌永獨唱音樂會·嚮往》在廣州大劇院舉行, 演唱會現場座無虛席, 演唱會結束後, 現場簽售活動數百張唱片銷售一空。 “現場來了很多年輕人, 我的音樂受到這麼多90後的喜愛, 很高興。 ”廖昌永說。

在廣州能有如此多的“知音”, 廖昌永感觸頗深:“提到廣州, 大家首先會想它的經濟很發達, 但我從觀眾身上回饋到的切身感受是, 廣州的文化底蘊更為深厚。 ”

除了雄厚的人文軟實力, 廣州在文化設施等硬體建設上的大手筆也令廖昌永印象深刻, 別具風情的小蠻腰、位列世界十大歌劇院的廣州大劇院、擁有最好聲效的星海音樂廳……“尤其是廣州交響樂團, 堪稱一流。 它位於美麗的二沙島。 而這塊土地的商業價值非常高,

如此大手筆體現了廣州的大氣。 ”與此同時, 對於廣州音樂產業的不斷壯大, 廖昌永也表示了贊許, “金鐘獎永久落戶廣州, 讓音樂產業在此地不斷發展壯大, 生根發芽。 ”

“天時地利人和。 ”廖昌永說, “除了音樂, 嶺南畫派、粵劇都是廣州的‘珍寶’。 ”

“我聽過粵劇, 它被譽為‘南國紅豆’。 我很崇敬紅線女老師。 南音有非常濃郁的地方特色, ‘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這曲《客途秋恨》也廣為人知。 我在國外的唐人街、中國城, 也總是能聽到廣東音樂的《步步高》。 ”廖昌永回憶道。

花城花開, 芳香四溢;文化積澱, 蘊藉深厚。 這, 就是廖昌永眼裡的廣州。

理由10

粵韻南音

你也許不清楚粵調南音是什麼, 但不會不知道“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這句詞, 而當你聽到這首曲,

大抵會陷於名士窮途、美人遲暮的《客途秋恨》之中。

粵劇中的那些故事、情懷、唱腔, 早已融入粵人的血液, 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即便是筆者這樣的“新廣州人”, 也常常被這穿透歷史的聲音和情感所迷醉。 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粵劇, 是古老的, 傳統的, 也是現代的, 創新的。

粵劇的觀眾, 不只是白髮長者, 也有很多年輕人。 當演員曾小敏吊著威亞在臺上一邊舞動長水袖一邊踢槍時, 不少年輕戲迷表示“看呆了”。 古老粵劇的新魂靈, 帶領著更多的年輕人走向粵劇繁花的深處——因為一部部更貼近年輕人審美觀的作品, 使他們走進了粵劇的大門, 進而期待探究原汁原味的傳統戲曲之美。

過年看大戲, 無戲不成年。

春班, 是珠三角及粵西地區別具特色的民俗。 每年春節期間, 這些地區的城鄉都有邀請粵劇團演出的習慣。 筆者曾經在廣州遇到帶著80歲老奶奶睇大戲的90後, 也曾在東莞結識包車前來追春班的廣州戲迷, 而“擔凳仔, 歎大戲”也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

粵劇, 應該是保存得最好、發展得最蓬勃的地方劇種。 在恩甯路的八和會館, 一面面牆上, 寫滿了粵劇傳奇。 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紅線女藝術中心、紅線女舊居……可以探尋到南國紅豆的歷史芳蹤;而在廣東粵劇院、江南大戲院、南方劇院……也可以歎大戲;在粵劇文化體驗館, 還可以近距離體驗粵劇文化。

據說在廣州, “凡有井水處, 皆有粵曲”。 公園裡, 茶樓上, 大榕樹下, 偶遇粵劇“私夥局”是常有的事, 那些各具特色的唱腔,似乎要唱盡那人世間的情與義。更有那不經意時,漫步于老西關的麻石古巷中,不知誰家的留聲機傳來一曲紅線女的《荔枝頌》,悠揚的粵韻,遠遠近近,嫋嫋入耳,讓人聽化了耳,心也就醉了。

古老的粵劇,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煥發著昂揚生機,傳承著無限美好。

專題統籌:趙東方、王曉雲

美術總監:黃頌豪、龍成滿

執行:王曉雲、陶開河、梁倩薇、趙亦平、夏強

責編:梁倩薇、夏強美編:章虹

本版撰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

視頻錄製:廣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

視頻製作: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溪

那些各具特色的唱腔,似乎要唱盡那人世間的情與義。更有那不經意時,漫步于老西關的麻石古巷中,不知誰家的留聲機傳來一曲紅線女的《荔枝頌》,悠揚的粵韻,遠遠近近,嫋嫋入耳,讓人聽化了耳,心也就醉了。

古老的粵劇,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煥發著昂揚生機,傳承著無限美好。

專題統籌:趙東方、王曉雲

美術總監:黃頌豪、龍成滿

執行:王曉雲、陶開河、梁倩薇、趙亦平、夏強

責編:梁倩薇、夏強美編:章虹

本版撰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

視頻錄製:廣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

視頻製作: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