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合肥肥東縣一開發區,為何掛上了合肥上海產業園的牌子?

2日, 合肥上海產業園在滬舉辦了標誌揭牌和點亮儀式, 也讓更多上海人知道原來在合肥有一個以上海“冠名”的產業園。 值得注意的是, 該產業園位於安徽肥東經濟開發區, 論牌子的“響亮”程度, 肥東縣與上海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 合肥上海產業園的打算, 絕不僅僅是借“上海”之名沾光, 它的雄心在於借此“雙城合作”, 複製與其戰略合作的上海莘莊工業區的成功經驗, 學習上海自貿區的管理理念, 打破行政區劃限制, 承接產業轉移, 力爭通過5年多的努力, 將合肥上海產業園建成全國性綜合商貿物流中心。

從某種程度上, 一個產業園的“冠名”, 可管窺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加速。

自2010年合肥被納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之後, 合肥融入長三角, 在之後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的規劃中, 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副中心。 若說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 合肥是腹地, 這樣的定位, 在記者近年採訪中被數位專家和領導提及。 但是, 數年前, 曾有人對合肥乃至安徽能否快速融入長三角心存疑慮, 原因之一在於經濟發展水準不一。 記者在安徽採訪時每次聽到“長三角一體化”, 總離不開承接蘇浙滬產業轉移的議題。 2013年, 一家國際一流的機械製造企業籌建生產線, 包括合肥在內的長三角多城市努力爭取, 最後該生產線落在了徐州。

一種說法是, 當年的合肥敗在了“三無”, 無國際醫院, 無國際學校, 無國際社區。

合肥要補齊國際化的短板, 免不了要與上海合作。 近些年, 上海浦發銀行合肥綜合性中心在合肥濱湖新區投入運營, 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入駐包河區……單向的產業轉移成為過去, 錯位發展與區域協同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記者也留意到, 不僅是合肥, 安徽其他城市乃至蘇北、浙西南等城市近年來也在長三角一體化路徑中找准了定位, 或立足于小微金融改革, 或專注于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做出各自特色。

合肥的新抓手, 在於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 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該如何聯動?一位元熟悉兩地的專家告訴記者,

上海的獨特優勢, 在於國際領先的新科技、新商業模式一般都先轉移到上海, 而合肥的優勢在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快、商務成本低。 有專家建議, 未來上海可以成為研發中心、輻射中心;合肥規劃建設成為一個先進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眼下能看到的是, 合肥上海產業園入駐企業400多家, 承擔著合肥70%的快遞物流業務。 在內行人看來, 合肥與上海的合作或許將由此從常規性的招商引資式合作, 升級到政策、制度層面的對接。 有理由相信, 合肥上海產業園打破行政藩籬之後, 兩地科技創新合作空間更值得期待。

編輯郵箱:alexklj@126.com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