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寫的尷尬!日本媒體吹捧美軍士兵捨己救人,美軍證實:沒這事兒

日本《產經新聞》去年12月報導一起美軍士兵在沖繩“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蹟”, 還批判沖繩當地媒體對此視而不見, “是日本人的恥辱”。

然而, 美軍近日向多家求證的媒體表示, 捨己救人一事並未發生過。

《產經新聞》報導截圖

產經的“氣憤”

整件事緣自一起汽車追尾事故。 去年12月1日清晨, 沖繩市發生6車連環相撞, 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名軍士長在事故中受重傷。

被《產經新聞》吹捧的美軍軍士長

《產經新聞》沖繩那霸支局長高木桂一12月9日撰寫3000字長文, 對這名軍士長大加讚揚, 說他“從事故車中救出日本人”後被撞倒受傷。

但這一事蹟並沒有出現在沖繩當地媒體《琉球新報》和《沖繩時報》的版面上。

為此, 《產經新聞》開懟兩家沖繩媒體, 稱“美軍為日本及周邊地區安全穩定日夜奔走”, 而兩家媒體“不對此心存敬意, 可謂冷酷無情”。

《產經新聞》在報導中專門配上兩家沖繩媒體的版面照片

《產經新聞》還說, 兩家媒體有意無視“事實”, “不配自稱新聞機構, 是日本人的恥辱”。

逆轉的劇情

《產經新聞》這篇報導給《琉球新報》和《沖繩時報》招來大量抗議電話和郵件, 然而事件近日發生逆轉。

美國海軍陸戰隊1月29日回復《琉球新報》說, 事故現場另一名美軍士兵證言顯示, 雖然追尾發生後, 那名美軍軍士長曾下車確認另一名士兵的情況, 但“他沒有實施救助”。 《產經新聞》報導內容被證“失實”。

《琉球新報》發佈的事故現場圖片

《琉球新報》向沖繩縣警交通隊求證後報導, 當初把受傷日本司機從車中救出的“是兩名日本人”。 沖繩縣警方也說, 沒有證據證明美軍軍士長曾在現場施救。

《產經新聞》的錯誤情報據信來自駐日美海軍陸戰隊的社交媒體帳號。

去年12月, 美駐日海軍陸戰隊在“推特”發文稱, 一名美軍士兵“從大型追尾事故中救出沖繩縣民後被車撞倒”,

這條狀態隨後被刪, 改成“士兵遭車撞受重傷”。

沖繩縣警交通隊說, 事故發生後從未接受《產經新聞》採訪。 美海軍陸戰隊修改“推特”表述後, 《產經新聞》也未進行澄清報導。

尷尬的提問

《產經新聞》其實剛剛在中國“火”了一把。

2月1日,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 《產經新聞》記者一上來就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連提三個具有攻擊性的問題, 被華春瑩稱為“來者不善”。

其中,《產經新聞》記者特別表明自己支援“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一份關於外國記者在華工作環境的報告,稱自己“同意報告的內容,因為我們親身經歷過報告中提到的一些情況,我們此前也表示希望中方有所改進”。

對此,華春瑩反手就是一個三連問:駐華外國記者有近600名,為什麼其他媒體沒有遇到你這種問題?為什麼《產經新聞》會有這樣的感覺?你覺得《產經新聞》自己有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反思?

這還不算完。咱們這位發言人繼續劃重點:“我認為,當絕大多數外國記者和媒體在中國很順利地進行工作和採訪,唯獨你們《產經新聞》覺得有問題時,你們自己需要做出深刻反思和反省。”

正如日本同行《琉球新報》1月30日發文回應《產經新聞》造假吹捧美軍所說的那樣:《產經新聞》應捫心自問,看自己“配不配自稱新聞機構”。

其中,《產經新聞》記者特別表明自己支援“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一份關於外國記者在華工作環境的報告,稱自己“同意報告的內容,因為我們親身經歷過報告中提到的一些情況,我們此前也表示希望中方有所改進”。

對此,華春瑩反手就是一個三連問:駐華外國記者有近600名,為什麼其他媒體沒有遇到你這種問題?為什麼《產經新聞》會有這樣的感覺?你覺得《產經新聞》自己有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反思?

這還不算完。咱們這位發言人繼續劃重點:“我認為,當絕大多數外國記者和媒體在中國很順利地進行工作和採訪,唯獨你們《產經新聞》覺得有問題時,你們自己需要做出深刻反思和反省。”

正如日本同行《琉球新報》1月30日發文回應《產經新聞》造假吹捧美軍所說的那樣:《產經新聞》應捫心自問,看自己“配不配自稱新聞機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