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穿越迷霧,移動互聯網交出了什麼樣的新秩序和晴雨錶

為什麼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 仍有可能錯失城池?為什麼無人可敵的領先企業, 卻在一夜之間虎落平陽?李善友幾年前關於移動互聯網生存法則的發問,

當下商業世界仍舊受用。 短短3年間, 諾基亞隕落, 風光無限的巨頭成為被顛覆的恐龍。 諾基亞嘗試再度崛起的時候, 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淌過一浪又一浪, 任一時刻都可能是新的分水嶺。

複盤整個App發展歷史, 就是從資訊獲取、娛樂消遣、生活效率再到娛樂效率的過程。 早期大家需要工具、搜索和社交, 所以其實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臨之前, 塞班系統裡就已經能裝UC流覽器和手機QQ了。 此後這些產品也都在升級, 他們不止承載單一功能, 而是成為泛內容或泛娛樂平臺。 與此同時, 衣食住行類產品滲透進使用者生活, 比如大眾點評、攜程等興起。

而到了現在, 所有熱門的App都繞不開“娛樂+效率”。 比如透過最近應用寶發佈的“2017星App年榜”,

一類代表生活或工作效率, 一類則是娛樂效率。 一方面, 移動互聯網行業趨勢變化引發了應用分發平臺的變革, App Store、應用寶、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等做出改版。 另一方面, 開發者仍然能從應用分發平臺的晴雨錶看到行業之變。

應用寶過去幾年每個月都會推出月榜, “2017星APP年榜”也是基於騰訊大資料, 眾所周知, 騰訊的大資料基本上就等於全網的大資料, 基於這些資料分析出來的榜單可信度非常高。 透過這次的“星APP年榜”, 我們多少能窺見後應用分發時代的新變化, 以及某些傳統品質的回歸。

“殺時間”產品展示出強吸粉能力

看起來, 線民紅利已經在最優市場觸頂, 下半場再難有野蠻生長的現象。 但話也不能說得太滿, 不然可能分分鐘被打臉。 我們只能站在歲末年初的座標上, 看看哪些App新秩序已經悄然長成。

短視頻激戰仍酣

短視頻在經歷工具創業期和產業轉型期後, 迎來內容爆發期。 毫無疑問, 短視頻已成新流量入口。 分析其本質, 一方面,

短視頻的“短”契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使用習慣, 用戶需求碎片化與短視頻低沉浸度特點相契合;另一方面, 初級內容創作門檻低, 帶來了平臺首批用戶的自發累積和沉澱, 社交屬性強。

快手的成功是因為解決了底層青年的表達需求。 這就意味著一個在細分領域表達效率更高, 分發效率更高的平臺一定存在市場。 而抖音瞅准了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受眾, 這些人是各大平臺大力氣想要討好的群體。

場景搶佔是破局點

場景實驗室的創始人吳聲說, 場景的核心就是人基於智慧硬體, 應運於社交網路的生活方式化、應用於隨時隨地的碎片化, 場景變成了一種易於分享、易於轉化、易於評論的指數級增長的能力。

所謂的場景, 已經被碎片化, 被深度碰觸了。 所以當我們講場景時, 它其實是一個以人為中心, 以智慧手機的器官化, 社交網路的生活化所形成的對於碎片的一種深度重組。

比如說騎行, 開始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它意味著新場景往往能夠衍生出新品類。 共用單車在進入城市不到一年時間裡, 成為小汽車、公交、地鐵外的第四大出行方式, 實現了“自行車王國”的人性化復興。 以本次登頂年榜的摩拜單車為代表的共用單車代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人性化結合, 此類場景搶佔不僅把我們帶回了自行車川流不息的生活氣息, 還推動了城市低碳、智慧、健康發展。

閑魚則聚焦用戶二手買賣的線下場景, 讓使用者把不需要的二手物品進行“倒賣”實現變現能力, 這種交易場景在解決使用者無處安放的閒置物品同時,也能快速推進分享經濟業態的形成。

當然,除了吳聲所說的硬體應用於場景之外,其實遊戲背後的邏輯也是場景,因為很多時候場景即社交,場景即娛樂。如果說摩拜單車解決的是最後一公里場景,那麼此次應用寶年榜上榜的王者榮耀解決的就是社交和聚會場景,開心消消樂等遊戲解決了乘坐地鐵娛樂輕鬆或者等人時候打發時間的場景需求。

遊戲也是一種文化產品。它和Papi醬、奇葩說一樣,既能引起用戶共鳴,也能滿足人的心理認同。遊戲本身能夠幫助玩家放鬆心情,朋友之間的開黑則是讓不少飄零、尷尬的社會關係在遊戲面前有了重新組合的理由。

不要小瞧“工具”類App

就像我們不能單純用應用商店來概括應用分發這個品類了,工具類App也早就不再單純是工具屬性,背後折射的其實是深層的大眾娛樂,表達自我亦或是職場的消費升級。

拿攝影類App來說,市場競爭激烈,但想要持續、長期得到用戶認可難度很高。除了美圖公司霸佔榜單的幾款明星應用外,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機會。比如憑藉積極的運營和快速產品反覆運算的B612,就通過獨特的美顏效果、百變貼紙和濾鏡俘獲了大票擁躉,在移動攝影領域突出重圍,奪得年度榮耀。

職場辦公和企業IM也是常換常新,從早年的飛信,再到RTX、釘釘、TIM。辦公社交可以說是純社交了,不需要太多花裡胡哨的功能,其對於協同工作以及可定制性的要求也比較高。在社交領域擁有王者地位的騰訊,在企業IM領域也是用心良苦。TIM推出一年左右,已經依靠QQ關係鏈以及輕辦公能力,成為職場辦公的新選擇。

像是全民K歌這種工具產品,則是把功能、社交與泛娛樂結合非常緊密。從完善錄歌體驗為切入,到推出直播短視頻、VIP付費和簽約藝人,3年時間裡全民K歌深挖用戶痛點,跟上用戶需求,佔領了年輕人之後,全民K歌又繼續去贏得中老年人芳心了。

每個產品都是內容產品

不難看出,情感連接和消費升級是App新秩序下兩大核心要素。未來,每個產品都應該是內容產品。產品即內容,內容即品牌,品牌即傳播。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感知移動互聯網產品的趨勢和變化上,應用市場的反應可以說是較為強烈的。騰訊移動應用平臺總經理周濤說,新用戶紅利消失的移動互聯網已經從流量為王,走向內容制高點時代,內容已經成為最具黏性的用戶溝通樞紐。所以我們看到,去年年初,應用寶7.0已經革了自己的命,徹底放下了分發應用,而是走向分發內容和服務。

我在《後應用分發時代的三駕馬車:內容驅動、場景搶佔和開發者扶持》一文中提出來過,應用寶“體驗式分發”的意義,就在於理解了用戶行為變遷,並且站在了用戶場景角度思考問題。打個比方,就像超市、餐廳的試吃,把封裝在貨架裡的App內容,拿出來呈獻給用戶。也即推動用戶從應用市場尋找精准App,轉向搜索服務和內容。

之後,包括豌豆莢、安智等在內的應用商店也都意識到了紅利消退,行業馬太效應凸顯,應用商店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他們也紛紛探路內容分發。可以看出來,應用分發市場仍然是各家巨頭想要牢牢抓住的一塊蛋糕。

回顧來看,應用分發市場從百家爭鳴到巨頭割據至少花了五年時間,如今這個市場因為場景和內容的反覆運算再次走到拐點。

洗牌過後,如何精耕存量攻取增量

此前被廣泛談論的所謂資本寒冬,更確切來說是一個急速的洗牌過程。好項目的資源集中,用戶用腳投票,不能持續吸引用戶的項目被淘汰。

線下與線上結合

接下來一年是新消費對陣新零售的一年,騰訊、蘇寧、京東、融創和萬達合夥,聯手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這一輪新消費模式應該是丁磊在一次企業家峰會上首提。丁磊自家的網易電商線上下也是各種跑馬圈地。此前,網易嚴選做了嚴選酒店,和萬科聯合搞了嚴選HOME,不久網易考拉海購要在杭州開線下直營店,這應該也是中國跨境電商的首家線下直營店。

互聯網行業總是風雲變幻,網約車原本都大局落定了,王興又站出來了。阿裡的新零售正如火如荼,網易和騰蘇京融萬的新消費也要發力了。站在用戶行為反覆運算的角度來看,搜索、社交是早期的入口,後來網約車、外賣和共用單車,未來的絞殺點或許就在於線上線下的生活方式決策。

出海與下鄉

去年年初,《企鵝智庫》就提出來,出海、下鄉、青春白髮是接下來中國科技互聯網發展的三大機會點。出海方面,BAT和獵豹的佈局很明顯,青春白髮則充斥著“第一批禿頂的90後”和養老保健產品。其中的下鄉,也就是用戶下沉,成為了各家的戰略重心。

內容產品在下沉,電商類企業更是在下沉,簡言之,三線以下城市、城鎮和農村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二次元與新生代

《中國興趣報告》(社科院和QQ大資料聯合推出)顯示,00後願意放棄興趣愛好的比例顯著低於90,80後等群體。具體從圈子來看,追星圈、遊戲圈、二次元圈是00後核心的圈子。比如百度貼吧、QQ興趣部落等就成為他們的聚集地帶。

在文娛消費上,遊戲和動漫是兩個最直接的影響面,概括來說也就是二次元文化。在年輕人中,基於社交屬性的組隊競技,更容易讓其在群體中產生社交光環,這也就是為什麼受到年輕人青睞的原因。

除了經常被提及的ACG,二次元也派生出音樂、手辦、Cosplay、舞臺劇、虛擬偶像等等娛樂形態,真人電影、電視劇等“三次元”與二次元融合的作品也不斷湧現。豐富的內容供給與內容形式,培養了互聯網原住民對動漫的熱愛。

結語

未來,巨頭仍會繼續收割,獨角獸還會不斷冒出,創業企業仍需要深耕與創新,但總體來看,有一些傳統價值的回歸,比如線下場景,也繼續會有新生力量和下沉用戶的爭奪戰。

這種交易場景在解決使用者無處安放的閒置物品同時,也能快速推進分享經濟業態的形成。

當然,除了吳聲所說的硬體應用於場景之外,其實遊戲背後的邏輯也是場景,因為很多時候場景即社交,場景即娛樂。如果說摩拜單車解決的是最後一公里場景,那麼此次應用寶年榜上榜的王者榮耀解決的就是社交和聚會場景,開心消消樂等遊戲解決了乘坐地鐵娛樂輕鬆或者等人時候打發時間的場景需求。

遊戲也是一種文化產品。它和Papi醬、奇葩說一樣,既能引起用戶共鳴,也能滿足人的心理認同。遊戲本身能夠幫助玩家放鬆心情,朋友之間的開黑則是讓不少飄零、尷尬的社會關係在遊戲面前有了重新組合的理由。

不要小瞧“工具”類App

就像我們不能單純用應用商店來概括應用分發這個品類了,工具類App也早就不再單純是工具屬性,背後折射的其實是深層的大眾娛樂,表達自我亦或是職場的消費升級。

拿攝影類App來說,市場競爭激烈,但想要持續、長期得到用戶認可難度很高。除了美圖公司霸佔榜單的幾款明星應用外,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機會。比如憑藉積極的運營和快速產品反覆運算的B612,就通過獨特的美顏效果、百變貼紙和濾鏡俘獲了大票擁躉,在移動攝影領域突出重圍,奪得年度榮耀。

職場辦公和企業IM也是常換常新,從早年的飛信,再到RTX、釘釘、TIM。辦公社交可以說是純社交了,不需要太多花裡胡哨的功能,其對於協同工作以及可定制性的要求也比較高。在社交領域擁有王者地位的騰訊,在企業IM領域也是用心良苦。TIM推出一年左右,已經依靠QQ關係鏈以及輕辦公能力,成為職場辦公的新選擇。

像是全民K歌這種工具產品,則是把功能、社交與泛娛樂結合非常緊密。從完善錄歌體驗為切入,到推出直播短視頻、VIP付費和簽約藝人,3年時間裡全民K歌深挖用戶痛點,跟上用戶需求,佔領了年輕人之後,全民K歌又繼續去贏得中老年人芳心了。

每個產品都是內容產品

不難看出,情感連接和消費升級是App新秩序下兩大核心要素。未來,每個產品都應該是內容產品。產品即內容,內容即品牌,品牌即傳播。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感知移動互聯網產品的趨勢和變化上,應用市場的反應可以說是較為強烈的。騰訊移動應用平臺總經理周濤說,新用戶紅利消失的移動互聯網已經從流量為王,走向內容制高點時代,內容已經成為最具黏性的用戶溝通樞紐。所以我們看到,去年年初,應用寶7.0已經革了自己的命,徹底放下了分發應用,而是走向分發內容和服務。

我在《後應用分發時代的三駕馬車:內容驅動、場景搶佔和開發者扶持》一文中提出來過,應用寶“體驗式分發”的意義,就在於理解了用戶行為變遷,並且站在了用戶場景角度思考問題。打個比方,就像超市、餐廳的試吃,把封裝在貨架裡的App內容,拿出來呈獻給用戶。也即推動用戶從應用市場尋找精准App,轉向搜索服務和內容。

之後,包括豌豆莢、安智等在內的應用商店也都意識到了紅利消退,行業馬太效應凸顯,應用商店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他們也紛紛探路內容分發。可以看出來,應用分發市場仍然是各家巨頭想要牢牢抓住的一塊蛋糕。

回顧來看,應用分發市場從百家爭鳴到巨頭割據至少花了五年時間,如今這個市場因為場景和內容的反覆運算再次走到拐點。

洗牌過後,如何精耕存量攻取增量

此前被廣泛談論的所謂資本寒冬,更確切來說是一個急速的洗牌過程。好項目的資源集中,用戶用腳投票,不能持續吸引用戶的項目被淘汰。

線下與線上結合

接下來一年是新消費對陣新零售的一年,騰訊、蘇寧、京東、融創和萬達合夥,聯手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這一輪新消費模式應該是丁磊在一次企業家峰會上首提。丁磊自家的網易電商線上下也是各種跑馬圈地。此前,網易嚴選做了嚴選酒店,和萬科聯合搞了嚴選HOME,不久網易考拉海購要在杭州開線下直營店,這應該也是中國跨境電商的首家線下直營店。

互聯網行業總是風雲變幻,網約車原本都大局落定了,王興又站出來了。阿裡的新零售正如火如荼,網易和騰蘇京融萬的新消費也要發力了。站在用戶行為反覆運算的角度來看,搜索、社交是早期的入口,後來網約車、外賣和共用單車,未來的絞殺點或許就在於線上線下的生活方式決策。

出海與下鄉

去年年初,《企鵝智庫》就提出來,出海、下鄉、青春白髮是接下來中國科技互聯網發展的三大機會點。出海方面,BAT和獵豹的佈局很明顯,青春白髮則充斥著“第一批禿頂的90後”和養老保健產品。其中的下鄉,也就是用戶下沉,成為了各家的戰略重心。

內容產品在下沉,電商類企業更是在下沉,簡言之,三線以下城市、城鎮和農村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二次元與新生代

《中國興趣報告》(社科院和QQ大資料聯合推出)顯示,00後願意放棄興趣愛好的比例顯著低於90,80後等群體。具體從圈子來看,追星圈、遊戲圈、二次元圈是00後核心的圈子。比如百度貼吧、QQ興趣部落等就成為他們的聚集地帶。

在文娛消費上,遊戲和動漫是兩個最直接的影響面,概括來說也就是二次元文化。在年輕人中,基於社交屬性的組隊競技,更容易讓其在群體中產生社交光環,這也就是為什麼受到年輕人青睞的原因。

除了經常被提及的ACG,二次元也派生出音樂、手辦、Cosplay、舞臺劇、虛擬偶像等等娛樂形態,真人電影、電視劇等“三次元”與二次元融合的作品也不斷湧現。豐富的內容供給與內容形式,培養了互聯網原住民對動漫的熱愛。

結語

未來,巨頭仍會繼續收割,獨角獸還會不斷冒出,創業企業仍需要深耕與創新,但總體來看,有一些傳統價值的回歸,比如線下場景,也繼續會有新生力量和下沉用戶的爭奪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