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日聯合研發“標準”

美國與日本共同研發的“標準”-3改進型反導攔截導彈近日再次試射失敗, 沒有能夠攔截住靶彈。 這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武器?美國和日本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改進“標準”-3型導彈呢?就相關問題, 記者採訪了軍事觀察員李莉。

“標準”-3型導彈發射瞬間(資料圖)

“標準”-3改進型主要針對洲際導彈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表示, 這款“標準”-3改進型攔截導彈在攔截高度、精度等方面都有較大提高, 主要研發目標是要攔截洲際導彈。

在二級、三級推進時, “標準”-3 Block 1型的彈體直徑只有34釐米, 而改進型達到了54釐米, 表明發動機的動力系統有了很大提高, 由此帶來測試攔截高度的巨幅提升, 由500公里變為1500公里, 攔截目標定位顯然是戰略目標。

其次, 改進型導彈採用了新型的頭錐系統。 過去的頭錐是一體式結構, 而現在是蚌式結構, 在整流罩打開時, 就像蚌張開嘴巴一樣, 把導彈推離出去,

這種脫離相對來講比較簡單。

現在的改進型導彈是雙導引頭, 紅外加雷達的雙保險, 能夠保證在末段識別中, 對誘餌彈和真實彈頭的判斷精度大幅提升。 綜合以上情況, 如果這型導彈能夠完成部署, 美日目前的導彈攔截能力將會實現飛躍。

美國五角大樓

人為因素、設備問題都有可能是試驗失敗原因

攔截試驗宣告失敗後, 美國導彈防禦局“拒絕評論試驗結果”, 五角大樓要求不准談論此事。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分析, 這次“標準-3”改進型攔截導彈試射失敗仍然有待觀察, 除了導彈自身問題外, 目標搜索與火控雷達等設備問題、包括人為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試驗失敗。

在去年6月的攔截中, 失敗原因就是一個匪夷所思的錯誤:艦上一名船員輸錯了指令, 使系統以為攔截目標屬於友軍, 這直接了失敗。

現在美國導彈防禦局不願意評述, 也不願意披露相關攔截細節, 所以可以做這樣的猜測, 一是導彈目標捕捉出現問題, 這次測試的靶彈應該是由C-17從空中發射,

而方位時間未知。 而美軍的陸基、海基“宙斯盾”系統啟動後, 並沒有發現攔截彈, 或者位置跟蹤不精確, 所以導彈發射以後沒有攔截目標, 這很可能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

此外, 問題還可能還出現在最後環節, 就是導彈在末段識別出現了問題。 比如“標準-3”Block2A已經鎖定相關攔截區, 並且進行了發射, 但是在最後識別時, 很可能靶彈速度太快, 啟動攔截彈自身的導彈搜索雷達也沒有發現目標, 導致攔截失敗。

“標準”-3改進型可能打破全球戰略平衡

“標準”-3改進型攔截導彈由美日兩國共同開發。 美國目前已經在這個系統上花了近22億美元, 日本則投入了大約10億美元。 “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認為, 這個項目如果成功, 將有可能打破全球戰略平衡。

從更大的戰略平衡來看, 戰略導彈的攔截對各國現有核力量格局是一個巨大挑戰。 過去, 我們總說“恐怖的核均衡”, 也就是通常講的冷戰時期到現在維持的平衡。

那怎麼打破這種平衡呢?一種思路就是發展大規模戰略核武器, 遠遠超出對方水準。另外一個思路就是發展高性能的反導系統,通過攔截戰略武器,間接降低對方的核武庫儲備。顯然,美國和日本選擇的是後者。

目前,我們發現,美日對於導彈攔截系統的定位顯然並不是單純的反導攔截那麼簡單,它們將它視為一種戰略威懾的遏制力量,所以雙方才有可能在長時間的合作中,源源不斷地投入資源追求這種現實的能力。(責任編輯:鐘紫舟)

(《晚高峰觀軍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唯一一檔日播軍事評論欄目,每天18時15分播出,播出頻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北京地區FM:106.1; 新聞郵箱:gfsk@cnr.cn和guofangshikong@qq.com)

遠遠超出對方水準。另外一個思路就是發展高性能的反導系統,通過攔截戰略武器,間接降低對方的核武庫儲備。顯然,美國和日本選擇的是後者。

目前,我們發現,美日對於導彈攔截系統的定位顯然並不是單純的反導攔截那麼簡單,它們將它視為一種戰略威懾的遏制力量,所以雙方才有可能在長時間的合作中,源源不斷地投入資源追求這種現實的能力。(責任編輯:鐘紫舟)

(《晚高峰觀軍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唯一一檔日播軍事評論欄目,每天18時15分播出,播出頻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北京地區FM:106.1; 新聞郵箱:gfsk@cnr.cn和guofangshikong@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