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堅持做一件事的微辣青年,是怎樣度過它的七年的?

如果是你, 能夠在七年的時間裡堅持做一件事嗎?

有一個名為微辣青年的公益組織, 由4位元平均年齡在26歲的年輕人組成, 以陪伴支持青年用專業、興趣、特長創新有效地解決真實的社會問題為使命, 至今已堅持了七年有餘。

據瞭解, 截止去年年底, 微辣青年共開展20期青年營會(營期半年以上), 累計為青年舉辦超過5200小時培訓工作坊, 覆蓋100餘所高校, 累計服務大學生超10000人次, 深度支援700名青年, 其中超過35名全職公益, 支持過往夥伴創辦2家公益組織。

從“微樂益”到“微辣青年”

說到微辣青年, 不得不談一下它的前身微樂益。 于2010年11月成立, 是一家位於廣東的民辦非企業, 致力於支援青年在公益參與中提升自我覺察能力、社會責任感和行動力, 期待每位青年人不論在什麼行業, 都可以將公益內化成一種習慣。

在微樂益創辦的第三個年頭(2013年), 機構出現了公益專案培訓物件流失率高的現象。

為了留住培訓物件, 維持機構的發展, 2014年上半年, 微樂益對項目做了新調整:一、將一年期的培訓專案變成一學期。 二、引入服務學習的模式。 在培訓的基礎上, 加入實踐部分。 不止如此, 微樂益還改掉辨識度低、經常被人叫錯的名字, 通過機構內部工作人員與公眾輪番徵集、投票, 根據(辨識度、想像力、好記、好讀、好聽、好寫)六個緯度的打分, 微辣青年就這樣誕生了。

探索未知 收穫成長

改名後不久, 微辣青年推出鄉村教育營專案, 即通過服務學習模式整合多方需求與優勢, 支持青年營員為鄉村孩子開發出有價值的音樂美術等興趣類課程, 並總結出可推廣的課程開發模式, 形成可持續的開發交流平臺。

2014年的春天, 微辣青年開展第一期鄉村教育營, 在廣州培訓營員, 為鄉村小學做音樂和美術的課程創新。

同時, 也是在這個春天, 微辣青年·鄉村教育營收到了一封來自羅定的報名表。 隨後, 一位名叫細梅的女孩, 孤身坐著從羅定開往廣州的大巴參加面試。 身為師範生的她想通過微辣青年接觸、瞭解更多鄉村教育創新的可能。 憑著她自身的勇氣, 與對微辣青年的信任, 就這樣, 她被錄用了, 成為了第一期鄉村教育營的營員。

第一期鄉村教育營 · 在羅定村小探索課程創新

通過對鄉村教育的瞭解, 微辣青年意識到鄉村教育創新不可能由遠在廣州的營員實現——只有培養真正的未來鄉村教師, 才能讓教育創新紮根鄉土。

於是, 微辣青年總幹事劉海慶與經歷過第一期鄉村教育營培訓的細梅進行交談, 希望到她所在的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簡稱羅職院)開展第二期鄉村教育營, 招募羅職院的師範生(尤其是師範委培生)成為營員, 支援他們學習與實踐教育創新。

#委培生#

是指和當地教育局簽訂合同, 畢業後需無條件回原籍就業的學生, 也就是說, 羅職院的師範委培生, 畢業後一定會回到羅定村小教書。

一個人在羅職院, 細梅代表微辣青年和各方對話。 奔波了一個多月, 成功支持微辣青年, 闖進了羅定鄉村教育的大門。

微辣青年總幹事劉海慶為細梅頒發第二期鄉村教育營結業證書

時隔三年,當初的鄉村教育營,在羅職院發展成一支有113名支教隊員,4所支教點的隊伍,能夠實現在週一到週五正常教學安排下,進行第二課堂的支教。

而細梅,遠端支持著這100多人的支教隊,同時也成為了一名鄉村語文老師。

去年夏天,細梅與鈺茵(第二期鄉村教育營 營員)、燕華(支教隊第一屆成員)成立了一家專門支持鄉村青年教師的公益機構——火渡鄉村青年教師社(簡稱火渡社)。

細梅得到了微辣青年給予的培訓經驗,微辣青年得到了細梅的支持,他們在共同成長,對於微辣青年而言,收穫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對於細梅,她實現了個人的成長,也成為了對社會有貢獻的青年。

除了鄉村教育營,微辣青年還推出流動兒童營和協作營等專案,品牌也開始升級,運營狀態漸入佳境。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微辣青年又遇到了新危機——所涉領域較冷門,籌資的短板也越來越明顯,針對青年培育的資源越來越緊缺。

面對生存問題,他們這樣做

面對資金與資源緊缺的挑戰,在2016年的耶誕節,微辣青年做出了這樣的決定:2017年3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暫停運營(微辣青年模組的業務暫時停止運作,微辣有料模組的業務不受影響、持續運行)。

雖然暫停運營,微辣青年的幾個年輕人沒有絲毫放鬆,在4月的某一天,淩晨三四點鐘,微辣青年總幹事劉海慶依舊在自己的出租屋裡徘徊。不時看看貼滿了屋子四面牆的便利貼。突然靈光一閃,“微辣共創者計畫”的原型思路浮現在腦海裡。他拿起筆在自己本子上推演,驚喜地把推演框架拍出來,並趕緊發到微辣合夥人的微信群裡面,約定第二天開會。經過不斷地探討,於2017年6月21日,微辣青年帶著微辣共創者計畫重回“江湖”,並設立“微辣共創者專項基金”,實現專款專用。

在發佈微辣青年共創者計畫發佈的第三天,共創者人數就突破百位,所獲資金將用作全職人員工資、福利以及機構運營成本,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資金難題。

明細規劃 摒棄重蹈覆轍

經歷了暫停運營風波的微辣青年,在籌款與資金分配方面進行了明細的規劃,避免在相同的問題上重蹈覆轍。

目前,微辣青年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於“微辣共創者計畫”、基金會籌款、公眾捐款(“99公益日”以及日常月捐),以及少部分的企業籌款和部分服務性收入(服務型收入指為其他機構或者團體提供培訓或者諮詢服務的報酬)。財務支出主要在專案和運營方面,包括品牌宣傳、財務、辦公室租金以及人力成本。

對於籌款,微辣青年設置了有針對性的籌款策略:微辣學院項目中的公益雲課堂和青年公益領袖營,分別是線上和線下課程,這類針對大學生公益成長的課程,以動員項目的受益群體為主,讓受益群體轉換為未來共創者(月捐用戶)來支持這個項目的基本運轉;以營造生態為主的青年公益生態營造計畫則通過找相關方(基金會、政府、同行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籌款,並動員其資源。

在公眾籌款方面,雖然與助學、大病救助等籌款形式相比,培養青年公益性項目不被公眾重視,但在去年的“99公益日”籌款中,共有2011人次支持“微辣學院”項目,201位夥伴發起一起捐,獲得騰訊配捐41377.26元,共籌得資金142100元。相較以前,公眾對培育青年公益性有了新的認識。

與時代接軌,開設新版塊

在2017年暑假期間,微辣青年開設了公益雲課堂,以公益社團的骨幹為切入點,核心聚焦的用戶是在公益社團裡面承擔組織協調帶領角色的人,如會長、部長、項目負責人、活動負責人等。

公益雲課堂微信端截圖

課程內容具體包括社團招新、團建與歷代角色的轉換以及會議團隊協作、文化管理、項目策劃及實施、視野拓展等。以針對公益骨幹的核心需求來設計原創課程,利用線上課程影響範圍廣的特點,最大可能的覆蓋到做公益的核心人員。

目前,公益雲課堂的聽課人次在2000左右,每節課程收費1元。課程內容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設置:一、提煉過往的經驗總結;二、拆書,把一本書按照某些章節去拆解出來;三、邀請一線公益從業者、社會創新者做分享。

在課件評估方面,主要通過回饋來收集課程的優化方案。目前的評估方法之一為課程體驗官專案。即面向全國招募十幾名各個公益團隊的核心負責人作為體驗官,微辣青年為其提供免費課程,並要求課程體驗官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去互動觀察,從回饋中慢慢搭建出評估體系。

結語:在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的時代,關注小眾領域的微辣青年以精准的定位為發展策略。把目標聚焦在青年社會性成長上,並把微辣青年做成品牌。七年的時間,讓一個由年輕人帶領的公益組織從無到有,讓 “青年社會性成長”從無人知曉到眾所周知,其中的汗水與淚水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希望在未來更多的7年裡,微辣青年能夠見證更多青年的成長,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作者 | 王心怡

責任編輯| 高文興 微信編輯 | 吳麗萍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微辣青年總幹事劉海慶為細梅頒發第二期鄉村教育營結業證書

時隔三年,當初的鄉村教育營,在羅職院發展成一支有113名支教隊員,4所支教點的隊伍,能夠實現在週一到週五正常教學安排下,進行第二課堂的支教。

而細梅,遠端支持著這100多人的支教隊,同時也成為了一名鄉村語文老師。

去年夏天,細梅與鈺茵(第二期鄉村教育營 營員)、燕華(支教隊第一屆成員)成立了一家專門支持鄉村青年教師的公益機構——火渡鄉村青年教師社(簡稱火渡社)。

細梅得到了微辣青年給予的培訓經驗,微辣青年得到了細梅的支持,他們在共同成長,對於微辣青年而言,收穫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對於細梅,她實現了個人的成長,也成為了對社會有貢獻的青年。

除了鄉村教育營,微辣青年還推出流動兒童營和協作營等專案,品牌也開始升級,運營狀態漸入佳境。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微辣青年又遇到了新危機——所涉領域較冷門,籌資的短板也越來越明顯,針對青年培育的資源越來越緊缺。

面對生存問題,他們這樣做

面對資金與資源緊缺的挑戰,在2016年的耶誕節,微辣青年做出了這樣的決定:2017年3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暫停運營(微辣青年模組的業務暫時停止運作,微辣有料模組的業務不受影響、持續運行)。

雖然暫停運營,微辣青年的幾個年輕人沒有絲毫放鬆,在4月的某一天,淩晨三四點鐘,微辣青年總幹事劉海慶依舊在自己的出租屋裡徘徊。不時看看貼滿了屋子四面牆的便利貼。突然靈光一閃,“微辣共創者計畫”的原型思路浮現在腦海裡。他拿起筆在自己本子上推演,驚喜地把推演框架拍出來,並趕緊發到微辣合夥人的微信群裡面,約定第二天開會。經過不斷地探討,於2017年6月21日,微辣青年帶著微辣共創者計畫重回“江湖”,並設立“微辣共創者專項基金”,實現專款專用。

在發佈微辣青年共創者計畫發佈的第三天,共創者人數就突破百位,所獲資金將用作全職人員工資、福利以及機構運營成本,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資金難題。

明細規劃 摒棄重蹈覆轍

經歷了暫停運營風波的微辣青年,在籌款與資金分配方面進行了明細的規劃,避免在相同的問題上重蹈覆轍。

目前,微辣青年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於“微辣共創者計畫”、基金會籌款、公眾捐款(“99公益日”以及日常月捐),以及少部分的企業籌款和部分服務性收入(服務型收入指為其他機構或者團體提供培訓或者諮詢服務的報酬)。財務支出主要在專案和運營方面,包括品牌宣傳、財務、辦公室租金以及人力成本。

對於籌款,微辣青年設置了有針對性的籌款策略:微辣學院項目中的公益雲課堂和青年公益領袖營,分別是線上和線下課程,這類針對大學生公益成長的課程,以動員項目的受益群體為主,讓受益群體轉換為未來共創者(月捐用戶)來支持這個項目的基本運轉;以營造生態為主的青年公益生態營造計畫則通過找相關方(基金會、政府、同行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籌款,並動員其資源。

在公眾籌款方面,雖然與助學、大病救助等籌款形式相比,培養青年公益性項目不被公眾重視,但在去年的“99公益日”籌款中,共有2011人次支持“微辣學院”項目,201位夥伴發起一起捐,獲得騰訊配捐41377.26元,共籌得資金142100元。相較以前,公眾對培育青年公益性有了新的認識。

與時代接軌,開設新版塊

在2017年暑假期間,微辣青年開設了公益雲課堂,以公益社團的骨幹為切入點,核心聚焦的用戶是在公益社團裡面承擔組織協調帶領角色的人,如會長、部長、項目負責人、活動負責人等。

公益雲課堂微信端截圖

課程內容具體包括社團招新、團建與歷代角色的轉換以及會議團隊協作、文化管理、項目策劃及實施、視野拓展等。以針對公益骨幹的核心需求來設計原創課程,利用線上課程影響範圍廣的特點,最大可能的覆蓋到做公益的核心人員。

目前,公益雲課堂的聽課人次在2000左右,每節課程收費1元。課程內容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設置:一、提煉過往的經驗總結;二、拆書,把一本書按照某些章節去拆解出來;三、邀請一線公益從業者、社會創新者做分享。

在課件評估方面,主要通過回饋來收集課程的優化方案。目前的評估方法之一為課程體驗官專案。即面向全國招募十幾名各個公益團隊的核心負責人作為體驗官,微辣青年為其提供免費課程,並要求課程體驗官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去互動觀察,從回饋中慢慢搭建出評估體系。

結語:在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的時代,關注小眾領域的微辣青年以精准的定位為發展策略。把目標聚焦在青年社會性成長上,並把微辣青年做成品牌。七年的時間,讓一個由年輕人帶領的公益組織從無到有,讓 “青年社會性成長”從無人知曉到眾所周知,其中的汗水與淚水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希望在未來更多的7年裡,微辣青年能夠見證更多青年的成長,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作者 | 王心怡

責任編輯| 高文興 微信編輯 | 吳麗萍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