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熱點訪談」李妍:識別高危 探究CHIP治療六問六答

365醫學網

近年來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 複雜、高風險有治療指征的患者(Complex High Indicated Patients, CHIPs)越來越多為人們所關注, 2017年您作為首批成員加入中國CHIP俱樂部,

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CHIP的定義是什麼?

李妍教授

謝謝! CHIP患者是一組非常高危的患者, 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合併其他疾病, 無法耐受外科;心室功能異常;病變解剖複雜。 合併兩項以上的患者就可稱之為CHIP。 因此CHIP的治療需要綜合的圍術期管理、合理的策略制定、精湛的介入技術、多學科協同合作, 對於基層醫生, CHIP是轉運治療的主要對象, 而對大中心的介入醫生是一種巨大挑戰。 2017年12月我們西京醫院心內科舉辦的CCIT會議上, 在陶淩主任宣導下, 也舉辦了首屆CHIP論壇, 邀請了世界頂級的八位CHIP治療專家與國內專家進行CHIP演示與交流, 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CHIP的認識。

365醫學網

哪些醫師可以開展CHIP手術?

李妍教授

我認為中國醫生治療的CHIP患者人數眾多,

他們本身是非常優秀的冠脈介入醫師, 能完成包括CTO、迂曲鈣化等最難的複雜病變手術, 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管理。 但是要保證CHIP治療成功與療效, 仍需要在現有基礎上熟練掌握新器械、新理念。 比如應充分瞭解迴圈輔助支持器械的適應征, 以及使用技巧。 知道該如何運用迴圈支持對手術進行輔助對CHIP的治療非常重要, 尤其對於心功能不全、複雜左主幹病變等患者。 此外對ADR技術在開通複雜CTO病變中的應用, 高效、迅速, 優化了處理流程, 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技術細節。 這些對實現CHIP患者的安全有效的完全血運重建。 此外積累一定經驗後應學會從治療CHIP上升到研究CHIP, 期望有更多CHIP患者臨床資料發表。

365醫學網

在CHIP患者中, 有些複雜型左主幹分叉病變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請問如何定義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有哪些分類?

李妍教授

複雜型左主幹分叉病變可以有以下三個類別:

1.左主幹三甚至多分叉病變: 約占左主幹分叉病變的25%左右, 往往是有一個較大的中間支或對角支, 處理這種病變更具挑戰性。 一般不建議在分叉部位置入三枚支架, 否則支架重疊過多從而導致ST及再狹窄風險過大。 建議對使用IVUS對三支開口均進行評估, 評估哪一支血管閉塞風險更高, 而進行雙支架術, 比如LAD與中間支, 或LAD與LCX。 防止高位的對角支或OM支, 因LAD-LCX雙支架而受到擠壓而閉塞, 圍術期死亡率很高。

2.左主幹分叉病變合併鈣化迂曲:對於合併鈣化迂曲的左主幹分叉非常棘手,

需要經股動脈強支撐7F以上指引導管, 並對病變進行充分預處理, 包括NC球囊、棘突球囊、切割球囊等, 個別情況下需要旋磨+切割球囊聯合斑塊重塑的特殊技術, 方能將分叉處斑塊重新塑型, 使導絲等器械容易通過。

3.左主幹分叉病變合併CTO病變:左主幹病變合併CTO病變是預後不良的一個因素。 對於無法耐受或外科拒絕的此類患者, 往往需要首先開通CTO病變, 再進行左主幹分叉病變的處理。 如果RCA為CTO病變, 逆向開通時應注意左主幹的缺血風險。

總之, 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屬高風險病變類型, 應謹慎評估風險, IVUS/OCT及FFR的聯合使用評估缺血及優化支架置入, 選用新型DES, 特殊類型的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需要特殊技術技巧。

2016年TCT上公佈的 EXCEL試驗結果中, 24%的SYNTAX評分>32分, 3年隨訪結果提示, PCI與CABG均可行, 甚至PCI是優選療法。 此項研究的結果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對今後ULMCA的治療產生深遠的影響。 未來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的PCI療效期待更大型臨床試驗資料。

365醫學網

對於適合進行PCI的左主幹分叉病變患者, 優化治療的前提是什麼?

李妍教授

對複雜左主幹病變進行謹慎評估, 是優化治療的一個重要前提。 對於合併慢性閉塞病變、血管迂曲鈣化、多個分支開口狹窄情況、心腎功能等多種複雜因素時, 優化LM治療策略對於手術成功率、圍術期及遠期事件率、以及預後都至關重要。

EuroSCORE、Parsonnet、STS積分主要用於心外科術前風險的評估。 SYNTAX積分是一種評估患者PCI手術風險的有效工具。 如果將臨床因素考慮在內, SYNTAX Ⅱ積分、NERS Ⅱ、GRC(global risk calculation)積分、預測準確性進一步提高。

365醫學網

手術中什麼時候需要做好血液動力學支援?

李妍教授

單純左主幹開口及體部病變及簡單的左主幹分叉病變,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需在術中一定使用器械輔助。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穩定,只要迅速快捷地開通左主幹嚴重狹窄,基本可平穩完成。但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心功能不全、左主幹複雜病變、操作複雜、合併鈣化、慢血流風險高、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等情況,需要術中應用血液動力學支援。儘管Tandem Heart和Impella較IABP能夠降低遠期死亡率,但目前國內可使用的僅有IABP及ECMO,保證高危患者術中平穩有一定效果。

365醫學網

左主幹分叉的治療終極目標是什麼?

李妍教授

左主幹分叉的PCI術中治療的目標是最佳的血流、最優化的支架貼壁、LAD及LCX無受累。終極目標是長期療效良好,無MACE事件及再狹窄。為達到這三個理想目的,需從置入支架的平臺、技術及長期療效三方面來考慮優化。

1. 支架平臺: 需考慮支架金屬絲的形狀厚度、最大側孔面積,其往往與再次rewiring的難易程度有關,支架的最大擴張能力、徑向支撐力、柔順性等因素往往與支架是否能夠理想貼壁以及近端POT效果有關。

2. 支架技術:單支架技術優於雙支架技術同樣適用于左主幹分叉病變。但對於左主幹真分叉病變來說,雙支架技術能夠充分保證LAD及LCX的通暢。何種雙支架技術更優尚存在一定爭論,也需要根據左主幹分叉的解剖角度及病變分佈而定。SYNTAX 研究的一個亞組研究證實無論單支架還是雙支架技術,PCI術後收縮-舒張角度範圍(SDR)與預後有密切關係,SDR>10°優於SDR<10°,說明任何一種支架技術,如果對左主幹分叉的原始角度過多的限制,將影響長期預後。此外無論哪種雙支架技術,支架置入後POC區支架內面積預測遠期事件率價值更高,因為POC區涉及LAD及LXC開口大小。POC區支架貼壁情況決定了左主幹支架術後的療效。

3.輔助優化工具的使用:Park等發表研究證實,IVUS指導LM分叉病變治療可以指導支架置入以改善術後效果,明顯減少MACE,ST和再次血運重建的比例,改善短期和長期死亡和心肌梗死發生率。Kang等的研究結果給我們提供了改善LM分叉處置入DES後遠期效果的IVUS標準。術後即刻各部分的MSA分別為5.0 mm2(LCX開口)、6.3 mm2(LAD開口)、7.2 mm2(POC)和8.2 mm2(LM末端)是預測各部位ISR的最佳標準。新一代FD及3D-OCT的出現,使OCT對左主幹的評估不再是禁忌。FD及3D-OCT在評估左主幹多分叉病變各支斑塊負荷及分佈方面有重要價值,往往改變我們的手術策略。支架術後評估對診斷支架貼壁不良,支架邊緣夾層,組織脫垂等方面更為敏感,顯示了在複雜LM病變中應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尤其是3D-OCT的使用FFR在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中,主要應用與評估:(1)左主幹三分叉時各個分支是否存在有臨床意義的缺血;(2)LCX臨界病變是否需要干預以及LM-LAD置入支架後,LCX開口受累是否需要再干預;(3)LM分叉病變合併三支病變時,評估有臨床缺血意義的需要干預的血管。

SYNTAX Ⅱ積分、NERS Ⅱ、GRC(global risk calculation)積分、預測準確性進一步提高。

365醫學網

手術中什麼時候需要做好血液動力學支援?

李妍教授

單純左主幹開口及體部病變及簡單的左主幹分叉病變,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需在術中一定使用器械輔助。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穩定,只要迅速快捷地開通左主幹嚴重狹窄,基本可平穩完成。但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心功能不全、左主幹複雜病變、操作複雜、合併鈣化、慢血流風險高、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等情況,需要術中應用血液動力學支援。儘管Tandem Heart和Impella較IABP能夠降低遠期死亡率,但目前國內可使用的僅有IABP及ECMO,保證高危患者術中平穩有一定效果。

365醫學網

左主幹分叉的治療終極目標是什麼?

李妍教授

左主幹分叉的PCI術中治療的目標是最佳的血流、最優化的支架貼壁、LAD及LCX無受累。終極目標是長期療效良好,無MACE事件及再狹窄。為達到這三個理想目的,需從置入支架的平臺、技術及長期療效三方面來考慮優化。

1. 支架平臺: 需考慮支架金屬絲的形狀厚度、最大側孔面積,其往往與再次rewiring的難易程度有關,支架的最大擴張能力、徑向支撐力、柔順性等因素往往與支架是否能夠理想貼壁以及近端POT效果有關。

2. 支架技術:單支架技術優於雙支架技術同樣適用于左主幹分叉病變。但對於左主幹真分叉病變來說,雙支架技術能夠充分保證LAD及LCX的通暢。何種雙支架技術更優尚存在一定爭論,也需要根據左主幹分叉的解剖角度及病變分佈而定。SYNTAX 研究的一個亞組研究證實無論單支架還是雙支架技術,PCI術後收縮-舒張角度範圍(SDR)與預後有密切關係,SDR>10°優於SDR<10°,說明任何一種支架技術,如果對左主幹分叉的原始角度過多的限制,將影響長期預後。此外無論哪種雙支架技術,支架置入後POC區支架內面積預測遠期事件率價值更高,因為POC區涉及LAD及LXC開口大小。POC區支架貼壁情況決定了左主幹支架術後的療效。

3.輔助優化工具的使用:Park等發表研究證實,IVUS指導LM分叉病變治療可以指導支架置入以改善術後效果,明顯減少MACE,ST和再次血運重建的比例,改善短期和長期死亡和心肌梗死發生率。Kang等的研究結果給我們提供了改善LM分叉處置入DES後遠期效果的IVUS標準。術後即刻各部分的MSA分別為5.0 mm2(LCX開口)、6.3 mm2(LAD開口)、7.2 mm2(POC)和8.2 mm2(LM末端)是預測各部位ISR的最佳標準。新一代FD及3D-OCT的出現,使OCT對左主幹的評估不再是禁忌。FD及3D-OCT在評估左主幹多分叉病變各支斑塊負荷及分佈方面有重要價值,往往改變我們的手術策略。支架術後評估對診斷支架貼壁不良,支架邊緣夾層,組織脫垂等方面更為敏感,顯示了在複雜LM病變中應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尤其是3D-OCT的使用FFR在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中,主要應用與評估:(1)左主幹三分叉時各個分支是否存在有臨床意義的缺血;(2)LCX臨界病變是否需要干預以及LM-LAD置入支架後,LCX開口受累是否需要再干預;(3)LM分叉病變合併三支病變時,評估有臨床缺血意義的需要干預的血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