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沉香文化十大典故

一、滄海桑田香如故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 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向到蓬萊水淺, 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 豈將複還為陵陸乎!譬如南海陸起, 水澹澹兮山似筆, 神山有木, 傷心結露, 燃之若太素清霧, 氣壓群芳, 其香綿延如日月, 經久不絕, 乃沉水香木也......’”

二、救母沉香歸南海

《寶蓮燈》神話傳說中沉香救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 然而, 沉香在靈芝幫助下, 用神斧打敗二郎神, 又得山神指引斧劈華山, 救出母親之後的去向卻不為人知。 相傳, 沉香的父親劉彥昌訣別三聖母時, 以一塊祖傳的南海沉香木相授, 囑他日有子, 名為沉香。 沉香即南海神木化身, 救出母親, 夙願已了後, 他便投身南溟, 身歸南海, 化身海南的沉香神樹, 德澤後人, 永世流芳。

三、香茶二道紫陽始

北宋年間, 浙江天臺山道土、中國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雲遊至陝西紫陽縣境, 在縣內甕兒山下潛心修道, 開圃播茶、研究茶藝, 以南海沉水之香相佐, 焚香品茗, 創新了中國的香道與茶道藝術, 其香道今已遍及世界各地, 茶道成為今天紫陽地方茶文化的雛形, 紫陽縣即因他而得名, 成為全中國唯一一個用道教名號命名的縣份。

四、醉三軍封禁苑

鹹通5年(西元864年), 唐懿宗遣辛、傅、李、趙四將平定黎母山之亂。 王師北返經此山下, 見其靈性秀美, 氣象恢弘, 時已日暮, 遂命王師宿營, 埋鍋造飯。 俄頃, 木伐火起, 薪柴初燃, 竟奇香四溢, 悠悠如夢似幻, 彌漫四野, 三軍盡皆陶醉, 四將大驚,

疑入神山仙境, 伏地叩首。 回京奏請懿宗, 頒詔將其方圓三十裡賜封為皇家禁苑, 名曰李家嶺。

五、救心丹緣自沉香方

道教南宗二祖石泰(西元1022--1158)字得之, 號杏林, 一號翠玄子。 北宋末南宋初常外(今江蘇)人, 世壽一百三十七歲。 常以沉香為伍, 行醫救人, 活命無數,

不圖報答, 只要求受治者種植杏樹一枝, 時久遂成林, 世人尊稱其為石杏林。 石泰醫方傳入東瀛, 用沉香研製而成的“救心丹”對心梗極富神效, 在日本家喻戶曉。

六、薛式聞香成大道

宋徽宗崇寧五年(106)冬, 僧人薛式(字道光)在鄖縣青鎮佛寺聽講, 遇見從扶風縣來的八十五歲高道石泰, 見其黑髮紅顏,神宇非凡,夜裡還能飛針引線,知非常人,便頂禮焚香,在嫋嫋沉香煙火中舉《悟真篇》虔心求教。石泰見其心誠,講解大要,薛道光聽聞似醍醐灌頂,身心如蒙沉香蕩滌,平日埋藏腹中的各種疑團瞬間打破,如桶之脫底,遂叩拜門下,由僧入道,終成中國道教南宗三祖。

七、陳泥丸沉香濟世

道教南宗四祖沉香(西元?——1213)字南木,號翠虛。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廣東博羅)人,以箍桶為業。宋徽宗政和年間擢舉道錄院事,後歸隱羅浮山。不數年,定居長沙,開創南宗“清修派”。陳楠常以泥土拌沉香末滲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濟世,無不靈驗,時人感其大德,“陳泥丸”一名遂時人盡知,稱頌不已。

八、五祖攜香興南宗

中國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生於海南。相傳,他自幼在文筆峰放羊采藥,嬉戲玩耍,看仙人下棋,從仙人悟學,留下了仙人洞、仙人酒杯等諸多遺跡。師從四祖陳楠求道以後,白玉蟾離開海南,一尊沉香木雕塑的觀音像成了他唯一的隨身物件,隨他雲遊天下,足跡踏遍南宋江山,直至被敕封國師,振興道教南宗教團,最後回到這裡的登仙石白日飛升,如沉香煙般羽化在文筆峰上......

九、文宗遣香娶青梅

元朝至治元年(西元1321年),因宮廷內鬥,年僅20歲的王子圖帖睦爾被邸居海南。悽惶無助中他寄情山水。愛上文筆峰旁一位叫青梅的姑娘。在示愛遭拒後,他自嘲地吟歎:“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銀杏弄金桃,溟南地僻無佳果,問著青梅價亦高。”這時,安定南堅峒峒王官以王子親授的海南沉香如意雕件為信物,出三百金將青梅贖出元帥府,成全了這一段千古佳話。後來,王子與青梅相偕登文筆峰拜謁蟾仙廟,不久竟蒙赦桂京登上帝位,印證了登峰造極的神奇傳說。

十、蟾宮寶香傳東瀛

中華香文化對世界貢獻巨大,影響深遠......沉香自唐朝傳入日本。幹餘年來,已在日本留下卷帙浩繁的香學典籍,形成百餘家香道流派。黃熟香“蘭奢待”今已被日本奉作國寶。白玉蟾史稱詩、書、畫三絕,道教南宗的香道文化隨白玉蟾思想文化典籍被日本國家博物館收藏,如今在日本家喻戶曉。

見其黑髮紅顏,神宇非凡,夜裡還能飛針引線,知非常人,便頂禮焚香,在嫋嫋沉香煙火中舉《悟真篇》虔心求教。石泰見其心誠,講解大要,薛道光聽聞似醍醐灌頂,身心如蒙沉香蕩滌,平日埋藏腹中的各種疑團瞬間打破,如桶之脫底,遂叩拜門下,由僧入道,終成中國道教南宗三祖。

七、陳泥丸沉香濟世

道教南宗四祖沉香(西元?——1213)字南木,號翠虛。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廣東博羅)人,以箍桶為業。宋徽宗政和年間擢舉道錄院事,後歸隱羅浮山。不數年,定居長沙,開創南宗“清修派”。陳楠常以泥土拌沉香末滲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濟世,無不靈驗,時人感其大德,“陳泥丸”一名遂時人盡知,稱頌不已。

八、五祖攜香興南宗

中國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生於海南。相傳,他自幼在文筆峰放羊采藥,嬉戲玩耍,看仙人下棋,從仙人悟學,留下了仙人洞、仙人酒杯等諸多遺跡。師從四祖陳楠求道以後,白玉蟾離開海南,一尊沉香木雕塑的觀音像成了他唯一的隨身物件,隨他雲遊天下,足跡踏遍南宋江山,直至被敕封國師,振興道教南宗教團,最後回到這裡的登仙石白日飛升,如沉香煙般羽化在文筆峰上......

九、文宗遣香娶青梅

元朝至治元年(西元1321年),因宮廷內鬥,年僅20歲的王子圖帖睦爾被邸居海南。悽惶無助中他寄情山水。愛上文筆峰旁一位叫青梅的姑娘。在示愛遭拒後,他自嘲地吟歎:“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銀杏弄金桃,溟南地僻無佳果,問著青梅價亦高。”這時,安定南堅峒峒王官以王子親授的海南沉香如意雕件為信物,出三百金將青梅贖出元帥府,成全了這一段千古佳話。後來,王子與青梅相偕登文筆峰拜謁蟾仙廟,不久竟蒙赦桂京登上帝位,印證了登峰造極的神奇傳說。

十、蟾宮寶香傳東瀛

中華香文化對世界貢獻巨大,影響深遠......沉香自唐朝傳入日本。幹餘年來,已在日本留下卷帙浩繁的香學典籍,形成百餘家香道流派。黃熟香“蘭奢待”今已被日本奉作國寶。白玉蟾史稱詩、書、畫三絕,道教南宗的香道文化隨白玉蟾思想文化典籍被日本國家博物館收藏,如今在日本家喻戶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