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季養生,“靜”字當頭

中國養生學一向注重“天人相應”。 “天人相應”是中醫“整體觀”的一種體現。 所謂的天, 指的是一種自然規律, 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

人體的臟腑、經絡等隨著季節的變化, 其功能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我們只有順應這種趨勢才能保障健康。

《黃帝內經》在提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時, 只用了簡單的八個字來概括, 即“順之則昌, 逆之則亡”。 在古代, 由於生產力低下, 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性很大, 基本上是靠天吃飯, 所以人跟自然之間一直保持著和諧的統一。 步入現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類漸漸擺脫了自然的束縛, 與自然越來越背道而馳, 身心也發生了一系列病變。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 但疾病卻層出不窮的原因。

那麼冬天該如何順應自然呢?一個字——靜。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養生的話, 建議你跟動物學。 動物跟我們人類不一樣, 它們完全依賴與自然,

因此更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 動物冬天有個什麼特點呢?就是休眠。 比如青蛙、蛇、熊等一到冬天就躲入洞穴中, 就是為了盡可能少得消耗體內的能量。 當然了, 你不可能讓人類去冬眠, 但是冬天時應該少運動。 少運動也不是讓你不運動, 但是一定要控制好運動量, 另外就是要注意運動的時間。

說起運動時間, 一般人都認為清晨運動比較好。 再加上老年人睡眠少, 很多人天剛亮就起床鍛煉了。 那麼早上鍛煉到底好不好呢?好。 但有一點要注意, 就是不能太早。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在談到冬季養生時, 特別指出要“必待日光”。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清晨是一天中較冷的時候, 而寒為陰邪, 最傷人體陽氣, 所以過早起床鍛煉反而不好。

關於這一點, 現代醫學也認同。 科學研究證明, 早上起床後, 人體的體溫、血壓都很高, 腎上腺素的含量也比晚間高出好幾倍, 這時如果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 對身體根本就沒有好處。 但也不宜將鍛煉脫到下午。 中醫認為, 晨為春、晚為冬, 上午為陽、下午為陰, 所以鍛煉選在清晨日出之後這段時間, 是最好的了。

除了運動時間外, 運動時還要注意“無泄皮膚”, 也就是說不要大量出汗。 養生首先要做到勞逸結合。 從儒家文化的角度看, 是“取其兩端, 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古人曾經說過:“肥肌腸, 充腸腹, 供嗜欲, 養生之末也”。 這裡講的是過逸。 為什麼現在會出現富貴病, 就是這個原因。 過逸不好, 過勞同樣也不好, 過度勞累就會導致過勞死。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 從運動的觀點來講, 就是要“勞逸結合”, 這樣才能使肌體始終處於一種平衡狀態。 冬天更要如此。 因為冬天陽氣是潛藏的, 運動量過大就會“擾乎陽”, 所以運動時要以練靜功為主。 我們說過打坐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除了打坐外, 一些比較輕柔的運動, 如五禽戲、踢鍵子以及太極拳等也比較適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