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WE CAN,I CAN!

2月4日是第19個“世界癌症日”, 主題是 “WE CAN, I CAN”。 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發起, 旨在宣導新的方法促進各組織間的合作, 加快癌症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 造福人類。

癌症已成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歷年不斷上升讓人震撼的癌症患者和因癌死亡資料, 令世界各國政府都把精准醫療納入施政國策。 在中國, 每年新診斷癌症病例429萬例, 總死亡281萬例, 相當於每分鐘約8.2人確診為癌症、約5.4人死於癌症, 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 甲狀腺癌發病率快速上升。 (資料來源《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

展望2018年抗擊癌症的新趨勢

減少乳腺癌化療

在最近的報告裡, (2013-2015年)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化療處方有所下降, 從34.5%減少至21.3%。 這種大幅度的減少, 意味著曾經有1/3的I期或II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了化療, 而現在只有1/5的患者。 在對過度治療日益增長的探討和認知中, 這一趨勢令人欣喜。

增加腫瘤新藥的使用

更多的靶向藥物用於治療有特定分子異常的惡性腫瘤。 例如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2017年年度會議發佈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 一種新的抗激素藥物加入到晚期前列腺癌的標準藥物治療中會降低死亡風險將近40%。 還有針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激素阻斷製劑, 針對肺癌中EGFR或ALK突變的抑制劑, 以及已獲批可用於卵巢癌並有望用於其它乳腺癌類型的PARP藥物。

僅2017年上半年,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精簡了新藥批准流程:一系列抗癌新藥, 涵蓋了肺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多個癌種19種藥物獲得正式面世使用。 在這些獲批的藥品中, PD1抗體派姆單抗(Keytruda)獨領風騷, 獲批適應證最多, 同時它也是FDA有史以來首次批准的不區分腫瘤來源的抗癌藥品。

中國CFDA也在加速, 2017年第二代EGFR抑制劑阿法替尼獲批上市, 適用於表皮生長因數受體(EGFR)突變陽性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以及肺鱗癌患者的二線治療;以及適用於表皮生長因數受體(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厄洛替尼;在黑色素瘤、胃腸道間質瘤、結直腸癌等用藥治療上也有一批新藥應用到患者身上。 但目前中國還沒有批准任何一種PD1抗體藥物, 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快的發展, 趕上國際免疫治療的新機遇。

藥物費用分擔舉措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又一再被忽視, 確切地說, 隨著越來越多新抗癌藥物上市, 昂貴費用的負擔會引發患者整個家庭乃至社會的擔憂。

如果抗癌藥物費用不能由個人、醫院、國家等多方分擔, 那保險公司會更慎重推出(醫療保險或商業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承保產品, 即便靶向藥物治療能為患者帶來很大程度的益處, 但是醫院、患者、藥企或保險公司對如何定義“利益”和 “價值”始終存在著爭議, 癌症治療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價值和觀念差異, 使很多惡性疾病患者失去應該有的嘗試可能治療的平等機會。

從抗衰老到抗癌

業界稱癌症是衰老性疾病, 癌症發病率隨著年齡而極具增長,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活得足夠久, 就越靠近癌症, 癌症和衰老高度相關, 一般臨床上驗證過的能夠抗衰老的藥物往往都可以治療癌症。 所以面對目前癌症治療突破,

以抗衰老的思路來尋求解決方案也被研究人員廣泛接受。

┗ 資料顯示, 175個國家的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病率和預期壽命(2011年資料), 可以發現預期壽命越高癌症的發病率也越高, 其中預期壽命可以解釋癌症發病率42%的原因。 如果拋出預期壽命在60歲的非正常國家的資料, 則預期壽命可以解釋癌症發病率45%的原因。

加固人體免疫防線

免疫系統是癌細胞增殖的第一道防線,一旦發現大量癌細胞,那說明免疫系統已經對癌細胞無能為力,但是免疫系統對於癌症的阻止是人體自然發生也伴隨終生。癌症最關鍵的兩個特徵就是:不受限增殖和失去功能,癌細胞增殖符合指數增殖規律,所以前期可能很慢,但是到了後期發展會非常快。沒有正常細胞的功能但是佔有了正常細胞的空間說明癌細胞是身體不需要的廢物,理應清除出去。這是近幾年腫瘤篩查普及的原因,隨著基因檢測的不斷進步,免疫治療也對腫瘤治療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他也是根據免疫系統原理和細胞學應運而生的最新療法。

┗ 癌症的發生伴隨著癌細胞免疫逃脫,我們應該記住免疫系統時刻保衛著我們人體,但是癌細胞總會逃離了免疫監控,提高抗腫瘤的免疫反應在癌症治療中一直是一個好方向。

做到與癌症樂觀抗爭

目前評估癌症治療的優劣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5年生存率,越早期發現的病灶,其5年生存期要長於晚期發現的癌症。換句話說,早期發現會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治療方案,更多的癌症治療手段隨著醫學和臨床的進步出現,讓我們對癌症的懼怕變成與腫瘤細胞的賽跑。雖然目前的治療手段仍無法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但臨床的積極應對和患者意識上的樂觀心態尤為重要。

┗ 以美國1992年至2014年這22年的各變數變化趨勢來分析人類目前癌症治療的作用。美國癌症死亡率從1992年至2014年降低了27.3%,比相應時段的癌症發病率降低了15.6%。或者可以說,因為治療,22年間致使癌症死亡率降低了15.6%,每一年貢獻0.7%。而環境條件、生活品質和醫療水準的改善直接導致美國癌症發病率降低20%。

精准醫療迎來大資料時代

作為生物資訊這個新興領域,通過獲取患者和高危人群的資訊資料並將其應用於多個科研專案,獲得有效的研究成果。根據科學的即時資料和已獲批療法應用到針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中,這是腫瘤基因大資料的研發方向。腫瘤基因檢測更需要人工智慧的驅動,而在2018年全球將有1500萬例新發癌症病例,這存在著太多新技術手段突破的可能性,一旦錯過,將會影響到患者們的預後。

隨著生物資訊智慧技術的日漸成熟,在管理慢性疾病、精准醫療、體外檢測中都將為患者帶來嶄新的治療手段,開創人類攻克癌症的新紀元。

則預期壽命可以解釋癌症發病率45%的原因。

加固人體免疫防線

免疫系統是癌細胞增殖的第一道防線,一旦發現大量癌細胞,那說明免疫系統已經對癌細胞無能為力,但是免疫系統對於癌症的阻止是人體自然發生也伴隨終生。癌症最關鍵的兩個特徵就是:不受限增殖和失去功能,癌細胞增殖符合指數增殖規律,所以前期可能很慢,但是到了後期發展會非常快。沒有正常細胞的功能但是佔有了正常細胞的空間說明癌細胞是身體不需要的廢物,理應清除出去。這是近幾年腫瘤篩查普及的原因,隨著基因檢測的不斷進步,免疫治療也對腫瘤治療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他也是根據免疫系統原理和細胞學應運而生的最新療法。

┗ 癌症的發生伴隨著癌細胞免疫逃脫,我們應該記住免疫系統時刻保衛著我們人體,但是癌細胞總會逃離了免疫監控,提高抗腫瘤的免疫反應在癌症治療中一直是一個好方向。

做到與癌症樂觀抗爭

目前評估癌症治療的優劣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5年生存率,越早期發現的病灶,其5年生存期要長於晚期發現的癌症。換句話說,早期發現會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治療方案,更多的癌症治療手段隨著醫學和臨床的進步出現,讓我們對癌症的懼怕變成與腫瘤細胞的賽跑。雖然目前的治療手段仍無法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但臨床的積極應對和患者意識上的樂觀心態尤為重要。

┗ 以美國1992年至2014年這22年的各變數變化趨勢來分析人類目前癌症治療的作用。美國癌症死亡率從1992年至2014年降低了27.3%,比相應時段的癌症發病率降低了15.6%。或者可以說,因為治療,22年間致使癌症死亡率降低了15.6%,每一年貢獻0.7%。而環境條件、生活品質和醫療水準的改善直接導致美國癌症發病率降低20%。

精准醫療迎來大資料時代

作為生物資訊這個新興領域,通過獲取患者和高危人群的資訊資料並將其應用於多個科研專案,獲得有效的研究成果。根據科學的即時資料和已獲批療法應用到針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中,這是腫瘤基因大資料的研發方向。腫瘤基因檢測更需要人工智慧的驅動,而在2018年全球將有1500萬例新發癌症病例,這存在著太多新技術手段突破的可能性,一旦錯過,將會影響到患者們的預後。

隨著生物資訊智慧技術的日漸成熟,在管理慢性疾病、精准醫療、體外檢測中都將為患者帶來嶄新的治療手段,開創人類攻克癌症的新紀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