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會熱點」雲南兩會“代表通道”直通民心

聚焦民生, 貼近民心。 1月31日, 雲南省兩會最後一天, “代表通道”再次開啟。 景洪市委副書記、市長白玲, 怒江州蘭坪縣委副書記、縣長劉雪松, 雲南萬興隆集團董事長唐玉生, 臨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之政, 德宏州瑞麗市科技局局長排金芬, 石屏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浩, 共6位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先後接受了記者提問。

白玲:

“以綠色為底色,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2017年9月21日,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獲環保部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命名授牌。

“對省兩會提出的‘三張牌’部署, 西雙版納將採取哪些措施, 使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特色文化轉化為發展優勢, 打造人們健康生活的目的地?”

面對記者的提問, 白玲代表自豪地說:“綠色和生態是西雙版納最大的品牌。 早在十年前, 州委、州政府就提出了打造北方人避寒過冬的好地方, 東南亞傣民族尋根訪源的好地方, 以及國內外遊客追求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地方。

省政府工作報告裡‘三張牌’中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和西雙版納提出的‘三個好地方’非常契合。 ”

白玲表示, 景洪將繼續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弘揚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思路, 以“護好一片林(熱帶雨林)、建好兩個園(環境友好型膠園和生態茶園)、種好一棵樹(珍貴用材樹)、辦好兩個廠(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改變兩方式(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切入點, 全力推動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 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重點將打造景洪市熱帶雨林、避寒勝地、美好家園三大品牌, 讓景洪真正成為人民健康生活的嚮往之地。

劉雪松:

“堅決打贏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

面對民族地區貧困人口多、生態環境脆弱、城鄉發展不平衡等現實問題。 “三江之門”蘭坪如何破解難題, 真正實現“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美好願望?

劉雪松代表說,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蘭坪縣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扎實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劉雪松表示, 以脫貧攻堅十大攻堅戰為統領, 蘭坪將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為精准目標, 調動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積極支持農村產業發展, 大力扶持農村交通、健康、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 縮小城鄉差距。 同時, 堅持把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 以河長制為基礎, 改善生態環境脆弱問題, 合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真正建設美麗、健康、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唐玉生:

“立足資源優勢, 打造綠色食品品牌”

去年,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雲南國企改革工作不斷深化。 面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目標任務, 企業如何落實“三去一降一補”, 在“破立降”上做出表率?

唐玉生代表說,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從高速發展到高品質發輾轉型的必然選擇, “如果落後產能、高耗能產能不進行淘汰, 綠色能源就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

他表示, 接下來, 將結合地域資源優勢和自己企業本身特點, 著重在打造綠色健康食品品牌方面下功夫, 通過改革創新、科技創新, 讓本土的綠色產品轉化為優勢特色產業, 讓“雲南品牌”沖出雲南、叫響世界。

張之政:

“補齊短板, 造福民生”

臨滄市與緬甸山水相連, 國境線長290.8公里, 境內有清水河、南傘、永和三個國家級開放口岸和19條邊貿通道, 一直是“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上的重要節點, 雲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 但由於山高穀深、地質構造複雜, 高速公路建設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去年12月18日, 臨滄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臨滄機場高速公路如期通車, 從此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臨滄群眾祖祖輩輩的夢想實現了!”面對記者關於高速公路通車對臨滄的意義這一提問時, 張之政代表用“圓夢”來形容。 他介紹說, 臨滄將把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作為奮鬥目標, 繼續在“五網”建設方面下足功夫, 從今年底到明年初, 都會陸續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排金芬:

“教育扶貧讓邊疆群眾共用發展成果”

這些年,邊疆民族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把省兩會提出的精神帶到邊疆、造福邊疆群眾?

身著景頗族盛裝的排金芬代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十二五”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德宏全州實施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提升工程。

把脫貧攻堅戰中的教育扶貧落到實處,通過“整族脫貧幫扶+教育脫貧”模式,有效阻斷貧困傳代。排金芬表示,通過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強化開展漢語和民族語言相融合的雙語教學,讓民族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更容易、更方便地學習文化知識,促進了民族教育的發展。

“現在,德宏州內一部分鄉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完全可與瑞麗、芒市等中心城市的知名學校相媲美。農村的孩子更喜歡學校、更願意讀書了。”排金芬自豪地說。

陳浩:

“高原湖泊保護,讓湖藍水清、鳥鳴魚躍的景觀重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18年雲南將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水十條”,認真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強化九大高原湖泊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治理,多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確保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70%以上。

“作為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異龍湖的保護治理工作進展如何?”陳浩代表介紹,異龍湖是石屏的母親湖。過去由於過度開發等因素影響,異龍湖曾受到嚴重污染,水質為劣Ⅴ類。特別在2013年乾旱時,異龍湖幾近乾涸。為恢復昔日美景,石屏縣加快實施異龍湖水體達標3年行動計畫,堅持“科學精准、有效治汙”總體思路,以控源截汙為關鍵、生態修復為基礎、補水節水為保障,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並舉,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穩步推進北水南調水源工程、補水工程、綜合治理和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等專案。

“目前,隨著各項措施深入實施,異龍湖水量明顯增加,達到了1億立方米,下游排水達到7000萬立方米。湖區生態環境逐步好轉,湖灘濕生植物茂盛,紅嘴鷗、紫水雞、野鴨、白鷺鷥等鳥類種群重回異龍湖,湖濱生物多樣性及湖泊生態景觀得到初步恢復。昔日湖藍水清、鳥鳴魚躍的好景觀得以重現。”陳浩說。

雲南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濤源 魯 寬

往期精彩內容

排金芬:

“教育扶貧讓邊疆群眾共用發展成果”

這些年,邊疆民族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把省兩會提出的精神帶到邊疆、造福邊疆群眾?

身著景頗族盛裝的排金芬代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十二五”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德宏全州實施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提升工程。

把脫貧攻堅戰中的教育扶貧落到實處,通過“整族脫貧幫扶+教育脫貧”模式,有效阻斷貧困傳代。排金芬表示,通過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強化開展漢語和民族語言相融合的雙語教學,讓民族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更容易、更方便地學習文化知識,促進了民族教育的發展。

“現在,德宏州內一部分鄉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完全可與瑞麗、芒市等中心城市的知名學校相媲美。農村的孩子更喜歡學校、更願意讀書了。”排金芬自豪地說。

陳浩:

“高原湖泊保護,讓湖藍水清、鳥鳴魚躍的景觀重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18年雲南將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水十條”,認真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強化九大高原湖泊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治理,多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確保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70%以上。

“作為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異龍湖的保護治理工作進展如何?”陳浩代表介紹,異龍湖是石屏的母親湖。過去由於過度開發等因素影響,異龍湖曾受到嚴重污染,水質為劣Ⅴ類。特別在2013年乾旱時,異龍湖幾近乾涸。為恢復昔日美景,石屏縣加快實施異龍湖水體達標3年行動計畫,堅持“科學精准、有效治汙”總體思路,以控源截汙為關鍵、生態修復為基礎、補水節水為保障,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並舉,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穩步推進北水南調水源工程、補水工程、綜合治理和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等專案。

“目前,隨著各項措施深入實施,異龍湖水量明顯增加,達到了1億立方米,下游排水達到7000萬立方米。湖區生態環境逐步好轉,湖灘濕生植物茂盛,紅嘴鷗、紫水雞、野鴨、白鷺鷥等鳥類種群重回異龍湖,湖濱生物多樣性及湖泊生態景觀得到初步恢復。昔日湖藍水清、鳥鳴魚躍的好景觀得以重現。”陳浩說。

雲南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濤源 魯 寬

往期精彩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