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重磅!浙江要把這個市打造成“兩山”實踐的全國標杆

2005年8月15日,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 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是事關浙江乃至中國未來的重要戰略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10餘年來, 浙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 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價值遵循, 堅定不移地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

近日,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衢州)“兩山”實踐示範區總體方案》, 通過浙江(衢州)“兩山”實踐示範區建設, 積極探索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將衢州打造成為“兩山”實踐的全國標杆和示範地。

發展目標

到2020年, 衢州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全省領先, 全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0%以上, 市控以上斷面水質達成率、生活垃圾處理率、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完成率保持100%;建立生態環境資產(GEP)核算方法, 形成以綠色資產增值為目標的空間管控體系, 打造特色鮮明的“兩山”實踐創新模式。

主要任務:

夯實生態本底, 保值增值綠色資產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

加強空間管控, 構築以錢江源為核心的“兩軸、兩翼、六廊、多點”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對衢州市北部錢江源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千里崗山脈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九龍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 實施分類管控引導和差別化管理政策。 科學劃定“三區三線”, 確保生態空間占全市面積達到50% 以上, 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不下降、森林資源總量有增長。

全面推進生態建設與修復

衢州將突出以千里崗和仙霞嶺生態屏障區、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同時, 推進珍貴樹種“一村萬樹”行動和珍貴彩色森林建設, 穩步提高森林品質。

除實施一批生態修復工程之外, 衢州還要強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構建以“一江兩港十溪”為軸線的千里水道風景線。

擴大生態產品有效供給

實施中心城市能級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強富美”鄉村建設三大行動, 打造魅力城市-美麗縣城-特色鄉鎮-幸福村莊的新型城鄉建設體系。

加快建設現代田園城市, 重點推進休閒養生、快樂運動、森林等關聯產業發展。

同時,

抓好一批城市重大環境配套項目落地, 增加城市環境吸引力與競爭力。

衢州將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 實施“生態+ ”“互聯網+ ”, 以景區化建設理念和標準整治提升村莊環境, 提供層次豐富的生態產品。 到2020年, 建成A級景區化村莊1000個以上, 培育200個中心村。

做大金山銀山,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綠色服務業

探索“旅遊+ ”融合發展產業體系,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運動健康城市,建設“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態旅遊目的地。通過積極培育特色鮮明的森林康養產業,培育發展電子商務等產業,推動綠色服務業發展。

做大做強綠色農業

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放

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一畝山萬元錢”科技創新模式,推動世界食品安全創新基地國際示範專案落地,打造長三角區域綠色農產品基地和食品安全示範基地。深入推進工業產業綠色轉型

實施“五大千億”工程,加快

推動一批重大專案落地見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推動形成綠色化工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企業小迴圈、園區中迴圈、城市大循環的迴圈經濟鏈條,把衢州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迴圈發展示範區、重化工轉型樣板區。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深化“創新飛地”建設;加強國家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推進衢州動力電池材料等產業技術創新綜合體建設。

鞏固提升衢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兩大產業承接平臺能級。

護美綠水青山,樹立環境品質標杆深入實施碧水工程

實施水環境品質分類管控,劃定高功能水體保護區、工業污染控制區、生活污染控制區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區等4類控制區,建立匯水單元—流域單元—控制區三級分區管控體系。

全面開展美麗河湖和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市域市控以上斷面水質保持在Ⅲ類以上。

持續深化藍天行動

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繼續推進高

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強工業廢氣治理;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治理;實施更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

全面推進淨土工程

落實農用地土壤環境類別劃定要求,劃定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類用地範圍,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提升專項行動,構建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

全面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各類固廢處置設施建設,同時建立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置管理和回收體系。

深化制度改革,提升綠色發展水準完善綠色發展推進機制

建立健全“兩山”實踐示範社會

行動體系;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建立基於GEP和GDP的“綠金指數”逐年核算機制。建立浙西生態安全格局維護、錢塘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等區域協作機制。

健全自然生態保護機制

推動建立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功能保護、環境品質要求相一致的協調機制,實施流域上下游縣(市、區)自主協商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移民激勵制度。

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健全環境問題約談懲戒制度。

積極開展試點示範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大改革試點,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示範。

建立健全國家公園建設體制,深入實施錢江源國家公園體

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建設節水型社會。

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

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加快對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實現借力發展。導入杭州優質資源,合作共建錢塘江生態經濟帶和錢江源國家公園。

共用綠水青山,實現綠色富民惠民

統籌城鄉協同發展

加快杭衢高鐵(建衢段)、衢甯鐵路建設,推動衢麗鐵路、衢黃鐵路和衢武鐵路項目落地,謀劃推動杭深高鐵近海內陸線建設。推進杭金衢高速公路金華至衢州段拓寬、351 國道、錢塘江中上游沿江美麗公路建設。

謀劃蓮花航空物流樞紐專案,推進衢州機場遷建工程,規劃建設江山、開化等通用機場。全面開通衢江航運,推進常山港航運開發建設,謀劃浙贛運河項目,打通錢塘江水系和長江水系。加快開化水庫、浙江衢江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專案建設。

按照中心集聚、梯度開發、發展中部、保護南北的空間發展戰略,重點推進錢塘江中上游黃金水岸風光帶建設,謀劃建設國家幸福產業試驗區,打造衢江、江山港、常山港Y型流域綠色產業集聚平臺。

美化城鄉人居環境

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加強鄉鎮和規模較大的村莊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建立源頭分類、分類收運、分類處置的體系,探索“政府+企業+社區(村)+居民”運行模式,到2020年實現全市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

傳承弘揚生態文化

拓展豐富衢州生態文化,打造國內知名、浙江一流的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和研究基地。

打造一批生態休閒體驗地,同時,建設一批生態環境教育和生態文化基地。

做大金山銀山,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綠色服務業

探索“旅遊+ ”融合發展產業體系,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運動健康城市,建設“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態旅遊目的地。通過積極培育特色鮮明的森林康養產業,培育發展電子商務等產業,推動綠色服務業發展。

做大做強綠色農業

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放

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一畝山萬元錢”科技創新模式,推動世界食品安全創新基地國際示範專案落地,打造長三角區域綠色農產品基地和食品安全示範基地。深入推進工業產業綠色轉型

實施“五大千億”工程,加快

推動一批重大專案落地見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推動形成綠色化工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企業小迴圈、園區中迴圈、城市大循環的迴圈經濟鏈條,把衢州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迴圈發展示範區、重化工轉型樣板區。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深化“創新飛地”建設;加強國家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推進衢州動力電池材料等產業技術創新綜合體建設。

鞏固提升衢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兩大產業承接平臺能級。

護美綠水青山,樹立環境品質標杆深入實施碧水工程

實施水環境品質分類管控,劃定高功能水體保護區、工業污染控制區、生活污染控制區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區等4類控制區,建立匯水單元—流域單元—控制區三級分區管控體系。

全面開展美麗河湖和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市域市控以上斷面水質保持在Ⅲ類以上。

持續深化藍天行動

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繼續推進高

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強工業廢氣治理;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治理;實施更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

全面推進淨土工程

落實農用地土壤環境類別劃定要求,劃定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類用地範圍,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提升專項行動,構建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

全面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廢棄物等各類固廢處置設施建設,同時建立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置管理和回收體系。

深化制度改革,提升綠色發展水準完善綠色發展推進機制

建立健全“兩山”實踐示範社會

行動體系;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建立基於GEP和GDP的“綠金指數”逐年核算機制。建立浙西生態安全格局維護、錢塘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等區域協作機制。

健全自然生態保護機制

推動建立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功能保護、環境品質要求相一致的協調機制,實施流域上下游縣(市、區)自主協商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移民激勵制度。

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健全環境問題約談懲戒制度。

積極開展試點示範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大改革試點,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示範。

建立健全國家公園建設體制,深入實施錢江源國家公園體

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建設節水型社會。

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

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加快對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實現借力發展。導入杭州優質資源,合作共建錢塘江生態經濟帶和錢江源國家公園。

共用綠水青山,實現綠色富民惠民

統籌城鄉協同發展

加快杭衢高鐵(建衢段)、衢甯鐵路建設,推動衢麗鐵路、衢黃鐵路和衢武鐵路項目落地,謀劃推動杭深高鐵近海內陸線建設。推進杭金衢高速公路金華至衢州段拓寬、351 國道、錢塘江中上游沿江美麗公路建設。

謀劃蓮花航空物流樞紐專案,推進衢州機場遷建工程,規劃建設江山、開化等通用機場。全面開通衢江航運,推進常山港航運開發建設,謀劃浙贛運河項目,打通錢塘江水系和長江水系。加快開化水庫、浙江衢江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專案建設。

按照中心集聚、梯度開發、發展中部、保護南北的空間發展戰略,重點推進錢塘江中上游黃金水岸風光帶建設,謀劃建設國家幸福產業試驗區,打造衢江、江山港、常山港Y型流域綠色產業集聚平臺。

美化城鄉人居環境

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加強鄉鎮和規模較大的村莊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建立源頭分類、分類收運、分類處置的體系,探索“政府+企業+社區(村)+居民”運行模式,到2020年實現全市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

傳承弘揚生態文化

拓展豐富衢州生態文化,打造國內知名、浙江一流的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和研究基地。

打造一批生態休閒體驗地,同時,建設一批生態環境教育和生態文化基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