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刷臉廁紙機上線近一年 從備受爭議到全面推廣

【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還記得2017年3月, 一篇關於北京天壇公園公廁使用刷臉取廁紙的報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方面是刷臉取廁紙的方式新穎引起的關注, 另一方面是高大上的人臉識別技術與廁紙的搭配使用, 兩者之間的鮮明對比, 不免讓人覺得大才小用。 而更多的是對刷臉取廁紙這種方式背後, 關於社會文明倫理道德的思考。

不得不承認, 從技術角度出發, 使用刷臉取紙的方式, 大大減少了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 以天壇公園的廁紙機使用情況看, 有效減少廁紙量1/5。 但站在文明的角度,

有人認為, 這種用科技手段強制性規範文明的方式, 未免顯示的不近人情。 浪費的情況確實存在, 但直接用刷臉方式限制人的使用, 未免降低了社會對人的信任。 有人建議不如直接在廁紙機上方裝個攝像頭, 再加上一句文明提示語“文明取用, 違者曝光”。

但是在筆者看來, 刷臉廁紙機更像是一種社會技術文明進步的象徵。 用技術手段, 社會資源浪費現象確實得到了改善, 而從社會文明的角度講, 刷臉取廁紙的方式未必不近人情。 廁紙浪費現象的存在極為普遍, 因為是免費的, 所以用廁紙擦手、擦鞋甚至扯進自己腰包的屢見不鮮, 不少公廁因承受不起巨大的廁紙支出, 直接取消了免費廁紙的供應。 這麼看來, 用刷臉廁紙機取代直取反而能繼續維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另外, 提到的用裝攝像頭提醒的方式。 筆者認為, 首先, 廁所這種地方, 畢竟隱私性極強, 裝上監控攝像頭, 恐怕更加不妥吧。 另外, 攝像頭僅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雖然用違者曝光的提示“恫嚇”, 但恐怕也是收效甚微。 就像馬路上有監控攝像頭, 但中國式過馬路依舊不可阻擋。 同樣, 公共廁紙不可浪費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說, 刷臉廁紙機的出現是滿足社會需求的結果。 目前, 全國範圍內多個省市的公廁都在上線這種廁紙機。 從結果來看, 大家已經逐漸接受了這種機器的存在, 而此前也有人擔心, 刷臉廁紙機會對人臉資料的採集, 這些資料的安全性是否能保證。

在筆者看來, 刷臉廁紙機的工作並不需要識別出來你是誰, 也不會記錄除人臉臉以外的資訊, 在設置上規定一個人在10分鐘內可領一次, 也就是說機器只要將人的臉部資訊保留在系統內9分鐘, 在這9分鐘內, 如檢測到相同的臉部資訊則不出紙, 9分鐘以後,

資料庫內此人臉部資訊清除, 則又可以取紙。 這樣資料隱私性更加有保障, 也可以降低系統的壓力。 (以上僅為個人理解, 具體如何運行, 有待向相關廠家證實, 如有知情者, 歡迎留言告知!)

當然, 除了隱私, 隨著人臉識別廁紙機的廣泛使用, 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如機器故障不出紙;機器安裝過高, 老人, 小孩無法檢測到;機器操作不熟練等。 這些問題的出現其實也無可厚非, 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可以改善。

結語:刷臉廁紙機是人臉識別技術進步的結果, 而它的普及更加說明人臉識別技術對人來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人臉識別不僅是安全的象徵, 也為社會文明進步作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