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3D列印工科女的自白:看女生怎麼玩轉3D列印!

我是瑛瑛, 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工程師。

很多人不理解,

一個女孩子為什麼要選擇理工類專業?

為什麼每天要跟冷冰冰的機器打交道?

提到理工科, 這是一個廣大的領域,

包含物理、生物、化學、工程、數學的運用與組合。

從小表現出的縝密的邏輯思維, 廣泛的興趣愛好,

讓我選擇了投身3D列印事業。

3D列印與傳統的製造設備不同之處,

在於其不需要通過切割或模具製造來製造物品,

也不需要花費幾年時間來培養一個嫺熟的工人。

在我每天工作的地方, 沒有生產線, 也沒有重污染工廠,

這裡是一個讓我能夠發揮特長、實現創意的天堂。

在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

我加入了科學普及3D列印的工作。

利用3D列印製造教學用具也是重要的應用模式之一,

生物系的學生可以3D列印器官, 用於模擬實驗和研究;

化學系學生可以列印分子結構以便觀察;

地理系學生可以繪製三維地圖;

考古系學生可以列印出文物模型等;

藝術設計的同學則可以將自己的想像和創意做成實物;

......

由於從小對史前考古感興趣, 又受到3D列印的啟發,

我開始著手製作恐龍模型。

從電影《侏羅紀公園》開始,

我們就認識了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食肉動物——霸王龍,

那高大威猛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史前時代形象,

一聲巨響閃亮登場,

森林震顫, 萬獸滅蹤。

我選擇的霸王龍骨骼模型,

被美國MakerBot讚譽為一款偉大的教學用具。

尾巴到牙齒都是根據其祖先的形象創造出來的,

從複雜的頭骨, 到可愛的小手臂,

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整個霸王龍骨骼是由很多部分拼接起來的。

每一個模型都是STL檔案格式。

就像為什麼圖片都是jpg或gif格式一樣,

STL被廣大3D列印愛好者採用。

在列印骨骼模型之前,

我對每一塊骨骼和霸王龍自身的受力結構進行了評估。

在龍身脆弱的部位,我使用了能夠承受較大強度的尼龍材料,

利用鐳射燒結(SLS)的原理進行列印。

在其它部位,我採用了PLA材料,這樣能夠節省成本,

在某些特殊部位,我用PolyPlus或者ABS材料進行列印。

這是我在列印前做的手稿,

對每一部分的材料、重量進行了縝密的計算。

一切準備好後,我將模型導入印表機,

開始列印!

PLA或者ABS材料的骨骼,

我們使用了桌面級的3D印表機進行列印,

材料經過加熱融化後,由噴嘴將材料擠出,

逐層堆積成型。

由於很多模型都有懸空結構,所以列印時需要加上支撐。

在進行後處理去支撐過程中,

割破手指也是常有的事,

有時候疼得想哭出來。

但是咬咬牙,也就堅持過來了。

尼龍材料的骨骼模型,

我使用了工業級3D印表機進行列印,

先鋪一層粉末材料,將其預熱到接近熔化點,

再採用雷射光束照射,使粉末燒結。

如此層層疊加,直至列印完成。

列印完成後還要進行清粉等後處理工作。

尼龍材料從成型缸裡取出,模型在粉末裡(紅色圓圈處)

每一塊骨架列印完成後,

清點數量,開始組裝。

拼裝完成後的霸王龍骨架模型

除了霸王龍骨架模型以外,

我還做了一個霸王龍模型。

霸王龍模型是利用光敏樹脂材料列印,

固化之後再經過後期上色。

博物館每天會有很多參觀者,

他們會站在我的作品前,大聲讚歎,吸引更多的人。

在進行科普教育工作的時候,

小朋友們能夠學到很多3D列印知識,

那也是我最有成就感,也最開心的時刻。

在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

很多3D列印作品皆是出自我手。

在這個過程中,

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也在迅速成長。

我想我會繼續投身於3D列印事業,

一路勇敢地走下去。

STL被廣大3D列印愛好者採用。

在列印骨骼模型之前,

我對每一塊骨骼和霸王龍自身的受力結構進行了評估。

在龍身脆弱的部位,我使用了能夠承受較大強度的尼龍材料,

利用鐳射燒結(SLS)的原理進行列印。

在其它部位,我採用了PLA材料,這樣能夠節省成本,

在某些特殊部位,我用PolyPlus或者ABS材料進行列印。

這是我在列印前做的手稿,

對每一部分的材料、重量進行了縝密的計算。

一切準備好後,我將模型導入印表機,

開始列印!

PLA或者ABS材料的骨骼,

我們使用了桌面級的3D印表機進行列印,

材料經過加熱融化後,由噴嘴將材料擠出,

逐層堆積成型。

由於很多模型都有懸空結構,所以列印時需要加上支撐。

在進行後處理去支撐過程中,

割破手指也是常有的事,

有時候疼得想哭出來。

但是咬咬牙,也就堅持過來了。

尼龍材料的骨骼模型,

我使用了工業級3D印表機進行列印,

先鋪一層粉末材料,將其預熱到接近熔化點,

再採用雷射光束照射,使粉末燒結。

如此層層疊加,直至列印完成。

列印完成後還要進行清粉等後處理工作。

尼龍材料從成型缸裡取出,模型在粉末裡(紅色圓圈處)

每一塊骨架列印完成後,

清點數量,開始組裝。

拼裝完成後的霸王龍骨架模型

除了霸王龍骨架模型以外,

我還做了一個霸王龍模型。

霸王龍模型是利用光敏樹脂材料列印,

固化之後再經過後期上色。

博物館每天會有很多參觀者,

他們會站在我的作品前,大聲讚歎,吸引更多的人。

在進行科普教育工作的時候,

小朋友們能夠學到很多3D列印知識,

那也是我最有成就感,也最開心的時刻。

在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

很多3D列印作品皆是出自我手。

在這個過程中,

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也在迅速成長。

我想我會繼續投身於3D列印事業,

一路勇敢地走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