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融合是如何兼顧企業「敏態」和「穩態」業務需求?

超融合的概念自 2012 年被提出到現在, 經歷了 6 年的時間。 其技術從最初以存儲融合為重點, 到計算、存儲、網路全面融合, 再到現在 —— 以雲計算平臺交付為重心, 整個技術趨於成熟。

QingCloud 在超融合技術和產品上又做了哪些嘗試?超融合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又是怎樣?QingCloud 超融合又是如何兼顧企業「敏態」和「穩態」的業務需求。

青雲QingCloud 青立方產品總監廖洋(Lester)對超融合常見問題進行了深度解答, 6 年的時間, 超融合的這些變化你需要瞭解一下。

人物介紹

廖洋(Lester Liao), 青雲QingCloud 青立方產品總監。 15 年 IT 行業從業經驗, 專注於存儲及雲計算產品, 對超融合系統、SAN 存儲、分散式存儲系統、虛擬化、雲計算等領域有較深入的研究。

目前團隊的工作重心主要在青雲QingCloud 的硬體產品線 ——「青立方」, 包括青立方超融合一體機、青立方物件存儲一體機和青立方 NeonSAN 一體機等。 團隊涵蓋以上產品線的硬體設計、雲平臺及存儲集成、測試與服務等產品技術人員。

作為超融合領域的資深專家, 請您簡單介紹下超融合技術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它主要幫助用戶在資料中心建設中, 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和痛點, 以及其最佳應用場景?

超融合(HCI :HyperConverge Infrastructure)最初是借鑒了 Google、Facebook 等互聯網公司的技術, 通過產品化的包裝, 導入到企業級 IT 市場。 2012 年美國 Nutanix 公司提出超融合的概念至今已有 6 年的時間。

市場上的超融合產品至今也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 融合 1.0。 重點在存儲:以 Nutanix 為例, 其產品剛推向市場的時候主要強調其分散式存儲技術。 從技術本身來看並沒有什麼創新, 而主要的創新其實是在其部署架構上, 即將 VMware 的虛擬機器與分散式存儲部署在相同的伺服器上。

這一階段的主要價值是説明使用者從傳統集中存儲架構切換到以軟體定義存儲為核心的分散式存儲架構, 簡化了存儲管理的複雜性, 提高了存儲的可擴展及利用率, 從而降低了存儲成本, 並且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中提供比集中存儲更高的性能和可用性。

第二個階段, 融合 2.0, 重點在於計算、存儲、網路的融合, 即將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的三大件 —— 計算、存儲、網路實現軟體定義, 通過軟體+通用伺服器的方式, 在同一個架構裡進行交付。 這一階段的主要價值是:簡化了用戶對 IT 的管理, 從計算、存儲、網路三個層面實現橫向擴展。

第三個階段, 融合 3.0, 重點在於雲計算平臺的交付, 實現應用(PaaS、SaaS 等企業級應用)的橫向擴展。 青雲QingCloud 在 2015 年發佈超融合產品時,

就強調超融合不僅是計算、存儲、網路等資源層面的問題, 還要交付完整的雲計算。

在第三個階段以前, 業界普遍認為超融合僅適用於面向互聯網、橫向擴展的分散式業務, 而一些傳統應用很難構建在超融合架構上。 但是青雲QingCloud 提供的超融合一體機積累了大量公有雲的實踐經驗, 融合了多種創新技術來解決擴展性問題。

在存儲層面, 青雲不僅提供分散式存儲(SDS), 也提供 NeonSAN 共用塊存儲;

在計算層面, 青雲不僅提供虛擬主機和容器主機, 還提供物理主機, 在統一架構上滿足應用對基礎架構的所有需求;

在應用層面, QingCloud AppCenter 能夠實現應用的橫向擴展。

這也是全模雲的概念, 即面向企業兼顧「敏態」和「穩態」的需求,

為分散式和集中式業務架構進行雲端部署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企業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靈活選擇不同類型的雲端資源, 構建靈活、敏捷、高效的全模式業務系統, 並實現統一管理。

超融合給用戶帶來的主要價值是什麼呢?

降低基礎架構複雜度, 易於管理;

採用橫向擴展方式, 易於擴展;

採用通用硬體, 可降低成本;

更加適合承載雲計算業務, 提高性能;

支持全模雲, 兼顧企業「敏態」和「穩態」的業務需求。 (青雲QingCloud 獨有的價值)。

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超融合技術派系及其優缺點分析?

第一類是傳統 IT 廠商, 他們的產品更關注硬體層面的融合, 軟體層面一般採用開源技術, 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

第二類是專注軟體定義存儲的 IT 廠商, 他們將以往的軟體存儲方案加上計算,以超融合一體機的形式交付。但是產品成熟度較差,在功能、可擴展性和穩定性上還有待提升;

第三類是雲計算廠商,把雲計算技術,通過超融合一體機的形式,形成私有雲的交付。以青雲QingCloud 為例,從軟體層面來看,不管是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青雲QingCloud 採用統一的代碼、自研的技術,核心代碼自主可控。因此無論從需求自訂還是產品更新反覆運算的能力上,都優於開源軟體。從硬體層面,青雲QingCloud 對底層硬體持開放態度,相容各種主流硬體,不存在硬體綁定。成熟度、穩定性,自研、定制化,相容性,技術演進路線清晰。

目前超融合技術涉及到的似乎都是 IaaS 層面,也就是都只在基礎架構上,那麼未來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呢,會上升到 PaaS 層嗎?

上面「融合 3.0」裡有提到應用層面的擴展,不僅是 PaaS,也有 SaaS,主要通過 QingCloud AppCenter 實現。

在 IT 的管理維護上,資料架構的高可用與安全總是備受關注的兩個問題,請您簡單介紹下貴公司的超融合產品在實現高可用和資料保護上,都有哪些具體的方案,達到的效果如何?

首先從管理架構上看,青雲QingCloud 支援計算、存儲與管理節點分離的部署模式,從而在高可用和安全性上達到高可靠性。其次是 P2P 運維機器人系統,能夠自動處理各類硬體故障、資料中心級的災難等。此外,青雲的高可用和資料保護可以細緻到「卷」的級別,這是很多超融合廠商無法做到的。同時,青雲QingCloud 支持各種容災級別,如同步複製、非同步複製、同中心三副本、異地副本等,都可以自訂。

在您看來,超融合技術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下一步產品在超融合這些方面進行哪些優化?

接下來,青立方超融合一體機將做到更精簡的交付。我們現在最小可以做到兩台伺服器交付,未來從交付規模上會做到更小的集群交付。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展,能夠從 1-2 台的小規模擴展到上百萬台的大集群,或者從易捷版(Express)擴展到高級版、企業版,都是完全平滑的過渡方式。為企業提供從基礎的計算虛擬化到企業級的私有雲,一條完整通暢的數位化轉型路徑。

跨界與融合、機遇與挑戰、個人與企業、現在與未來。讓各行業、企業,以及每一個向未來而努力的人,聽見時代最前沿的聲音,見證成長!

- FIN -

他們將以往的軟體存儲方案加上計算,以超融合一體機的形式交付。但是產品成熟度較差,在功能、可擴展性和穩定性上還有待提升;

第三類是雲計算廠商,把雲計算技術,通過超融合一體機的形式,形成私有雲的交付。以青雲QingCloud 為例,從軟體層面來看,不管是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青雲QingCloud 採用統一的代碼、自研的技術,核心代碼自主可控。因此無論從需求自訂還是產品更新反覆運算的能力上,都優於開源軟體。從硬體層面,青雲QingCloud 對底層硬體持開放態度,相容各種主流硬體,不存在硬體綁定。成熟度、穩定性,自研、定制化,相容性,技術演進路線清晰。

目前超融合技術涉及到的似乎都是 IaaS 層面,也就是都只在基礎架構上,那麼未來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呢,會上升到 PaaS 層嗎?

上面「融合 3.0」裡有提到應用層面的擴展,不僅是 PaaS,也有 SaaS,主要通過 QingCloud AppCenter 實現。

在 IT 的管理維護上,資料架構的高可用與安全總是備受關注的兩個問題,請您簡單介紹下貴公司的超融合產品在實現高可用和資料保護上,都有哪些具體的方案,達到的效果如何?

首先從管理架構上看,青雲QingCloud 支援計算、存儲與管理節點分離的部署模式,從而在高可用和安全性上達到高可靠性。其次是 P2P 運維機器人系統,能夠自動處理各類硬體故障、資料中心級的災難等。此外,青雲的高可用和資料保護可以細緻到「卷」的級別,這是很多超融合廠商無法做到的。同時,青雲QingCloud 支持各種容災級別,如同步複製、非同步複製、同中心三副本、異地副本等,都可以自訂。

在您看來,超融合技術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下一步產品在超融合這些方面進行哪些優化?

接下來,青立方超融合一體機將做到更精簡的交付。我們現在最小可以做到兩台伺服器交付,未來從交付規模上會做到更小的集群交付。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展,能夠從 1-2 台的小規模擴展到上百萬台的大集群,或者從易捷版(Express)擴展到高級版、企業版,都是完全平滑的過渡方式。為企業提供從基礎的計算虛擬化到企業級的私有雲,一條完整通暢的數位化轉型路徑。

跨界與融合、機遇與挑戰、個人與企業、現在與未來。讓各行業、企業,以及每一個向未來而努力的人,聽見時代最前沿的聲音,見證成長!

- FIN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