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遠離時尚、不戀愛、能省則省,日本年輕人幾乎沒有消費欲望和信心|好奇心小資料【好奇心日報】

櫻花盛開的三四月, 是日本人的畢業季與開學季。 畢業生們會去借上一套和服盛裝參加畢業儀式, 新生們則會按照日本人慣例正兒八經地穿一身西服去參加開學儀式。

會花心思去捯飭自己還是因為對即將面對的人生新旅程有所期待, 但期待中還伴隨著巨大的焦慮和不安。

上大學這件事本身在日本就挺費錢的。 日本的大學可以分為國立、公立、私立三種, 由國家與當地政府出資的公立大學學費相對便宜, 基本在每年 53 萬日元左右, 但接近 80% 的大學生上的是私立大學。 由於生源逐年減少加上政府減少預算, 私立大學只有漲學費一條出路。  

1994 年日本私立大學學費首次漲到 70 萬日元, 到了 2014 年私立大學學費已經達到了 86 萬日元, 朝著 90 萬日元大關一路奔去。

學費不斷攀升, 但大學生父母們的年收入不僅沒漲, 還有下降的趨勢。 從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來看,

2016 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為 541.9 萬日元, 能夠把孩子送上大學的日本父母的年收入已經高出平均值很多。

父母們的收入在變少、學費還年年上漲, 日本大學生能拿到的生活費自然也在變少。 他們可以去申請獎學金改善生活狀況, 但美其名曰獎學金, 實際上是低息學生貸款(日本較少有免息學生貸款與直接發放獎金形式的獎學金)。 現在超過半數的日本大學生背負著學生貸款, 很多大學生表示“一想到畢業就得償還高昂的學生貸款就很不安”。

想讓生活變得寬適一些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出去打工做兼職。 不論是參與打工的大學生比例還是所獲得人均打工收入都呈現了增長的趨勢。 一份名為《學生生活實際情況調查》的報告顯示, 日本大學生平均每週打工 12.5 小時, 由於深夜時間段打工收入更高, 還有 20.7% 的大學生在晚上 10 點至早晨 5 點時段打工, 這群大學生的生活只能用“起早摸黑”來形容了。

就這麼艱辛地度過三年大學生活後, 日本大學生又迎來了披荊斬棘的“就職生活”。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拿到工資, 數字也不喜人, 20 年前日本大學生工作第一年的月收入在 19 萬前後徘徊。 而你從下圖可以看到, 現在依然如此。

相比當年的大學生, 現在的日本大學生對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向更為焦慮, “人口不斷高齡化, 養老金制度一旦崩潰, 自己的老年生活又何去何從”。

東京廣告協會曾經對 800 多名大學生做過一次“性價比認知”調查, 買二手商品、考證、打工在他們看來是最有性價比的事情。 花了那麼多錢去上大學, 從到手的工資來看回報率並不太高, 所以只有 28.8% 的受訪者覺得上大學是樁有性價比的事。

有意思的結果是日本大學生覺得結婚要比戀愛有性價比,大概是算下來有人能來分擔今後的財務風險要比戀愛時約會花錢划算。

儘管 61.5% 的大學生覺得結婚有性價比,但日本終身未婚率再次刷新記錄,分別達到了男性 23.3% 、女性 14.06%,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單身大國。有些人的確是享受單身生活,但最大的阻礙依舊是錢。超過 40% 有結婚意向的日本年輕人認為“沒有結婚資金”是結婚最大的障礙。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 2015 年出了一本《低欲望社會》。在大前研一看來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使得年輕人失去了消費欲望,這與日本現下流行的“年輕人遠離○○”的說法不謀而合。

遠離時尚——超過 50% 的男大學生覺得衣服差不多能穿就行,比優衣庫貴就那就挺貴了。

遠離喝酒—— 30% 的年輕人不喝酒,而他們的父輩幾乎每天都喝酒。

遠離買車—— 59% 的年輕人沒有買車意願,還有 69% 的人表示“對汽車沒有興趣”,當被問及最想幹什麼時, 50% 的受訪者回答是“想要存錢”。

“低欲望”如同慢性病毒一般深入緊巴巴過日子的日本年輕人,沒有消費欲望,也沒有消費信心,經濟發展停滯所能帶來的影響比你想得還要大。安倍政權在 2015 年設立了“一億總活躍擔當大臣”(“一億”指日本人口一億),這個名字拗口無比的大臣主要幹的就是促進社會活力,但要給死氣沉沉的社會注入活力又豈是設置一個新大臣就能管用的。

製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 東洋經濟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所以只有 28.8% 的受訪者覺得上大學是樁有性價比的事。

有意思的結果是日本大學生覺得結婚要比戀愛有性價比,大概是算下來有人能來分擔今後的財務風險要比戀愛時約會花錢划算。

儘管 61.5% 的大學生覺得結婚有性價比,但日本終身未婚率再次刷新記錄,分別達到了男性 23.3% 、女性 14.06%,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單身大國。有些人的確是享受單身生活,但最大的阻礙依舊是錢。超過 40% 有結婚意向的日本年輕人認為“沒有結婚資金”是結婚最大的障礙。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 2015 年出了一本《低欲望社會》。在大前研一看來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使得年輕人失去了消費欲望,這與日本現下流行的“年輕人遠離○○”的說法不謀而合。

遠離時尚——超過 50% 的男大學生覺得衣服差不多能穿就行,比優衣庫貴就那就挺貴了。

遠離喝酒—— 30% 的年輕人不喝酒,而他們的父輩幾乎每天都喝酒。

遠離買車—— 59% 的年輕人沒有買車意願,還有 69% 的人表示“對汽車沒有興趣”,當被問及最想幹什麼時, 50% 的受訪者回答是“想要存錢”。

“低欲望”如同慢性病毒一般深入緊巴巴過日子的日本年輕人,沒有消費欲望,也沒有消費信心,經濟發展停滯所能帶來的影響比你想得還要大。安倍政權在 2015 年設立了“一億總活躍擔當大臣”(“一億”指日本人口一億),這個名字拗口無比的大臣主要幹的就是促進社會活力,但要給死氣沉沉的社會注入活力又豈是設置一個新大臣就能管用的。

製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 東洋經濟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