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拆書|《狂熱分子》:粉絲瘋狂行為背後,是自身的失意感

這一期的拆書欄目, 和梅小花一起來讀《狂熱分子》。

《狂熱分子》與《烏合之眾》、《群氓之族》齊名, 被譽為群眾運動聖經, 是傳播學必讀經典著作。

本書的作者埃裡克·霍弗, 他的一生非常傳奇, 7歲失明, 15歲複明, 父母早逝, 靠自學成就學問, 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擔任高級研究員。

霍弗在童年、少年時期的生活十分坎坷, 經常漂泊在外, 長年從事碼頭搬運工作。 成年後, 習慣了居無定所生活的霍弗, 即便任職伯克利大學, 但也從未離開碼頭, 其許多觀念都是在碼頭工作中形成, 因此他也被稱為“碼頭工人哲學家”。

《狂熱分子》的靈感來自于霍弗多年對美國社會底層人群的觀察, 在書中, 他告訴我們:

·哪群人熱愛參與群體運動?·這群狂熱分子的群體共性是什麼?

他還提出了狂熱分子熱衷參與群體運動的原因——自身的失意感。

·利用失意感, 領袖們如何發起一場能激起群體狂熱的運動?

書中的觀點能夠解釋當下的奇怪現象,

比如:

·為什麼粉絲願意為愛豆拼盡一切?·為什麼粉絲群體最易失智?

此外, 書中的觀點也值得品牌思考:

·如何利用人的失意感製造讓人狂熱的廣告戰役?

梅小花選了幾個備受熱議的粉絲行為, 來分析這本書的知識。

忠實信徒:

粉絲狂熱追星的表現

PG_One桃色事件一出, 輿論都幾乎全部都在質疑著PG_One的品行, 唯獨一小撮他的粉絲, 依然選擇相信PG_One。

他們不遺餘力地維護PG_One, 這種行為就是忠實信徒的表現。

何謂“忠實信徒”?就是指作為群眾運動裡中堅的追隨者。

在書中, 作者這樣定義忠實信徒的特點:狂熱:

·1.他們狂熱地相信自己的信仰、主義絕對正確, 而其他人的信仰、主義則是絕對錯誤的。 ·2.他們不會因為危險而卻步, 不會因為障礙重重而氣餒, 因為他們根本否定有危險、障礙和反面證據的存在。

像這種粉絲護主的行為, 也是忠實信徒的表現, 相信PG_One是完全無辜的, 並且試圖強迫/改變與他們持不同意見的人——忠實信徒企圖通過改變世界的方式完成對自我的期待。

失意者:

粉絲狂熱追星的本質原因

Justin Bieber曾被爆出吸毒傳聞, 中國有位粉絲對待此事的態度竟然是割腕自殺。 她試圖用自己的痛苦來證明偶像的清白,用毀滅自己的行為拒絕接受偶像吸毒的事實。

粉絲為什麼要瘋狂追星?

本書作者認為,這種瘋狂來源於自身的失意感。

失意感的產生,來源於自我否定的心理。一個人的失意感越重,他就越容易寄希望於某人某物,來完成自己內心的夢想。

他在無形中做了一個概念替換,將外部世界的優點視為自身的優點,殊不知這種優點其實是他本人從未擁有的物品、或者嚴重缺乏的精神品質。

作者認為,失意感會產生巨大的渴望能量——對替代品的渴望。這種渴望的表現為:

·1.通過認同於一件神聖事業而獲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價值感。·2.積極渴求群體運動,讓這種渴望成為他們擺脫“自我”的方式。·3.一個人越是沒有值得自誇之處,就越容易誇耀自己的國家、宗教、種族或是他所參與的神聖事業。

Justin Bieber粉絲割腕事件,也意味著所有形式的獻身、虔誠、效忠和自我抹殺,本質上都是對一種事物的牢牢攀附,攀附著一件可以帶給我們渺小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東西。

群體運動的可替代性

為什麼中年少女的老公換了又換?

有一部分女生自稱“中年少女”,人到中年但依然有顆少女心,喜歡一切鮮肉,他們先是迷戀李易峰、井柏然,再到劉昊然、胡一天,甚至迷戀上《戀與製作人》中的四個虛擬野男人。

為什麼中年少女的老公換了又換?

書中提及一個觀點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作者認為,群眾運動都是從同一類人中間吸收信徒,且吸引到的都是同一類型的心靈。

中年少女都擁有一顆少女心、想要被呵護,這是她們的共同特徵,而歷屆小鮮肉們都能滿足她們抒發情感,老公人設的本質,就是為這群人服務。老公的顏值只是皮囊,換老公就像換衣服一樣,總是缺一件,也總會扔掉一些。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鹿晗宣佈戀愛,會導致大範圍脫粉?——粉絲擁有而後不滿。已經擁有許多而想擁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要大於一無所有而只想擁有一點點的人。

鹿晗每週五發自拍的舉動,其實就是在給粉絲發糖,調戲粉絲們。這種行為讓粉絲們把鹿晗當成“老公”,那如果有一天老公“出軌”了,自然就會脫粉,找尋下一個“老公”。

參與感:

刷屏的為什麼只是段子,而不是段子背後的金主爸爸?

咪蒙刷屏、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刷屏、青蛙旅行刷屏……為什麼刷屏最多的是段子和遊戲,而不是段子背後的金主?

咪蒙、新世相狂刷屏的原因,在於抓住了受眾的參與感。參與感來自於受眾的失意。在於受眾意識到其自我已經敗壞得無藥可救。他們渴望逃避自我,正是這種渴望讓他們傾向於集體行動和自我犧牲。

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廣告活動並不能激起受眾的參與感。廣告本身並沒有參與感,參與感來自某個社會現象所帶來的強烈情緒。懶惰、迷茫、自以為是、憤怒、鄙視……這是咪蒙的文章能夠激起受眾的這些情緒,而產品本身並不能激起這種情緒。

這本《群體狂熱》有嚼頭哦,書中還有很多乾貨值得品牌參考,2018一起讀書吧!

·END·

本文為梅花網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轉載”瞭解須知。

她試圖用自己的痛苦來證明偶像的清白,用毀滅自己的行為拒絕接受偶像吸毒的事實。

粉絲為什麼要瘋狂追星?

本書作者認為,這種瘋狂來源於自身的失意感。

失意感的產生,來源於自我否定的心理。一個人的失意感越重,他就越容易寄希望於某人某物,來完成自己內心的夢想。

他在無形中做了一個概念替換,將外部世界的優點視為自身的優點,殊不知這種優點其實是他本人從未擁有的物品、或者嚴重缺乏的精神品質。

作者認為,失意感會產生巨大的渴望能量——對替代品的渴望。這種渴望的表現為:

·1.通過認同於一件神聖事業而獲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價值感。·2.積極渴求群體運動,讓這種渴望成為他們擺脫“自我”的方式。·3.一個人越是沒有值得自誇之處,就越容易誇耀自己的國家、宗教、種族或是他所參與的神聖事業。

Justin Bieber粉絲割腕事件,也意味著所有形式的獻身、虔誠、效忠和自我抹殺,本質上都是對一種事物的牢牢攀附,攀附著一件可以帶給我們渺小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東西。

群體運動的可替代性

為什麼中年少女的老公換了又換?

有一部分女生自稱“中年少女”,人到中年但依然有顆少女心,喜歡一切鮮肉,他們先是迷戀李易峰、井柏然,再到劉昊然、胡一天,甚至迷戀上《戀與製作人》中的四個虛擬野男人。

為什麼中年少女的老公換了又換?

書中提及一個觀點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作者認為,群眾運動都是從同一類人中間吸收信徒,且吸引到的都是同一類型的心靈。

中年少女都擁有一顆少女心、想要被呵護,這是她們的共同特徵,而歷屆小鮮肉們都能滿足她們抒發情感,老公人設的本質,就是為這群人服務。老公的顏值只是皮囊,換老公就像換衣服一樣,總是缺一件,也總會扔掉一些。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鹿晗宣佈戀愛,會導致大範圍脫粉?——粉絲擁有而後不滿。已經擁有許多而想擁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要大於一無所有而只想擁有一點點的人。

鹿晗每週五發自拍的舉動,其實就是在給粉絲發糖,調戲粉絲們。這種行為讓粉絲們把鹿晗當成“老公”,那如果有一天老公“出軌”了,自然就會脫粉,找尋下一個“老公”。

參與感:

刷屏的為什麼只是段子,而不是段子背後的金主爸爸?

咪蒙刷屏、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刷屏、青蛙旅行刷屏……為什麼刷屏最多的是段子和遊戲,而不是段子背後的金主?

咪蒙、新世相狂刷屏的原因,在於抓住了受眾的參與感。參與感來自於受眾的失意。在於受眾意識到其自我已經敗壞得無藥可救。他們渴望逃避自我,正是這種渴望讓他們傾向於集體行動和自我犧牲。

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廣告活動並不能激起受眾的參與感。廣告本身並沒有參與感,參與感來自某個社會現象所帶來的強烈情緒。懶惰、迷茫、自以為是、憤怒、鄙視……這是咪蒙的文章能夠激起受眾的這些情緒,而產品本身並不能激起這種情緒。

這本《群體狂熱》有嚼頭哦,書中還有很多乾貨值得品牌參考,2018一起讀書吧!

·END·

本文為梅花網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轉載”瞭解須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