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森林,殘疾人士的別樣空間

說起森林療養, 大部分人會想到“戰略新興產業”, 其實在探索森林療養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同時, 我們還在推廣福祉型森林療養。 助殘是福祉型森林療養的重要內容, 今天就一起梳理下, 怎樣助殘障人士走進森林。

對於智力或精神殘疾, 上原嚴通常會安排一些經過評估的森林經營活動, 並輔以散步、五感刺激和森林遊戲等措施, 以此幫助殘障人士提高和改善體能、交流能力、精神狀態和生活節奏, 這種特殊療養方式為殘障人士帶來的變化是可喜。 在實踐中, 這類森林療養對森林要求不高, 只需要組織方進行場地評估, 並不需要增加特殊設施, 對基地建設也沒有特別要求。 或許對智力和精神障礙人士來說, 最重要的是“服務”和“課程”, 硬體設施反而沒那麼不重要。

對於視力和肢體殘疾, 殘障人士更需要設施, 策劃活動的助殘機構一般也會對設施提出要求。 但是森林中應該有哪些助殘設施?目前國內外沒有更多經驗和標準, 大部分森林療養基地把重點放在了無障礙步道、殘疾人專用廁所和盲文指示牌等方面。 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 普通人可以到森林中愜意度過一個週末, 那麼殘障人士也應該享有對等權利。

如果有了更多助殘設施, 便可以幫助殘障人士破除“物理障礙”走進森林。 從森林療養效果角度來看, 對視力和肢體殘疾的森林療養, 目前的關注重點是提高殘障人士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和大家所理解的“治癒”有差距。

幫助殘障人士走進森林,

除了破除物理障礙之外, 還有制度、文化、意識等很多方面的障礙有待破除。 例如, 即便是在有很多成功經驗的日本, 大部分助殘機構也只能兩三個月安排殘障人士去一次森林。 在森林中, 工作人員和殘障人士需要一對一服務, 而助殘機構人手緊張, 如果沒有招募到志願者, 相關活動是很難成行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