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電商品牌商家們做了些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中國品牌是否成功從中國製造躍升為“智”造?中國品牌是否有實力打敗國外中高檔品牌, 而收穫消費者認可?即使中國品牌沒有跑贏外國品牌產品的銷量, 我們的差距究竟還有多少?不要著急, 這些問題的答案馬上揭曉, 相信《2017線上品牌均衡報告》能給你最全面的解讀。

這份報告由京東-中傳大資料實驗室聯合發佈。 報告以京東大資料出發, 分別從品牌供給平衡、品牌消費均衡、品牌生態平衡三個角度通透而全面地解析了2017電商領域的品牌均衡發展狀況, 反映出全國人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落實在消費行動中。

2013-2017年五年間, 京東這所綜合網上商城見證了品牌銷售額、品牌數量、品牌SKU的飛速增長。 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為標準, 這項複合增長率是它的4倍, 同時品牌數量的複合增長率也表現驚人, 較2013年增長了500%,品牌商們正如雨後的春筍一般,

在生長態勢上層層發力。

回歸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 哪一個會在巨大消費市場中獲勝這個問題上, 中國品牌勢必屬於有準備的自強者。 中國品牌的銷售規模不僅相較於國際品牌優勢明顯, 品牌數量更是龐大, 給予消費者更多可選空間。 然而, 全球購的國際品牌憑藉長久積攢下來的美譽度收穫了更多的關注度 , 因此在商品搜索以及單筆訂單金額上更吃香。 報告表明, 國外品牌數量雖少, 但單筆訂單金額為中國品牌的2.2倍。 由此可見, 雖中國品牌的商品覆蓋率強大, 但在口碑上仍顯不足, 在接下來需要更加把勁。

一方面, 中國品牌正引領消費升級, 國產智慧家居、馬桶蓋、體育器材、電動牙刷等商品收穫了消費者認可,

中國設計/智造品牌2013-2017年銷售額增長近600%;另一方面,中外top級品牌複購率、商品和服務好評率、退換貨率初步實現均衡。 中外品牌就像兩位旗鼓相當的對手, 又像作為彼此標杆的朋友, 不斷為境內消費注入新的血液, 為用戶們帶來安心、愉悅的使用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