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黃土地長出“金蛋蛋”——記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康勤

讓黃土地長出“金蛋蛋”

——記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康勤

“作為一個農民, 這輩子值了!”這樣的感慨, 是臨洮縣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康勤榮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時的真切心聲。 但面對這項“最高榮譽”, 康勤沒有絲毫“功成名就”的想法, 而是感覺肩上的責任更加重了,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想法更加迫切了。 在他看來, 這是他人生中一個全新的起點。

只為優良品種

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康勤, 父輩是臨洮縣辛店鎮康家崖村的農民, 他從小就體會了父輩和鄉親們生活的艱辛,

暗下決心要改變現狀。 中學畢業後, 從參軍入伍到做商品批發, 從販運馬鈴薯到培育推廣馬鈴薯良種……在康勤走過的五十多年時光中, 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 有的只是為打好臨洮馬鈴薯這張“牌”, 而踏踏實實走出的一個個腳印。

早在1996年, 康勤就開始從事馬鈴薯的收購販運, 輾轉於全國各大馬鈴薯市場。 一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就是臨洮馬鈴薯產品一直在“跟著別人跑”。 “當咱們臨洮開始大規模種植一個品種的時候, 這個品種已經處於市場淘汰的邊緣了;當一個品種正受歡迎的時候, 咱們還處於引進推廣的階段。 ”看著這一周而復始的現象, 康勤內心的焦急和憂慮也層層累積。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康勤決心要在馬鈴薯優良品種的引進上下功夫。

而做這個決定的時候, 也正是他組建的運輸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時候。

憑藉多年的銷售經驗和對市場的洞察, 康勤引進推廣了一大批馬鈴薯優良品種:“剋星1號”“費烏瑞它”“冀張薯12”“青薯168”……這一個個廣受群眾讚譽的品種背後, 都是康勤在良種甄別、引進、選育、推廣等環節的汗水和付出。

在推廣良種的過程中, 習慣了憑經驗種地的群眾, 一開始並不認可康勤引進的新品種和所謂的科技種田法。 考慮再三, 康勤決定自己貼錢免費為農戶提供種子, 並從農業大學和農科院請來專家免費對農民進行培訓。 現在, 薯農們終於認識到了種子的作用和科技種植的魅力。

為了進一步推廣優質種薯, 康勤專門成立了甘肅康勤薯業有限公司。 目前, 公司已建成年生產瓶苗5000萬株, 年產微型薯2億粒的組培室、陽光溫室和網棚。 同時, 他還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臨洮等地建設種薯擴繁基地6500多畝。

工夫不負有心人。 如今, 康勤的臨洮縣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 已成為該縣馬鈴薯種植的“龍頭”企業, 引進的優良品種已成為廣大群眾種植馬鈴薯的“風向標”, 他本人也真正成為為民解困的精准扶貧帶頭人。

大家富了才算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 大家富了才算富。 ”這是康勤常說的一句話。 相比于企業家, 康勤在身份認同上更喜歡農民和黨員, 這也是他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投身扶貧攻堅事業的根本所在。

在臨洮縣開展的“百企幫百村”精准扶貧行動中, 康勤名下企業在大力幫扶峽口鎮廟灣村的同時, 還主動增加了窯店鎮北大坪和辛店鎮李頭溝兩個幫扶村。

“貧困戶的種子、配方肥料、拌種專用劑、種植技術, 都是康總免費提供的。 ”廟灣村文書黃天德介紹說, 廟灣村的主要產業就是馬鈴薯種植, 全村3000多畝耕地, 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 種子的優良和科學種植技術, 是群眾增收的最大保障。

在幫扶中, 康勤不僅保證了種子和技術, 而且連收購和銷售都包攬了下來。 康勤認為, 要讓群眾不斷增收、持久脫貧, 不僅要培育富民產業, 還要將群眾組織起來, 延長從種植到銷售的整個產業鏈。 這也是他籌建馬鈴薯購銷專業合作社的初衷。

近年來, 康勤還經常組織帶領馬鈴薯種植大戶參加全國各地的產品展銷會, 推銷臨洮的馬鈴薯, 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都建立了固定的銷售視窗, 並在臨洮縣及周邊縣區設立了20多個收購點, 幫助馬鈴薯種植戶解決銷售難問題。

事實上, 康勤的幫扶不僅限於自己名下企業的幫扶村, 只要是整村發展馬鈴薯產業的村子, 都是他的幫扶對象。 據不完全統計, 近年來, 康勤為辛店、太石、新添等鄉鎮的困難群眾免費提供優質馬鈴薯良種, 價值達到280多萬。

吳永福是峽口鎮新集村村民, 他家每年種植的馬鈴薯面積都在10畝左右。 種植哪個品種, 怎樣種、如何賣, 這些都是他一年最為關心的事情。 在使用了康勤提供的馬鈴薯良種和種植技術後感慨:“科學假不過去啊, 用良種產量就是高!”

辛店鎮康家崖村村民鄧勝梅告訴記者:“洋芋種了20幾年了,以前一畝地產量在三千斤左右。自從康總給我們免費提供原原種後,一畝地產洋芋八九千斤,個頭大得很。”

打造屬於臨洮的馬鈴薯品牌

不管是引進培育良種,還是幫扶群眾,康勤的主導思想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緊跟國家馬鈴薯主糧化的發展思路,不斷擴大優良品種的種植面積,實現品種佈局區域化,種植標準化,推廣“臨洮馬鈴薯”品牌,打造“臨洮馬鈴薯”金字招牌。

2009年,康勤聯絡周邊多個從事馬鈴薯種植、行銷的農民在辛店鎮康家崖村組建了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他被推選為理事長。在他的帶動發展下,合作社覆蓋全縣十多個鄉鎮,已成為臨洮縣馬鈴薯種植的“龍頭”。

在引進良種的同時,康勤還投資1220余萬元,對康家崖村韭菜灣80畝鹽鹼荒灘地進行了綜合治理;投資680萬元,建設馬鈴薯儲藏庫3600平方米;投資532萬元,建成馬鈴薯脫毒培養室1800平方米;投資330萬元,擴建馬鈴薯種薯儲藏庫1000平方米;投資185萬元,建成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0座,用於馬鈴薯脫毒苗栽培……這一系列大手筆,讓“臨洮馬鈴薯”這塊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

在整合資源、加強基建、帶動引領等方面大下工夫的同時,康勤還認識到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草膜三覆蓋新技術”,就是其中一項。

無土栽培見得多,但無土種植馬鈴薯聽得少。這項技術就是把土豆種在草裡邊,上面再覆上地膜,地膜的上面再加大棚,優點是上市早、薯形好。康勤介紹說:“更重要的是沒有土,便於採摘,2017年我們種出來以後,蘭州和周邊的遊客都過來採摘,價格也高,對於馬鈴薯的採摘也是開闢了一個先例。”

如今,依託康勤的馬鈴薯良種培育中心,中國馬鈴薯種子資源中心甘肅工作站、甘肅省農科院臨洮工作站、定西市農科院臨洮馬鈴薯研發培育中心紛紛落戶臨洮,這為打造臨洮馬鈴薯品牌注入了巨大力量。

而對於康勤來說,更大的力量來自於“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的激勵和鼓舞。在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和參加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後,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發揚勞模精神,把事業幹的更好。

“最重要的還是品質。”對於今後的發展,康勤打算從品質入手,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馬鈴薯。“這是打造臨洮馬鈴薯品牌關鍵中的關鍵。”此外,康勤表示,今後依然要全力以赴投身到脫貧攻堅工程中,帶領説明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

用良種產量就是高!”

辛店鎮康家崖村村民鄧勝梅告訴記者:“洋芋種了20幾年了,以前一畝地產量在三千斤左右。自從康總給我們免費提供原原種後,一畝地產洋芋八九千斤,個頭大得很。”

打造屬於臨洮的馬鈴薯品牌

不管是引進培育良種,還是幫扶群眾,康勤的主導思想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緊跟國家馬鈴薯主糧化的發展思路,不斷擴大優良品種的種植面積,實現品種佈局區域化,種植標準化,推廣“臨洮馬鈴薯”品牌,打造“臨洮馬鈴薯”金字招牌。

2009年,康勤聯絡周邊多個從事馬鈴薯種植、行銷的農民在辛店鎮康家崖村組建了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他被推選為理事長。在他的帶動發展下,合作社覆蓋全縣十多個鄉鎮,已成為臨洮縣馬鈴薯種植的“龍頭”。

在引進良種的同時,康勤還投資1220余萬元,對康家崖村韭菜灣80畝鹽鹼荒灘地進行了綜合治理;投資680萬元,建設馬鈴薯儲藏庫3600平方米;投資532萬元,建成馬鈴薯脫毒培養室1800平方米;投資330萬元,擴建馬鈴薯種薯儲藏庫1000平方米;投資185萬元,建成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0座,用於馬鈴薯脫毒苗栽培……這一系列大手筆,讓“臨洮馬鈴薯”這塊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

在整合資源、加強基建、帶動引領等方面大下工夫的同時,康勤還認識到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草膜三覆蓋新技術”,就是其中一項。

無土栽培見得多,但無土種植馬鈴薯聽得少。這項技術就是把土豆種在草裡邊,上面再覆上地膜,地膜的上面再加大棚,優點是上市早、薯形好。康勤介紹說:“更重要的是沒有土,便於採摘,2017年我們種出來以後,蘭州和周邊的遊客都過來採摘,價格也高,對於馬鈴薯的採摘也是開闢了一個先例。”

如今,依託康勤的馬鈴薯良種培育中心,中國馬鈴薯種子資源中心甘肅工作站、甘肅省農科院臨洮工作站、定西市農科院臨洮馬鈴薯研發培育中心紛紛落戶臨洮,這為打造臨洮馬鈴薯品牌注入了巨大力量。

而對於康勤來說,更大的力量來自於“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的激勵和鼓舞。在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和參加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後,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發揚勞模精神,把事業幹的更好。

“最重要的還是品質。”對於今後的發展,康勤打算從品質入手,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馬鈴薯。“這是打造臨洮馬鈴薯品牌關鍵中的關鍵。”此外,康勤表示,今後依然要全力以赴投身到脫貧攻堅工程中,帶領説明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