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邊吃飯邊喝茶,到底好不好?

是否可以邊吃飯邊喝茶?對這個問題傳統的主流觀點是認為邊吃飯邊喝茶不利於身體健康。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可能一直有個疑問,

一方面傳統的知識和經驗告訴我們, 邊吃飯邊喝茶不利於身體健康;另一方面, 蒙古族和藏族等以肉食為主的民族, 不僅邊大量吃肉、喝牛奶, 同時還喝大量的茶。 他們不僅身體沒有病, 還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健壯的民族之一。

其實, 這一現象和生活習慣對我們當今社會有很大的啟發。

現代人吃肉多, 吃高能量的食物多, 運動少, 吃蔬菜少, 喝甜飲料多, 喝茶少, 所以導致代謝性疾病大量增加。

那麼邊吃飯邊喝茶到底好不好?讓我們看一場正反雙方的辯論吧!

正方

邊吃飯邊喝茶對身體不好

第一, 一邊吃飯一邊喝茶會把胃酸沖淡, 這樣的話會影響消化, 會造成消化不良;

第二, 一邊吃飯一邊喝茶時, 因為大量的飲水, 是事物咀嚼不夠就匆匆下嚥, 這樣的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 一邊吃飯一邊喝茶對身體是不好的 。

反方

邊吃飯邊喝茶, 身體照樣健康

事實上, 一邊吃飯一邊喝茶的人依然很多很多, 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 放心地邊吃飯邊喝茶吧朋友, 只要掌握茶藝基礎知識, 一定能使生活更有品味, 一定能吃喝出健康, 吃喝出好心情。

一切都要不唯書、不唯上、更不為權威之言所惑, 要對照活生生的現實去判斷是非。

牧區群眾、茶區群眾、英國等嗜茶國家的群眾都習慣邊吃東西邊喝茶, 香港群眾更是嗜茶好茶,

一早起來便是“一盅兩件”, 到餐廳吃飯, 都是點一壺茶和幾樣茶點邊吃邊喝。

下面一起來聽聽林治老師對“邊吃飯邊喝茶”的建議吧:

林治介紹

十年來編著出版了《武夷茶話》、《中國茶道》、《中國茶藝》、《中國茶情》、《神州問茶》等著作。 2004年當選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2005年當選為全國茶館專業委員副主任, 2007年當選為湖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福建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認為一邊吃飯一邊喝茶對身體不好的意見者, 第一個理由是其理論根據是茶中含有草酸, 草酸別稱乙二酸, 化學式H2C2O4, 它能和食物中的鈣結合生成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長期會造成骨質疏鬆,還容易導致結石症。

這種理論把實驗室的試管化學等同於生命化學,並且忽視了量的計算,所以根本經不起深入剖析,更經不起實踐檢驗。

在各種植物中普遍含有草酸特別是綠色蔬菜、甘薯、芋頭等,其中菠菜、莧菜、芹菜等草酸的含量是茶的多倍,我們喝茶一杯投茶5克左右,而吃蔬菜一餐通常要吃數百克,如果不可以邊吃飯邊喝茶,那麼能不能邊吃飯邊吃菜?

認為一邊吃飯一邊喝茶對身體不好的意見者,第二個理由是認為茶中的茶多酚會和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結合影響消化吸收。確實如此,大量的小白鼠實驗也表明這個說法正確。

實驗時兩組小白鼠喂同樣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飼料,一組的飼料中摻入茶粉,對照組不摻茶粉。飼養一段時間後不摻茶粉小白鼠身材滾圓肥胖並普遍患有脂肪肝,而摻了茶粉的小白鼠體重較輕,肝臟正常。做糞便化驗發現喂茶的這一組小白鼠食入的脂肪和蛋白質有一部分與茶多酚結合沒有被吸收,而是隨糞便排出了體外。

這種現象如果在食物不足時,由於降低了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率自然會造成營養不良而影響健康。

但是,對目前營養過剩特別是脂肪、蛋白質、糖類攝食量過剩的現代飲食習慣而言,邊吃飯邊喝茶既飽了口福,也有效降低了過量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這樣可以避免體重激增,預防脂肪肝和“三高”,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養生的理論必須與時俱進,在目前大部分人營養過剩的情況下, 以營養不良時代的理論談“邊吃飯邊喝茶”有些落伍了。

另外,茶與餐的巧妙配合不僅有益於健康,而且能提升餐飲的品味和品質。

例如吃罷海鮮後啜兩口高山烏龍茶,可祛腥味並啟動舌面的味蕾,吃下一道菜一定更可口;吃重口味的肉類宜品武夷岩茶,吃肥膩菜的宜喝熱的熟普洱茶或黑茶,患有“三高”的人宜邊吃邊喝金花茯磚茶……總之美好的生活需要在遵從科學原理的正確指導下,實事求是地去創新。

▎寫在後面

對於每一位愛喝茶、無茶不歡的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綜合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還是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來看,譬如有些情況下,本身是不宜多喝茶的:

胃潰瘍的人群,濃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對潰瘍面的刺激,影響癒合。同時,服藥期間喝濃茶會降低胃藥的療效,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孕婦人群,尤其是不宜喝濃茶,避免茶中的咖啡鹼等對胎兒的過分刺激,孕婦可以少飲或不飲茶;

發燒生病人群,一邊吃藥一邊喝茶,也會降低藥效。等等……

邊吃飯邊喝茶到底好不好,杯小茶也無法給出唯一的答案,“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那些從小就在產茶區長大的人,喝茶幾乎成了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跟他們說吃飯的時候不宜飲茶,他們也無法理解;而那些胃部較為敏感的人,吃飯時喝了點茶,肚子一天都不舒服。

所以喝茶既要講究每種茶不同的性質,瞭解其背後的生理科學,更要根據自身的習慣去品飲。

讓我們創新喝茶的觀念,凡事不能一概而論。茶的故事也歡迎更多的人開始接觸茶、愛上茶!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茶文化知識和茶山一手資訊

長期會造成骨質疏鬆,還容易導致結石症。

這種理論把實驗室的試管化學等同於生命化學,並且忽視了量的計算,所以根本經不起深入剖析,更經不起實踐檢驗。

在各種植物中普遍含有草酸特別是綠色蔬菜、甘薯、芋頭等,其中菠菜、莧菜、芹菜等草酸的含量是茶的多倍,我們喝茶一杯投茶5克左右,而吃蔬菜一餐通常要吃數百克,如果不可以邊吃飯邊喝茶,那麼能不能邊吃飯邊吃菜?

認為一邊吃飯一邊喝茶對身體不好的意見者,第二個理由是認為茶中的茶多酚會和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結合影響消化吸收。確實如此,大量的小白鼠實驗也表明這個說法正確。

實驗時兩組小白鼠喂同樣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飼料,一組的飼料中摻入茶粉,對照組不摻茶粉。飼養一段時間後不摻茶粉小白鼠身材滾圓肥胖並普遍患有脂肪肝,而摻了茶粉的小白鼠體重較輕,肝臟正常。做糞便化驗發現喂茶的這一組小白鼠食入的脂肪和蛋白質有一部分與茶多酚結合沒有被吸收,而是隨糞便排出了體外。

這種現象如果在食物不足時,由於降低了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率自然會造成營養不良而影響健康。

但是,對目前營養過剩特別是脂肪、蛋白質、糖類攝食量過剩的現代飲食習慣而言,邊吃飯邊喝茶既飽了口福,也有效降低了過量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這樣可以避免體重激增,預防脂肪肝和“三高”,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養生的理論必須與時俱進,在目前大部分人營養過剩的情況下, 以營養不良時代的理論談“邊吃飯邊喝茶”有些落伍了。

另外,茶與餐的巧妙配合不僅有益於健康,而且能提升餐飲的品味和品質。

例如吃罷海鮮後啜兩口高山烏龍茶,可祛腥味並啟動舌面的味蕾,吃下一道菜一定更可口;吃重口味的肉類宜品武夷岩茶,吃肥膩菜的宜喝熱的熟普洱茶或黑茶,患有“三高”的人宜邊吃邊喝金花茯磚茶……總之美好的生活需要在遵從科學原理的正確指導下,實事求是地去創新。

▎寫在後面

對於每一位愛喝茶、無茶不歡的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綜合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還是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來看,譬如有些情況下,本身是不宜多喝茶的:

胃潰瘍的人群,濃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對潰瘍面的刺激,影響癒合。同時,服藥期間喝濃茶會降低胃藥的療效,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孕婦人群,尤其是不宜喝濃茶,避免茶中的咖啡鹼等對胎兒的過分刺激,孕婦可以少飲或不飲茶;

發燒生病人群,一邊吃藥一邊喝茶,也會降低藥效。等等……

邊吃飯邊喝茶到底好不好,杯小茶也無法給出唯一的答案,“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那些從小就在產茶區長大的人,喝茶幾乎成了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跟他們說吃飯的時候不宜飲茶,他們也無法理解;而那些胃部較為敏感的人,吃飯時喝了點茶,肚子一天都不舒服。

所以喝茶既要講究每種茶不同的性質,瞭解其背後的生理科學,更要根據自身的習慣去品飲。

讓我們創新喝茶的觀念,凡事不能一概而論。茶的故事也歡迎更多的人開始接觸茶、愛上茶!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茶文化知識和茶山一手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