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聘請小語種外國員工,拼多多與400餘品牌合作打假

在拼多多平臺治理部工作的美環, 來自韓國安陽, 有著一口流利的漢語。

在2016年5月進入拼多多後, 美環就與多個韓國品牌方保持積極溝通, 並很快與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合作, 對平臺上多款在售的化妝品進行排查打假。 此後, 這個十幾個人的團隊飛速擴展, 先後與400多個國際品牌建立了跨國打假的合作關係。

像美環這樣的成員, 正是拼多多小語種打假專員的代表。 他們利用韓語、日語、西班牙語等母語優勢, 與多國品牌方、鑒定機構做密切溝通, 對全網在售的品牌商品進行“拉網式”排查。

2月1日, 拼多多發佈的《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顯示,

過去一年拼多多與400家國內外品牌密切聯動, 並聯合中國檢驗認證集團、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天祥集團)等協力廠商機構, 以及各地工商、質檢、警方等政府部門, 幫助消費者、品牌商主動維權。

《年報》資料還顯示, 去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 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連結, 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 同時, 還設立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 幫消費者處理售後糾紛並維權索賠。

聯動國際品牌線下打假

2017年11月, 拼多多接到韓國品牌芭妮蘭反映, 某商家在平臺上涉嫌銷售假冒芭妮蘭卸妝膏。 拼多多當即與品牌方及其代理人玖忻商務諮詢公司一起, 對貨物進行嚴格鑒定, 並順藤摸瓜調查售假鏈條。

在今年1月, 三方成功配合警方端掉了這個線下售假窩點,

在現場查獲了大量假冒芭妮蘭等化妝品。

拼多多方面表示, 目前公司已有一套先進的假貨防控體系, 通過大資料拉網式排查、品牌權利人密切合作、消費者投訴舉報等多種途徑, 不斷完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拼多多打擊假貨的實際行動, 體現了新平臺、新理念、新思維。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 平臺要勇於擔當責任, 秉持假貨“零容忍”的態度, “敢於和售假商家決裂, 和消費者站一起, 要為拼多多的這個態度要點個贊。 ”

“打假是電商本分, 公司創業第一天就成立打假部, 就是為了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拼多多方面表示, 公司始終秉持對假貨“零容忍”的態度,

今後將積極作為, 規範誠信體系建設, 健全維權機制, 為3億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的購物環境。

品牌方投訴不及主動刪除量百分之一

在拼多多內部, 還建立了代號為“125系統”的鑒別體系, 通過大資料分析、機器學習自動鎖定可疑商品, 每秒可掃描甄別全網數千萬個商品, 全年共攔截侵權商品連結4000多萬條。

《年報》資料顯示, 2017年平臺上品牌方權利人投訴量為8.6萬件, 不及拼多多主動刪除商品量的百分之一。

在與售假商家的鬥爭中, 部分商家也會“反偵察, 採取高危地址不發貨, 以此來躲避打假整頓。 為此, 拼多多建立了一支“志願者買手”隊伍, 由志願買家嚴格依規採購特定商家的可疑商品, 在收到包裹後, 原封不動地轉寄拼多多、協力廠商機構進行鑒定。

中國品質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北京大學品質與法治研究所所長劉兆彬認為, 高品質發展的經濟必然要求治理電商假貨現象, “近年來像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向假貨宣戰, 有的設立專業打假部門, 有的‘假一賠十’, 有的設立上億元消費者保障基金, 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積極態勢。 ”

“電商打假有著積極意義, 希望拼多多能給市場帶來清新之風。 ”劉俊海表示, 平臺治理保護消費者權益, 能夠倒逼商家、生產者慎獨自律, 也有助於打造公平公正的電商環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