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撰寫研究生手冊,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1

研究生期間要學什麼?

我認為研究生期間學生應該學三件事情:

1)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儘量廣地涉獵學科基本知識, 儘量深地瞭解所研究領域的方方面面過去和現在。

2)掌握獨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儘量多的學習各種研究方法, 熟練掌握研究過程和步驟。

3)學會寫論文:寫論文不僅是訓練表達能力, 更是訓練思維的邏輯性, 論文體例雖是八股, 但卻是整理思路與他人溝通的有效結構, 不可不尊重。

如果能夠按照這三條要求自己, 畢業後做不做本專業, 並不重要, 因為你的研究素質已經建立了, 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問題了。

2

修行, 修行, 不修如何行?

學生找工作, 挫折很大, 並不是沒有單位要, 而是自視很高, 卻拿不出漂亮的履歷, 說不出我做過什麼, 也沒有證據我做得有多好, 無法讓只有一面印象的用人單位認為你是難得的人才。 學校的標籤只是一個臺階,

再往上需要的是你修行的紀錄, 到了單位之後, 你的成長之路將是你修行的回報。

修行, 修行, 是需要修的, 要花時間, 要花精力, 更要用心去體會, 不僅是知識, 更是做事的方法和態度。 研究生期間是很難得的有那麼多可以自由處理的時間, 應該儘量多地挖掘自身的潛力, 為未來奠定基礎, 否則工作後有家庭後就會有了很多牽絆, 修的機會就更有限了。

3

如何發現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草坪故事)

有一個草坪鋪路的故事, 可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保護草坪是很難的, 因為草坪上的路往往並不是按人的方便性來修的。 有一次一個設計師承接了一個項目, 交付使用後在這個建築物的周圍全部鋪上了草坪, 沒有路,

任人去踩, 幾個月後, 草坪上就分明出現了幾條道:有粗有細, 然後他就此基礎上修路, 也有粗有細, 結果可想而知。

具體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也是這樣。 在開始的時候, 你可以沒有明確的目標, 只要張開你的所有觸角, 去看, 去讀, 去感受, 你會不自覺地愛看一些東西, 那是你的興趣, 也是你的知識結構決定的, 日子久了, 也會出現幾條路, 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標。

學會傾聽心音, 讓心來告訴你如何走, 就不會被別人的價值觀流行的熱點牽著跑。

4

如何進入一個研究領域

進入一個領域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一本這個領域最早的論述專著或教材, 比如協作學習, 可以看Robert E. Slavin Cooperative Learning, 當你把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的內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了之後,

再去讀這個領域的論文, 你就會因為心中有數而能夠很好地把握了。 這種工作必須要先做, 不可以在網上亂搜論文, 否則, 你會感到:看了20篇文章, 對這個領域的認識還沒有形成, 這些概念自相矛盾。 有此認識還算幸運, 有的人恐怕被偏見所引導, 還不知道, 這是最可怕的。

5

如何發現一個研究課題

如果你現在是研一的學生, 在學習基礎課程的同時不妨多做一些泛讀:

1. 流覽各有關協會的網站, 看看最近召開的學術會議的議題。

2. 翻翻國內有關的期刊, 看看最近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麼。

根據你自己的知識結構, 你會很自然地有所傾向, 再多看看你感興趣的話題, 比較之後, 也許就形成了你的論文選題了工作之後,

也是這樣, 你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從什麼角度來闡述, 也可以通過這些熱點話題, 找到闡述你的認識和實踐的新鮮角度。 這並不是附庸風雅, 而是要求你換個角度重新認識你的工作的價值, 訓練自己具備從平淡中看出不平凡的眼力, 這樣你才會不斷有興趣激勵自己做些事情。

各學會網站在資源推薦中教育技術問答中有這個給出的是各國各地區遠端教育協會網站: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AAOU)(http://www.ouhk.edu.hk/~AAOUNet/)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Distance Education(http://www.cade-aced.ca/)

Distance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New Zealand(http://www.deanz.org.nz/)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Distance Learning(http://www.eadl.org/)

British Learning Association(http://www.baol.co.uk/)

6

如何選導師

在選導師的時候, 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我從做學生以及現在做導師的角度, 感覺有兩點非常重要:1)那個研究課題你真的有興趣, 並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麼;2)你和導師的性格能夠合拍。

對於第二條, 主要影響做論文時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並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賞,也未必能夠一起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夠忍受並能夠接受對你批評指導的老師,對你順暢地完成論文,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處處感到老師對你不滿,即使你自認為很不錯,或者認為老師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麼,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最好換個導師:你應該選擇能夠接受和欣賞你的人做導師。為了避免開始的選擇錯誤,你應該在選擇導師之前,多參加幾位老師的專案,從中體會各位老師的管理風格,認識自己的興趣,不要一味地看導師的名氣,儘管名氣大的老師可能項目多些,也許會更容易找到你的興趣。

7

學生論文研究和導師的角色作用

我嘗試過三種指導方式:

(1)讓學生自己去找感興趣的領域,自己研究,老師至少給予方法論上的指導 。

優點:學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幫助老師開拓思路和方向。

缺點:大多數學生在研二的時候還沒有確定的目標方向,選擇方向的過程異常痛苦。學生所選擇的領域也許是導師所不熟悉的,為了能夠從內容上提供指點,導師也要看相關的文獻,如果學生多了,每個人都是一個領域,導師就很難給出專家級的指點,學生也有孤軍奮戰的寂寞。所以,除非學生有非常強烈的意願,我將不採用此法安排論文了。

(2)學生做老師申請的專案

優點:專案有明確的研究要求,老師能夠具體指點,還有同學一起攻關。

缺點:因為老師對專案的認識在短期內很難傳給學生,因此有可能出現學生總不得要領的表像,造成學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師對專案干預很少,學生就需要自強自立,否則專案的品質和成果,對學生的培養可能都達不到預期。目前我還沒有掌握這種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非程式設計項目幾乎都是自己親歷完成,無法借助他人之力,這是以後必須要改進的。

(3)老師表達對某個方向領域的興趣,學生自由開墾

優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選擇著眼點,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老師因為對該方向有興趣,也許沒有深入,也許過去已經有過積累,所以還能夠對學生的著眼點給予建議。學生自由發揮後,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結果,師生都會因此欣喜,這是我所發現的論文期間師生關係作為融洽的一種合作方式。

缺點:學生仍舊可能感到是在孤軍奮戰,缺乏交流對手。

8

如何得到導師的指導

研究生期間應該開始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導師一般採用寬鬆管理。除了幾個重要的時間點老師會主動的找學生以外,其餘時間都需要學生主動,與老師聯繫,導師是否真的成為你的導師,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屆的幾個學生,可能會得到不同數量的指導,這並不是導師厚此薄彼,而是平時交流頻度和品質決定的因此,我的建議是:

1)自覺地將階段性成果向導師彙報,聽聽導師的建議,老師也許會從研究方法和細化問題的角度幫助你反思,更多的時候是為你提供其它的資料來源和支援(人力物力)。

2)認真地完成老師交給你的,看似與你的論文並無關係的事情。老師往往根據對你的直覺認識,認為你合適做什麼事情而分配給你一些工作,也許別人對你也是這個印象,也許這是你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你的優勢,認真地有意識地發展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會使你成為一個有特長的人。

3)和老師的接觸有正式和非正式兩類,正式的需要預約,真的是有事情要討教。非正式的包括路過老師的門口,打個招呼,閒聊兩句有時候正是這種無心插柳,可能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和資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點。

4)不要唯導師命是從,有時候導師分配給你某個任務也有投石問路的意思,是因為想發掘你的潛力。所以多和導師交流你的興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師分配給你所想要的機會,做你想做的事情。

5)記住,任何時候研究中遇到問題,都可以直接進入導師辦公室,尋求幫助,即使你認為是你自己的問題。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讓老師知道你是因為有問題而進展停滯,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

9

如何得到老師對論文研究工作的指點?

論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論文,論文可以成為師生之間非常好的溝通載體。很多同學都是在最後一個月才把論文交給老師,老師能夠做的就只是對論文規範性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論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夠早和導師溝通,論文時期對自己的訓練將會更加富有成效。

我的建議是:採用原型方法進行論文寫作,儘早完成論文的整體框架,在每個版本徵求導師的意見。這樣的好處是:導師可以較全面的瞭解你的想法,從而按照你的思路幫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去請教導師,導師往往會按照他如何做這個研究的角度給你提出建議和要求,因為兩人的知識結構不同,會造成理解認識的誤會,而影響論文研究的進展和流暢。

10

如何準備答辯?

論文答辯主要是闡述論文研究做了什麼,因此在答辯陳述的時候主要是說自己的工作。建議採用下面思路準備答辯報告:

1)要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話概括研究背景)。

2)對於這個問題,我所採取的研究思路,為什麼要這麼研究 。

3)我的研究結論,以及每個研究的支持論據(這時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獻作為證據)。

總之,說清楚你的研究邏輯在闡述時,比較忌諱:

1)花很多時間從盤古開始說起。

2)過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現狀。

3)好像教書一樣,過分顯示自己的飽學博覽群書。

答辯不是論文的縮寫版,論文需要說明來龍去脈,而答辯只要說明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答辯委員會成員都是專家,但是不一定精通你所研究的問題,也許其中還有一些人不太瞭解你的研究領域。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專家,就在於他們能夠對於不熟悉的領域、不熟悉的問題也能夠找到其中的漏洞,這是一種學術敏銳能力,支撐這種敏感的是思維的邏輯性。所以在答辯的時候,如果想讓答辯委員會少提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的闡述要有邏輯性,自圓其說最重要,對所有問題的回答都要立足於你的研究(可以看作從圓心射出的射線),你甚至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不在我目前的研究之內,以後也許可以加進去。斷不可以被答辯委員牽著鼻子走,隨口胡說,進入自相矛盾的陷阱。

如果發現答辯委員中有人不難倒你不甘休,你可以索性告訴他:我沒有研究,願聽指教,儘早結束折磨。

11

定位而後耕耘,知足(魚的啟示)

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一個常識:不同種類的魚生活在水的不同深度,吃的東西不一樣。引申來說,它們都是各得其所,各得其樂。人也是這樣,生活在不同的空間,用不著羡慕別人吃的是什麼,你只吃對你最合適的就行了,在你的那個層度吃好喝好,做一個幸福的大魚。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層次,然後耕耘,知足,在自己適合的環境裡,大家都可以成為大魚。

類似的俗語:行行出狀元。

12

如何讓機會降臨到你的頭上(蘋果故事)

三五個人聚會,你洗完了蘋果,發給大家。你拿起的第一個蘋果,一般都是面上看到的最大最好的那個(我們從小教育使然),交給的是離你最近最順手的那位,這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喜歡的人嗎?未必。

如果把蘋果看成機會,怎樣讓你自己成為最靠近發蘋果的人?

如果你不是最靠近的人,看到別人拿到最大最好的蘋果,你會怎麼想?如果這不是蘋果,而是機會,在生活中,你還是這麼想嗎?你還能夠保持對待蘋果這樣的心態嗎?

機緣巧合,有一定的必然(都來聚會),但很多時候也有很多偶然,用不著患得患失,也用不著羡慕嫉妒,你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增加必然(走近些,主動些)。

13

為什麼要公開資源和成果?

這是一種價值觀:你對投資和回報的計算方法,一般人不願意公開所擁有的資源,是因為害怕被人捷足先登,害怕競爭。我一直相信:是你的,別人拿不走,不是你的,送到你的門口,你也未必有感覺。就像資料和資訊概念的差異一樣,同樣的內容,對有的人是資訊,對有的人就只是資料。

我覺得學校的教育研究和企業的產品開發不同,教育研究是一種公益活動,如果你認為什麼應該研究,自己卻沒有時間做,或者進展緩慢,卻遮著蓋著,人為地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這不也是一種犯罪嗎(極端說法)?如果你看到別人接受了你的思想,而取得了成就,你應該感到驕傲:你的眼力多好啊!當然這個人如果有良心,他應該說他受到了你的啟發,但是不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名這個東西,就像是一個靶心,會使你招到更多的評頭論足,雖然有時候可以滿足一定的虛榮心為名所累,苦!

每個人的想法和認識都受自己的知識結構影響,你做這個研究肯定和他的著眼點不一樣,玫瑰花還有好多品種呢,何況一個研究領域,即使是同樣的課題,也可以寫出不同的論文,教育研究不是很提倡重複研究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又何必擔心呢,如果英雄所見略同,更要高興了,知音難覓啊。

你還可以這麼想,如果你是這個領域的開拓者,多麼寂寞,能有人同道,不亦樂乎?你可以借助別人的工作成果,特別是新領域初期開拓的基本積累,什麼文獻索引什麼名詞定義,你能夠踩在多人的肩上(大家互相踩)而不用自己一鋤一鋤地墾荒,能夠專心做你想做的你擅長的事情,多開心啊!如果你本身有惰性,為何不有效地借用外力逼迫你上進,發展出成果呢?水漲船才能高啊今天你啟發別人,過兩天有更多人啟發你,這種echo比自己一個人玩有趣多了只有先開放,才能有流通,你不給別人,別人也不會給你在現在這個時代,個人的勤奮努力是一個方面,對於資料的佔有卻有可能是成敗的條件,你是不是具有辨識資料的能力可能是成敗的關鍵,而這種能力也必須得見多識廣,才能全面地診斷自己去找嗎?當然要做,有送上門的,來者不拒啊。

14

從寫備忘開始

人的素質可以從點滴小事開始培養。比如和導師面談的時候,有心的做筆記,事後馬上整理出備忘,發給導師,這一方面可以確認你對導師的要求是否明白,一方面也可以和導師一起控制進度。

這個練習的素質是準確的理解能力。別以為上了這麼多年學,做了這麼多年的筆記,這種能力已經具備。我發現這方面人的差別真的是很大,有的同學不能記住談話要點的一半,而且還是非常不準確的一半。對於做教育研究的人來說,這更是一大忌諱:很讓人懷疑你的觀察日誌訪談記錄的品質。

這種素質對你以後就業也有好處,可以讓領導快速發現你這個人才。為什麼秘書容易升官,有更多的上升機會?固然是離機會近,有信任度,但也不能忽視了秘書這個崗位確實很鍛練人:別讓領導把話說幾遍,別誤會領導的意思,知道的說你能力有限,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假傳聖旨,狼子野心。

我是通過要求助教寫課堂實錄來鍛煉寫備忘的能力,但是助教們似乎都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意義,所以....

15

你是水漂嗎?

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本科所學的專業、甚至近年所從事的工作都會給他的做事方式打下很重的烙印。

我認識一個朋友,在一所大學的計算中心工作,極擅長在煩亂的頁面中快速捕捉出有價值的資訊。遷移到生活中,當我們在美國逛商場時,他總是能夠很快找到一些價廉物美有趣的東西。我還有一個學生,是圖書館系的本科畢業,非常精通在網上查找各類資料的手法,但是卻會告訴我:英文文獻超過多少頁就看不下去,活脫脫網上流覽習慣落下的毛病。

現在緊張快節奏的社會使每個年輕人都充滿了躍躍欲試的興奮,快速成功的渴望,以及無名的煩躁。他們的行為方式讓我想起了水面上歡快跳動的石子,有的人打出去的水漂可以跳十幾下,但是最後還是要落入水底,沉寂下去。

速食一代需要瞭解自己與身齊長的優勢,也要知道因此而產生的弊端,快准廣,還要結合深才有可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16

是重用還是捧殺?

學生找工作,如果用人單位給個一官半職,就覺得是得到了重用,躍躍欲試,心往神儀;如果是安排從基層做起,就覺得懷才不遇,往往憤而他去。

我的看法是:剛剛工作,去一個專案組從底層做起,要好於剛開始就承擔責任。就如同從陽光下突然走進一個黑屋子一樣,你需要時間熟悉這個單位的文化和潛規則,先看後動,你會有更多的主動性再說,如果你所在的項目組有幾個能人,你短期所學到的必將超過你自己摸索的,少走很多彎路。

17

我該出國工作還是考博?

這基本與個人的素質和條件有關。

唯一能夠談到策略的是: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發現問題,會使以後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如果你打算去國外的名校學教育,經歷的豐富多彩常常會影響你的錄取:他們希望學生構成調色版。很多中國學生在美國拿博士學位,做的論文則是中國的教育實踐,大都是基於以前的積累。

18

如何聽講座?

聽講座也是有些環節應該注意的,有些能力可以借機訓練的:

一、事先瞭解一些講座人的經歷或讀些這個人的文章,或者相關話題,可以保證所提出的問題是這個人有可能回答出來的。經常會看到講座的提問者只關心自己心中的問題,沒有考慮到這個人是不是在這個問題上有積累,這樣的結果是他不會給你滿意的回答,在有限的講座時間內這是一種機會浪費,當然提出一個問題投石問路也是可以的。

二、學會快速做筆記的能力,筆記可以是順序地紀錄要點,也可以是畫出內容之間的關聯。重要的是在聽的時候要不斷地質疑,記錄下你的懷疑,你的推論,看看你的想法和講座人是否一樣同時,也為後面的提問做好準備。

三、在聽講座的時候要注意體會講座人的邏輯,他的理論依據,他是怎麼成長的,哪些因素影響了他的思路和發展。對於那些對你來說只需泛泛瞭解的話題,不妨將對leadership的關注作為講座的另一收穫。

四、對於別人的提問,可以在心裡給出回答,比較自己的回答與他人的區別。不要對別人的問題不屑一顧,嘗試理解他為什麼會提這個問題,還有哪些潛臺詞沒有說出來,也許這裡就有一個你沒有想到的角度。

五、捫心自問:在本專業技術領域你可以做些什麼事情?意義?可行性?價值?

19

有關論文寫作

(1)論文要論才成文

中學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一再強調要有論點、論據。看學生的論文,發現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論點,收集論據,進行論證,或者是很感性地說些感覺和猜測,或者是平白地陳述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何去何從,往往缺乏強有力的論證和闡述,功夫沒有做啊。

(2)請重視摘要寫作

在審閱幾屆學生的學術論文的時候,往往發現學生不會寫摘要,也許是不重視摘要寫作所致?摘要對於論文非常重要:決定了編輯評審人員是否會採用你的論文,讀者是否會閱讀你的論文。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學術能力——簡單概括地向別人介紹你的思想觀點成果。摘要說明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的寫作目的,你對所做事情的價值認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為你的論文的好廣告,就說明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中小學的時候,很討厭老師經常要求寫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現在想來,這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的閱讀能力——你讀懂了什麼,也是在訓練我們的概括能力——你讀到了什麼?轉化到論文的摘要上就是——我這篇文章寫了什麼,這個寫作功夫真的是一脈相承的。用心體會,不斷實踐,寫出一個讓人看得明白引起興趣閱讀的摘要並不難。

(3)論文的理論框架

論文的論點在闡述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論框架,特別是碩士論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羅列。論文的理論水準往往就從這裡彰顯了,理論和觀點的差別就是,系統性理論框架如同綱,綱舉目張,論文就成一體了,否則會有拍腦袋的嫌疑,別人也會質疑結論的覆蓋面和價值。

(4)學會寫標題

好的標題應該是簡明扼要,並且要求全文標題風格一致,這也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時機。

(5)重視結論寫作

學生論文中往往不太重視最後的結論寫作,大概是論文寫到最後已經不堪承受了,也許是想反正我以後也不做這類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場。況不知寫論文結論正是訓練人的大好時機:概述能力和敏銳的判斷能力。

結論中的第一塊是概述你的工作,實際上是在闡述你對所做工作的核心內容及其價值的認識,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義,自己都說不清工作的內容,這樣的論文不寫也罷了,省得危害生態環境。

結論中的第二塊是對研究不足的分析,對研究過程方法結果的反思,是你進一步提高發展的基礎。每次寫論文的時候都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反思,這種素質會遷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終身。

結論中的第三塊是對下一步研究的建議,體現了你對這個領域研究發展趨勢的把握,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能力,對你職業的發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6)畢業論文的結構

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搭畢業論文的結構,於是就會去找師兄師姐的論文觀摩,方法是對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對自己並沒有多大幫助。

建議:在查找論文相關工作的同時,搜索國外大學的博士論文,揣摩他們的論文組織,一般來說國外大學在論文寫作方面會比國內規範很多。

(7)寫完的論文應該給誰看?

我認為論文寫作有兩個目的:

1)將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介紹給大眾,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別人的工作,希望得到應用;

2)反映你的研究水準研究興趣,希望得到肯定。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寫好的論文應該給誰看,就比較清楚了:給你寫論文時候心中所想的讀者物件看,比如能夠運用這篇論文結論的人,另外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以及能夠指出你的論文結論是否可行的人。各類導師,他自己可能沒時間看,但是會讓他的學生看,寫文章,說些話,不就是想讓人知道嗎,看得人越多越好啊。之所以要想這個問題,是因為要提高你的論文的引用率和影響面,不能只是因為湊篇數而寫作。

具體到畢業論文的送審,也是這樣,不是為了要自己的論文好過,找個好好先生(一般碩士論文都不會刁難的),而應該找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先生(你的論文對他有價值),或者找在這方面有研究的人(他的建議對你有價值)。當然,很多時候是導師決定了送給誰審閱,但學生也是可以提議的,這是你建立在學術圈子中Leadership的第一步:讓外校的知名學者知道你。

給誰看對應著不同的操作實現:如決定所投稿的會議雜誌,也可以是發給不同的人。在自己的網站blog上寫明讀者物件也是一種方式:省別人時間的同時,也使你的論文散佈更有針對性。

(8)為什麼要給國際會議投稿?<>

很多同學都不會看國際會議的徵稿通知,除非是在中國開的。原因是覺得出國開會不可能,所以也不會向國際會議投稿。

我認為向國際會議投稿對你個人有兩個好處:

1)得到對你的研究的專業級指點:國際會議論文的評審有的是很嚴格很認真的,評委會非常仔細地告訴你你的研究哪裡有問題,你的文章應該怎麼修改。大部分的評語都非常專業盡職,所以對你的發展很有好處。

2)中國有很多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缺乏使者傳播到世界,你承擔這樣一個角色的好處是:讓你的工作得到國際國內的認可,這也是你在學術圈子中建立Leadership的重要一步:讓國外的學者知道你。

(9)怎樣提高論文投稿命中率

首先,需要翻看該雜誌最近一年的文章,看看雜誌的定位讀者群,文章偏好;其次,將你的文章按照該雜誌的風格來寫,或者為你的文章尋找一個風格定位一致的雜誌,這樣就可以增加刊登機會另外,關注雜誌的特刊徵稿,適時投稿,也會增加命中率。

(10)論文最後的審校

在論文經過與導師的討論,幾番修改之後,準備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細細地讀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順和錯別字的地方。否則,不經心的粗心,會給評閱人員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最後審查一下目錄:章節的標題是否簡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對稱性和一致性?

(11)為什麼要寫立項報告?

每年都會有一些立項的機會,老師也會讓學生圍繞他的論文寫一份立項報告。學生是否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呢?

首先,立項報告是向別人解釋我要做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它的價值是什麼,寫立項的過程是進一步理清思路的過程,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讓看的人明白。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是先自己投資做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後再寫立項申請,結果命中率大增的原因:因為那時候的立項報告確實是言之有物,可操作性強。

其次,因為老師也希望立項成功,所以你寫好的立項報告老師會仔細地改,將老師修改後的版本與你的原先版本進行仔細比較,揣摩立項報告每個成分應該怎麼表達,會提高你對這類層次文書的寫作感覺,也會為你工作後儘快地建立自己的一方沃土打下基礎。

如何看待寫而不中的問題?有人因此覺得是浪費時間,因為項目的中與不中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並不完全取決於立項報告的品質。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處理態度是:不要以中與不中論成敗,要看到寫立項報告的種種好處,比如這是很好的練筆,再比如每寫一次,對專案的認識就更加深一步。

學生寫立項報告最薄弱的環節是不會寫目標和意義,因為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或者在一個更大的環境下看問題,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看不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所謂學會拔高,也可以算作立項報告對我們的一項訓練吧。

主要影響做論文時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並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賞,也未必能夠一起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夠忍受並能夠接受對你批評指導的老師,對你順暢地完成論文,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處處感到老師對你不滿,即使你自認為很不錯,或者認為老師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麼,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最好換個導師:你應該選擇能夠接受和欣賞你的人做導師。為了避免開始的選擇錯誤,你應該在選擇導師之前,多參加幾位老師的專案,從中體會各位老師的管理風格,認識自己的興趣,不要一味地看導師的名氣,儘管名氣大的老師可能項目多些,也許會更容易找到你的興趣。

7

學生論文研究和導師的角色作用

我嘗試過三種指導方式:

(1)讓學生自己去找感興趣的領域,自己研究,老師至少給予方法論上的指導 。

優點:學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幫助老師開拓思路和方向。

缺點:大多數學生在研二的時候還沒有確定的目標方向,選擇方向的過程異常痛苦。學生所選擇的領域也許是導師所不熟悉的,為了能夠從內容上提供指點,導師也要看相關的文獻,如果學生多了,每個人都是一個領域,導師就很難給出專家級的指點,學生也有孤軍奮戰的寂寞。所以,除非學生有非常強烈的意願,我將不採用此法安排論文了。

(2)學生做老師申請的專案

優點:專案有明確的研究要求,老師能夠具體指點,還有同學一起攻關。

缺點:因為老師對專案的認識在短期內很難傳給學生,因此有可能出現學生總不得要領的表像,造成學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師對專案干預很少,學生就需要自強自立,否則專案的品質和成果,對學生的培養可能都達不到預期。目前我還沒有掌握這種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非程式設計項目幾乎都是自己親歷完成,無法借助他人之力,這是以後必須要改進的。

(3)老師表達對某個方向領域的興趣,學生自由開墾

優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選擇著眼點,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老師因為對該方向有興趣,也許沒有深入,也許過去已經有過積累,所以還能夠對學生的著眼點給予建議。學生自由發揮後,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結果,師生都會因此欣喜,這是我所發現的論文期間師生關係作為融洽的一種合作方式。

缺點:學生仍舊可能感到是在孤軍奮戰,缺乏交流對手。

8

如何得到導師的指導

研究生期間應該開始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導師一般採用寬鬆管理。除了幾個重要的時間點老師會主動的找學生以外,其餘時間都需要學生主動,與老師聯繫,導師是否真的成為你的導師,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屆的幾個學生,可能會得到不同數量的指導,這並不是導師厚此薄彼,而是平時交流頻度和品質決定的因此,我的建議是:

1)自覺地將階段性成果向導師彙報,聽聽導師的建議,老師也許會從研究方法和細化問題的角度幫助你反思,更多的時候是為你提供其它的資料來源和支援(人力物力)。

2)認真地完成老師交給你的,看似與你的論文並無關係的事情。老師往往根據對你的直覺認識,認為你合適做什麼事情而分配給你一些工作,也許別人對你也是這個印象,也許這是你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你的優勢,認真地有意識地發展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會使你成為一個有特長的人。

3)和老師的接觸有正式和非正式兩類,正式的需要預約,真的是有事情要討教。非正式的包括路過老師的門口,打個招呼,閒聊兩句有時候正是這種無心插柳,可能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和資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點。

4)不要唯導師命是從,有時候導師分配給你某個任務也有投石問路的意思,是因為想發掘你的潛力。所以多和導師交流你的興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師分配給你所想要的機會,做你想做的事情。

5)記住,任何時候研究中遇到問題,都可以直接進入導師辦公室,尋求幫助,即使你認為是你自己的問題。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讓老師知道你是因為有問題而進展停滯,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

9

如何得到老師對論文研究工作的指點?

論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論文,論文可以成為師生之間非常好的溝通載體。很多同學都是在最後一個月才把論文交給老師,老師能夠做的就只是對論文規範性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論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夠早和導師溝通,論文時期對自己的訓練將會更加富有成效。

我的建議是:採用原型方法進行論文寫作,儘早完成論文的整體框架,在每個版本徵求導師的意見。這樣的好處是:導師可以較全面的瞭解你的想法,從而按照你的思路幫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去請教導師,導師往往會按照他如何做這個研究的角度給你提出建議和要求,因為兩人的知識結構不同,會造成理解認識的誤會,而影響論文研究的進展和流暢。

10

如何準備答辯?

論文答辯主要是闡述論文研究做了什麼,因此在答辯陳述的時候主要是說自己的工作。建議採用下面思路準備答辯報告:

1)要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話概括研究背景)。

2)對於這個問題,我所採取的研究思路,為什麼要這麼研究 。

3)我的研究結論,以及每個研究的支持論據(這時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獻作為證據)。

總之,說清楚你的研究邏輯在闡述時,比較忌諱:

1)花很多時間從盤古開始說起。

2)過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現狀。

3)好像教書一樣,過分顯示自己的飽學博覽群書。

答辯不是論文的縮寫版,論文需要說明來龍去脈,而答辯只要說明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答辯委員會成員都是專家,但是不一定精通你所研究的問題,也許其中還有一些人不太瞭解你的研究領域。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專家,就在於他們能夠對於不熟悉的領域、不熟悉的問題也能夠找到其中的漏洞,這是一種學術敏銳能力,支撐這種敏感的是思維的邏輯性。所以在答辯的時候,如果想讓答辯委員會少提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的闡述要有邏輯性,自圓其說最重要,對所有問題的回答都要立足於你的研究(可以看作從圓心射出的射線),你甚至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不在我目前的研究之內,以後也許可以加進去。斷不可以被答辯委員牽著鼻子走,隨口胡說,進入自相矛盾的陷阱。

如果發現答辯委員中有人不難倒你不甘休,你可以索性告訴他:我沒有研究,願聽指教,儘早結束折磨。

11

定位而後耕耘,知足(魚的啟示)

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一個常識:不同種類的魚生活在水的不同深度,吃的東西不一樣。引申來說,它們都是各得其所,各得其樂。人也是這樣,生活在不同的空間,用不著羡慕別人吃的是什麼,你只吃對你最合適的就行了,在你的那個層度吃好喝好,做一個幸福的大魚。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層次,然後耕耘,知足,在自己適合的環境裡,大家都可以成為大魚。

類似的俗語:行行出狀元。

12

如何讓機會降臨到你的頭上(蘋果故事)

三五個人聚會,你洗完了蘋果,發給大家。你拿起的第一個蘋果,一般都是面上看到的最大最好的那個(我們從小教育使然),交給的是離你最近最順手的那位,這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喜歡的人嗎?未必。

如果把蘋果看成機會,怎樣讓你自己成為最靠近發蘋果的人?

如果你不是最靠近的人,看到別人拿到最大最好的蘋果,你會怎麼想?如果這不是蘋果,而是機會,在生活中,你還是這麼想嗎?你還能夠保持對待蘋果這樣的心態嗎?

機緣巧合,有一定的必然(都來聚會),但很多時候也有很多偶然,用不著患得患失,也用不著羡慕嫉妒,你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增加必然(走近些,主動些)。

13

為什麼要公開資源和成果?

這是一種價值觀:你對投資和回報的計算方法,一般人不願意公開所擁有的資源,是因為害怕被人捷足先登,害怕競爭。我一直相信:是你的,別人拿不走,不是你的,送到你的門口,你也未必有感覺。就像資料和資訊概念的差異一樣,同樣的內容,對有的人是資訊,對有的人就只是資料。

我覺得學校的教育研究和企業的產品開發不同,教育研究是一種公益活動,如果你認為什麼應該研究,自己卻沒有時間做,或者進展緩慢,卻遮著蓋著,人為地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這不也是一種犯罪嗎(極端說法)?如果你看到別人接受了你的思想,而取得了成就,你應該感到驕傲:你的眼力多好啊!當然這個人如果有良心,他應該說他受到了你的啟發,但是不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名這個東西,就像是一個靶心,會使你招到更多的評頭論足,雖然有時候可以滿足一定的虛榮心為名所累,苦!

每個人的想法和認識都受自己的知識結構影響,你做這個研究肯定和他的著眼點不一樣,玫瑰花還有好多品種呢,何況一個研究領域,即使是同樣的課題,也可以寫出不同的論文,教育研究不是很提倡重複研究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又何必擔心呢,如果英雄所見略同,更要高興了,知音難覓啊。

你還可以這麼想,如果你是這個領域的開拓者,多麼寂寞,能有人同道,不亦樂乎?你可以借助別人的工作成果,特別是新領域初期開拓的基本積累,什麼文獻索引什麼名詞定義,你能夠踩在多人的肩上(大家互相踩)而不用自己一鋤一鋤地墾荒,能夠專心做你想做的你擅長的事情,多開心啊!如果你本身有惰性,為何不有效地借用外力逼迫你上進,發展出成果呢?水漲船才能高啊今天你啟發別人,過兩天有更多人啟發你,這種echo比自己一個人玩有趣多了只有先開放,才能有流通,你不給別人,別人也不會給你在現在這個時代,個人的勤奮努力是一個方面,對於資料的佔有卻有可能是成敗的條件,你是不是具有辨識資料的能力可能是成敗的關鍵,而這種能力也必須得見多識廣,才能全面地診斷自己去找嗎?當然要做,有送上門的,來者不拒啊。

14

從寫備忘開始

人的素質可以從點滴小事開始培養。比如和導師面談的時候,有心的做筆記,事後馬上整理出備忘,發給導師,這一方面可以確認你對導師的要求是否明白,一方面也可以和導師一起控制進度。

這個練習的素質是準確的理解能力。別以為上了這麼多年學,做了這麼多年的筆記,這種能力已經具備。我發現這方面人的差別真的是很大,有的同學不能記住談話要點的一半,而且還是非常不準確的一半。對於做教育研究的人來說,這更是一大忌諱:很讓人懷疑你的觀察日誌訪談記錄的品質。

這種素質對你以後就業也有好處,可以讓領導快速發現你這個人才。為什麼秘書容易升官,有更多的上升機會?固然是離機會近,有信任度,但也不能忽視了秘書這個崗位確實很鍛練人:別讓領導把話說幾遍,別誤會領導的意思,知道的說你能力有限,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假傳聖旨,狼子野心。

我是通過要求助教寫課堂實錄來鍛煉寫備忘的能力,但是助教們似乎都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意義,所以....

15

你是水漂嗎?

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本科所學的專業、甚至近年所從事的工作都會給他的做事方式打下很重的烙印。

我認識一個朋友,在一所大學的計算中心工作,極擅長在煩亂的頁面中快速捕捉出有價值的資訊。遷移到生活中,當我們在美國逛商場時,他總是能夠很快找到一些價廉物美有趣的東西。我還有一個學生,是圖書館系的本科畢業,非常精通在網上查找各類資料的手法,但是卻會告訴我:英文文獻超過多少頁就看不下去,活脫脫網上流覽習慣落下的毛病。

現在緊張快節奏的社會使每個年輕人都充滿了躍躍欲試的興奮,快速成功的渴望,以及無名的煩躁。他們的行為方式讓我想起了水面上歡快跳動的石子,有的人打出去的水漂可以跳十幾下,但是最後還是要落入水底,沉寂下去。

速食一代需要瞭解自己與身齊長的優勢,也要知道因此而產生的弊端,快准廣,還要結合深才有可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16

是重用還是捧殺?

學生找工作,如果用人單位給個一官半職,就覺得是得到了重用,躍躍欲試,心往神儀;如果是安排從基層做起,就覺得懷才不遇,往往憤而他去。

我的看法是:剛剛工作,去一個專案組從底層做起,要好於剛開始就承擔責任。就如同從陽光下突然走進一個黑屋子一樣,你需要時間熟悉這個單位的文化和潛規則,先看後動,你會有更多的主動性再說,如果你所在的項目組有幾個能人,你短期所學到的必將超過你自己摸索的,少走很多彎路。

17

我該出國工作還是考博?

這基本與個人的素質和條件有關。

唯一能夠談到策略的是: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發現問題,會使以後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如果你打算去國外的名校學教育,經歷的豐富多彩常常會影響你的錄取:他們希望學生構成調色版。很多中國學生在美國拿博士學位,做的論文則是中國的教育實踐,大都是基於以前的積累。

18

如何聽講座?

聽講座也是有些環節應該注意的,有些能力可以借機訓練的:

一、事先瞭解一些講座人的經歷或讀些這個人的文章,或者相關話題,可以保證所提出的問題是這個人有可能回答出來的。經常會看到講座的提問者只關心自己心中的問題,沒有考慮到這個人是不是在這個問題上有積累,這樣的結果是他不會給你滿意的回答,在有限的講座時間內這是一種機會浪費,當然提出一個問題投石問路也是可以的。

二、學會快速做筆記的能力,筆記可以是順序地紀錄要點,也可以是畫出內容之間的關聯。重要的是在聽的時候要不斷地質疑,記錄下你的懷疑,你的推論,看看你的想法和講座人是否一樣同時,也為後面的提問做好準備。

三、在聽講座的時候要注意體會講座人的邏輯,他的理論依據,他是怎麼成長的,哪些因素影響了他的思路和發展。對於那些對你來說只需泛泛瞭解的話題,不妨將對leadership的關注作為講座的另一收穫。

四、對於別人的提問,可以在心裡給出回答,比較自己的回答與他人的區別。不要對別人的問題不屑一顧,嘗試理解他為什麼會提這個問題,還有哪些潛臺詞沒有說出來,也許這裡就有一個你沒有想到的角度。

五、捫心自問:在本專業技術領域你可以做些什麼事情?意義?可行性?價值?

19

有關論文寫作

(1)論文要論才成文

中學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一再強調要有論點、論據。看學生的論文,發現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論點,收集論據,進行論證,或者是很感性地說些感覺和猜測,或者是平白地陳述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何去何從,往往缺乏強有力的論證和闡述,功夫沒有做啊。

(2)請重視摘要寫作

在審閱幾屆學生的學術論文的時候,往往發現學生不會寫摘要,也許是不重視摘要寫作所致?摘要對於論文非常重要:決定了編輯評審人員是否會採用你的論文,讀者是否會閱讀你的論文。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學術能力——簡單概括地向別人介紹你的思想觀點成果。摘要說明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的寫作目的,你對所做事情的價值認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為你的論文的好廣告,就說明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中小學的時候,很討厭老師經常要求寫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現在想來,這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的閱讀能力——你讀懂了什麼,也是在訓練我們的概括能力——你讀到了什麼?轉化到論文的摘要上就是——我這篇文章寫了什麼,這個寫作功夫真的是一脈相承的。用心體會,不斷實踐,寫出一個讓人看得明白引起興趣閱讀的摘要並不難。

(3)論文的理論框架

論文的論點在闡述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論框架,特別是碩士論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羅列。論文的理論水準往往就從這裡彰顯了,理論和觀點的差別就是,系統性理論框架如同綱,綱舉目張,論文就成一體了,否則會有拍腦袋的嫌疑,別人也會質疑結論的覆蓋面和價值。

(4)學會寫標題

好的標題應該是簡明扼要,並且要求全文標題風格一致,這也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時機。

(5)重視結論寫作

學生論文中往往不太重視最後的結論寫作,大概是論文寫到最後已經不堪承受了,也許是想反正我以後也不做這類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場。況不知寫論文結論正是訓練人的大好時機:概述能力和敏銳的判斷能力。

結論中的第一塊是概述你的工作,實際上是在闡述你對所做工作的核心內容及其價值的認識,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義,自己都說不清工作的內容,這樣的論文不寫也罷了,省得危害生態環境。

結論中的第二塊是對研究不足的分析,對研究過程方法結果的反思,是你進一步提高發展的基礎。每次寫論文的時候都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反思,這種素質會遷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終身。

結論中的第三塊是對下一步研究的建議,體現了你對這個領域研究發展趨勢的把握,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能力,對你職業的發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6)畢業論文的結構

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搭畢業論文的結構,於是就會去找師兄師姐的論文觀摩,方法是對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對自己並沒有多大幫助。

建議:在查找論文相關工作的同時,搜索國外大學的博士論文,揣摩他們的論文組織,一般來說國外大學在論文寫作方面會比國內規範很多。

(7)寫完的論文應該給誰看?

我認為論文寫作有兩個目的:

1)將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介紹給大眾,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別人的工作,希望得到應用;

2)反映你的研究水準研究興趣,希望得到肯定。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寫好的論文應該給誰看,就比較清楚了:給你寫論文時候心中所想的讀者物件看,比如能夠運用這篇論文結論的人,另外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以及能夠指出你的論文結論是否可行的人。各類導師,他自己可能沒時間看,但是會讓他的學生看,寫文章,說些話,不就是想讓人知道嗎,看得人越多越好啊。之所以要想這個問題,是因為要提高你的論文的引用率和影響面,不能只是因為湊篇數而寫作。

具體到畢業論文的送審,也是這樣,不是為了要自己的論文好過,找個好好先生(一般碩士論文都不會刁難的),而應該找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先生(你的論文對他有價值),或者找在這方面有研究的人(他的建議對你有價值)。當然,很多時候是導師決定了送給誰審閱,但學生也是可以提議的,這是你建立在學術圈子中Leadership的第一步:讓外校的知名學者知道你。

給誰看對應著不同的操作實現:如決定所投稿的會議雜誌,也可以是發給不同的人。在自己的網站blog上寫明讀者物件也是一種方式:省別人時間的同時,也使你的論文散佈更有針對性。

(8)為什麼要給國際會議投稿?<>

很多同學都不會看國際會議的徵稿通知,除非是在中國開的。原因是覺得出國開會不可能,所以也不會向國際會議投稿。

我認為向國際會議投稿對你個人有兩個好處:

1)得到對你的研究的專業級指點:國際會議論文的評審有的是很嚴格很認真的,評委會非常仔細地告訴你你的研究哪裡有問題,你的文章應該怎麼修改。大部分的評語都非常專業盡職,所以對你的發展很有好處。

2)中國有很多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缺乏使者傳播到世界,你承擔這樣一個角色的好處是:讓你的工作得到國際國內的認可,這也是你在學術圈子中建立Leadership的重要一步:讓國外的學者知道你。

(9)怎樣提高論文投稿命中率

首先,需要翻看該雜誌最近一年的文章,看看雜誌的定位讀者群,文章偏好;其次,將你的文章按照該雜誌的風格來寫,或者為你的文章尋找一個風格定位一致的雜誌,這樣就可以增加刊登機會另外,關注雜誌的特刊徵稿,適時投稿,也會增加命中率。

(10)論文最後的審校

在論文經過與導師的討論,幾番修改之後,準備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細細地讀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順和錯別字的地方。否則,不經心的粗心,會給評閱人員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最後審查一下目錄:章節的標題是否簡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對稱性和一致性?

(11)為什麼要寫立項報告?

每年都會有一些立項的機會,老師也會讓學生圍繞他的論文寫一份立項報告。學生是否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呢?

首先,立項報告是向別人解釋我要做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它的價值是什麼,寫立項的過程是進一步理清思路的過程,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讓看的人明白。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是先自己投資做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後再寫立項申請,結果命中率大增的原因:因為那時候的立項報告確實是言之有物,可操作性強。

其次,因為老師也希望立項成功,所以你寫好的立項報告老師會仔細地改,將老師修改後的版本與你的原先版本進行仔細比較,揣摩立項報告每個成分應該怎麼表達,會提高你對這類層次文書的寫作感覺,也會為你工作後儘快地建立自己的一方沃土打下基礎。

如何看待寫而不中的問題?有人因此覺得是浪費時間,因為項目的中與不中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並不完全取決於立項報告的品質。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處理態度是:不要以中與不中論成敗,要看到寫立項報告的種種好處,比如這是很好的練筆,再比如每寫一次,對專案的認識就更加深一步。

學生寫立項報告最薄弱的環節是不會寫目標和意義,因為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或者在一個更大的環境下看問題,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看不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所謂學會拔高,也可以算作立項報告對我們的一項訓練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