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荊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2018哪些事情值得期待?

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5日在

荊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 市長崔永輝

各位代表:

現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請予審議, 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 是新一屆政府接續振興重擔的開局年, 也是我市勇當多極排頭兵的起步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 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 我們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年來, 我們綜合施策、精准發力, 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2.2億元、增長7.5%,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232.3億元、增長11.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8.6 億元、增長10.6%,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5億元、增長8.7%,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973元、15962元, 增長8.3%、8.5%.一年來, 我們狠抓項目、擴大投資, 推動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荊州民用機場正式獲批開工, 荊荊高鐵、城北快速啟動建設, 華電江陵電廠一期、榮成再生科技一期、德爾福線束、能特科技醫藥中間體、金彭車業等一批工業專案建成投產。

一年來, 我們注重民生、強化督辦, 打響了“三大攻堅戰”, 成功創建了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

捧回了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完成了全省最重的棚改年度任務, 圓滿舉辦了首屆荊州國際馬拉松, 獲批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舉辦城市。

荊州的每一點發展變化, 都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的結果。 實踐反復證明:“路雖遠, 行則將至;事雖難, 幹則必成。 ”荊州人善於謀勢、敢於克難、能成大事,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埋頭苦幹, 就一定能彙聚強大發展合力, 開創加快振興嶄新局面。

回顧過去一年, 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著力抓改革, 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 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24萬噸, 水泥和玻璃行業產能置換達標。 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非法集資有效遏制,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比率雙下降。 房地產去庫存週期由13.8個月下降至7個月。 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 直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15億元以上。 實施8 大類補短板重點工程, 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薄弱領域得到加強。

“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 新增市場主體6.2萬戶、同比增長14%.在全省率先推出“33 證合一”。

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加快推進, 委託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35 項, 行政服務中心278 個審批事項中198 個實現“一次辦好”, 項目建設行政審批時限由156天壓縮到60天以內。 荊州開發區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 一支隊伍管執法”, 工業專案基本實現“零收費、零審批”。 部門監管職能進一步規範, “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 完善國地稅合作“荊州模式”,

成功創建全國百佳國稅地稅合作示範區。

重點改革強力推進。 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完成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新落地PPP項目總投資116億元, 發行企業債券48.9億元, 新增“四板”掛牌企業431 家, 量、質排名全省第一。 完成23家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改革。 城管體制改革啟動實施。

廣播電視臺實現整合。 國有林場改革和鹽業監管體制改革基本完成。 醫藥衛生體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戶籍制度、供銷社等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

二是著力抓產業, 經濟實力有效提升。

工業競爭力增強。 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達到1283家。 稅收過千萬工業企業淨增28家、達到84家。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家、達到173家。

資訊化、工業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達到140家, 其中省級37家。 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醫藥化工、輕工建材、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六大產業集群加速壯大, 產值同比分別增長6%、9.3%、15.4%、23.2%、15.2%和2.5倍。 湖北華訊方舟獲國家專利金獎。 沙隆達與“全球農化十強”以色列安道麥成功合併。 凱樂科技聯合15家企業建設總部基地, 規劃打造量子通信千億產業。

服務業態勢良好。 商貿流通業規模擴大, 新增“限上”法人企業100家。 電子商務發展迅猛, 網路零售額突破200億元、增長50%.全域旅遊加速推進, 旅遊綜合收入260億元、增長30%.華夏歷史文化科技園完成投資18億元, 荊州海洋世界一期建成開園。 光大銀行、渤海銀行落戶營業。 全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餘額181億元、同比多增66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279億元、同比增長161.2%.外貿出口總額12.2億美元、增長23.9%.

農業基礎不斷鞏固。新建高標準農田53萬畝。糧食產量增長4.7%.再生稻發展經驗全國推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233萬畝。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862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26家、達到563家,新型經營主體、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居全省前列。新增“三品一標”產品47個、達到366個。松滋市獲評“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監利縣被授予“中國小龍蝦第一縣”,洪湖市榮獲“中國名蟹第一市”,石首“筆架魚肚”代表湖北亮相世界地理標誌大會,公安縣建成長江中下游最大葡萄產區,江陵縣入選全省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荊江大堤綜合整治、荊南四河堤防加固等重大水利專案基本完成,洪湖蓄滯洪區東分塊工程完成投資19.8億元。

三是著力抓保護,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長江大保護扎實推進。荊江航道整治工程竣工,三大國家級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完成序時進度。78個專案納入國開行長江大保護融資專案庫。非法碼頭整治強力推進,拆除、取締長江幹線碼頭泊位353處,清退岸線55公里。非法采砂有效遏制。清理環保違法違規企業1360個,關閉落後產能“十五小”企業71家、污染嚴重“十小”企業和非法作坊116家。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推進,完成造林綠化62.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

水土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建成城區污水管網38.4公里。建立市縣鄉三級河湖庫長制,在全省率先啟動湖泊保護“一湖一法”,洪湖、長湖圍網全部拆除。退垸還湖啟動實施。濕地保護面積達到19萬公頃,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達到11個,自然濕地面積達到71.2萬公頃。市縣兩級飲用水保護區劃分全部完成,14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成率提高到7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基本農田區、蔬菜種植區、飲用水源地均保持較清潔以上等級。

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開展秸稈禁燒、清潔能源替代、揚塵管控和機動車尾氣專項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黃標車和市縣中心城區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建築施工場地防塵“六化”率達100%.中心城區PM10、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6.7%,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73天、較上年增加36天。

四是著力抓統籌,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一城三區、一區多園”市級統籌體制初步建立,中心城區差異化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市中心醫院、市一醫院門診大樓等項目進展順利,市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荊州中學、沙市中學新校區建成使用,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改擴建一期項目完成。護城河清淤、古城牆修繕等世行貸款專案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開工71582套,其中中心城區61376套,均居全省第一。“荊楚雲”上線運行。“五城同創”深入推進。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第二批“中德生態示範城”。公安縣獲評國家衛生縣城,石首、監利獲評國家園林城市。

城鄉交通網絡加快完善。蒙華鐵路荊州長江公鐵大橋主體工程完工。沙公高速、石首長江大橋及接線、洪湖至嘉魚長江大橋等項目快速推進,洪湖至赤壁長江大橋正式開工。洪監高速復工。撤除荊監一級公路收費站。207國道城區段完成大修,318國道城區段改線工程順利實施。新增普通一二級公路175公里。“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實效,新建農村公路800公里。完成生命安全防護“455”工程2800公里。

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初顯。省級試點村達到43個,建成省級特色小鎮5個,洈水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特色農家樂、民俗特色村、休閒農業示範園快速發展。82個新建鄉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全面開工,荊州區、松滋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通過省級年度驗收。農村電網改造完成投資10.6億元。1125個村實現光纖網路全覆蓋,4G無線信號實現村級全覆蓋。

五是著力抓民生,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精准脫貧務實有效。“六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統籌22.9億元用於精准扶貧。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771個,帶動貧困戶10473戶。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5.6億元。建成村級光伏電站248座。健康扶貧體系初步建立。60個貧困村、42878人減貧任務如期完成。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鎮就業8.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5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新增2.5億元,扶持創業5473人。五項社會保險參保達到768.5萬人次,徵收社會保險費60億元。發放公積金個人貸款19億元。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全面提標。新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8個,民辦養老機構增至35家。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6617萬元。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為民辦實事基本完成。申報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0項,發明專利授權量231件。8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高中教育品質穩步提升。職業教育整合力度加大。“文化三市”創建加快。大型原創漢劇《優孟衣冠》上演武漢、走向廣州深圳,歌劇《有愛才有家》入選文化部民族歌劇重點扶持工程。“荊楚文物珍品展”隨荊州艦出訪20個國家。青少年體育、群眾體育走在全省前列,洪湖市、石首市、公安縣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完成。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果明顯,新生兒二孩占比52.1%.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荊州開發區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沙市區通過全省首批食品安全城市試點驗收。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效明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有效治理。解決了一大批信訪積案。進京非正常上訪下降42.8%.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深化。“平安荊州”創建力度加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11.5%、12.6%,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國家安全、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應急管理、防震減災、對口支援、臺灣事務、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機關事務管理、統計、物價、農墾、移民、煙草、慈善、氣象、檔案、社科、史志、保密和無線電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抓落實是全部政府工作的精髓。一年來,我們堅持狠抓政府“大督查”體系建設,緊扣“事前、事中、事後”三環節,突出“時間表、責任人、督辦、問責”四要素,推行“末位表態、後進發言”制,採用掛圖作戰、微信群調度等方式,曬業績、比位元次、督進度,努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始終堅持依法行政,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辦理本級人大代表建議167件、政協提案310件。始終堅持抓黨建轉作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扎實開展“人情風”“庸懶症”“圈子文化”專項整治,切實加強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政府行政效能明顯提升。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科學決策,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的有效監督、鼎力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熱情參與。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駐荊部隊、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援、參與荊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中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準不高,經濟運行抗風險能力較弱,尤其是工業發展不夠、投入嚴重不足,缺乏大項目支撐,成為荊州經濟發展的最突出短板。去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重要經濟指標沒有達到預期。二是綜合交通不完善,高速公路、鐵路人均里程少,過江通道不足,交通問題仍然是制約荊州發展的瓶頸。三是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任重道遠。環保歷史欠帳多,投入缺口大,農業面源污染量大面廣,水環境修復任務尤為艱巨。四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還不全面、不徹底,群眾和市場主體獲得感不強,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民生保障還存在較大差距。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進取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缺乏,“庸懶症”問題突出,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面對、有效施策,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8年重點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從宏觀大勢看,全球主要經濟體逐漸復蘇,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地區崛起、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戰略惠及荊州,利於我們應勢而謀;從區域態勢看,湖北經濟穩中向好,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援荊州打造全省多極發展排頭兵,需要我們順勢而動;從自身趨勢看,“一城三區、一區多園”順利實施,綜合交通快速發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推進,催促我們乘勢而為。更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聚力發展的氣場日益強大,奮發趕超的鬥志已經凝成,更加堅定了我們搶抓機遇、擔當作為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共抓大保護,厚植大開放,構築大交通,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奮力開創“勇當多極排頭兵、實現荊州大振興”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於經濟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一)做大做強產業支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經濟工作,深入推進“一城三區、一區多園”功能分區、產業佈局,著力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動工業增量升級。工業是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更是穩增長、促發展的主力軍。以荊州開發區為主平臺引領新型工業化。按照“一區多園”管理機制,聚焦主導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引導項目向同類園區聚集,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及裝備智慧製造產業園、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資訊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堅定不移壯大產業。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科技“小巨人”,促進個轉企、新進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對接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要,實施“千企千億技改工程”,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內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企業、100家細分領域潛力領軍企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為支撐,加快實施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強運行調度。籌建荊州工業雲,注重工業企業運行監測、分析與研判。尊重、關愛企業家,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一企一策”點對點精准服務,提高要素保障水準。

推動農業增效提質。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新動能。以荊州高新區為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按照“產學研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的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江漢平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湖北省水產產業技術研究院等農業創新平臺;深化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引進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研發中心和農產品加工行業龍頭企業,創建以農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農業品質年”活動,新建高標準農田40萬畝,重點發展水稻、水產,優化推廣稻漁共作和再生稻等綠色模式。全面禁止高毒農藥,推廣有機肥,探索農業廢棄物集並、回收、轉化利用,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加快土地流轉步伐,規範流轉秩序,流轉率達到70%.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各類股份合作社。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倍增計畫,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做強“荊楚味道”公共品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建設洪湖蓄滯洪區東分塊、長湖洪湖湖堤加固等工程。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大中型灌區及基本農田水利建設。

推動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以紀南文旅區為重點引爆荊州文化旅遊業。將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荊州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按照“中國品牌、湖北代表”目標,推動紀南文旅區做大做強。全力推進荊州古城5A創建。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線路,提升旅遊景點、景區服務水準,改善景區環境。繁榮發展商貿物流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0家。加快建設區域性流通節點城市。舉辦荊楚美食節,擦亮荊州老字型大小,進一步活躍消費市場。加強農產品城鄉終端市場建設,升級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支援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園項目。積極組織相關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引導銀行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全年新增貸款200億元。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新增“新三板”掛牌10家,引導“四板”掛牌企業擴大直接融資。開展金融招商,積極引進各類銀行機構。用足用活產業基金,逐步完善基金品類。統籌調度政府性資金,支援政府擔保平臺做大做優。支持沙市區建設省級現代服務業試點示範區。

狠抓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堅持把每一項發展任務落腳到專案載體上,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緊緊扭住專案建設“牛鼻子”,堅持領導幹部領銜重大專案,落實固定資產投資調度、重點專案聯繫服務制度,繼續開展“重大專案開工月”活動,推動各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堅持“三資”共抓,突出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地位,圍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園區招商、專班招商、回歸招商、重資產招商和基金招商,引進2個50億元以上、35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以開工為核心環節,加強督查考核,確保招商引資實效。

(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今年是改革開放40 周年,必須堅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以改革的勇氣加速後發趕超。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注重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網覆蓋”“一次辦好”服務,進一步清理部門行政審批權,推動“放管服”改革成效協力廠商評估全覆蓋。深入推進工業項目建設“零審批”改革。創新“多評合一”,完善投資專案聯審聯辦平臺。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府系統資訊共用,加快建設掌上政務平臺,推動群眾辦事“網購化”。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績效管理,以縣市區為單位推進專案統籌、資金整合。做大做強荊州城投、荊州海投和縣市投融資平臺,創新實施准公益性專案融資模式。落實“三權分置”,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覆蓋。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建全國社會信用示範城市。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把中心城區打造成對外開放的主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導區。加快荊州水運口岸對外開放,重點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申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場所)和專業特色口岸。對接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複製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貿易便利化等制度。繼續壯大出口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提升荊州製造“走出去”能力。加快新型業態建設,引進大型外貿綜合服務示範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提升荊州出口品牌,爭創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和紡織品出口示範基地。高標準規劃建設臨空臨鐵臨港經濟區。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緊緊抓住創新“第一動力”、把握轉型升級“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更多科技專案成果轉化、落地。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引導現有孵化器建成共用性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新增在孵企業、創客150家。加大對農業類科研院所、特色“種養加”示範基地支援力度。實施“我選湖北·鳳鳴荊州”人才計畫,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打造人才流入城市,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創新發展新局面。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狠抓長江大保護,建設美麗荊州。

突出水環境治理。深入實施“水十條”,認真落實河湖庫長制,系統推進“四水共治”。開工建設荊江沙市段和環長湖生態修復與保護PPP專案。開展“三年行動”,統籌推進四湖總幹渠綜合整治。落實主要水體水質報告公開制度,開展區域性多部門水污染聯防聯治、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試點。啟動總投資26億元的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完成荊襄河濕地公園二期、西幹渠智慧化遠端控制改造等項目,實施護城河及古城內湖泊疏浚清淤、太師淵黑臭水體整治等專案,實現城區水域常態化保潔。推進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擴建。開展農村幹渠、河道清淤,集中清理水葫蘆、水花生,提高水體自然淨化能力。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繼續抓好“三禁兩治”。開展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建立污染源排放“黑名單”管理制度,嚴控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推進清潔能源高效集中利用,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和燃油品質管理,大力整治建築施工、道路、渣土運輸等揚塵污染源。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智慧化監管,推進線上監控、精准檢測解析,促進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回頭看”。繼續開展“綠滿荊州”行動,加大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力度,完成植樹造林62萬畝,森林覆蓋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鞏固長江禁止非法采砂成果。加快修復洪湖、長湖生態,持續推進退田、退漁、退垸還湖。加快海子湖、菱角湖、崇湖、環荊州古城等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探索灘塗濕地生態保護開發新模式。實施“土十條”,開展全市土壤詳查。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支援江陵、監利、石首建設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範區。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重金屬污染詳查工作。

(四)構築綜合立體交通。持續加大重大交通專案建設力度,著力破解發展瓶頸。

謀劃交通大格局。以“大交通”支撐大城市、推動大發展。積極爭取荊荊高鐵南延進入規劃。謀劃推動李埠長江大橋、觀音寺長江大橋、監利華容長江大橋等專案。建設車陽河、公安等港區,完善提升鹽卡港區功能。大力發展臨港產業。謀劃航空產業發展,在加快建設荊州民用機場的同時,推進紀南、公安、石首、洪湖等通用機場前期工作。依託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管道,加強多式聯運融合發展。

加快重大交通專案建設。全面開工荊州機場航站樓、跑道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荊荊高鐵、江漢平原鐵路、蒙華鐵路、城北快速路等專案建設。建成高速公路133公里、達到576公里。加快推進洪江高速、沙公高速楊家廠至孟家溪段,石首長江大橋、洪湖嘉魚長江大橋、洪湖赤壁長江大橋,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一期、長江砂石集並中心等項目 建設。啟動實施松西河、內荊河航道整治。

提升交通服務保障能力。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先導作用,推動與產業、旅遊、扶貧的融合發展。開展普通公路“建養一體化”試點。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完成生命安全防護“455”工程3000公里。加快車聯網、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運用,推廣無車承運人、甩掛運輸等新型運輸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進一步延伸交通運輸服務網路。

(五)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快建設中心城區。按照“名稱不變、體制不變、事權不變、只予不取”原則,積極推動公安、江陵撤縣設區。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統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推進城市“雙修”。重點抓好中心城區180億元政府投資重大專案。啟動市民中心、市檔案館新館建設。推進園博園、植物園等項目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37586套。實施市政截汙及汙水處理、河道淵湖生態修復等專案。繼續推進城區衛生環境整治。新建公共停車場16個,新增停車泊位3800個。實施“還路於民”“亮燈照明”工程。建設50公里城市綠道,打造15分鐘健身圈。構建智慧城管、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旅遊和智慧教育等平臺,打造智慧荊州。

提升縣域發展水準。突出特色,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促進縣域經濟對標趕超、爭先進位。支持荊州區、沙市區在城市建設、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支援公安縣發展裝備製造和生物醫藥產業。支持江陵縣發展新型煤電煤化和現代物流產業。支援松滋市啟動領軍工業企業及稅源培植三年行動計畫。支援石首市實施“主導產業培育工程”,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支持監利縣撤縣設市,完善縣城規劃、加快城鎮化進程。支持洪湖市開展河湖生態修復,做大做強特色旅遊。支持卸甲坪鄉、川店鎮、新溝鎮、岑河鎮、黃山頭鎮打造省級特色小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進“三鄉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大力推進“421工程”,實施“廁所革命”,新增5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繼續推進全域旅遊,支持松滋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支持洪湖市創建國家旅遊度假區,支持荊州區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城鄉供氣、供水、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公共交通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廣泛利用社會和市場力量,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融合,撬動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抓好扶貧創業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800人。

(六)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我們要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切實解決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瞄準特定貧困群體精准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因村施計、因戶施策”,突出“准、實”導向,下好繡花功夫,集中力量做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和危房改造。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產業,完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對象穩定增收。加快實施“百企扶百村”行動,做實做細駐村幫扶工作。強化扶貧資金監管,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完成50個貧困村、46470人脫貧出列任務。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佈局,消除“超大班額”,有效緩解“擇校熱”。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優化職業教育資源,打造職教特色學校、品牌學科。整合各類資源、資金30億元,支持長江大學創建“雙一流”。支援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支持荊州職業技術學院爭創全國優質高職院校。加快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新校區建設。加快“文化三市”創建,創成中國楹聯文化城市。舉辦荊楚文化藝術節。規劃建設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圖書館和文化館新館。改造升級市工人文化宮。建設戶外職工“愛心驛站”。實施“一縣一團”“戲曲進校園”、藝術人才培養工程。推進健康荊州建設,確保市中心醫院、市一醫院門診大樓主體工程完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治理“餐桌污染”,打造一批放心早餐店、夜市示範店。繼續推進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工作。全力辦好市第五屆運動會和第二屆荊州國際馬拉松。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工作。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統籌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問題,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6萬人。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做到應保盡保。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扶貧標準和低保標準有效銜接。探索租賃住房建設,保障多樣化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開展智慧養老、社區托老所建設。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支援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發展。

提高社會治理水準。強化公共安全意識,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等行業領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做好各類風險化解和信訪維穩工作,妥善解決群眾訴求。扎實開展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工作。推進法治荊州建設,開展基層法治創建活動。推進“平安城市”三期工程建設,開展“一標三實”資訊採集,堅決打擊“黑槍爆”“盜搶騙”“黃賭毒”,進一步完善立體化、資訊化治安防控體系,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加強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樑紐帶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老齡、擁軍優屬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政府工作必須彰顯新氣象、展現新作為。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使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歷史重托。

堅持党的領導,嚴守政治規矩。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深厚感情和強烈責任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全面落實法治荊州建設綱要,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自覺。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加強合法性審查。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社會和輿論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支持監察體制改革。

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政務公開。開展網路問政、電視問政,讓政府工作始終置於陽光之下。

堅持擔當履職,大興實幹之風。我市正處在發展爬坡期、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前進道路上面臨不少挑戰。我們將始終保持昂揚鬥志,真正把加快發展的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的冷暖憂樂裝在心中,困難面前不退縮,矛盾面前不回避,挑戰面前不畏懼,主動作為、務實進取,不折不扣完成各項目標。我們將始終堅持真抓實幹,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在全市蔚然成風,推動各項工作幹在實處、爭先進位。

堅持狠抓落實,提高行政效能。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緊盯既定目標,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安排必須做到時間明確、路徑明確、責任明確。進一步完善政府“大督查”體系,推行暗訪督查、網上督查、協力廠商評估,多層次、廣管道、全方位掌握實際情況。嚴肅督查通報,嚴格結果考評,抓住不落實的事,處理不作為的人,有責必問、有錯必糾,以強有力的督查和問責推動政府每項承諾的兌現。

各位代表!使命光榮艱巨,責任重於泰山。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荊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為“勇當多極排頭兵、實現荊州大振興”作出新的更大成績!

社會融資規模279億元、同比增長161.2%.外貿出口總額12.2億美元、增長23.9%.

農業基礎不斷鞏固。新建高標準農田53萬畝。糧食產量增長4.7%.再生稻發展經驗全國推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233萬畝。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862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26家、達到563家,新型經營主體、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居全省前列。新增“三品一標”產品47個、達到366個。松滋市獲評“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監利縣被授予“中國小龍蝦第一縣”,洪湖市榮獲“中國名蟹第一市”,石首“筆架魚肚”代表湖北亮相世界地理標誌大會,公安縣建成長江中下游最大葡萄產區,江陵縣入選全省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荊江大堤綜合整治、荊南四河堤防加固等重大水利專案基本完成,洪湖蓄滯洪區東分塊工程完成投資19.8億元。

三是著力抓保護,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長江大保護扎實推進。荊江航道整治工程竣工,三大國家級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完成序時進度。78個專案納入國開行長江大保護融資專案庫。非法碼頭整治強力推進,拆除、取締長江幹線碼頭泊位353處,清退岸線55公里。非法采砂有效遏制。清理環保違法違規企業1360個,關閉落後產能“十五小”企業71家、污染嚴重“十小”企業和非法作坊116家。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推進,完成造林綠化62.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

水土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建成城區污水管網38.4公里。建立市縣鄉三級河湖庫長制,在全省率先啟動湖泊保護“一湖一法”,洪湖、長湖圍網全部拆除。退垸還湖啟動實施。濕地保護面積達到19萬公頃,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達到11個,自然濕地面積達到71.2萬公頃。市縣兩級飲用水保護區劃分全部完成,14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成率提高到7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基本農田區、蔬菜種植區、飲用水源地均保持較清潔以上等級。

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開展秸稈禁燒、清潔能源替代、揚塵管控和機動車尾氣專項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黃標車和市縣中心城區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建築施工場地防塵“六化”率達100%.中心城區PM10、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6.7%,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73天、較上年增加36天。

四是著力抓統籌,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一城三區、一區多園”市級統籌體制初步建立,中心城區差異化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市中心醫院、市一醫院門診大樓等項目進展順利,市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荊州中學、沙市中學新校區建成使用,荊州職業技術學院改擴建一期項目完成。護城河清淤、古城牆修繕等世行貸款專案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開工71582套,其中中心城區61376套,均居全省第一。“荊楚雲”上線運行。“五城同創”深入推進。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第二批“中德生態示範城”。公安縣獲評國家衛生縣城,石首、監利獲評國家園林城市。

城鄉交通網絡加快完善。蒙華鐵路荊州長江公鐵大橋主體工程完工。沙公高速、石首長江大橋及接線、洪湖至嘉魚長江大橋等項目快速推進,洪湖至赤壁長江大橋正式開工。洪監高速復工。撤除荊監一級公路收費站。207國道城區段完成大修,318國道城區段改線工程順利實施。新增普通一二級公路175公里。“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實效,新建農村公路800公里。完成生命安全防護“455”工程2800公里。

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初顯。省級試點村達到43個,建成省級特色小鎮5個,洈水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特色農家樂、民俗特色村、休閒農業示範園快速發展。82個新建鄉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全面開工,荊州區、松滋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通過省級年度驗收。農村電網改造完成投資10.6億元。1125個村實現光纖網路全覆蓋,4G無線信號實現村級全覆蓋。

五是著力抓民生,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精准脫貧務實有效。“六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統籌22.9億元用於精准扶貧。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771個,帶動貧困戶10473戶。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5.6億元。建成村級光伏電站248座。健康扶貧體系初步建立。60個貧困村、42878人減貧任務如期完成。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鎮就業8.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5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新增2.5億元,扶持創業5473人。五項社會保險參保達到768.5萬人次,徵收社會保險費60億元。發放公積金個人貸款19億元。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全面提標。新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8個,民辦養老機構增至35家。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6617萬元。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為民辦實事基本完成。申報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0項,發明專利授權量231件。8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高中教育品質穩步提升。職業教育整合力度加大。“文化三市”創建加快。大型原創漢劇《優孟衣冠》上演武漢、走向廣州深圳,歌劇《有愛才有家》入選文化部民族歌劇重點扶持工程。“荊楚文物珍品展”隨荊州艦出訪20個國家。青少年體育、群眾體育走在全省前列,洪湖市、石首市、公安縣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完成。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果明顯,新生兒二孩占比52.1%.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荊州開發區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沙市區通過全省首批食品安全城市試點驗收。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效明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有效治理。解決了一大批信訪積案。進京非正常上訪下降42.8%.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深化。“平安荊州”創建力度加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11.5%、12.6%,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國家安全、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應急管理、防震減災、對口支援、臺灣事務、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機關事務管理、統計、物價、農墾、移民、煙草、慈善、氣象、檔案、社科、史志、保密和無線電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抓落實是全部政府工作的精髓。一年來,我們堅持狠抓政府“大督查”體系建設,緊扣“事前、事中、事後”三環節,突出“時間表、責任人、督辦、問責”四要素,推行“末位表態、後進發言”制,採用掛圖作戰、微信群調度等方式,曬業績、比位元次、督進度,努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始終堅持依法行政,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辦理本級人大代表建議167件、政協提案310件。始終堅持抓黨建轉作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扎實開展“人情風”“庸懶症”“圈子文化”專項整治,切實加強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政府行政效能明顯提升。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科學決策,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的有效監督、鼎力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熱情參與。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駐荊部隊、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援、參與荊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中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準不高,經濟運行抗風險能力較弱,尤其是工業發展不夠、投入嚴重不足,缺乏大項目支撐,成為荊州經濟發展的最突出短板。去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重要經濟指標沒有達到預期。二是綜合交通不完善,高速公路、鐵路人均里程少,過江通道不足,交通問題仍然是制約荊州發展的瓶頸。三是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任重道遠。環保歷史欠帳多,投入缺口大,農業面源污染量大面廣,水環境修復任務尤為艱巨。四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改革還不全面、不徹底,群眾和市場主體獲得感不強,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民生保障還存在較大差距。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進取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缺乏,“庸懶症”問題突出,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面對、有效施策,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8年重點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從宏觀大勢看,全球主要經濟體逐漸復蘇,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地區崛起、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戰略惠及荊州,利於我們應勢而謀;從區域態勢看,湖北經濟穩中向好,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援荊州打造全省多極發展排頭兵,需要我們順勢而動;從自身趨勢看,“一城三區、一區多園”順利實施,綜合交通快速發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推進,催促我們乘勢而為。更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聚力發展的氣場日益強大,奮發趕超的鬥志已經凝成,更加堅定了我們搶抓機遇、擔當作為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共抓大保護,厚植大開放,構築大交通,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奮力開創“勇當多極排頭兵、實現荊州大振興”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於經濟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一)做大做強產業支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經濟工作,深入推進“一城三區、一區多園”功能分區、產業佈局,著力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動工業增量升級。工業是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更是穩增長、促發展的主力軍。以荊州開發區為主平臺引領新型工業化。按照“一區多園”管理機制,聚焦主導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引導項目向同類園區聚集,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及裝備智慧製造產業園、軍民融合暨光通訊電子資訊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堅定不移壯大產業。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科技“小巨人”,促進個轉企、新進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對接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要,實施“千企千億技改工程”,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內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企業、100家細分領域潛力領軍企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為支撐,加快實施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強運行調度。籌建荊州工業雲,注重工業企業運行監測、分析與研判。尊重、關愛企業家,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一企一策”點對點精准服務,提高要素保障水準。

推動農業增效提質。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新動能。以荊州高新區為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按照“產學研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的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江漢平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湖北省水產產業技術研究院等農業創新平臺;深化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引進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研發中心和農產品加工行業龍頭企業,創建以農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農業品質年”活動,新建高標準農田40萬畝,重點發展水稻、水產,優化推廣稻漁共作和再生稻等綠色模式。全面禁止高毒農藥,推廣有機肥,探索農業廢棄物集並、回收、轉化利用,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加快土地流轉步伐,規範流轉秩序,流轉率達到70%.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各類股份合作社。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倍增計畫,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做強“荊楚味道”公共品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建設洪湖蓄滯洪區東分塊、長湖洪湖湖堤加固等工程。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大中型灌區及基本農田水利建設。

推動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以紀南文旅區為重點引爆荊州文化旅遊業。將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荊州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按照“中國品牌、湖北代表”目標,推動紀南文旅區做大做強。全力推進荊州古城5A創建。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線路,提升旅遊景點、景區服務水準,改善景區環境。繁榮發展商貿物流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0家。加快建設區域性流通節點城市。舉辦荊楚美食節,擦亮荊州老字型大小,進一步活躍消費市場。加強農產品城鄉終端市場建設,升級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支援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園項目。積極組織相關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引導銀行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全年新增貸款200億元。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新增“新三板”掛牌10家,引導“四板”掛牌企業擴大直接融資。開展金融招商,積極引進各類銀行機構。用足用活產業基金,逐步完善基金品類。統籌調度政府性資金,支援政府擔保平臺做大做優。支持沙市區建設省級現代服務業試點示範區。

狠抓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堅持把每一項發展任務落腳到專案載體上,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緊緊扭住專案建設“牛鼻子”,堅持領導幹部領銜重大專案,落實固定資產投資調度、重點專案聯繫服務制度,繼續開展“重大專案開工月”活動,推動各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堅持“三資”共抓,突出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地位,圍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園區招商、專班招商、回歸招商、重資產招商和基金招商,引進2個50億元以上、35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以開工為核心環節,加強督查考核,確保招商引資實效。

(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今年是改革開放40 周年,必須堅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以改革的勇氣加速後發趕超。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注重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網覆蓋”“一次辦好”服務,進一步清理部門行政審批權,推動“放管服”改革成效協力廠商評估全覆蓋。深入推進工業項目建設“零審批”改革。創新“多評合一”,完善投資專案聯審聯辦平臺。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府系統資訊共用,加快建設掌上政務平臺,推動群眾辦事“網購化”。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績效管理,以縣市區為單位推進專案統籌、資金整合。做大做強荊州城投、荊州海投和縣市投融資平臺,創新實施准公益性專案融資模式。落實“三權分置”,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覆蓋。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建全國社會信用示範城市。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把中心城區打造成對外開放的主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導區。加快荊州水運口岸對外開放,重點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申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場所)和專業特色口岸。對接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複製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貿易便利化等制度。繼續壯大出口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提升荊州製造“走出去”能力。加快新型業態建設,引進大型外貿綜合服務示範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提升荊州出口品牌,爭創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和紡織品出口示範基地。高標準規劃建設臨空臨鐵臨港經濟區。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緊緊抓住創新“第一動力”、把握轉型升級“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更多科技專案成果轉化、落地。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引導現有孵化器建成共用性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新增在孵企業、創客150家。加大對農業類科研院所、特色“種養加”示範基地支援力度。實施“我選湖北·鳳鳴荊州”人才計畫,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打造人才流入城市,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創新發展新局面。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狠抓長江大保護,建設美麗荊州。

突出水環境治理。深入實施“水十條”,認真落實河湖庫長制,系統推進“四水共治”。開工建設荊江沙市段和環長湖生態修復與保護PPP專案。開展“三年行動”,統籌推進四湖總幹渠綜合整治。落實主要水體水質報告公開制度,開展區域性多部門水污染聯防聯治、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試點。啟動總投資26億元的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完成荊襄河濕地公園二期、西幹渠智慧化遠端控制改造等項目,實施護城河及古城內湖泊疏浚清淤、太師淵黑臭水體整治等專案,實現城區水域常態化保潔。推進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擴建。開展農村幹渠、河道清淤,集中清理水葫蘆、水花生,提高水體自然淨化能力。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繼續抓好“三禁兩治”。開展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建立污染源排放“黑名單”管理制度,嚴控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推進清潔能源高效集中利用,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和燃油品質管理,大力整治建築施工、道路、渣土運輸等揚塵污染源。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智慧化監管,推進線上監控、精准檢測解析,促進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回頭看”。繼續開展“綠滿荊州”行動,加大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力度,完成植樹造林62萬畝,森林覆蓋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鞏固長江禁止非法采砂成果。加快修復洪湖、長湖生態,持續推進退田、退漁、退垸還湖。加快海子湖、菱角湖、崇湖、環荊州古城等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探索灘塗濕地生態保護開發新模式。實施“土十條”,開展全市土壤詳查。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支援江陵、監利、石首建設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範區。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重金屬污染詳查工作。

(四)構築綜合立體交通。持續加大重大交通專案建設力度,著力破解發展瓶頸。

謀劃交通大格局。以“大交通”支撐大城市、推動大發展。積極爭取荊荊高鐵南延進入規劃。謀劃推動李埠長江大橋、觀音寺長江大橋、監利華容長江大橋等專案。建設車陽河、公安等港區,完善提升鹽卡港區功能。大力發展臨港產業。謀劃航空產業發展,在加快建設荊州民用機場的同時,推進紀南、公安、石首、洪湖等通用機場前期工作。依託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管道,加強多式聯運融合發展。

加快重大交通專案建設。全面開工荊州機場航站樓、跑道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荊荊高鐵、江漢平原鐵路、蒙華鐵路、城北快速路等專案建設。建成高速公路133公里、達到576公里。加快推進洪江高速、沙公高速楊家廠至孟家溪段,石首長江大橋、洪湖嘉魚長江大橋、洪湖赤壁長江大橋,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一期、長江砂石集並中心等項目 建設。啟動實施松西河、內荊河航道整治。

提升交通服務保障能力。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先導作用,推動與產業、旅遊、扶貧的融合發展。開展普通公路“建養一體化”試點。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完成生命安全防護“455”工程3000公里。加快車聯網、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運用,推廣無車承運人、甩掛運輸等新型運輸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進一步延伸交通運輸服務網路。

(五)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快建設中心城區。按照“名稱不變、體制不變、事權不變、只予不取”原則,積極推動公安、江陵撤縣設區。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統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推進城市“雙修”。重點抓好中心城區180億元政府投資重大專案。啟動市民中心、市檔案館新館建設。推進園博園、植物園等項目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37586套。實施市政截汙及汙水處理、河道淵湖生態修復等專案。繼續推進城區衛生環境整治。新建公共停車場16個,新增停車泊位3800個。實施“還路於民”“亮燈照明”工程。建設50公里城市綠道,打造15分鐘健身圈。構建智慧城管、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旅遊和智慧教育等平臺,打造智慧荊州。

提升縣域發展水準。突出特色,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促進縣域經濟對標趕超、爭先進位。支持荊州區、沙市區在城市建設、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支援公安縣發展裝備製造和生物醫藥產業。支持江陵縣發展新型煤電煤化和現代物流產業。支援松滋市啟動領軍工業企業及稅源培植三年行動計畫。支援石首市實施“主導產業培育工程”,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支持監利縣撤縣設市,完善縣城規劃、加快城鎮化進程。支持洪湖市開展河湖生態修復,做大做強特色旅遊。支持卸甲坪鄉、川店鎮、新溝鎮、岑河鎮、黃山頭鎮打造省級特色小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進“三鄉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大力推進“421工程”,實施“廁所革命”,新增5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繼續推進全域旅遊,支持松滋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支持洪湖市創建國家旅遊度假區,支持荊州區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城鄉供氣、供水、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公共交通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廣泛利用社會和市場力量,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融合,撬動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抓好扶貧創業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800人。

(六)更加重視改善民生。我們要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切實解決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瞄準特定貧困群體精准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因村施計、因戶施策”,突出“准、實”導向,下好繡花功夫,集中力量做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和危房改造。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產業,完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對象穩定增收。加快實施“百企扶百村”行動,做實做細駐村幫扶工作。強化扶貧資金監管,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完成50個貧困村、46470人脫貧出列任務。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佈局,消除“超大班額”,有效緩解“擇校熱”。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優化職業教育資源,打造職教特色學校、品牌學科。整合各類資源、資金30億元,支持長江大學創建“雙一流”。支援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支持荊州職業技術學院爭創全國優質高職院校。加快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新校區建設。加快“文化三市”創建,創成中國楹聯文化城市。舉辦荊楚文化藝術節。規劃建設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圖書館和文化館新館。改造升級市工人文化宮。建設戶外職工“愛心驛站”。實施“一縣一團”“戲曲進校園”、藝術人才培養工程。推進健康荊州建設,確保市中心醫院、市一醫院門診大樓主體工程完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治理“餐桌污染”,打造一批放心早餐店、夜市示範店。繼續推進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工作。全力辦好市第五屆運動會和第二屆荊州國際馬拉松。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工作。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統籌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問題,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6萬人。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做到應保盡保。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扶貧標準和低保標準有效銜接。探索租賃住房建設,保障多樣化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開展智慧養老、社區托老所建設。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支援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發展。

提高社會治理水準。強化公共安全意識,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等行業領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做好各類風險化解和信訪維穩工作,妥善解決群眾訴求。扎實開展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工作。推進法治荊州建設,開展基層法治創建活動。推進“平安城市”三期工程建設,開展“一標三實”資訊採集,堅決打擊“黑槍爆”“盜搶騙”“黃賭毒”,進一步完善立體化、資訊化治安防控體系,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加強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樑紐帶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老齡、擁軍優屬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政府工作必須彰顯新氣象、展現新作為。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使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歷史重托。

堅持党的領導,嚴守政治規矩。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深厚感情和強烈責任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全面落實法治荊州建設綱要,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自覺。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加強合法性審查。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社會和輿論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支持監察體制改革。

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政務公開。開展網路問政、電視問政,讓政府工作始終置於陽光之下。

堅持擔當履職,大興實幹之風。我市正處在發展爬坡期、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前進道路上面臨不少挑戰。我們將始終保持昂揚鬥志,真正把加快發展的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的冷暖憂樂裝在心中,困難面前不退縮,矛盾面前不回避,挑戰面前不畏懼,主動作為、務實進取,不折不扣完成各項目標。我們將始終堅持真抓實幹,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在全市蔚然成風,推動各項工作幹在實處、爭先進位。

堅持狠抓落實,提高行政效能。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緊盯既定目標,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安排必須做到時間明確、路徑明確、責任明確。進一步完善政府“大督查”體系,推行暗訪督查、網上督查、協力廠商評估,多層次、廣管道、全方位掌握實際情況。嚴肅督查通報,嚴格結果考評,抓住不落實的事,處理不作為的人,有責必問、有錯必糾,以強有力的督查和問責推動政府每項承諾的兌現。

各位代表!使命光榮艱巨,責任重於泰山。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荊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為“勇當多極排頭兵、實現荊州大振興”作出新的更大成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