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躺在手術臺上聊著天就治好了氣胸,他做了什麼手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日胸外

中日醫院胸外科

醫療組長

2016年獲得副主任醫師資格
門診:週三上午

以往治療自發性氣胸, 可在全麻下做胸腔鏡手術。 不過, 因為全麻不能自主呼吸, 需要進行雙腔氣管插管, 留置尿管、胸腔引流管, 術後患者常有嗓子沙啞、咽痛、咳嗽、傷口疼痛、尿道疼痛、便秘等不適。

1月10日, 22歲的大學生小李, 在中日醫院胸外科接受了首例Tubeless(無管)自主呼吸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

患者在清醒狀態中完成手術, 氣管插管、尿管、胸腔引流管一概不需要, 而且術後第1天就康復出院了。 這到底是怎樣一種技術呢?

突發氣胸男孩

術後第1天就康復出院

小李是大四的見習醫生, 1月7號突然出現左側胸痛, 便到當地醫院進行X線檢查,

結果為自發性氣胸, 左肺被壓縮

40%。

考慮到9號有一門重要的考試, 不能耽誤, 小李立刻決定到他見習的中日醫院治療。 如果按以往常規處理方法, 要置入一根比較粗的引流管到胸腔裡, 將氣體排出。 這樣將比較疼痛且活動不便。

胸外科強光亮大夫在詳細瞭解病情和特殊情況後, 決定先採用胸腔留置細管抽氣的辦法, 使氣胸暫時得到緩解, 小李順利完成了9號的考試。

但氣胸的根源在於肺尖部存在薄弱的肺大皰, 停止抽氣後, 肺大皰仍有漏氣, 強大夫建議小李採用Tubeless(無管)自主呼吸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 以利於儘快康復, 避免氣胸復發。

1月10日下午, 強大夫和他的團隊, 在非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順利完成了單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

通過一個2cm的小傷口, 僅20分鐘就完成手術, 術中沒有氣管插管, 沒有留置導尿管, 術後無需保留胸腔引流管。

小李意識清楚,和在場的醫護人員聊著天手術就做完了,術後也沒嗓子不適、嗆咳等症狀。術後第1天上午,小李就康復出院返回學習了。

年輕人的自發性氣胸多是因為生長發育過程中肺尖部位形成結構薄弱的肺大皰導致的,肺大皰一旦破裂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胸部疼痛,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手術切除肺大皰是唯一能夠治癒的方法。

Tubeless(無管)自主呼吸麻醉單孔胸腔鏡的優點

隨著技術的發展,手術從過去的開胸手術,發展為現在的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腔鏡切口也從三個減少為兩個甚至僅一個,而Tubeless(無管)自主呼吸麻醉單孔胸腔鏡更是把微創做到了極致。

患者全程在自主呼吸下完成,術中不使用肌松藥,不需要全麻氣管插管,無須借助呼吸機,不需要留置導尿管和胸腔引流管。

與傳統的全麻氣管插管胸腔鏡手術相比,Tubeless單孔胸腔鏡手術不會造成聲帶、咽喉、氣道的損傷,術後能馬上恢復飲食和日常活動,沒有尿管對膀胱和尿道的刺激,沒有胸管增加的傷口疼痛,痛苦小、恢復快、費用低。

手術難點

對手術技術、麻醉控制要求高

Tubeless單孔胸腔鏡手術的適應症很廣,除肺大皰切除外,肺結節楔形切除、縱隔腫瘤切除、胸膜活檢、手汗症等都可以應用,但主要難點在於手術醫生與麻醉醫師的配合。

首先對手術醫生的操作要求高。因為患者沒有全麻有自主呼吸,所有操作都經一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進行,手術醫生需要有熟練的單孔胸腔鏡操作技術,克服多個器械的相互干擾,操作時動作輕柔得當。

同時,需要將靜脈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肋間神經阻滯、術中迷走神經阻滯、胸膜表面浸潤麻醉等多種麻醉方式,進行個體化的組合與搭配,根據患者的情況與術式進行選擇,保證患者術中安全和穩定。

由此可見,這項技術不僅對外科醫生的技術要求高,對麻醉醫生的要求也相當高。

作者:強光亮

編輯:王曉偉

中日醫院胸外科公眾號

服務號:中日友好醫院

小李意識清楚,和在場的醫護人員聊著天手術就做完了,術後也沒嗓子不適、嗆咳等症狀。術後第1天上午,小李就康復出院返回學習了。

年輕人的自發性氣胸多是因為生長發育過程中肺尖部位形成結構薄弱的肺大皰導致的,肺大皰一旦破裂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胸部疼痛,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手術切除肺大皰是唯一能夠治癒的方法。

Tubeless(無管)自主呼吸麻醉單孔胸腔鏡的優點

隨著技術的發展,手術從過去的開胸手術,發展為現在的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腔鏡切口也從三個減少為兩個甚至僅一個,而Tubeless(無管)自主呼吸麻醉單孔胸腔鏡更是把微創做到了極致。

患者全程在自主呼吸下完成,術中不使用肌松藥,不需要全麻氣管插管,無須借助呼吸機,不需要留置導尿管和胸腔引流管。

與傳統的全麻氣管插管胸腔鏡手術相比,Tubeless單孔胸腔鏡手術不會造成聲帶、咽喉、氣道的損傷,術後能馬上恢復飲食和日常活動,沒有尿管對膀胱和尿道的刺激,沒有胸管增加的傷口疼痛,痛苦小、恢復快、費用低。

手術難點

對手術技術、麻醉控制要求高

Tubeless單孔胸腔鏡手術的適應症很廣,除肺大皰切除外,肺結節楔形切除、縱隔腫瘤切除、胸膜活檢、手汗症等都可以應用,但主要難點在於手術醫生與麻醉醫師的配合。

首先對手術醫生的操作要求高。因為患者沒有全麻有自主呼吸,所有操作都經一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進行,手術醫生需要有熟練的單孔胸腔鏡操作技術,克服多個器械的相互干擾,操作時動作輕柔得當。

同時,需要將靜脈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肋間神經阻滯、術中迷走神經阻滯、胸膜表面浸潤麻醉等多種麻醉方式,進行個體化的組合與搭配,根據患者的情況與術式進行選擇,保證患者術中安全和穩定。

由此可見,這項技術不僅對外科醫生的技術要求高,對麻醉醫生的要求也相當高。

作者:強光亮

編輯:王曉偉

中日醫院胸外科公眾號

服務號:中日友好醫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