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外界瞭解防城港框定“近景”——防城區茅嶺採茶劇團見聞

□ 本報記者 覃麗園 實習生 唐國曉 吳孟達

精緻的妝容、精美的戲服、輕快活潑的唱腔、極具桂南特色的臺詞……2017年12月, 防城區茅嶺採茶劇團被評為“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茅嶺採茶劇團一直堅持紮根於群眾, 為基層服務, 不忘初心。 在國家號召傳承傳統文化的背景下, 茅嶺採茶劇團自覺擔起傳承民間傳統戲曲文化的責任, 堅持演藝恵民、送戲下鄉, 以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為群眾送上精彩紛呈的節目, 為外界瞭解防城港框定了一個“近景”。

深入群眾 服務基層

茅嶺採茶劇團成立於1914年,

是防城採茶戲(2012年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主要演出團隊, 現有演職人員15人。 多年來, 該劇團堅持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服務, 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性文化下鄉演出活動, 深入欽州、邕甯、北海、合浦、靈山等地演出, 演出範圍覆蓋防城區13個鄉鎮(街道), 年演出場次達290余場, 觀眾16萬人次。

進入校園 走出國門

為傳承、保護、發展防城採茶戲, 茅嶺採茶劇團緊跟時代發展要求, 積極參與戲曲進校園活動。 去年5月以來, 共培訓在校音樂老師30余人, 赴附近鄉鎮開展傳統採茶戲、創新劇碼展演10多場, 舉辦採茶戲普及講座3場, 真正讓採茶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為傳承戲曲文化精髓、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地方戲曲人才庫奠定基礎。

同時, 該劇團在巡演過程中, 深入那良鎮、峒中鎮等邊境鄉鎮, 積極參與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讓採茶戲走出國門, 有力擴大了防城採茶戲的對外影響力。

採茶不老 與時俱進

茅嶺採茶劇團在市場經濟和多元文化新形勢下, 始終堅持以宣傳貫徹黨和國家各項政策為中心, 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立足點, 以傳承發揚採茶戲為最終歸宿。 劇團圍繞“美麗家園·清潔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制宣傳”“計生宣傳”“禁毒宣傳”等社會宣傳熱點及黨的方針政策, 精心創編《防城港市創輝煌》《十九大精神指方向》《唱響神州中國夢》《吹響文化強國進軍號》《“兩學一做”譜新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採茶劇碼, 以濃厚純樸的生活氣息和通俗易懂的藝術風格寓教於樂,

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帶來視聽盛宴。

深挖傳統 開拓創新

100多年來, 茅嶺採茶劇團中的防城採茶戲傳承人先後換了四代, 隊伍歷經坎坷、艱辛, 卻始終堅定走民間傳統表演藝術的復興、發展之路, 繼承傳統、不斷創新。

茅嶺採茶劇團搜集整理、傳承演出了一批如《翠玉投江》《梁山伯與祝英台》等40餘部失傳的劇碼。 並在原有採茶音樂、舞蹈的元素上, 創新表演形式, 以採茶快板說唱、山歌表演等形式, 創編排演了反映現代生活的10餘部新編曲目及30多個現代採茶節目。

另外, 茅嶺採茶劇團在人才培養使用方面、節目生產、演出等方面堅持改革, 創新管理經營模式, 解決民間戲曲班社人員短缺、經費不足和設備陳舊等短板,

實現了劇團的良性持續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