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洋縣:打造“三美”家園 聚力鄉村振興

——洋縣持續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紀實

寒冬時節,漫步在洋縣草壩村, 一條條乾淨寬敞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棵棵紅葉石楠猶如紅色大傘把灌木綠籬帶襯托得格外分明;路旁的農家小院被收拾得整潔有序, 一幅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牌點綴在白牆紅瓦間, 走進村莊猶如置身於大花園一般,讓人流連忘返。

修葺一新的五嶺觀花環線一角

去年以來, 該縣緊緊圍繞“村新、景美、業盛、人和”的目標, 以完善公共設施整治農村環境、結合鄉村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創新形式載體培樹文明鄉風為重點, 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示範引領,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產業支撐, 一個個生態秀美、生活富美、社會和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漸次綻放, 有效提振了鄉村振興自信, 成為洋州大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整治鄉村環境 建設生態秀美家園

色彩斑斕的詩畫家園

該縣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 以村道硬化、垃圾收集、衛生改廁、污水治理、村莊綠化五項整治為重點, 不斷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積極開展“清理三堆十亂、建設宜居鄉村”專項整治行動。 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860多萬元,

新建垃圾中轉站53處, 新購置中小型垃圾運輸車36輛、垃圾桶5600個, 在285個村(社區)落實保潔人員1560人, 發動群眾累計投工5萬餘個, 對村莊主幹道可視範圍內的破爛房屋、殘垣斷壁、露天旱廁進行拆除, 對房前屋後、道路兩旁的“三堆十亂”進行打掃清理, 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有效改觀。

該縣還把建立長效機制作為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積極探索推行垃圾集中管理、聯戶包片網格化管理、衛生保潔鎮補村聘等機制, 合力破解環境衛生反復難題。 大力推行垃圾就地分類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 在謝村、戚氏等人口相對集中的鎮(辦), 實施生活垃圾“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鎮縣處理”的制度, 8個鎮(辦)環衛所對鎮域各類垃圾進行集中管理,

同時聘請保潔員對重要地段、村主幹道落實天清掃、迂回路段實行周清理, 確保不留清理死角、鞏固整治成效。

為持續推進淨化美化, 該縣先後投入美麗鄉村建設獎補資金1508萬元, 精心打造了鐵河、八裡關等42個市縣示範村。 投資360多萬元, 完成了12個村垃圾清理、污水排放、面源污染專案14個。 投資965萬元打造古楓台、柏楊關等景觀及綠化美化亮化項目23個, 挖掘文化項目21個。 目前, 全縣已累計整合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等各方面資金1.82億元, 種植各類景觀樹15萬株, 新增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 新建花池660個, 新增綠化道路681.4公里, 疏浚河道溝渠1305.8公里, 新修村主幹道115.5公里, 極大地提升了鄉村顏值。

結合特色優勢 打造生活富美家園

宜人的鄉村廣場一角

去年3月, 經過9個月大會戰, 橫穿洋縣北部丘陵8個行政村29公里的五嶺觀花公路環線在油菜花海節期間正式對遊客開放。 借助油菜花海節帶來的旺盛人氣, 涼茶野菜、香椿紅苕, 這些平時在村裡都非常普通的物產都成了遊客眼中的“香餑餑”。 流浴村村民楊善慶,將自家房屋簡單改造,推出拿手的家鄉菜,辦起了農家樂,前來就餐的遊客絡繹不絕。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農村群眾搭上了旅遊經濟的“順風車”,更成為了農村群眾開啟幸福生活的“金扁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該縣把“美麗”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全心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結合特色做大金山銀山。按照“產業獨特、群眾富裕”的目標,該縣累計投資7180多萬元,在各示範村和建設村挖掘文化專案21個,實施中藥材及獼猴桃產業培育4600多畝,引導各村立足實際發展特色種養殖和旅遊等主導產業。關帝鎮鐵河街村依託儻駱古道文化,集中打造了天然浴場、溶洞和500米水體等特色景觀,年吸引漢中及周邊地區遊客3萬多人次。

該縣還以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加快實施漢水生態風景線、洋華路旅遊專線、北部觀光環線3條風景線的規劃編制和打造,全面推進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連點成線,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增收。草壩精品旅遊示範村憑藉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的獨特優勢,先後投資2600多萬元,打造了“四園一中心”的旅遊服務格局。同時,依託“胸有成竹”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竹產品及朱鹮旅遊紀念品10多種,並對100余戶農家樂實行星級標準化管理,目前全村遊客日接待能力達1600人。去年油菜花海節期間,全村接待遊客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5萬元,旅遊產業成為全村群眾“淘金聚銀”的“增收器”。

培樹文明鄉風 構築社會和美家園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樹文明鄉風是一項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景美,更要人美。”該縣縣委領導說。為此,該縣堅持把倡樹良好鄉風民風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進社區,不斷夯實美麗鄉村建設的文化內涵。通過公益廣告宣傳、設立善行義舉榜、開展百姓宣講、選樹先進典型等方式,大力營造向善向美的社會氛圍,構築和諧美好的文明新家園。

為把民風培育做實落細,該縣積極指導美麗鄉村示範村嚴格按照“十個一”的標準在群眾居住集中村落和村委院內,設立文化牆和宣傳欄,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禮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德經典和中國夢,打造鄉風文明一條街。一幅幅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漫畫配以活潑的文字,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不僅美化了村容城貌,更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端正了思想、糾正了行為。縣上還根據農村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把十星創建標準由過去以致富星為主改為以道德星為首,重點聚焦孝老、誠信、節儉等時代主題。縣文明辦還為十星級文明戶統一拍攝全家福,並製作成印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框贈送他們,形成了強大的示範帶動效應。

小品《婆婆也是親媽》、快板《說家風》是該縣東城社區百姓宣講的自編自演節目。為不斷拓寬群眾教育平臺,該縣以“中國夢、洋縣美、好故事”為主題,加強農村百姓大講堂建設,把百姓宣講團打造成為承載鄉愁、展現鄉風的“村莊客廳”。同時,持續推進實施文明禮儀、誠實守信、愛心和睦、感恩奉獻、文明創建“五大德治工程”。在鎮村堅持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美麗庭院”“最美農戶”等評選表彰活動,為每兩年一屆的十大道德模範和十大孝子評選選樹了一批影響深、叫得響的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

目前,圍繞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五個類別,該縣已累計評選縣級以上模範200餘人,各鎮村評選表彰最美系列人物、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3000多人,“最美村官”劉彥麗、“保姆院長”任文娥、為方便鄉親出行五十多年如一日的老船工韓文新等一大批道德模範從群眾中脫穎而出,他們的事蹟在全縣農村廣為流傳,帶動村前屋後、田間地頭彌漫著陣陣文明新風。

作者:楊國濤&董濤

流浴村村民楊善慶,將自家房屋簡單改造,推出拿手的家鄉菜,辦起了農家樂,前來就餐的遊客絡繹不絕。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農村群眾搭上了旅遊經濟的“順風車”,更成為了農村群眾開啟幸福生活的“金扁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該縣把“美麗”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全心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結合特色做大金山銀山。按照“產業獨特、群眾富裕”的目標,該縣累計投資7180多萬元,在各示範村和建設村挖掘文化專案21個,實施中藥材及獼猴桃產業培育4600多畝,引導各村立足實際發展特色種養殖和旅遊等主導產業。關帝鎮鐵河街村依託儻駱古道文化,集中打造了天然浴場、溶洞和500米水體等特色景觀,年吸引漢中及周邊地區遊客3萬多人次。

該縣還以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加快實施漢水生態風景線、洋華路旅遊專線、北部觀光環線3條風景線的規劃編制和打造,全面推進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連點成線,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增收。草壩精品旅遊示範村憑藉朱鹮保護核心地帶的獨特優勢,先後投資2600多萬元,打造了“四園一中心”的旅遊服務格局。同時,依託“胸有成竹”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竹產品及朱鹮旅遊紀念品10多種,並對100余戶農家樂實行星級標準化管理,目前全村遊客日接待能力達1600人。去年油菜花海節期間,全村接待遊客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5萬元,旅遊產業成為全村群眾“淘金聚銀”的“增收器”。

培樹文明鄉風 構築社會和美家園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樹文明鄉風是一項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景美,更要人美。”該縣縣委領導說。為此,該縣堅持把倡樹良好鄉風民風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進社區,不斷夯實美麗鄉村建設的文化內涵。通過公益廣告宣傳、設立善行義舉榜、開展百姓宣講、選樹先進典型等方式,大力營造向善向美的社會氛圍,構築和諧美好的文明新家園。

為把民風培育做實落細,該縣積極指導美麗鄉村示範村嚴格按照“十個一”的標準在群眾居住集中村落和村委院內,設立文化牆和宣傳欄,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禮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德經典和中國夢,打造鄉風文明一條街。一幅幅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漫畫配以活潑的文字,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不僅美化了村容城貌,更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端正了思想、糾正了行為。縣上還根據農村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把十星創建標準由過去以致富星為主改為以道德星為首,重點聚焦孝老、誠信、節儉等時代主題。縣文明辦還為十星級文明戶統一拍攝全家福,並製作成印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框贈送他們,形成了強大的示範帶動效應。

小品《婆婆也是親媽》、快板《說家風》是該縣東城社區百姓宣講的自編自演節目。為不斷拓寬群眾教育平臺,該縣以“中國夢、洋縣美、好故事”為主題,加強農村百姓大講堂建設,把百姓宣講團打造成為承載鄉愁、展現鄉風的“村莊客廳”。同時,持續推進實施文明禮儀、誠實守信、愛心和睦、感恩奉獻、文明創建“五大德治工程”。在鎮村堅持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美麗庭院”“最美農戶”等評選表彰活動,為每兩年一屆的十大道德模範和十大孝子評選選樹了一批影響深、叫得響的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

目前,圍繞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五個類別,該縣已累計評選縣級以上模範200餘人,各鎮村評選表彰最美系列人物、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3000多人,“最美村官”劉彥麗、“保姆院長”任文娥、為方便鄉親出行五十多年如一日的老船工韓文新等一大批道德模範從群眾中脫穎而出,他們的事蹟在全縣農村廣為流傳,帶動村前屋後、田間地頭彌漫著陣陣文明新風。

作者:楊國濤&董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