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一個美國女人69年前的朝聖,她拍下了我們不曾看到的敦煌……

一個美國女人69年前的朝聖, 她拍下了我們不曾看到的敦煌……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做愛琳·文森特的美國女人。

她生活在半個世紀以前的中國,

與丈夫到過亞洲許多地方。 1948年她回到中國, 並定居在北京。

那年夏天, 29歲的愛琳決定要離開家, 獨自上路。 當時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卻仍決定踏上一次探險旅行。

她走向的那個地方, 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洞窟之一。 它有“東方盧浮宮”的美名,

有著燦爛輝煌的文明、浩繁的藝術和宗教珍寶, 無數奇詭的探險故事——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入口

1900年, 看守洞窟的道士王圓籙發現了這個入口,

才找到了蜚聲中外之莫高窟寶藏。

愛琳對敦煌千佛洞的嚮往, 萌生于大學期間。 她在自己的書裡寫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一定都有一個畢生一定要走一遭的地方。 ”

愛琳的這一趟敦煌之旅,

在莫高窟逗留10天, 一共拍攝了168幅黑白照片。

愛琳20歲時, 在密西根大學的暑期夏令營, 她接觸到巴慎思1935年敦煌之行的相關知識。 在短暫的三個月裡, 囫圇吞棗地聽完後,

敦煌千佛洞成了她魂牽夢縈的地方。

當時她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有一天親自到敦煌, 因為那本都是老學究們做的事。 “他們可以在專門機構的組織下前往敦煌, 駕著馬車, 覽數周之久。 ”

而當她經過了多年的遷徙, 重返北京, 她再次聽見心中來自敦煌的呼喚。

愛琳意識到自己必須出發。

愛琳去往敦煌的道路並不輕鬆, 她在甘肅蘭州下了飛機。 當時中國的西北大地, 還是大片荒漠或簡陋的農田。

愛琳遇見了一個姓劉的大家庭。 當時的流行是男士長衫配圓禮帽, 女士大褂, 燙頭。

當地人忙於農事

愛琳擠上了一輛滿載著人的卡車,在廣袤的西北土地,一路顛簸。

同行的有外國人、學生、工程師等,還有中國的穆斯林,

穿著黑色的長袍、綁著頭巾的男人,蒙面的女人。

愛琳見到了開發中的玉門油田、沿路的一些寺廟和佛塔。

有一座寺廟的主持得知愛琳特為敦煌而來,

熱情地迎接了她,送她雞蛋和茶葉作為禮物。

中途愛琳換乘了另一輛卡車,到距離莫高窟還有20公里左右時,卡車拋錨了。

她找了一位當地的嚮導,騎駱駝走完了剩下的路程。

當敦煌莫高窟終於在黃沙之中出現,愛琳熱淚盈眶。

她停在莫高窟外,眺望了它很久。

「這裡是我的天堂。」

愛琳深深被吸引,甚至感覺自己無法再離去。

懸崖上的九層佛龕

莫高窟的入口前

照片中的人是蘭州培黎學校的學生,來進行考察

當她終於進入莫高窟,常常在一個洞窟、一面牆壁之前駐足數小時之久。

她參觀考察,拍攝下數百張黑白照片。她深知石窟中這些精美壁畫、塑像所蘊含的文化財富,從而想盡可能的多做記錄。

愛琳目睹和記錄下的敦煌,不像現今拍攝的那樣精緻和清晰,而呈現出一種陳舊褪色的味道。

第98窟西牆

第159窟西牆

第254窟壁畫,飛天繞佛頭起舞

當時,敦煌莫高窟的開發和保護程度遠不如現在,一切珍寶都處在塵封中,顯得滄桑而神秘,甚至像深穴中的木乃伊。

第283窟西牆

第250窟神龕

第285窟壁畫描述騎兵戰鬥的景象

第400窟壁畫

第217窟藻井

第390窟北牆

愛琳在敦煌住了下來,拍下了很多黑白照片。在她的照片裡,能看到她多次將鏡頭對準石窟壁畫中的女神。

內心受到震動,愛琳在敦煌的夜裡輾轉難眠,後來她在書裡記載了這些夜晚:

「 晚上休息,我鑽進土臺上蠶繭一般的睡袋後,聽到風吹過楊樹的葉子,把屋頂的鈴聲弄得叮叮噹當。隔壁的寺廟傳來僧人的頌歌,還有傍晚儀式上聽到的鑼鼓聲。

那刻我幾乎可以感覺到——就像我在莫高窟裡感覺到很多次一樣——數以千計的比丘、比丘尼;朝聖者和捐助者;學者和老師;藝術家和手藝人,他們都帶著愛和虔誠的精神去為這些不可思議的石窟做出貢獻。」

「 我每天都早起,借著東面而來的大約兩個小時的日光,看它們慢慢將光線投射到那些完整的昏暗的洞穴中。

我帶著喜悅觀察著,在某些石窟裡,日出的第一縷光芒穿透進來,照亮那一尊尊位於中心的莊嚴雕像。」

第257窟壁龕

當時,已經有不少中西方學者到過敦煌莫高窟。愛琳收集過一套35mm的幻燈片,攝影師不可考,應當算是當時最早的彩色莫高窟照片。

當愛琳回到北京,她將自己拍攝的照片給了丈夫約翰·文森特看。

約翰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被敦煌之美震撼,決定要親自到敦煌去。

同年秋天,他與愛琳一起造訪敦煌,並拍攝下的第一批成規模的敦煌彩色照片,共有164張,包括49個洞窟的彩塑和壁畫。

約翰·文森特拍攝

這一雙夫妻對敦煌的影像記錄,最終分別作為《神聖的綠洲·敦煌千佛洞》&《敦煌佛教石窟壁畫》兩本書籍在美國出版。

他們的女兒布朗尼·文森特回憶父母時說:“那是他們最引以自豪的成就。”

半個世紀後,文森特一家與敦煌的緣分仍然未斷。

2013年10月7日至9日,布朗尼·文森特依照父親的遺願,和她的朋友們一起前來莫高窟參觀訪問。

當她走進那些父母曾經參觀過的洞窟,就如母親當年一樣,湧出了淚水。

她說:“在這裡,我仿佛找到了父母的靈魂。”

布朗尼·文森特把她父母拍攝的莫高窟照片及她母親出版的書《神聖的綠洲》一起交給敦煌研究院,並與朋友一起捐款12000人民幣。

她希望敦煌的美可以傳延至後世,可以被更多人知曉。

現在,攝影器材和技術越來越先進,紀錄敦煌的影像也可以把它的美表現得越來越清晰了。

第130窟臥佛

還有點萌萌噠

對現在的遊客來說,遊覽敦煌莫高窟一般情況能看8-10個窟,遊覽時洞窟裡面早已不准許拍照,因為要防止強光對壁畫的傷害

而半個多世紀以前,愛琳·文森特和約翰·文森特這些早期的旅人們拍下的照片,為理解敦煌莫高窟的歷史、瞭解石窟在保護之前的樣貌,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材料。

很多西方人第一次通過他們的書籍和影像得以知道半個地球之遠的中國,有個神聖的洞窟。

大概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不時聽到召喚,遠方有一個神秘的所在在吸引著你,等待著你。但很多時候,卻缺少一個強烈的讓人立即出發的理由。

愛琳走完了她的朝聖之旅。

當她回到美國之後,她經常充滿激情的和丈夫、女兒談起敦煌,對周圍的朋友介紹敦煌,而不用後悔著當年沒有去一趟。

如果你有嚮往已久的地方,出發吧!

如果你也對敦煌心神嚮往,一起吧!

帶上裝滿夢的行囊

去那風沙彌漫的遠方沿著遙遠又遙遠的古道尋找夢中的大漠敦煌穿過祁連山的六月飛雪走進炎風吹沙的大漠

尋一把先人遺留在那裡的石斧看它是否還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追趕絲綢之路落下的夕陽

大夢敦煌 心之所向

當地人忙於農事

愛琳擠上了一輛滿載著人的卡車,在廣袤的西北土地,一路顛簸。

同行的有外國人、學生、工程師等,還有中國的穆斯林,

穿著黑色的長袍、綁著頭巾的男人,蒙面的女人。

愛琳見到了開發中的玉門油田、沿路的一些寺廟和佛塔。

有一座寺廟的主持得知愛琳特為敦煌而來,

熱情地迎接了她,送她雞蛋和茶葉作為禮物。

中途愛琳換乘了另一輛卡車,到距離莫高窟還有20公里左右時,卡車拋錨了。

她找了一位當地的嚮導,騎駱駝走完了剩下的路程。

當敦煌莫高窟終於在黃沙之中出現,愛琳熱淚盈眶。

她停在莫高窟外,眺望了它很久。

「這裡是我的天堂。」

愛琳深深被吸引,甚至感覺自己無法再離去。

懸崖上的九層佛龕

莫高窟的入口前

照片中的人是蘭州培黎學校的學生,來進行考察

當她終於進入莫高窟,常常在一個洞窟、一面牆壁之前駐足數小時之久。

她參觀考察,拍攝下數百張黑白照片。她深知石窟中這些精美壁畫、塑像所蘊含的文化財富,從而想盡可能的多做記錄。

愛琳目睹和記錄下的敦煌,不像現今拍攝的那樣精緻和清晰,而呈現出一種陳舊褪色的味道。

第98窟西牆

第159窟西牆

第254窟壁畫,飛天繞佛頭起舞

當時,敦煌莫高窟的開發和保護程度遠不如現在,一切珍寶都處在塵封中,顯得滄桑而神秘,甚至像深穴中的木乃伊。

第283窟西牆

第250窟神龕

第285窟壁畫描述騎兵戰鬥的景象

第400窟壁畫

第217窟藻井

第390窟北牆

愛琳在敦煌住了下來,拍下了很多黑白照片。在她的照片裡,能看到她多次將鏡頭對準石窟壁畫中的女神。

內心受到震動,愛琳在敦煌的夜裡輾轉難眠,後來她在書裡記載了這些夜晚:

「 晚上休息,我鑽進土臺上蠶繭一般的睡袋後,聽到風吹過楊樹的葉子,把屋頂的鈴聲弄得叮叮噹當。隔壁的寺廟傳來僧人的頌歌,還有傍晚儀式上聽到的鑼鼓聲。

那刻我幾乎可以感覺到——就像我在莫高窟裡感覺到很多次一樣——數以千計的比丘、比丘尼;朝聖者和捐助者;學者和老師;藝術家和手藝人,他們都帶著愛和虔誠的精神去為這些不可思議的石窟做出貢獻。」

「 我每天都早起,借著東面而來的大約兩個小時的日光,看它們慢慢將光線投射到那些完整的昏暗的洞穴中。

我帶著喜悅觀察著,在某些石窟裡,日出的第一縷光芒穿透進來,照亮那一尊尊位於中心的莊嚴雕像。」

第257窟壁龕

當時,已經有不少中西方學者到過敦煌莫高窟。愛琳收集過一套35mm的幻燈片,攝影師不可考,應當算是當時最早的彩色莫高窟照片。

當愛琳回到北京,她將自己拍攝的照片給了丈夫約翰·文森特看。

約翰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被敦煌之美震撼,決定要親自到敦煌去。

同年秋天,他與愛琳一起造訪敦煌,並拍攝下的第一批成規模的敦煌彩色照片,共有164張,包括49個洞窟的彩塑和壁畫。

約翰·文森特拍攝

這一雙夫妻對敦煌的影像記錄,最終分別作為《神聖的綠洲·敦煌千佛洞》&《敦煌佛教石窟壁畫》兩本書籍在美國出版。

他們的女兒布朗尼·文森特回憶父母時說:“那是他們最引以自豪的成就。”

半個世紀後,文森特一家與敦煌的緣分仍然未斷。

2013年10月7日至9日,布朗尼·文森特依照父親的遺願,和她的朋友們一起前來莫高窟參觀訪問。

當她走進那些父母曾經參觀過的洞窟,就如母親當年一樣,湧出了淚水。

她說:“在這裡,我仿佛找到了父母的靈魂。”

布朗尼·文森特把她父母拍攝的莫高窟照片及她母親出版的書《神聖的綠洲》一起交給敦煌研究院,並與朋友一起捐款12000人民幣。

她希望敦煌的美可以傳延至後世,可以被更多人知曉。

現在,攝影器材和技術越來越先進,紀錄敦煌的影像也可以把它的美表現得越來越清晰了。

第130窟臥佛

還有點萌萌噠

對現在的遊客來說,遊覽敦煌莫高窟一般情況能看8-10個窟,遊覽時洞窟裡面早已不准許拍照,因為要防止強光對壁畫的傷害

而半個多世紀以前,愛琳·文森特和約翰·文森特這些早期的旅人們拍下的照片,為理解敦煌莫高窟的歷史、瞭解石窟在保護之前的樣貌,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材料。

很多西方人第一次通過他們的書籍和影像得以知道半個地球之遠的中國,有個神聖的洞窟。

大概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不時聽到召喚,遠方有一個神秘的所在在吸引著你,等待著你。但很多時候,卻缺少一個強烈的讓人立即出發的理由。

愛琳走完了她的朝聖之旅。

當她回到美國之後,她經常充滿激情的和丈夫、女兒談起敦煌,對周圍的朋友介紹敦煌,而不用後悔著當年沒有去一趟。

如果你有嚮往已久的地方,出發吧!

如果你也對敦煌心神嚮往,一起吧!

帶上裝滿夢的行囊

去那風沙彌漫的遠方沿著遙遠又遙遠的古道尋找夢中的大漠敦煌穿過祁連山的六月飛雪走進炎風吹沙的大漠

尋一把先人遺留在那裡的石斧看它是否還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追趕絲綢之路落下的夕陽

大夢敦煌 心之所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