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的“人情債”負擔究竟有多重?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 許多朋友都在盤算著過年期間的各項支出吧?孝敬父母的禮物、給晚輩的紅包、各種朋友聚會的開支……

而在這其中, 最令我們頭疼的開支應該是“份子錢”吧?給多了感覺吃虧, 給少了感覺禮沒盡到, 過年的幾天中東一下西一下, 剛剛拿到的年終獎恐怕所剩無幾了吧?

其實, “隨份子”這個習俗自古就有, 其本意更多的是一種湊份子的概念, 是原始社會大家互幫互助, 協助親戚鄰里度過蓋房、娶妻等金錢上的難關。 但是, 慢慢地這種習俗卻成為了一種彰顯關係, 進而相互虧欠的“人情債”。

早在清末民初的時候, 人們對於“份子錢”就已經是愁容滿面了, 當時更多的是生活拮据所致。 正如老舍在其自傳體長篇小說《正紅旗下》所描畫的:

這些婚喪大典既是那麼重要, 親友家辦事而我們缺禮, 便是大逆不道。 母親沒法把送禮這筆支出打在預算中,

誰知道誰什麼時候死, 什麼時候生呢?不幸而趕上一個月裡發生好幾件紅白事, 母親的財政表格上便有了赤字。

然而,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雖然比當時好多了, 但是“份子錢”的壓力卻依然沒減。

近年來,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開展了一項名為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FPS)的專案, 力圖通過資料調查來展示中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變遷, 其中針對中國各個省份人情禮的調查資料令人頗為吃驚。

資料顯示, 2016年, 重慶市的家庭平均人情禮支出最高, 高達10612元;寧夏回族自治區平均人情禮支出最少, 僅為325元。 再結合CFPS對各省份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調查資料來看, 重慶市家庭人情禮支出已經佔據家庭總收入的近20%!

從整體上來看, 在注重人情關係的東北、川貴地區, 人情禮也事家庭支出的重要一環, 占家庭收入的9%—20% 。 而在外來人口較多的北上廣等一線地區, 人情禮只占家庭收入的4%左右, 或許更多的是因為大家在北上廣舉目無親, 隨份子機會並不多。

另外, 在天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

人情禮就要花掉一些人整整一個月的工資, 而在山西、陝西等地, 雖然一年僅需3000多元的人情禮, 但對於收入原本就不高的家庭來說, 負擔並不是很輕。

至於人們如何看待隨份子的現象, 此前中國青年報就做過調查, 其中有59.6%的人認為隨份子變味了, 是違心之舉;53.3%的人認為“可以隨, 但要有度”;有46.6%的人覺得, 很多人大擺筵席的一個重要考慮, 就是收份子錢;43.8%的人感覺這像是在做交易;39.1%的人認為, 這是人情往來的需要。

那麼, 你在“隨份子”方面有多少開支呢?是純屬應酬還是在進行“感情投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