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企的人情消費亟待遏制

近日,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對全國31個省份、273個村莊、3829家農戶家庭開展了調查研究, 發現一些農村人情消費支出近年來增長較快, 農村地區鋪張浪費、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費現象屢見不鮮, 農民仍陷入種類繁多的人情消費怪圈。 調查顯示, 人情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占比較高, 僅次於飲食支出。 農戶飲食的平均支出為6462.33元, 占家庭總支出的19.72%;人情的平均支出為5297.47元, 占家庭總支出的16.16%。 安徽省阜陽市一農戶反映, “現在農村過年辦喜事特別多, 要是一年沒掙到什麼錢, 都不敢回家過年。 ”對此, 人們不禁要問,

農村這只“人情債”大貓, 何時猛成虎?何時能根治?(1月30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有人的地方就離不開人情, 有人情的地方也就會有“人情消費”, 這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更何況, 中國是禮儀之邦, 講人情、重禮數, 是好傳統。 適當的人情消費無可厚非。 但是, 如果人情消費高得離譜, 那就很不正常了。 君不見當前農村某些地區, 無論是婚喪嫁娶, 還是子女出生、生病住院, 親戚、朋友均要“表示”, 且數額越來越大。 更有甚者, 現在隨禮名目之繁多、花樣之翻新, 幾乎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 什麼百日宴、周歲宴、壽辰宴、升遷宴、升學宴、參軍宴、喬遷宴等, 諸如此類, 不一而足, 遠遠超出了大部分人群自身的經濟能力。

事實上, 人情是人情,

消費是消費, 兩者本不搭界, “人情消費”這樣的組合已透著尷尬——人與人之間的情分越來越物質化、功利化、實用化、庸俗化, 金錢多少成了衡量關係親疏的重要尺度。 為了人情和面子, 有人打腫臉充胖子;還有一些人裹著人情的外衣, 搞利益輸送、權錢交易……凡此種種, 讓本該是正常交往、聯絡感情的節日, 多了一些金錢味, 少了些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 不僅浪費錢財, 讓人不堪重負, 還容易助長攀比之風, 滋生腐敗。

人情消費物質化、功利化、實用化、庸俗化, 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是不是我們過於注重物質的攀比, 而淡漠了精神的繼承;是不是我們過於沉迷世俗, 而忽略了對天空的仰望;是不是我們過於盲目跟從,

而迷失了純樸性情?或許, 正是在我們的沉迷和放縱之下, 一些不良風氣日益成了氣候, 綁架了我們的生活。 這種以金錢來衡量一切、不顧客觀條件的透支消費觀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於是, 無論內心是否情願, 無論錢包是厚是薄, 最終不免“哺其糟而啜其醨, 隨其流而揚其波”。

高企的人情消費亟待遏制!莊子曾說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千里送鵝毛, 禮輕情意重”的故事也同樣膾炙人口, 古人的人情消費觀對當下的我們有著重要的啟示。 禮尚往來, 貴在發自內心, 情深意長, 簡單且寓意深遠的禮物, 同樣能夠表達情感。 當此之時, 正是宣導新型人情消費觀的最好時機。 筆者以為, 薄信一封、清茶一壺、鮮花一束, 更能體現人情的真正內涵——既環境友好、資源節約,

也拉近距離、不失禮節。 如果大家都能拒絕攀比、告別浮華, 少些攀比、少要面子, 多些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內涵與體現, 人情消費就能去偽存真, 更加貼近人情的核心與靈魂, 就能成為滋養我們生命的豐沛之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