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縱深|公益扶貧的馬蘭實驗

村民在採摘玫瑰花。

閱讀提示

這是一家形式奇特的公司:從留美博士、企業家、專家, 到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山區農民, 都是它的股東,

他們分別來自美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阜平縣城、馬蘭村等地。

這是一種精准扶貧的新探索:既有別于慣常的直接給錢給物, 又不同於純粹的產業扶貧, 而是基於農村勞動力和公益人士有限資金基礎上的開髮式扶貧模式。

五年來, 這家啟動資金只有68萬元的股份制公司, 靠著自力更生發展成一家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的企業。 而它所宣導的勤勞致富理念, 正在改變著阜平縣馬蘭村的鄉村面貌和人們對生活的認知。

村民在分揀黃粉蟲。

錢怎麼用 變公益捐贈為股份參與, 破除“等靠要”

今年46歲的劉卄生, 來自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 他清楚地記得, 自己與馬蘭的“初見”是2012年的正月初九。

那一次, 他是跟著嬸子鄧小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